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颅鼻沟通肿瘤切除(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鼻沟通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与颅底重建的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38例颅鼻沟通肿瘤,经CT或MRI扫描确诊,手术选择经鼻侧入路或颅鼻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5年,30例病人,22例恢复原来的工作,2~3年内肿瘤复发3例,再次手术切除。1~4年内5例恶性肿瘤多处转移、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与累及范围选择鼻侧入路或颅鼻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或颅底重建是颅鼻沟通肿瘤切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切除累及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效果,并对手术方法做适当改进。方法:采用鼻侧切开额眶颧联合入路同期对2例侵犯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后出现暂时性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联合入路切除颅、颞下窝、上颌窦沟通瘤,术野显露良好,切除肿瘤更彻底、更安全,重建颅底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1例前颅底沟通瘤行额鼻眶筛入路显微手术一次性切除疗效分析。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1例前颅底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均经额鼻眶筛入路与相关科室配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结果 全切除9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额鼻眶筛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沟通瘤有利于肿瘤的广泛暴露和切除,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对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有帮助。术中颅底重建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4.
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优越性。方法 经头颅CT或MRI确诊,手术采取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8年,恢复原工作26例,肿瘤复发9例,其中恶性肿瘤6例,蝶骨嵴脑膜瘤复发3例。结论 颅眶沟通瘤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上颌、鼻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乳头状癌2例及脑膜瘤1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4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恶性嗅神经上皮瘤;鼻锥额骨转位切除1例为鼻颅沟通脑膜瘤。结果17例患者中,2例脑膜瘤患者中的1例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部分肿瘤未能切除,另1例完整切除术后7年无复发迹象;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0例,术后1年余死亡1例,存活3年以上7例,5年以上5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术后6个月余死亡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4例,5年以上2例。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是切除鼻颅沟通瘤的最佳入路,鼻锥额窦前骨壁转位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颅内侵犯较局限的鼻颅沟通瘤,颅面联合入路适于面骨被累的鼻颅沟通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7例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颅眶沟通瘤3例,中颅底沟通4例,均采取冀点及基改良入路,其中5例采取硬膜外入路,2例结合硬膜内外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6例患者实现肿瘤全切,1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果 冀点入路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理想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易于掌握和改良等优点;采取带蒂颞肌瓣充填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反折骨膜修补硬膜的颅底重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并发  相似文献   

7.
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 7例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颅眶沟通瘤 3例 ,中颅底沟通瘤 4例 ,均采取翼点及其改良入路 ,其中 5例采取硬膜外入路 ,2例结合硬膜内外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6例患者实现肿瘤全切 ,1例次全切除 ,无手术死亡。结论 翼点入路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理想入路 ,具有显露充分、易于掌握和改良等优点 ;采取带蒂颞肌瓣充填肿瘤切除后的残腔 ,反折骨膜修补硬膜的颅底重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面部颅外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对11例头面部颅外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 肿瘤病变部位:眶内5例,鼻腔2例,颞窝、颞下窝各1例,顶枕部2例。手术入路颅面联合入路2例,眶外侧入路1例,鼻侧切开术2例,眶内容物剜除术1例,颞窝、颞下窝入路各1例,额眶入路1例,顶枕部肿瘤表面入路2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肿瘤9例,近全切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行放疗,1例2年后复发行X刀治疗。随访期6个月至7年均存活。结论 头面部颅外脑膜瘤是少见的病例,主要表现出所在部位的局部症状,对不易活检的部位,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全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常侵犯眼眶及颅底,完整切除肿瘤,必须同时处理眶内及颅底的病变。随着对颅底解剖的深入了解,手术入路的不断改进,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采用颅面联合径路治疗侵犯颅底及眼眶的肿瘤,已取得良好效果。我科近年来采用鼻侧切开额眶联合入路切除4例鼻颅眶沟通肿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面联合入路在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治疗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4例经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资料,经病理证实恶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13例。位于前颅底区35例,累及前、中颅底区9例。肿瘤切除后造成的硬脑膜缺损用自体组织严密修补,并用额部带蒂复合组织瓣行颅底区组织缺损修复。结果肿瘤全切3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包括脑神经损伤3例,伤口感染2例,出现暂时性脑脊液漏2例,一过性精神症状2例。随访1~6年,10例死于肿瘤复发,失访2例。存活2年以上25例,3年以上17例。结论颅面联合入路是颅底区沟通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入路之一,它是前颅底区(部分可以累及中颅底区)沟通性肿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影像导航引导鼻内镜下前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经鼻内镜切除前颅底骨化纤维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影像导航引导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累积眶纸板、颅底骨质的筛窦骨化纤维瘤12例男性患者,初次手术9例,复发病例3例。术前行鼻窦CT连续扫描,骨算法,层厚1mm。结果 CT显示所有病例筛骨水平板、眶纸板受累。4例前界至额隐窝前缘(鼻骨后);6例累及眶尖与蝶窦外侧壁交界处:1例广泛累及上颔骨、蝶骨大翼、蝶鞍和斜坡。11例彻底切除病灶,1例(病变广泛者)切除大部分肿瘤。平均手术时间3.2小时,影像导航配准过程平均25分钟。