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李鸿琦 《山西中医》1991,7(5):18-19
清代名医杨栗山以擅长火热疫毒证治而闻名中原。集毕生之经验著成《伤寒温疫条辨》一书,独重温热火郁证治,创升降散等“治温十五方”为后世称颂。已故名医蒲辅周对杨氏学说更是推崇备至。笔者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受业之际,受其门人薛伯寿老师影响,近年来重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临床应用,将杨氏升降散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试将运用体会简述如下。精神分裂症多属中医癫狂范畴。中医论  相似文献   

2.
传承李士懋教授经验:应用升降散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宇澜  王强 《环球中医药》2012,5(5):373-375
升降散为清代杨栗山于<伤寒温疫条辨>中命名,为治温十五方之总方.李士懋教授擅用升降散治疗"火郁证"."火郁证"的临床 表现复杂,涉及各科疾病,然其脉象为典型的沉而躁数之"火郁脉",只要遵从中医的思路和方法,把握病因病机,从凭脉辨证入手,巧妙应 用升降散,可以治疗很多疑难疾病.本文通过应用升降散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验案,阐述了临床辨证论治"火郁证"的要点以及应用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蒲辅周老师诊治急性传染病颇有经验,他十分推崇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杨氏云:“温病总计十五方,轻则清之,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饮、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八方;重则泻之,增损大柴胡、增损双解、加味凉膈敞、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而升降散,其总方也,轻重皆可酌用。”现介绍笔者学习蒲老经验运用杨氏十五方治疗温疫及四时温病的临床一得,以供临床实践参考。一、治疗温疫继承蒲老学术思想,运用杨氏十五方,初  相似文献   

4.
杨尧章为清代湖南名医,撰有<温疫论辨义>.杨氏论治温疫以吴又可<温疫论>为正宗,并对<温疫论>逐条剖析,于当从者,疏其蕴;于不当从者,抉其蔽,使之治温疫提纲挈领,多有发有性未发之论.杨氏对温疫论进行了辨义,并从温疫初起、感邪轻重、温疫治之大法,辨识温疫与温病的区别;从感气、传变、证候、治则等方面辨别伤寒与时疫之异同.  相似文献   

5.
杨璇,字玉衡,号栗山,生活于清代乾隆年间,以擅长火热疫毒证治而闻名。其认为“世之凶恶大病,死生人在反掌间者,尽属温病,而发于冬月之正伤寒,百不一二。”而当时医者“无人不以温病为伤寒,无人不以伤寒方治温病”,以致因医枉死者无以数计。于是集毕生之精力,专事外感病的研究,详辨伤寒与温病之异同,晚年著成《伤寒温疫条辨》(即《寒温条辨》)一书。书中力倡吴有性“温病杂气”说,推重张璐“温病由血分而发出气分”之论,独重温热火郁证治,制升降散等“治温十五方”,为后世称颂。  相似文献   

6.
升降散组方特色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升降散出自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 ,为治温疫 1 5方之总方。因其配伍精当 ,应用广泛 ,疗效确切 ,临床用治多种外感疾病及某些内伤之疾有显著疗效 ,为近代医家蒲辅周、赵绍琴等所推崇。笔者认为 ,该方药物组成充分体现了个方灵活机动、多方位兼顾而得其全 ,药味相反相成、协调配伍而取其善的制方特色。试将其组方特色及应用体会分述如下。升降散由僵蚕、蝉衣、姜黄、大黄 4味药组成。杨栗山用其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其方下所列证治相当广泛 ,杨氏认为温病病因为“乃杂气由口鼻而入三焦 ,怫郁内炽 ,温病之所由来”…  相似文献   

7.
《伤寒温疫条辨》十五方制方用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简称《寒温条辨》),撰写于1784年,杨氏学术成就渊源,主要受到吴又可《温疫论》的启发,上溯经典,旁及诸家,继承发展了其杂气学说,阐明了伤寒温疫证治之异,并认为温疫与四时温病有别,温疫是杂气为病,传染性猛烈,杨氏对温疫的治疗自云:“余椎广河间双解、三黄之意”,但有发挥与创见。本文试就《寒温条辨》十五方制方用药特色作一粗线探索。若有谬误,企望指教。吴又可的杂气学说,曾使温病病因学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杨栗山承又可之说,面对“温疫盛行,死者枕藉”的现实,全力研究当时温疫流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讨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有关“两感”学说的渊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病理机制特点及临床表现和证治规律,加深对温病,特别是伏气温病本质的理解,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组方意义。  相似文献   

9.
霍湛锋 《国医论坛》2003,18(5):18-20
升降散出于清代中原名医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近代名医蒲辅周在《蒲辅周医疗经验》中介绍用升降散“治疗温疫疗效很好”,并附“杨氏治温十五方”。笔者据其方证特点和异病同治原理 ,临床用其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疗效确凿。现举验案以佐证 ,并附己见以探讨。1 验案举例1 .1 痰火癫狂案 宫某 ,男 ,1 8岁 ,高中学生 ,1 998年 1 2月 2 7日初诊。精神失常 1个月。患者性格内向 ,平素少言 ,病因高考升学未遂愿 ,痛失女友 ,后发誓要考名牌大学 ,9月入母校复读 ,学习刻苦 ,不分昼夜 ,2个月后时而头晕痛 ,记忆力下降 ,失眠多梦 ,心烦 ,乏力 …  相似文献   

