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由蝉蜕、僵蚕、姜黄、大黄组成。方中蝉蜕、僵蚕祛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升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热邪,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气机调畅,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本方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温病之“总方”,主要用于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症见憎寒壮热,头痛咽肿,烦渴引饮等,疗效确切,深受医家所推崇。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内、外、儿、  相似文献   

2.
升降散用于外科杂症验案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用于外科杂症验案介绍青岛医学院(266012)张玉杰青岛中青化工联合公司医院(266071)安培祯【关键词】医案,升降散,临床应用升降散是民间久经注传的验方,载于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并认为是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初起,其证不可名状者主...  相似文献   

3.
升降散方出于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是调表里三焦气机升降的代表方。方由白僵蚕、蝉衣、姜黄、大黄等药组成,方中白僵蚕辛咸性平,轻浮而升阳,能解郁清热,祛风除湿,化痰散结定惊,杨栗山称之“能辟一切拂郁之气”;蝉衣甘寒,其气清肃,能开肺窍,凉散疏透郁热,解痉定惊;姜黄辛苦温,能散郁破血通络;大  相似文献   

4.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之一,体现了中医辨病、辨证的特色。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用于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临床上遵其意、守其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列举升降散治疗肺炎、口角白斑、三叉神经痛的病案,阐述升降散加味在异病同治中的作用,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升降散系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方,该方有疏风清热、化痰散瘀、升清降浊之功,原方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导师宋绍亮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从医执教30余年,理论造诣和临床经验颇丰,其以升降散为  相似文献   

6.
李济生 《光明中医》2009,24(4):762-764
"升降散一方,系清代医家杨栗山制.载于其所著之<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中,传之于世启迪后人,其方虽为温病而立.然用治外感及杂病诸多火郁之证,亦颇为效验.本人治火郁证每多师其法而加减化裁用之.得心应手,疗效甚佳、其方剂组成为:  相似文献   

7.
李鸿琦 《山西中医》1991,7(5):18-19
清代名医杨栗山以擅长火热疫毒证治而闻名中原。集毕生之经验著成《伤寒温疫条辨》一书,独重温热火郁证治,创升降散等“治温十五方”为后世称颂。已故名医蒲辅周对杨氏学说更是推崇备至。笔者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受业之际,受其门人薛伯寿老师影响,近年来重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临床应用,将杨氏升降散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试将运用体会简述如下。精神分裂症多属中医癫狂范畴。中医论  相似文献   

8.
喇万英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71-473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由蝉蜕、僵蚕、姜黄、大黄组成。方中蝉蜕、僵蚕祛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升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热邪,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气机调畅,则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本方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温病之"总方",主要用于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证见憎寒壮热、头痛咽肿、烦渴引饮等,疗效确切,深受医家所推崇。近年来广泛的应用于内、外、儿、皮肤、五官等科疾病,辨证用之,均获较好疗效。兹就近年来本方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内科疾病1.1发热:肖氏[…  相似文献   

9.
升降散见于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该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后世医家将之灵活化裁,广泛用于外感以及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因疗效确切而备受推崇。本文将从理论及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0.
升降散始载于清·杨栗山所撰《伤寒瘟疫条辨》一书,方由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组成,功可升清降浊,宣郁泄火,为治伏邪温病之主方,杨氏谓其能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笔者运用该方治疗邪热内部所致的疑难急症,每获良效。兹以典型病案为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升降散作为温病名方,系由白僵蚕、全蝉蜕、广姜黄、川大黄、蜂蜜、米酒组成.清代名家杨栗山将之载于<伤寒瘟疫条辨>并尊之为瘟疫十五方之首.该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后世医家将之灵活化裁,广泛用于外感以及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因疗效确切而备受推崇.本文从其配伍特点入手,主要从宣通并用、升清降浊、调畅三焦气机、逐秽解毒、活血化瘀等几方面做以阐述.并从发热、经行腹痛、呃逆、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升降散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其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杨氏升降散为主治疗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杨栗山以擅长火热疫毒证治而闻名中(?)。集毕生之经验著成《伤寒温疫条辨》一书,独重温热火郁证治,创(?)降散等“治温十五方”为后世称颂。已故名医蒲辅周对杨氏学说更是推崇备至。笔者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受业之际,受其门人薛伯寿老师影响,近年来重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临床应用,方知杨氏治温主方升降散不仅宜于温热火郁证治,对现代医学所叙精神分裂症疗效尤为卓著。试将笔者临床运用体会列举如下,以就正于同道。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多属中医狂证范畴。中医论狂,有寒热之分,杨氏治温十五方  相似文献   

