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是否能有效应用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脏的缝合操作.方法 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有27例肾脏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抽签分为两组,A组(n=12)在剜除肾脏肿瘤之后,采用普通抗菌涂层薇乔缝合集合系统及肾脏实质创面,B组(n=15)则使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合线(Ⅴ-Loc180)缝合.采用t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患者从一般人口学资料、肿瘤大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12例,平均年龄62.0岁,肾脏肿瘤平均直径2.6 cm.RENAL评分(6.3±0.8)分,热缺血时间28 min,手术时间(137±20.2) min,1例术中中转开放,术中出血量(79.1±48.5) mL.B组患者15例,平均年龄61.3岁,肾脏肿瘤直径3.3 cm,RENAL评分(6.5±0.5)分,热缺血时间(22.8±3.8) min,手术时间(120±15.7) min,2例因肿瘤较大腔镜下缝合困难中转开放.在肾脏热缺血时间方面,B组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Ⅴ-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可以安全有效用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且能显著缩短术中肾脏热缺血的时间,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Quilltm可吸收线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时期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15例采用Quilltm可吸收线(Quill组)和13例采用微乔可吸收线及Hem-o—lok(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及肾实质缝合材料费用的差异。结果Quill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6.9±35.9)和(138.2±26.7)min(P〉0.05),平均失血量分别为(147.5±42.9)和(161.3±54.8)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4.1±3.8)和(27.4±3.1)min(P〈0.05),肾实质缝合材料平均费用分别为(1289.3±309.7)和(2409.2±336.7)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继发出血、感染或漏尿。结论LNSS采用Quilltm可吸收线安全可靠,在减少术中热缺血时间、节约医疗费用方面,优于普通缝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研究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0 月期间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并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胆总管的病例50例作为倒刺线组,选取同期50 例行常规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的病例50 例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漏发生率、伤口感染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倒刺线组缝合时间(13.7±1.9)min,短于常规组(24.9±2.8)min(t=-16.113,P < 0.001);倒刺线组胆漏发生率为0,而常规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简单、方便、安全,并减少胆漏发生率,可作为腹腔镜下胆总管缝合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闭合胆总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的8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组(41例)和普通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胆总管闭合缝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结石取净,无术中并发症。倒刺线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明显少于普通线组[(11.4±2.0)min vs (15.6±3.5)min,t=-6.67,P < 0.05];两组胆漏发生率(2.4% vs 5.0%),急性胆管炎发生率(4.9% vs 5.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4±1.2)d vs(4.4±1.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半年以上者倒刺线组18例,普通线组15例,尚未见结石残余、结石复发或胆管狭窄情况。结论 单向倒刺缝线连续缝合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缝合时间,并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于86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肿瘤最大径平均(3.8±1.2)cm,R.E.N.A.L评分平均(7.5±1.1)分。其中20例经腹腔入路,66例经腹膜后入路。术中常规分离出肾动脉备用,切除肿瘤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后电凝创面初步止血,用V-Loc倒刺线缝合内层髓质创面,再用Quill倒刺线自上而下缝合肾脏皮质创面,开放肾血流,最后用Quill倒刺线自下而上加固缝合皮质创面。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热缺血时间平均(18.1±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5±6.8)ml。术后未出现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可较好地完成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缝合操作,既能保证缝合效果的确切性,减少术中、术后发生创面出血的可能性,又能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利于术后患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三种不同缝合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3月~2015年2月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患者320例,术中行单层8字形间断缝合肾脏创面者80例(A组),行Hemolok免打结缝合法125例(B组),行双向倒刺可吸收线(Quill线)两针双向缝合法115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肿瘤特性、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320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三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方面,C组优于B组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ill线两针双向缝合法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更能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TAPP患者67例,其中32例使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缝合为倒刺线组,采用传统可吸收线缝合35例为传统缝线组,比较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倒刺线组术中缝合时间(6.72±2.80)min、手术时间(63.00±5.44)min均短于传统缝线组的(15.04±1.19)min、(78.18±6.44)min,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72,、15.572,均P0.01)。所有患者出院后复查腹股沟区超声均未见复发,亦未诉特殊不适。结论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在TAPP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缩短腹膜缝合时间及手术用时间,降低术中腹腔镜下腹膜缝合难度,缩短手术学习曲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倒刺缝合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中对热缺血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2例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复杂性肾肿瘤(R.E.N.A.L评分≥7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缝合方法分为倒刺组(n=28)与传统组(n=34)。对比两组患者的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缝合时间、出血量、输血率、并发症及肾功能变化等资料。结果:倒刺组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缝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术后血清肌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刺缝合对于腹腔镜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利于缩短肾热缺血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张卓  周勇刚  林峰  任鹏  柴伟  李睿  倪明  陈继营 《中国骨伤》2016,29(9):809-813