1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术中鼻内镜下修补成功;3例术中损伤眶纸板,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4年,姑息手术病例肿瘤生长缓慢,其余病例无复发,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借助影像导航引导,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累及眶纸板、前颅底骨质的骨化纤维瘤,具有一定优势,但病灶不应广泛侵及额隐窝、蝶骨及斜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外科技术在前颅底及蝶鞍区肿瘤治疗中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2004年11月至2008年6月对16例侵犯前颅底与蝶鞍区的肿瘤行鼻内镜手术,其中1例采用眶内容物剜除术加鼻内镜联合入路,所有手术均于全麻下进行,病理类型包括垂体腺瘤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中分化鳞癌1例,脊索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嗅母细胞瘤1例,骨化纤维瘤1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结果经术中镜下、术后内镜或者影像学检查证实 15例肿瘤均被全部切除,1例脊索瘤为大部切除,1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 经二次手术修补及规范治疗后痊愈。无颅内出血、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经鼻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及蝶鞍区肿瘤, 可以更好地辨认深部结构, 视觉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但要求术者熟练掌握解剖学知识,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必要的综合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10例前颅底肿瘤的术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在前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颅面联合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2例;经额下进路颅-眶-鼻沟通性肿瘤切除术3例;鼻侧切开术3例;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加额骨膜、髂骨瓣颅底修复和重建2例。结果:10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瘤体,经1~5年随访,良性肿瘤6例无复发。恶性肿瘤4例中,1例随访1年生存良好;余3例中生存3年2例,5年1例。结论:前颅底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性质选择最佳的手术进路。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可在明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对额叶损伤轻,颅底修复方便,是一有价值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侵犯颅底的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侵犯前、侧颅底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入路5例,颅-面联合入路3例,上颌骨切除入路15例,口腔硬腭入路1例,经下颌入路1例,颈侧-下颌骨切开入路2例,耳后-颈联合入路1例,额颞入路2例,经面入路2例。结果:4例鼻窦黏液囊肿仅作开放引流,1例脊索瘤作次全切除,其余27例患者均全切肿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8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8年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及死亡。24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3年以上19例,生存12例;随访5年以上12例,生存5例;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12/19)和41.7%(5/12)。结论: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及范围设计手术入路,力求全切肿瘤并保护重要结构,采用适当的颅底修复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肿瘤的颅底修补与重建。方法38例颅底侵入瘤患者,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缺损采用9种不同方法修补。结果38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或次全切。全部患者获1~7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33.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6例,与肿瘤无关死亡2例,带瘤生存5例,其余25例均无肿瘤复发。与颅底修补与重建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转移组织瓣部分坏死2例,脑脊液漏3例,1例术后第30天行面部创腔冲洗吸引时突发颈内动脉大出血死亡。结论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侵入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根据肿瘤切除后颅底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修补,重建颅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2 0 0 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 84例的经验 ,讨论侵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 ,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 ,同时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 ,减少并发症。结果 患者年龄 6~ 78岁 ,平均 4 3 8岁。良性肿瘤 14例 ,恶性肿瘤 70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切除累及咽旁颅底肿瘤 38例 ;同时有前、中颅底破坏 7例 ;肿瘤同时累及中、后颅底 13例 ;侧颅底颞下窝肿瘤 2 6例。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或填充 6 0例。 6例并发脑脊液漏 ,2例迟发脑脓肿 ,修复组织瓣部分坏死 3例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恶性肿瘤 3年生存率 6 7 5 % (2 7/ 4 0 )。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 ,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①肿瘤部位及累及的范围 ;②安全、充分地切除肿瘤 ;③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 ;④便于可靠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17.
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侧颅底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人路和手术治疗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对27例侧颅底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颞下窝人路7例、颈-下颌进路15例、上颌骨外翻入路2例、鼻侧切开加额眶颧颞联合人路3例。结果全组27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暂时性偏瘫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随访到2003年5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7/27)、86.4%(19/22)和70.0%(7/10),3年,无瘤生存率为60.0%。结论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手术人路应视肿瘤部位而定,手术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术式选择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2例本病患者根据颅底骨质缺损的大小和肿瘤突入颅内的高度,分别采用鼻侧切开术、扩大的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多层筋膜瓣修补颅底缺损。结果:瘤体全切率为100%,术后无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1年,存活1年以上者19例,3年以上者15例,5年以上者13例;死亡7例。有眶骨膜受累的9例患者,存活3年以上4例,5年以上2例。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前颅底骨质缺损的大小、肿瘤侵入颅内的程度以及肿瘤范围;多层筋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术中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