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超声清创术(UDM)在糖尿病足(DF)溃疡创面愈合中 的应用。方法 选取DF 溃疡患者153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VSD 联合UDM(VSD+UDM)组77 例和 VSD 组76 例。比较两组入院第7 天时的细菌清除率、创面面积、创面缩小面积、创面缩小率,以及出院时创 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和治疗前后经皮氧分压。结果 入院第7 天,两组比较,VSD+ UDM 组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面积及创面缩小率均高于VSD 组,创面面积低于VS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VSD+UDM 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VS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经皮氧分压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VSD+UDM 组较VSD 组增高,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SD 联合UDM 治疗DF 溃疡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治疗效果较传统换药联合VSD 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两种负压治疗模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11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VAC组和VSD组,各59例,VAC组予以VAC治疗,VSD组予以VSD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创面愈合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7 d后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率;治疗前后组织氧分压变化、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VAC组创面愈合效果、组织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SDH、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率均高于VSD组(P<0.05);VAC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VSD组(P<0.05);VAC组换药次数少于VSD组(P<0.05);VAC组LDH浓度低于VSD组(P<0.05)。结论:相较于VSD,VAC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时愈合效果更佳,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组织氧分压,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促进足背动脉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VSD)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使用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使用常规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5例对照,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足Ⅰ度、Ⅱ度溃疡愈合时间,VSD组分别为(5.2±0.8)d和(13±3.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0±1.4)d和(17.4±5.4)d(P <0.01);Ⅱ、Ⅲ度溃疡的治愈率,VSD组分别为100%和50%,高于对照组的67%和0%;Ⅱ、Ⅲ度溃疡的感染率,VSD组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和43%.结论:VSD治疗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常规换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敷料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83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敷料进行换药.对两组局部溃疡的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局部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型伤口护理敷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足伤口及周围皮肤的损伤,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截肢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和手术体会.方法 将40例小腿OCS患者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2组,常规换药组(n=20例)切开减压术后采取传统方法治疗, VSD组(n=20例)切开减压术后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Ⅱ期关闭时间.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详细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植皮率以及并发症(肌肉挛缩、瘢痕组织大量增生)发生率.结果 VSD组肿胀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创面Ⅱ期关闭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P<0.05);且换药次数较常规换药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常规换药组明显缩短(P<0.05).VSD组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植皮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换药组(P<0.05).结论 VSD治疗小腿OCS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迅速恢复,且可明显降低创面感染和植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VSD)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使用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使用常规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5例对照,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足Ⅰ度、Ⅱ度溃疡愈合时间,VSD组分别为(5.2±0.8)d和(13±3.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0±1.4)d和(17.4±5.4)d(P<0.01);Ⅱ、Ⅲ度溃疡的治愈率,VSD组分别为100%和50%,高于对照组的67%和0%;Ⅱ、Ⅲ度溃疡的感染率,VSD组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和43%。结论:VSD治疗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常规换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肛肠外科难愈性创面处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收治的肛肠外科难愈性创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观察组采用 VSD 技术,2组患者在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据创面大小、深度具体情况采取常规换药至上皮化愈合、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比较2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VSD 技术在肛肠外科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敷料进行换药。并对两组局部溃疡的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局部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伤口护理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优于常规敷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伤口和周围皮肤的损伤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处理创面,观察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疗效、换药次数和溃疡愈合时间及创面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34.00%(17/50),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脓性分泌物及溃疡面积少于对照组,新鲜创面肉芽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优于常规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联合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糖尿病足病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前列地尔联合VSD治疗,对照组33例予以前列地尔及普通换药处理。每组病例均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抗生素控制感染,先行溃疡局部彻底清创再随机分组。收集资料,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肉芽生长厚度、清洁创面率均优于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病溃疡效果更佳,能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特征以及治疗后在创基准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糖平稳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VSD患者在血糖恢复平稳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基准备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换药次数上,VSD组少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植皮存活率方面,VSD组高于传统治疗组;在溃疡复发率方面,VSD组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溃疡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能刺激创面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换药方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创伤中心进行换药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根据换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胰岛素混合液持续湿敷)和对照组(常规换药方法)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的换药方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在常规换药方法的基础上予以胰岛素混合液持续湿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郭春兰  付向阳 《西部医学》2013,25(7):977-980
目的评价蜂蜜敷料局部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效果。方法抽取外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分别使用自制的蜂蜜敷料、功能敷料和常规敷料治疗,观察三组伤口不同时间点的细菌清除率、面积愈合率及细菌清除时间、清创时间和治疗时间。结果蜂蜜敷料组(A组)的细菌清除率、面积愈合率明显优于B、C组(P<0.05),且细菌清除平均时间、清创时间和治疗时间短于功能敷料和常规敷料B、C组(P<0.05)。结论蜂蜜敷料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有助于清除伤口感染和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有湿性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水刀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慢性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年诊疗的40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水刀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比2组病人的溃疡治疗效果、疼痛度、踝肱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第1次清创术后观察组创面表面情况、肉芽组织生长及炎性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和ABI均较治疗前减轻(P < 0.05~ 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和AB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后感染、植皮或皮瓣术后成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清创水刀联合负压引流技术中,可以增加溃疡创面愈合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VSD)和常规换药修复骨科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创面、不能进行一期缝合的患者16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VSD组和常规换药组,观察两组治疗1、2、3周及以上的愈合病例数,两组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VSD组的1周愈合率为48.72%,明显高于常规换药组的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VSD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VSD组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 VSD修复骨科创面疗效优于传统的换药治疗,具有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陈伟  马慧芳 《医学综述》2014,20(19):3640-364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于骨科创伤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术后感染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VSD组(采用VSD处理切口)和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处理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抗生素费用以及治疗第7、14、21天时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VSD组患者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抗生素费用分别为(4.1±1.0)次、(17.6±3.3)d、(1 877.4±88.5)元,均显著少于传统组的(10.2±2.5)次、(34.8±4.8)d、(3 426.1±102.0)元(P<0.05);其治疗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第14、2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创面感染效果的近期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的切口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兵  王强  李峥  何小龙 《西部医学》2012,24(10):1893+1896-1893,1896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常规进行清创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红光照射治疗后换药包扎。对照组则常规进行清创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直接换药包扎。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光照射治疗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改良式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创伤骨科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儿童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常规冲洗辅助负压引流的敷料中加入冲洗管,持续进行低流量灌注,冲洗液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40 mg+10%葡萄糖3000 ml。对照组使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敷料持续时间、注射器冲洗次数、敷料更换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儿VSD敷料平均持续时间为(5.2±0.4)天,注射器冲洗次数平均为(10.3±3.6)次,VSD敷料更换次数平均为(3.5±0.2)次,创面闭合时间为(25.3±4.7)天。观察组患儿VSD敷料平均持续时间为(10.0±0.2)天,注射器冲洗次数平均为(27±1.1)次,VSD敷料更换次数平均为(1.3±0.1)次,创面闭合时间为(12.4±2.8)天。两组患儿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VSD材料科有效延长敷料使用时间,大大减少更换次数,有效抑制了感染的发生,促进了肉芽生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