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发作后6个月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变化规律.方法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首次单侧发作的APACG患者(24例)在眼压控制后3 d内、2周、1月、3月和6月时的双眼RNFLT,比较双眼各时间点RNFLT.对侧眼在发作眼眼压控制后3d内及6月时的RNFLT与正常人(55名55只眼)比较.结果 发作眼平均RNFLT在眼压控制后3 d内(121.49±23.84)μm,较对侧眼明显增加(P<0.01);2周(107.22±24.72)μm和1月(93.58±18.37)μm与对侧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和0.08);3月(84.10±19.89)μm和6月(78.98±19.17)μm较对侧眼明显减少(P<0.01).发作眼不同时间点的RNFLT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48).对侧眼在发作眼眼压控制后3 d内及6月的RNFLT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98).结论 APACG发作后RNFL厚度即有明显增加,发作后2周至1个月RNFL厚度趋向正常,1个月后RNFL厚度逐渐变薄,至术后6个月RNFL厚度较对侧眼和正常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背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大发作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了解PAACG发作眼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改变对于判断患眼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傅里叶域OCT(FD-OCT)是测量视网膜结构的有用工具。目的采用FD—OCT对PAACG大发作后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黄斑区厚度以及黄斑区体积的变化进行测量,并与正常眼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确诊为PAACG且有一侧眼大发作的患者25例,并纳入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25人25眼为正常对照眼,于PAACG患眼大发作后2周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检查者采用FD—OCT测量患者发作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RNFLT、黄斑区厚度及黄斑区体积。结果PAACG发作后2周内发作眼组视盘区平均RNFLT值为(125.72±28.57)μm,明显高于对侧眼组的(108.36±9.31)μm和正常对照眼组的(106.10±10.9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作眼组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T值均明显高于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盘颞侧象限和颞下象限RNFL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1、0.766)。发作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283.72±18.33)、(280.28±16.85)和(289.14±10.60)“m,3个组间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镕=2.048,P=0.136),其中对侧眼组视网膜厚度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组(P〈0.05),发作眼组与正常对照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发作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总体积分别为(5.589±O.355)、(5.532±0.325)和(5.720±0.241)mm。,黄斑区各象限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7,P=0.363)。各组外环各象限厚度值均明显小于内环厚度值,内环及外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均呈鼻侧〉上方〉下方〉颞侧的趋势。PAACG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在视盘内环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和外环颞侧、中央区黄斑区厚度值及其体积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ACG发作眼发作2周内视盘区RNFL水肿比黄斑区更明显,发作眼和对侧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均比正常对照眼变薄,其黄斑区体积均小于正常对照眼。  相似文献   

3.
姜晶  贾超  王新宇  徐威  张妍 《眼科》2020,(1):26-31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closure-angle glaucoma,APACG)急性发作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和视盘血流的变化。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抚顺市眼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APACG急性发作的患者41例。方法急性发作41眼为观察组,同一批患者未发作41眼为对照组。在眼压控制正常后1周、3个月、6个月用Spectralis OCT测量盘周RNFLT、AngioVue OCT测量盘周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指标的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RNFLT和盘周VD的相关性。主要指标盘周RNFLT值、盘周VD值。结果发作眼1周时颞侧、颞上方、颞下方RNFLT较对侧眼明显增厚(P均<0.001);3个月时鼻上方、鼻下方RNFLT明显低于对侧眼(P均<0.001);6个月时鼻侧、鼻上方、鼻下方RNFLT明显低于对侧眼(P=0.011、0.000、0.000)。发作眼3个月、6个月与1周各参数自身相比,各象限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P均<0.001)。发作眼盘周VD于1周、3个月、6个月随访过程中呈持续下降,3个月、6个月视盘鼻侧VD均较1周明显下降(P=0.001、0.001);视盘颞上方、颞下方、鼻上方及颞侧VD均持续下降,6个月较1周明显下降(P=0.007、0.011、0.013、0.008)。发作眼较对侧眼盘周VD各个参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1周时盘周VD和对应象限的RNFLT无相关性(P均>0.05),而在3个月与6个月时两者的变化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APACG急性发作眼压控制后早期RNFLT增厚,3~6个月持续变薄。盘周VD在半年内持续下降,且盘周VD与RNFLT整体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戴惟葭  边俊杰  杨惠青  刘大川 《眼科》2010,19(5):331-335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在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特征。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7—2009年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发病者35例35眼。方法人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StratusOCT3)技术在发病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双眼RNFL扫描,并对发作眼压与RNFL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指标RNFL厚度。结果发作后2周发作眼RNFL明显较对侧眼增厚,分别为(141.85±25.22)μm、(112.95±10.54)μm(P=-0.000);第3个月时两眼没有差异,RNFL厚度分别为(112.38±16.15)μm、(112.26±16.04)μm(P=0.966);6个月时发作眼较对侧眼稍薄,分别为(101.22±14.06)μm、(108.65±15.03)μm(p=0.021);12个月时发作眼明显较对侧眼薄,分别为(92.29±13.05)um、(106.77±14.90)μm(P=0.000)。