10.
升降散抗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感,祖国医学属于“外感热病”范畴,以发病率高、流行广泛、传播迅速为主要特点。而升降散是清代名医杨栗山所创的治温十五方之首方,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包括流感在内的辨证为火郁证的外感热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曾实验证实升降散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笔者将以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升降散的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志明教授(1924年~)出身湖南湘潭一中医世家。15岁时拜湘潭名中医杨香谷先生为师,颇得其传。杨先生于仲景之学造诣颇深,临床以善治“外感证”闻名,尤崇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主张治外感须“急以除秽为第一要义”,善用杨氏“升降散”等15方。他不仅医术精湛且为人正派,医德高尚,其医术、医德影响了刘老一生,所以刘老回忆自己的医林生涯时,总是深有感触地强调“读书明理在师承”。  相似文献   

12.
吕直 《光明中医》2002,17(4):9-11
明代温病学家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因有以升降散为总方的“温病十五方”留传于世 ,深得后世医家的盛赞。升降散以僵蚕清热解郁、除湿化痰 ,蝉衣祛风胜湿、涤热解毒 ,姜黄行气散郁 ,大黄泄热排毒 ,全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瘀滞 ,祛风胜湿、宣畅郁热、涤邪解毒 ,不仅能统治各种温热大证 ,因其“一升一降 ,内外通和 ,而杂气之流毒顿消” ,故被广泛应用于外感、内伤的多种郁热杂证之中。笔者“升降散的临床应用”(《光明中医》2 0 0 1年第 4期 )曾就升降散治疗热郁少阳、寒热不已 ,痰热壅滞、咽喉肿痛 ,湿热浸淫、斑疹疮疡 ,湿热弥漫三焦、…  相似文献   

13.
四妙勇安汤合升降散治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妙勇安汤合升降散治验举隅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院张丽娟张锦明常淑学△(066000)四妙勇安汤载于《验方新编》,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善治热毒瘀阻之证。升降散出自《伤寒温疫条辨》,为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之剂,专治气机升降失常之证。笔者临床以二方相合...  相似文献   

14.
升降散乃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治温十五方之总方,药仅4味,配伍精良,现代医家常以升降散随证化裁,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多种疾病,同时也展开了许多关于升降散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升降散见于清·杨濬所撰之《伤寒温疫条辨》卷四。作者鉴于伤寒、温疫易于混淆,遂撷各家之长,结合个人心得,特别是根据“轻者清之,重者泄之”的原则,创制了十五个治温病的方剂,其中以升降散为最优。该方具有构思巧妙,制方谨严,药少力  相似文献   

16.
李济生 《光明中医》2009,24(4):762-764
"升降散一方,系清代医家杨栗山制.载于其所著之<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中,传之于世启迪后人,其方虽为温病而立.然用治外感及杂病诸多火郁之证,亦颇为效验.本人治火郁证每多师其法而加减化裁用之.得心应手,疗效甚佳、其方剂组成为:  相似文献   

17.
杨栗山为清代湿病临床大家,其临证治疗温热病注重解表清里,以僵蚕、蝉蜕透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石膏等清泄里热。其创制了以升降散为首方的湿病"十五方",治疗热病,"随手辄应,四年中全活甚众"(《伤寒温疫条辨》)。笔者临床,每以杨氏解表清热思想指导治疗外感热病,多有效应。敌对此作一初践探讨,以飨读者。1解表注重轻清宜透邪热杨氏治疗外感热病,强调"轻者清之",以轻清之品宜透郁热,解除表证。其选用蝉蜕、僵蚕等类,认为蝉蜕气寒无毒,味成且甘,清虚上浮,能祛风胜湿,涤热解毒;侵蚕味辛苦气薄,得天地清化之…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伤寒温疫条辨》(下称《条辨》)治疫15方为杨栗山创制,但据笔者考证,升降散等方主要是从陈良佑《二分析义》中辑录而非杨氏首订。另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条辨》继承发挥了《温疫论》的杂气学说。但是,该书对杂气学说究竟有哪些发挥或创新?吴、杨二氏辨治温疫的理论到底有何不同?尚无明确的答案。本人认为,杨栗山通过大量的治疫实践,基于  相似文献   

19.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逐解毒,调理气机,并创治疫十五方,在温疫病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邱健主任医师是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基层中医特色重点脾胃病专科的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37年,擅长治疗脾胃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精研医术,善用经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运用升降散论治外感热病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郁热”之病机贯穿于外感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可单纯因感受淫邪致郁,也可因内生之“郁热”外合六淫之邪而发病,遵循“火郁而发之”,崇尚升降散治以透发郁热、升清降浊,和气机,调卫气营血,和三焦,临床遵循“辨病+辨证”原则,以升降散为基础方随证治之,主要分为卫分热毒证、邪犯少阳证、肺热壅盛证、阳明热盛证、营血热盛证、湿热壅盛证六型随证加减,并注重因势利导,兼顾脾胃,调理饮食,顾护阴津,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