13.
荆鲁  王停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06-2407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系温病名方,主要针对郁热证而设,具有条畅气机、宣郁散火之功。后世医家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多种疾病,每获良效。该文将笔者临床应用升降散体会进行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升降散为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所创,为杨栗山治温病十五方之代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全方苦辛并用,升降同施,攻可调畅气机,升清降浊,宣散郁火,活血通络。该篇讨论临床运用升降散治疗三焦火盛,毒邪上攻头面之雷头风;湿热郁滞,邪伏膜原之无名发热;冲脉上逆,肝火内郁之经前头痛验案三则,因其病机均为火热内盛,气机逆乱,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原则,运用升降散宣郁散火,升清降浊,用之皆效。  相似文献   

15.
吕直 《光明中医》2002,17(4):9-11
明代温病学家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因有以升降散为总方的“温病十五方”留传于世 ,深得后世医家的盛赞。升降散以僵蚕清热解郁、除湿化痰 ,蝉衣祛风胜湿、涤热解毒 ,姜黄行气散郁 ,大黄泄热排毒 ,全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瘀滞 ,祛风胜湿、宣畅郁热、涤邪解毒 ,不仅能统治各种温热大证 ,因其“一升一降 ,内外通和 ,而杂气之流毒顿消” ,故被广泛应用于外感、内伤的多种郁热杂证之中。笔者“升降散的临床应用”(《光明中医》2 0 0 1年第 4期 )曾就升降散治疗热郁少阳、寒热不已 ,痰热壅滞、咽喉肿痛 ,湿热浸淫、斑疹疮疡 ,湿热弥漫三焦、…  相似文献   

16.
李青教授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人才,云南省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30 年,特别擅用经方.升降散为治暑良方,出自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清代杨栗山对其发挥,载于《伤寒瘟疫条辨》中治疗瘟疫.升降散由白僵蚕、蝉蜕、姜黄、川大黄、蜂蜜、米酒组成,用治"表里三焦大热",即温热弥漫表里内外之证,宣郁清热、调节表里上下及三焦气机升降[1].配伍精当、药简效宏,广泛用于内科杂病,现就几个典型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马文红是绵阳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近40年。现将马文红应用升降散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书,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米酒为引,蜂蜜为导,配伍精当。为"温病郁热内伏"15方之首方,原方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无论轻重皆可化裁使用。杨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里)双解之别名也。"全方具有"开窗散热"之功,药  相似文献   

18.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书,该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米酒、蜂蜜组成。在制方过程中,杨栗山广泛汲取前人学术精粹,融入《内经》《伤寒论》《伤寒直格》《伤寒缵论》《温疫论》等著作的观点,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该方包含了宣泄郁热、升清降浊、表里双解、气血并治诸多治法,反映出杨氏认识温病着眼于"郁",治疫重视气机升降、表里通达、气血调畅的思想,于当今临床仍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从温疫与火郁的学术渊源,阐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升降散的组成、主治、方证探讨其治疗温疫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认为温疫为感触温热疠气所致,火热怫郁是温病及温疫的重要病机。升降散本为温疫而设,契合杂气所致温疫“表里两感”的发病特点、升降失调,气化不利的病机内涵,邪入气营、耗血动血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后期耗气伤阴,主客交浑的转归机制。因此,“火郁发之”是温疫治疗的重要思路,升降散方证之中寓有“辛凉宣散,表里双解”“升清降浊,疏利三焦”“透热转气,营血两清”“补泻兼施,分离主客”之治法,贯穿于温疫治疗之始终,其性清化浊、清热解毒、逐秽通下的配伍特点正是温疫“火郁发之”治则的具体应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栗山深研伤寒温病,著成《伤寒瘟疫条辨》,认为温病之邪为热邪,从口鼻入,充斥于三焦,虽症状变化无穷,然病机惟其一,为“怫热内郁”,故治法宣散郁热为主,配以清热泻火、泻下逐秽、导赤泻心,以宣泄郁热之主方升降散为主化裁治温十五方,皆以宣散郁热、透邪外出为治,给邪气以出路,若热盛伤津,则佐益气养阴法以固其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