发作眼在观察期内RNFL进行性变薄(阽51.48,P=0.000),而对侧眼则无显著改变(F=1.599,P=0.192)。早期(3个月内)眼压越高,RNFL越厚(r=0.692,P=-0.000),但在12个月RNFL的变化中,发作眼压与之无显著相关(r=0.242,P=0.081)。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缓解后RNFL仍进行性丢失,发作时眼压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最终病变的惟一因素;对侧眼在12个月的观察中也存在一定程度RNFL损害,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彬 《临床眼科杂志》2008,16(4):289-291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方法应用相关光断层扫描(OCT)测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患者发病及治疗后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在同期测量36只眼正常成人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作为对比。病例入选标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大发作患者,能够配合进行OCT检测。测量时间为人院后当天、经治疗眼压下降至正常范围后1、3、6个月。结果符合人选标准并完成随访的病例共36例。在入院当天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眼压正常后1、3、6个月,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对照均明显下降(P〈0.05),并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眼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后的1—3个月内视力逐渐上升,而在3~6个月内视力基本稳定。眼压下降到正常后,在整个随访期内均处于正常范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眼压的急性升高在早期可造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增加,以上、下方为主。在经过治疗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下降、变薄。  相似文献   

6.
张译心  戴艳丽  黄厚斌  魏世辉 《眼科》2013,22(2):130-134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所致视神经萎缩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和黄斑厚度(MT)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眼底表现视盘色苍白确定为视神经萎缩的IDON患者16例(16眼)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23例(23眼)。方法  回顾OCT和BCVA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RNFLT和MT的差异,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的关系以及RNFLT和MT与病程和BCVA的线性相关关系。主要指标  平均(360°)RNFLT、四个象限RNFLT、黄斑容积平均厚度、ETDRS栅格9个分区的MT、病程及BCVA。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病例组360°平均和四个象限RNFLT均显著变薄(P均=0.00),除中心子区外(P=0.25),其余分区M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均显著变薄(P均=0.00)。平均RNFLT与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662,P=0.01),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病程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70,P=0.13)。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BCVA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80,P=0.28)。结论  有视神经萎缩的IDON患者除黄斑中心子区MT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分区MT和所有象限RNFLT均显著变薄,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平均RNFLT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NFLT越薄黄斑容积平均厚度越薄。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病程和BCVA无线性相关关系。(眼科, 2013, 22: 130-134)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患者45例,在病程2周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测量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将发作眼与对侧眼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RNFL厚度与治疗前眼压、高眼压持续时间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发作眼RNFL厚度为(118.80±38.45)μm,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148.67±58.59)μm、(159.80±57.82)μm、(89.60±31.37)μm、(79.47±27.54)μm;对侧眼RNFL厚度为(98.20±16.89)μm,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120.13±23.61)μm、(131.60±27.41)μm、(74.01±18.07)μm、(67.80±13.41)μm。急性发作眼比对侧眼的RNFL厚度增加,且发作眼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各个象限的RNFL较对侧眼均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急性发作眼的RNFL厚度与治疗前眼压呈正相关(r=0.370,P<0.05),与高眼压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03,P<0.01);与年龄无关(r=-0.317,P>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后,RNFL明显水肿,这种变化可持续到发作后2周,且治疗前眼压越高、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RNFL水肿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青少年儿童单纯远视性弱视与远视散光性弱视状态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眼科视光中心收治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儿童147例,根据屈光状态不同,分为B组(单纯远视性弱视)75例(75 眼)和C组(远视散光性弱视)72 例(72 眼),并以所有患儿对侧健康眼为A组进行对照。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各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C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05±10)μm、(113±10)μm、(119±14)μm,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90±25)μm、(201±23)μm、(209±24)μm,3组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41、16.179,均P < 0.001)。与A组比较,B、C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较大(均P < 0.001),且C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著大于B组(均P < 0.001)。