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中药功效的形成及发展、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有无关系和中药药理作用归属于哪一条中药功效条文来探讨中药功效与中药药理之间的关系。得出中药功效的确立受到中药药性理论、中医药床实践等因素的影响,中药功效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故不宜按中药的每项功效给中药药理作用进行细分,且按与中药功效有关无关对中药药理作用进行分类也应谨慎。  相似文献   

2.
曹宜  佘侃侃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51-2252
中药功效数据集市以中药功效数据为主题,采用维度建模方法,组织与功效相关的植物分类学信息、化学成分、中药药理信息,采集中药事实型数据和部分文献型数据,根据中药相关学科概念体系,划分维度层次,支持与中药功效相关的多途径、多层次检索,可为中药功效多维分析、数据挖掘和文本挖掘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江维克  周涛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1763-1768
中药功效的预测是新分类群资源转化为中药资源的关键步骤,其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既是中医药原创优势的体现,也是中药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对中医药事业支撑力度的基础。通过对象思维在中药药性形成上的作用分析,结合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用历史等方面的论述和讨论,构建中药功效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以实例说明认知药性、功效的形成规律,为新分类群资源转变为新的中药资源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杨勇  张保顺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10-1011
茅莓是一味传统民间中药,民间中医实践认为,该中药具有抗菌消炎,止血活血双向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有关茅莓药理作用和功效化学成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全面地综述了中药茅莓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开发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近年来丹参与化妆品相关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与评述,为相关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方法: 依据相关文献,总结丹参与中药化妆品相关的药理作用,分析丹参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结果与结论: 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的功效,研究证实其化学成分众多、药理作用明显,是理想的中药化妆品原料。  相似文献   

6.
丹参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近年来丹参与化妆品相关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与评述,为相关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方法: 依据相关文献,总结丹参与中药化妆品相关的药理作用,分析丹参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结果与结论: 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的功效,研究证实其化学成分众多、药理作用明显,是理想的中药化妆品原料。  相似文献   

7.
百合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药百合历年来化学成分方面研究成果及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中药百合中含有生物碱、皂苷、磷脂、多糖等活性成分 ,还含有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润肺止咳 ,清心安神 ,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结论 :百合的化学成分研究广泛 ,药理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百合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中药百合历年来化学成分方面研究成果及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中药百合中含有生物碱、皂苷、磷脂、多糖等活性成分,还含有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结论:百合的化学成分研究广泛,药理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刺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刺五加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并按不同药用部位(根及根茎、茎、叶、果实)进行分类。综述了中药刺五加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列出部分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为刺五加的药用合理性及有效化学成分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性味理论,包含四性、五味,五味反映了药物功效的粗犷分类,每味都具有其共性物质存在的基础.对五味内的辛味药物研究思路予以浅析,通过研究辛味药物的功效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究现代化学技术与药理作用对辛味药物的基础及筛选方法,以建立一种探究中药性味理论的方法学,为其它药性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建设“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目前存在的110个中医药数据库260G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网络和其他来源数据,讨论中医药数据仓库的建设及数据整合。技术上主要从元数据模型入手,研究中医药数据质量评价标准和关键维度评估算法,对构建的数据仓库进行数据质量的评估,从而完成高数据质量的中医药数据仓库。  相似文献   

12.
临床研究数据核查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内容,数据核查直接关系到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随着电子数据远程获取系统(EDC)的广泛应用,如何开展网络数据的核查还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介绍在中医药临床数据管理过程中进行网络在线数据核查的方法、内容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药数据优化处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获得高信息含量的、有用的知识,理想情况就是原始数据是不含噪声的正确数据。中药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运用,是在中药信息研究过程中,对大量不规范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补充、完善建立起来的。本研究结合在建的中草药信息系统回顾中药数据处理加工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医药数据库群的建设与应用,以往的数据库建设方式形成了中医药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难以适应中医药信息领域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了中医药信息数据研究与服务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建立中医药数据服务与利用平台的重要性,在建设与完善中医药数据服务与利用平台的基础上,将开展面向用户需求的、灵活多变的专题服务,提供挖掘算法工具与优秀案例,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静 《世界科学技术》2009,11(4):582-584
随着中医药数据库群的建设与应用,以往的数据库建设方式形成了中医药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难以适应中医药信息领域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了中医药信息数据研究与服务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建立中医药数据服务与利用平台的重要性,在建设与完善中医药数据服务与利用平台的基础上,将开展面向用户需求的、灵活多变的专题服务,提供挖掘算法工具与优秀案例,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源于临床,服务临床"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式,临床数据是传播中医药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宝贵的知识财富.本文从临床数据的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进展、社会需要三方面讨论了中医药临床数据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数据仓库的研究及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持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的特征是进行中医临床评价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临床海量数据是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最直接和有效的证据。数据仓库技术是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对中医临床数据仓库研究中涉及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并设计了临床数据仓库的系统构架,数据模型和Web OLAP应用服务平台体系,同时举例说明中医临床数据的Web OLAP应用。  相似文献   

18.
真实性是临床科研对数据基本的诉求.在临床实际条件下,如何建立满足临床科研对数据真实性诉求的格式化病历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是确保临床数据质量的关键.该研究在临床实际条件下临床数据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临床研究CRF数据特点与临床实际条件下的CRF数据特点的差异,构建格式化CRF生成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符合临床实际条件的科研真实性诉求的格式化CRF.该研究产生的格式化CRF数据既能够满足临床实际条件下对临床科研对数据真实性的诉求,又遵循了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规范,是临床研究在技术方法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顾志荣  毛小文  祁梅  郭燕  葛斌 《中草药》2023,54(18):6159-6171
数据融合技术是对多来源的数据信息进行统筹、集成的技术,以提高决策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数据融合技术结合多变量模型是研究中药复杂体系的有力工具,目前已应用于中药的基原鉴别、产地溯源与鉴别、质量控制与评价、加工炮制与制剂研究、资源形成研究等诸多领域。融合所纳入的源数据主要是中药的化学物质信息,包括各类色谱、光谱信息,无机元素及有机成分的含量信息,电子鼻、电子眼、电子舌等传感器信息以及代谢组学信息等;所采用的多变量模型如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决策树、线性判别分析等。未来,数据融合有望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相结合,源数据中纳入生物医学数据与组学数据,拓展应用于中药活性物质筛选,预测患者对药物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靶点相互作用,中药新药开发以及栽培种植等更多领域,同时应积极开发集数据融合与多变量建模功能于一体的中药研究相关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20.
刘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4):4873-4876
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是极其重要的, 任何失真性数据都可能影响临床试验结果,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笔者认为临床试验失真性数据, 即包括主观造假的数据, 也包括客观形成的不准确数据。笔者通过对临床试验失真性数据的一系列特征表述, 探讨了辨识方法, 并分析、归纳其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对试验结果的主观干预、研究者GCP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研究者对试验方案的理解与认识误差等。最终提出通过加强研究者及相关人员的科研素质教育、加强数据采集过程质量控制等手段来防止临床试验失真性数据产生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