目的 :对比使用倒刺缝合线和传统缝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口关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6例,分为研究组(T)和对照组(C)。研究组68例,平均年龄(65.26±8.50)岁,其中女58例,男10例;对照组48例,平均年龄(64.43±10.08)岁,其中女41例,男7例。所有患者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选用可吸收倒刺缝合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对照组选用可吸收抗菌薇乔连续锁边缝合关闭关节囊。所有患者采用2-0可吸收抗菌薇乔缝合皮下组织,皮钉闭合皮肤。对两组患者的缝合时间、术后3 d切口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特殊事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缝合时间(21.65±4.11)min(15~32 min),对照组平均缝合时间(31.83±4.55)min(22~45 min),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0);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30.88%(21/68),对照组20.83%(10/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1,P=0.161);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8±1.36)d,对照组(5.46±1.29)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结论 :使用倒刺缝合线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缝合时间,但需要更为细致的缝合方法和谨慎的术后观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效果及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向倒刺线一期缝合胆总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行单向倒刺线一期缝合(37例)和T管引流(31例)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缝合组的平均胆管缝合时间[(6.8±2.6)min vs(15.5±2.4)min],平均手术时间[(98.4±10.6)min vs(132.5±16.3)min],平均术后肠道排气时间[(1.3±0.9)d vs(2.8±1.7)d]以及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2±1.3)d vs(8.4±3.7)d]均短于T管引流组(均P<0.05)。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8.0±8.6)mL vs(30.2±14.5)mL,P>0.05)]。两组手术后均有1例发生胆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管引流组1例腹腔感染,经穿刺引流、抗感染后痊愈。两组均无术后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无再手术病例。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胆道狭窄及结石复发病例。结论 单向倒刺线一期缝合胆总管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合理把握适应证和娴熟的腔镜缝合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甲状腺术后应用不同缝线对患者颈部切口瘢痕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0例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双向倒刺缝线组采用双向倒刺缝线(179例)、普通可吸收缝线组(165例)以及传统丝线缝合组(256例)三种方式闭合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瘢痕大小、体积的影响,通过自评统计患者对切口满意程度。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三组样本间瘢痕评分和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a=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双向倒刺缝线组瘢痕评分良好率为77.65%,明显高于可吸收缝线组69.09%以及传统缝线组62.50%的良好率。在体积方面双向倒刺缝线组瘢痕体积为(0.67±0.18)cm3,普通可吸收缝线组为(0.82±0.23)cm3,传统缝线组为(2.01±0.35)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随访1个月后,患者满意程度双向倒刺缝线组满意率高达88.27%。同样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0)。结论双向倒刺缝线及普通可吸收缝线均能有效减少术后瘢痕体积大小,但双向倒刺缝线缩短了缝合时间,提高了缝合效率,给患者带来的瘢痕更小,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中输尿管吻合及双J管置人方法的改良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1月,对3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junctionobstruction,UPJO)患者实施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吻合方法采取两针固定连续缝合法,双J管放置采取Trocar外推置法。观察手术时间、吻合时间、置双J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等,总结手术技巧,并与前期18例采用间断缝合和双J管经Trocar内放置的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改良手术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8.2±16.3)min、(114.7±17.5)min(P〈0.05),输尿管吻合时间分别为(24.2±4.9)min、(49.4±7.5)min(P〈0.05),双J管置入时间分别为(3.6±1.0)min、(9.1±2.2)min(P〈0.05),两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改良手术组随访3~30个月,平均9.2个月,B超提示肾积水消失11例,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21例。结论: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中采取两针固定连续缝合法吻合,可以降低输尿管吻合难度,缩短手术时间;经Trocar外推置法放入双J管,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上半肾切除术治疗重复肾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4月采用后腹腔镜上半肾切除术治疗重复肾畸形患者6例。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110~280min,平均(172.6±31.2)min;术中出血量80~460ml,平均(165.8士47.5)ml,其中1例术中输血200ml;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7.6±2.1)d;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54个月,平均(20.5±4.5)个月,B超、IVU和(或)磁共振尿路成像显示重复。肾切除术后患者下半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复’肾畸形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近期疗效安全、可靠,是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可供选择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阑尾残端的两种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13年6月为216例患者行LA,将其随机分为夹闭组(n=86)与荷包组(n=130),夹闭组在处理阑尾系膜后采用钛夹或高分子结扎钉直接夹闭阑尾残端;荷包组处理阑尾系膜后缝扎阑尾残端,并荷包缝合包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夹闭组手术时间短于荷包组[(27±9)min vs.