结论:屈光参差性青少年儿童远视散光性弱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略厚于单纯远视性弱视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泛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NPDR 30例(60只眼),分为治疗组(32只眼)和对照组(28只眼),分别给予PRP及一般治疗,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各象限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结果 第6个月,治疗组下方象限[(126.08±24.52) μmvs.(151.43±18.04) μm,t=-3.156,P=0.004]、鼻侧象限[(71.58±22.07)μm vs.(93.06±20.29)μm,t=-2.670,P=0.013]和平均[(105.08±24.19) μmvs.(119.93±9.72)μm,t=-2.237,P=0.034)],RNFL厚度较对照组薄.治疗组第6个月下方象限RNFL厚度较第1个月薄[(156.13±42.72) μm vs.(126.08±24.52) μm,P=0.018)].结论 PRP可以损害NPDR患者RNFL厚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及研究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进行视网膜相干光层析血流成像术(OCTA)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右眼相比,狭窄对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降低,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增加(P>0.05),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降低,FAZ面积增加(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术后3个月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上升,FAZ面积减少(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  相似文献   

11.
吴葛玮  陈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212-1214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PAACG)发作缓解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PAACG发作患者36例在治疗缓解后2,4,8,12wk测量平均RNFL厚度和上方、颞侧、下方、鼻侧RNFL厚度,分别与对照眼比较并分析发作眼RNFL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RNFL厚度在2wk和4wk时,发作眼和对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眼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伴随访时间的延长发作眼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逐渐变薄,其中2wk与4,8,12wk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各时间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AACG单次发作缓解后对RNFL造成损害,这种损害主要发生于下方,在眼压缓解后8wk内仍继续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刘露  周文君  徐霁  苏杨  宋胜仿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1959-1962
目的:测量单纯白内障与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中心凹与不同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比研究。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0例110眼,单纯白内障组32例40眼为A组,合并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的28例35眼为B组,有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0例35眼为C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1,14,28 d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NK-q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中心凹区:三组的中心凹均有增长(F=18.92,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象限:三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象限随着时间均有增长( F=13.33,14.37,19.02,16.93, P 均<0.05),三组间比较鼻侧象限的增长无统计学意义,而上方、下方、颞侧比较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区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术后4 wk内明显增加,黄斑水肿发生率高,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3.
李劲  张虹  刘磊  张晓农 《眼科研究》2004,22(2):206-208
目的 研究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RNFLT)与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RTA)检测 116例 ( 116眼 )正常志愿者RNFLT、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两组志愿者的平均RNFLT没有统计学差异 ;RNFLT与近视眼屈光度呈负相关关系 (r =-0 .64 69,P <0 .0 1) ;RNFLT与眼轴长度也呈负相关关系 (r =-0 .6971,P <0 .0 1)。结论 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增加而减少。在借助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诊断疾病时要考虑眼轴长度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验性兔视网膜挫伤后不同时段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40只健康成年无眼疾青紫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挫伤后1、3h组,1、3、7、14d组,1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共8组,每组5只,选取右眼为致伤眼,以改良Allen’s重击法,致伤能量约为2.87J(E=mgh),制备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分别于挫伤后1、3h,1、3、7、14d,1个月处死兔子,摘除眼球并取材,通过光镜观察视网膜的情况,目镜测微尺(0.010mm)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FL)厚度、内核层(INL)厚度进行测量,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GC)计数。结果挫伤后1、3h组和1d组NFL明显增厚(P〈0.05),而7d组和14d组NFL明显变薄(P〈0.05),3d组和1月组NFL厚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挫伤后1、3h组、1d组INL明显增厚(P〈0.05),而7、14d组明显变薄(P〈0.05),3d组和1个月组INL厚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挫伤组GC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是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5.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可重复性结果。方法 :采用双盲法 ,检查者甲、乙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 13例 ( 13眼 )正常人进行同样程序的检测 :以视乳头为中心 ,直径为 3 46mm圆周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 ,连续测量 3天 ,每天每眼记录 5幅图象 ,取其中 3幅图象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平均值为当天受检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值。