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提高药物咨询的服务质量,探索切实可行的服务模式。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开展门诊药物咨询服务(咨询室内进行)记录的406份(例)资料,其中282例患者接受服务模式表格式调查,对患者咨询的内容及患者接受的咨询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咨询内容以药物的用法用量居多(32.08%),其次是药品不良反应(26.88%);患者接受咨询方式以医院药物咨询室居多(31.70%),其次为临床药师下社区(25.51%),药房窗口直接咨询占18.29%。结论开展高质量的门诊药物咨询是广大患者所需,一种好的咨询模式有利于药物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内科门诊就诊患者护理需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需求 ,以期做好护理服务 ,提高医院门诊服务质量。方法 对内科门诊就诊患者的就诊需求分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30例患者中有 17.2 %和 79.6 %的患者在就诊前首先向护士叙述自己的症状 ,咨询应挂的专科 ,5 7.3%和 5 5 .7%的患者对护士语言和蔼、态度热情表示满意 ,而 4 1.0 %的患者对护士的仪表整洁表示不满意 ,71.9%的患者要求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接诊。结论 提高业务水平是完成好门诊分诊工作的保障 ;完善服务态度是做好门诊护理服务的前提 ;了解心理需求是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拓展门诊分诊工作,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梅  杨馨婷  李俊茹 《华西医学》2010,(10):1922-1923
目的总结门诊分诊工作模式,以解决患者就诊前挂号咨询、导向服务方式问题,提高患者挂号就诊的准确性,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方法于2009年6月成立门诊分诊服务中心,实现分诊、挂号一站式服务。指导患者分层次就诊,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有效遏制“号贩子”、“医托”,保证患者就诊安全和就诊的对症性。结果明显提高患者挂号的准确性,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拓展了分诊服务工作内涵,达到了患者、医院双赢的效果。结论门诊分诊工作不仅满足患者需求,同时提升了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门诊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对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柔性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与实施柔性管理后(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个时间段内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柔性管理前采取传统分诊制度,实施柔性管理后加用标准化柔性管理措施,对比实施前后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50例患者漏诊率6.00%(3/50)、误诊率10.00%(5/50)、分诊准确率为84.00%(42/50),实施后50例患者漏诊率2.00%(1/50)、误诊率4.00%(2/50)、分诊准确率为94.00%(47/5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5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6.00%(43/50),实施后50例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00%(49/5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为80.77%(21/26),实施后为96.15%(25/26),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性管理不但能够提高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元化服务在门诊就诊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7月门诊就诊的211例患者,接受优化门诊环境和挂号分诊、安装自动叫号系统、建立分诊健康教育系统的多元化服务措施,记录实施前后患者等候时间,调查患者对就诊流程、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患者对就诊过程满意度。结果实施多元化服务后患者等候时间为(14.32±3.44)min,低于实施前的(38.57±6.72)min;患者就诊流程知晓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63%和98.58%,均高于实施前(P0.01);患者对门诊环境和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6.68%和98.10%,均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多元化服务可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提升患者对门诊环境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专科咨询内容结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结核病专科咨询内容结构,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为完善现有的专科健康教育内容,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咨询和人工电话咨询资料2 877例次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结果 求询者以18~60岁青壮年、外省市、初中文化、已婚、初诊、工人、肺结核居多;求询原因以担心家人被传染结核病为主,占31.62%;求询者结核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占54.01%;求询内容分布:知识类占67.43%,信息类占13.1%,服务类占13.45%,心理类占6.01%;求询者心理问题主要为恐惧,占46.76%;98.75%的问题可通过咨询直接解决.结论 对咨询资料进行分析,开展咨询服务,有助于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护理延伸服务,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石慧 《当代护士》2010,(4):98-99
目的 通过实行医疗后满意度调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对医院医疗、护理、后勤等方面的意见,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实现工作目标--医患零距离、服务零投诉.方法 成立医疗后办公室,设立专职护士,于患者出院后第1天通过电话和邮寄调查其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接受的服务质量.结果 随访成功5425位患者,反映意见共219条,占4.04%,涉及护理工作共79条,占36.1%.经统计得出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首要因素为护患沟通问题(27.8%),第二位为服务态度问题(13.9%).结论 实施医疗后满意度调查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患者意见,激励广大护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门诊老年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现状,为今后能够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老年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老年患者需求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16年3~6月62名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需求最多的是诊前咨询(93.5%)、用药指导(93.5%)、结账收费(93.5%)、病历建档(90.32%)。结论改善老年门诊患者护理服务内容,满足老年患者门诊就诊的护理需求,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改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善儿科门诊输液室服务流程的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问题,优化服务流程,引进导诊服务,实行预约输液服务,强化查对制度.结果 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明显减少(P<0.01),患者家长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优化服务流程、落实查对制度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对药学服务质量及配药错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8月我院门诊接受传统静脉输液服务的1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月我院门诊接受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的1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质量满意度评分(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用药指导及服务效率)及配药总错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药学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用药指导及服务效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药总错误率(7.57%)低于对照组(2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减少配药错误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CC专科护理门诊实施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对1700例在病房进行PICC维护的患者及2800例在PICC专科护理门诊进行PICC维护的患者进行调研,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诊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PICC置管患者的复诊率从85.71%提高到95.68%,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2.94%降低至0.78%,对专科护理特色服务及临床护理质量服务的满意度分别提高到98.40%、97.04%。