(38±12)min,P=0.04];术中出血量[(12±6)ml vs.(14±7)ml,P=0.17]、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6±8)h vs.(28±9)h,P=0.25]及术后住院时间[(2.7±1.8)d vs.(2.9±1.6)d,P=0.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夹闭组中8例出现下腹不适,3例术后出现腹痛,5例出现术后发热,1例行二次手术;荷包组中3例出现下腹不适,1例术后腹痛,2例出现术后发热,无二次手术。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8%vs.4.6%,P<0.01)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8.1%vs.3.1%,P<0.01)显著高于荷包组。结论:应用荷包包埋法处理阑尾残端手术时间略长,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LA术中阑尾残端安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限性肾癌患者70例,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组)30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开放手术组)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相比:手术时间为90~360(110士11.3)min与l00~t50(100±1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后腹腔镜组费时较长;术中出血50~1600(108.6±28.3)ml与70~1100(162.8±40.1)ml(P〈0.05);术后需用镇痛剂8例与32例(尸〈0.05)、术后进食时间1~2(1.3±0.5)天与3~5(3.1±1.1)天(P〈O.05)、术后住院3~7(4.5士1.3)天与7~13(8.8±1.7)天(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5~40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已成为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开展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初期,尝试不同的膀胱颈.尿道吻合方法,以期规范化、模式化RALP术式,并缩短本术式的学习曲线。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由单一术者实施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40例。40例RALP术均经腹腔途径实施,术中膀胱颈.尿道吻合步骤分别应用以下三种方法:(1)自钟面3点或9点位进针,单针连续缝合(A组,n=17);(2)自钟面5点至7点进针,自制双针连续缝合(B组,n=5);(3)自钟面5点和7点进针,Quill免打结倒刺缝线连续缝合(C组,n=18)。分别比较三组的吻合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并由术者和第一助手分别主观评估三种技术的难度。结果40例RALP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膀胱颈.尿道吻合的中位时间在各组间分别为:A组18min(14-42min),B组17min(13-35min),C组12min(10-25min),C组较A、B组有效地减少了吻合时间(P〈0.05),而在吻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由术者主观评估,三种技术难度由A、C、B依次递减,经由第一助手评估,三种术式的配合技术中单针吻合即A组难度最大,B组其次,C组最易掌握。结论在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不同的吻合技术对获得吻合口的密闭性的效果相当,单针吻合可获得更为平整的吻合口后壁,双针吻合法难度较小且更易对抗吻合断端张力,Quill倒刺缝线操作配合最为简便且能有效缩短吻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研究腹股沟斜切口在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76例供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肾取出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腹股沟切口组40例供者和腰部切口组36例供者分别采用腹股沟斜切口和腰部切口取出供肾。比较两组供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供肾血管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切口美容满意度。结果腹股沟切口组40例供者手术均成功;腰部切口组33例供者手术成功,3例因肾粘连和肾周脂肪组织较多改开放手术;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腹股沟切口组供肾热缺血时间为(1.6±1.2)min,短于腰部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1)。腹股沟切口组左、右侧供肾动脉血管长度分别为(2.6±0.4)cm和(3.7±0.3) cm,均长于腰部切口组;腹股沟切口组左、右侧供肾静脉血管长度分别为(3.50±0.40)cm和(1.70±0.23)cm,均长于腰部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7.32,76.3,6.45,P均<0.01)。腹股沟切口组术后需接受镇痛治疗和腰腹部外观不对称的供者比例均低于腰部切口组,切口美容满意度高于腰部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7.41,32.53,P均<0.01);腹股沟切口组无供者发生切口膨出,腰部切口组有6例供者发生切口膨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腹股沟切口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腰部切口组(t=3.42,P<0.01)。结论采用腹股沟斜切口的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保证最佳供肾血管长度,明显缩短供肾热缺血时间,减少切口并发症,提高供者切口美容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18例(A组)及开放组20例(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A组(76±31)min、B组(113±26)min;手术中出血量A组(25±29)ml、B组(190±76)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33±9)h、B组(69±14)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39±8)h、B组(74±12)h;术后住院天数A组(6.7±2.5)天、B组(12.4±4.1)天;住院总天数A组(14.8±4.7)天、B组(23.9±6.4)天;A组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治疗费用A组(7582±1952)元、B组(3044±1015)元;B组在手术治疗费用方面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借助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可清楚辨认肾门处的淋巴管,使淋巴管结扎更完全,具有仓0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短、无明显的并发症、恢复快、术后无复发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放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7月肾部分切除术41例,其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8例,开放肾部分切除术23例,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35)ml、(363±48)ml,进食时间分别为(2.7士1.0)d、(3.8±1.3)d,住院时间分别为(13.2±3.0)d、(16.4±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7±1.3)d、(4.7士1.4)d,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7土95)min、(125±52)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7.8i2.1)min、(17.8±8.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进食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时间和。肾热缺血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