计算 3天中全周平均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结果 :甲、乙组全周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 6 10± 3 15 %、 5 10± 3 2 3 % ,显示同一组内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可重复性好。甲、乙组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是重复性检测变异系数最大的象限 ( 9 75± 6 81%、10 15± 7 91% )。甲、乙组间重复性检测结果统计学上对比无显著差别 (P =0 65~ 0 95 ) ,说明不同操作者间的检测重复性好。所有 13眼甲、乙组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正常人全周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量和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经视网膜激光光凝(LP)治疗后的对比敏感度(CS)恢复情况。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单眼急性CSC的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2~49岁,平均(40.0±4.3)岁;均经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CSC且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外,LP治疗后第2个月和第6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时测量CS、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首先比较患眼与对侧眼的测量值是否在正常曲线内,然后将患眼与对侧眼CS、CRT分别进行比较。患眼与对侧眼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LP治疗后第2个月,2例双眼对比敏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18例患眼对比敏感度曲线低于正常范围。与对侧眼比较,患眼各空间频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8、6.581、5.084、3.461,P<0.05);患眼CRT明显降低(t=5.784,P<0.01)。第6个月随访,7例双眼对比敏感度均都在正常范围内;13例患眼对比敏感度低于正常范围;与对侧眼比较,患眼在6 c/d、12 c/d、18 c/d空间频率C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3.359、3.404,P<0.05);患眼CRT低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9,P<0.01)。结论 LP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的急性CSC的患眼,第6个月中高频段对比敏感度仍然明显低于对侧眼,或者说其低对比度的形觉分辨力仍然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黄斑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其与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3-01/12-3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单眼APACG患者29例,发作眼29眼为试验组,对侧眼29眼为对照组,发作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侧眼行预防性虹膜周边激光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6mo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观察黄斑血流密度(MVD)、视盘周围血流密度(cpVD)及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试验组上颞、颞上象限视盘cpVD均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1wk试验组各象限短暂上升,但上鼻、上颞、颞上象限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3、6mo时,试验组各象限cpVD和MVD随时间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且RNFL厚度在术后6mo内先增厚,后逐渐下降,至术后6mo时均较对照组变薄。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术后6mo时视盘cpVD与RNFL厚度在上鼻、上颞、颞下、下颞、下鼻、鼻下象限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APACG急性发作后早期患眼RNFL增厚,3~6mo时逐渐变薄,而视盘cpVD持续降低,并在术后6mo时与RNFL厚度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形态结构。方法 应用海德堡眼底断层扫描仪HRT ⅡONH对 30例正常人 6 0眼进行视盘扫描 ,测量全盘缘及颞侧、颞上、颞下、鼻侧、鼻上、鼻下 6个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正常人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在颞侧和鼻侧较薄 ,上、下象限较厚 ,曲线表现呈双峰状。其厚度在双眼之间及性别之间无差异性 ;4 5岁以下年龄组与 4 5岁以上年龄组之间比较 ,全盘缘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变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短期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眼科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6例(52只眼),其中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4例(27只眼)(A组),高度近视伴白内障22例(25只眼)(B组)。于术前,术后1d、1周、1、3及6个月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A、B两组患者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94.43±9.35)μm及(90.68±10.15)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3,P=0.000);术后1d两组RNFL厚度几乎无变化,分别为(94.32±9.15)μm及(91.32±10.06)μm。术后1周其厚度开始增加,至3个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65±10.25)μm及(98.09±7.57)μm,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RNFL厚度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4,P=0.000;t=-4.844,P=0.000);至术后6个月,视盘周围RNFL出现变薄的趋势。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能对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单纯性近视眼变薄的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研究,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LASIK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发现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的患者进行验光检测眼屈光度及眼A超检测眼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3例单纯性近视眼患者206眼中OCT检查发现鼻侧象限RNFL变薄者为31例61眼,占29.6%。其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成负相关关系(r=-0.885,p〈0.01);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屈光度成负相关关系(r=-0.747,p〈0.01)。结论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象限RNFL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及眼屈光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出现异常数值时,需考虑其眼轴及屈光度的影响,综合评价数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