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是机体正常凝血机制中的关键成分,同时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回顾,从基础动物实验方面分析得知,许多中药对抗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本文从降低血小板黏附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影响、钙拮抗作用及对膜糖蛋白的影响方面,综述了中药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抗血小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以及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血小板成为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关键。当前药物治疗存在一些问题如耐药性及副作用。近几年大量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中药被开发。在本篇综述中,笔者从干预血小板的黏附性、聚集性及释放等方面归纳了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中药复方和提取物的作用,并且得出结论: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滞的功效。目前关于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众多,作用机制研究一直是抗血小板中药研究的弱势环节,研究多侧重于药效方面,缺乏随机对照实验、体内外实验等深入研究,至今尚未有一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如西药一样明确。为明确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的作用途径与靶点,查阅和整理近年来国内文献资料,对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药的开发与利用。活血化瘀中药可以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途径、致聚剂诱导途径、钙离子途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途径、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代谢途径、血小板释放途径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4.
调脂中药抗血小板聚集和对红细胞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收集文献报道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63种,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63种中药体外孵育抗人血小板聚集实验,将其中作用显著进行大鼠灌胃实验,测定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胞集、变形等。结果:51种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其中积实等11种作用优于或和阿斯匹林相当,该11种中药大鼠灌胃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中10种还能降低红细胞聚集。结论:枳实、赤芍、大黄、黄连、银杏叶、山楂、徐长卿  相似文献   

5.
周妮  樊丹  王平平 《光明中医》2012,27(5):928-929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探讨中药对CITP患者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抗体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自制药消斑颗粒及息斯敏和维生素C分别进行治疗,观察血小板数量、血小板抗体及毒副作用.结果 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数量均明显提高,血小板抗体均有所下降.结论 中药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有明显疗效,可提升血小板数量、降低血小板抗体,且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超微结构及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取高脂饮食、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及寒冷刺激方法,建立冠心病阳虚血瘀证模型,同时观察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血小板超微结构及聚集率的影响。结果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其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血小板聚集率的含量下降。结论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能修复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式的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用药。但随着西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性及副作用的出现,传统活血化瘀中药的抗血小板聚集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方向。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在活血化瘀中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包括中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筛选2个方面。该文针对近年来血小板在活血化瘀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血栓性疾病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多项研究表明,多种中药、中药制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显著抗血小板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抗血小板来进一步干预血栓的形成,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述补阳还五汤对血瘀证模型引起血小板内容物、血小板微颗粒等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找出药物对模型的不同作用靶点,为临床治疗血栓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活血化瘀药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减少缺血性或血栓栓塞性心脑血管的自残率或死亡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血管保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得到认可的。活血化瘀药的研究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手段,探讨并阐明活血化瘀药的治疗原则及机制,积极发现疗效确切,作用靶点清晰,治疗效果突出的中药单体或配伍。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回顾,从证型比较、临床应用及基础动物实验几方面分析得知,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中药配伍对抗血小板活化有协同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近15年中医药在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概况,内容涉及:①中药对脂质代谢的影响;②中药抗凝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③中药对SMC增殖的影响;④中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⑤中药对AS斑块消退的影响。展望了从活血化瘀、祛痰化浊和补肾健脾药入手,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蒲黄对血脂、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附11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临床角度研究蒲黄对血脂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观察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Ⅷ因子相关抗原诸指标。以双盲法设立蒲黄观察组,安慰剂对照组和阿斯匹林对照组。通过观察,发现蒲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血小板粘附率、致动脉硬化指数、血小板聚集性及Ⅷ因子相关抗原诸指标(P<0.01~0.001)。尚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01)。蒲黄的作用在上述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在某些方面也优于阿斯匹林组。推测蒲黄有抑制粥样斑块形成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1种中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 11种调脂中药对大白鼠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聚集及变形的影响。方法 :大白鼠随机分组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 ,腹主动脉采血 ,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及变形指数。结果 :赤芍、大黄、黄连、枳实、银杏叶、山楂、徐长卿、茶叶、葛根、灵芝、陈皮均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P<0 .0 0 1) ,赤芍、枳实、黄连的抑制作用较阿斯匹林明显 ( P<0 .0 5~ 0 .0 1) ,赤芍等 10种中药能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 ( P<0 .0 5~ 0 .0 1) ,所有 11种中药对红细胞变形无明显影响 ( P>0 .0 5 )。结论 :11种中药能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 ,赤芍、大黄、黄连、枳实、山楂、徐长卿、茶叶、葛根、灵芝、陈皮还具有降低红细胞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锦草止血作用机理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Wistar 大鼠每日1次中药灌胃1.4ml/100g,连续15日,进行如下测定:(1)每2日在尾部采血进行血小板计数;(2)15日后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性;(3)15日后测定血脂。结果:地锦草能快速增加血小板数量(P<0.01),且随给药时间延长,血小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15日后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增强(P<0.01),地锦草还可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降低(P<0.01)。结论:地锦草使血小板数不断升高,可能与其兴奋脾脏造血系统有关,地锦草可能通过增强凝血酶的作用,诱导 Ca~(2 )大量释放,加速血小板的聚集反应,这些作用可能与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无关。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不仅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因子,而且在不同的生理病理条件下对炎症和血管新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血小板介导的相关功能具有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而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层次的治疗特点是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基础。本文从止血/血栓形成、抗炎/抑炎、促进/抑制血管新生几个方面来综述最近几年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血小板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揭示双向调节作用这一中药独特功能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其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难治性ITP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其进  于天启 《河南中医》2010,30(6):580-582
目的:观察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予中药祛风凉血补肾中药为主,每日2剂。结果: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等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祛风凉血补肾法是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它不但降低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水平,升高血小板,而且能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中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虚火旺的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时血小板的计数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在1月时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出血状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两组在出血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在2个月以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出血情况方面,中药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口服中药治疗ITP是有效的,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出血情况,但在治疗早期是否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脑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剂及脑保护剂三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主要影响脑循环的中药药理研究,同时探讨某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其中有些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舒张脑血管肌条、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反应和实验性血栓形成、护脑及抑制脑代谢、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这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脑血管药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论据,并为临床防治脑血管疾病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大鼠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血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旋转玻璃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采用比浊法测定ADP,ACA,CO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血栓法观察脑泰方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脑泰方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降低ADP,ACA,CO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减短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干重。结论抗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是脑泰方预防、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63种调脂中药抗人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63种调脂中药抗人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青岛市人民医院(266001)吉中强高晓昕宋鲁卿刘孟宇王培霞刘宗田关键词中药血小板聚集血脂实验研究血脂代谢紊乱和血小板高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中药中探寻既能调整血脂,又能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