结论:PICC专科护理门诊使PICC置管患者得到了更加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推动了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门诊各科老年患者就诊流程,以发现问题,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就诊情况调查问卷,对2009年6月门诊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等科室就诊的老年患者的一般情况、就诊情况、就诊流程、就诊效果以及相关健康教育的需求等内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42例老年患者中,男女人数基本相当,198例(57.9%)有陪同者、209例(61.11%)首选三级医院就诊;238例(69.59%)能够根据标识顺利到达目的科室,熟悉电子叫号系统;240例(70.18%)在1 h左右完成就诊流程,261例(76.31%)对就诊比较满意,81例(23.68%)表示不满意。在健康教育方面,用药安全的需求较为迫切。结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门诊老年患者比例不断增加;三级医院不但要加强门诊硬件建设,还要加强医疗管理及门诊护理队伍建设,调整门诊护理内容,改善就诊流程,加强医疗护理安全,从而提高老年患者就诊效果及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级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诊治状况,为提高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对焦虑抑郁的识别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快速抑郁症状学量表-抑郁症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驻马店市三所二级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127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636例(49.7%),其中愿意接受精神科访谈278例(43.8%).焦虑抑郁障碍总检出率为12.8%,其中焦虑检出率为4.7%、抑郁检出率为8.1%.确诊为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中,仅有0.8%接受了门诊医生给予的精神药物治疗,8.2%接受了门诊医生的建议到精神科就诊.结论 二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焦虑抑郁障碍就诊率较高,门诊医生识别率较低,提高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对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通过整合管理来优化门诊流程,缩短患者门诊就诊时间,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10月13—17日及2009年5月11-15日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各300例,前组为对照组按一般门诊流程就诊,后组为研究组按优化后门诊流程就诊。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就诊所花费的时间及对医院门诊软硬环境的满意率。结果患者在门诊就诊各环节所花费时间的比较,研究组患者就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患者对门诊就诊软硬环境的满意率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满意率也有较明显的提高。结论通过整合管理,建立预约制、快捷门诊,设立综合服务咨询台,简化和整合门诊流程,能有效缩短患者非医疗就诊时间,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从而增强了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频率与生存率之间的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新进入腹膜透析患者202例,按其门诊随访频率分为1月随访组和1月以上随访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始腹膜透析3月时以及研究终点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营养状态、合并症发生情况,以及至2011年9月为止的转归情况,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开始腹膜透析时,除居住地为非城市者比例(?2=10.629,P=0.005)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终点,与1月随访组患者相比,1月以上随访组患者血压不达标率较高(?2=15.561,P=0.000),血白蛋白水平较低(t=2.219,P=0.028),血磷水平较高(t=-3.366,P=0.001),以SGA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2=3.859,P=0.04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月随访组的患者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明显高于1月以上随访组(P=0.001,P=0.00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白蛋白水平、总Kt/V及CCI值为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而门诊随访频率不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2=40.673,P=0.000)。结论门诊随访频率不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但门诊随访频率较低可能通过营养不良和合并症的发生而导致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不良,故每月1次的门诊随访频率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门诊病人就诊的满意度情况,找出门诊服务的缺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高门诊服务的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自制的门诊服务调查表,调查我院门诊病人离开时的满意度。结果共229例病人接受了调查,绝大多数病人对我院的门诊服务质量是满意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满意度不同。结论可根据门诊病人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管理,提高门诊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 nursing path,CNP)在门诊痛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治疗的痛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其就诊先后将其分为路径组与非路径组,路径组应用CNP的方法进行干预,非路径组采用一般的门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时及干预1.5年时痛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认知行为、临床症状及生理指标、并发症、门诊就诊次数、医疗费用及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干预1.5年时,两组患者在痛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认知行为、临床症状及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门诊就诊次数、医疗费用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门诊痛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门诊痛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医疗费用,提高门诊护士对新知识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泌尿外科专科护理门诊及探讨其在术前预康复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建立泌尿外科独立护理门诊,选择符合资质的护士坐诊,建立术前预康复工作模式并实施,包括对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由患者、医生、护士对泌尿外护理门诊进行评价.结果 共选拔2名护士出诊,泌尿外科专科护理门诊开展以来共对163例患者实施术前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白县人民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505例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降压药物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505张降压药物处方中钙离子拮抗剂(CCB)类占首位,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分别占40.19%、28.91%。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CCB+β-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占首位,其次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CCB+β-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分别占9.50%、7.33%。DUI分析显示,DUI值大于1的降压药物包括依那普利、氨氯地平、吲达帕胺、氢氯噻嗪、厄贝沙坦,其余降压药物DUI值均小于1。结论本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化疗间歇期居家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及使用寿命。方法将213例PICC并携带导管出院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定期回本单位护理组108例和社区护理组105例,比较2组患者间歇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回本单位护理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15/108),社区护理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4%(5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患者PICC居家护理方式与导管留置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有相关关系,建议患者尽可能回本单位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