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腹膜外出血仍然是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作者复习了治疗40例的经验,并提出在1975年开始使用的外加压器(G裤套)是固定骨折和控制骨盆后腹膜出血的有效方法。资料和方法:通过临床和X线摄片迅速估计骨折和后腹膜出血的严重程度。作上肢静脉插管,纠正低容量休克。夹板固定长骨骨折。排除胸、腹内和泌尿系统损伤。当确定骨盆骨折为主要出血来源时,先对其它损伤作适当处理,然后将病人送入重病室监  相似文献   

2.
后尿道损伤多为骨盆骨折所致,我院大综病例统计显示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者占94%。常合并骨折、出血、休克及其它脏器伤,病情复杂,早期处理方法不一。兹将我院1974~1998年收治的早期后尿道损伤16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4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2例(不在讨论之列)。年龄6~75岁,平均364岁,20~40岁者占50%。机动车撞伤63例,马车挤压伤51例,重物压伤48例。受伤距手术时间3~26h。后尿道不完全断裂103例,完全断裂59例。均伴有骨盆骨折,其中耻骨上、下支骨折67例,双侧耻骨下支骨折56例,单侧耻骨下支骨折39例。本组病人均不能自行排尿…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折病人并发迟发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而在骨科却非常少见,多发性骨折病人入院后常因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和处理骨折,而忽视了对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观察,以致发生迟发性肠梗阻。本文介绍了3例多发性骨折并发迟发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提高了对肠梗阻后病理改变的认识,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病情得到及时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骨盆骨折;患者,男,72岁,左股骨颈骨折;患者,男,58岁,左胫骨下段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3例患者均入院1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加上饮食不当,1周未解大便。请普外…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术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环2处以上的骨折使骨盆环失去稳定性,称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损伤重、出血多、合并症多、死亡率高的疾病.多由强大的暴力造成,常合并休克、尿道损伤、腹腔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5.
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疤痕性尿道狭窄,甚至尿道闭塞,尿道扩张不易成功,需要二次手术治疗。我院1973~1981年对8例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完全断裂伴有休克的病人,在抗休克的基础上,经耻骨后入路行一期尿道修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最小年龄14岁,最大40岁。尿道损伤原因:交通事故6例,挤压伤1例,砸伤1例。全部因骨盆骨折造成后尿道完全断裂。伤后平均在10小时内住院,血压0为1例,60~40/30~20mmHg 5例,80~60/40~30mmHg 2例。入院时外  相似文献   

6.
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4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4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男27例,女16例;年龄12~7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40例。骨折按Tile分型,B型损伤10例,C型损伤33例,均应用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结果:2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颅脑、胸、腹脏器损伤死亡。41例患者痊愈,随访6个月~3年6个月,优29例,良10例,尚可2例,优良率88.37%。轻微跛行步态9例,较严重者3例;活动后腰骶部疼痛者1例。X线复查,骨盆倾斜5例,骨盆旋转1例。结论: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不仅能控制骨盆出血、缓解疼痛、方便护理、安装简便,而且还满足临床腹部手术需要,在辅助牵引下还能作为大部分骨折的终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骨盆骨折是严重的创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死亡率高达5%~20%[1],死亡原因主要是失血性休克.早期复位及有效固定可减轻腹膜后血肿及防止搬动时再次出血,因此,对于骨盆骨折伴有多发伤的患者,及时用外固定架复位骨折和有效固定,有利于进行复苏及控制出血和治疗其他损伤.做为最终治疗也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笔者于1999年2月~2004年2月应用上述方法治疗15例骨盆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病人往往病情严重。由于骨外露,骨折容易移位,伤口往往大出血,如护理不当,容易继发神经血管的损伤,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伤肢的坏死。因此,主动做好临床病情的观察及有效护理配合,是早期抢救生命及保留患肢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本病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0年12月至2000年12月,本院共收治四肢严重创伤合并休克的病人46例,共有58处骨折。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0.7岁。均为交通事故致伤,其中合并脑震荡16例,骨盆骨折7例,颅内损伤1例。1.2结果:46例病人中有1例因颅脑损伤抢救…  相似文献   

9.
骨盆骨折常伴有严重合并症,而且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当损伤盆腔内血管时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快速、有效的止血措施及对其它脏器损伤的判断尤为重要。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技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治疗骨盆骨折合并生殖道损伤导致大出血休克患者5例,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女性,年龄22~37岁。损伤原因:车祸3例,高空坠落2例。损伤类型:2例单纯耻骨联合分离、耻骨支骨折伴阴道尿…  相似文献   

10.
严重骨盆骨折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骨盆骨折的诊治策略。方法分析1997年5月~2005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骨盆骨折合并不同类型并发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其中28例经抗休克抢救,31例进行手术内固定,14例分别进行相应的合并症的手术治疗。结果38例患者全部存活,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者经手术治疗后骨盆完整性恢复完好。结论及时纠正骨盆骨折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及其它危及生命的合并症、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是治疗严重骨盆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骨盆骨折是常见的创伤之一,占因骨折入院病人总数的3~14%.往往伴有多脏器损伤,随之可引起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血疑机制障碍和严重感染,总死亡率为5~39%.在骨盆骨折众多的伴随损伤中,腹膜外血管损伤导致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15~65%,死亡率在25%以上,并且是创伤后头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迅速判断出血部位,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骨盆前环后环骨折与骨盆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X线表现与骨盆动脉损伤的关系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55例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入院时均处于休克状态,收缩压小于90mmHg,脉率大于120次/min。输血量400~10800ml,平均2886ml。入院后常规摄骨盆后前位、出口位及入口位X线片,经输血和抗休克治疗后,血压不升或升后又下降,排除其他部位出血后即行髂动脉造影,并行动脉栓塞。患者ISS评分平均39±16。根据X线表现分为后环骨折21例,前环骨折12例,髋臼骨折6例,混合骨折16例。结果55例髂内动脉造影患者,50例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出血,行血管栓塞,4例髂外动脉损伤,3例血栓形成,1例破裂;1例髂总动脉血栓形成。3例死亡,成功率94.55%。损伤最多的血管是臀上动脉(32.56%),其次是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后环骨盆骨折损伤血管64支,主要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前环骨折损伤血管17支,主要为闭孔动脉。混合骨折平均输血3876ml±1068ml。结论根据骨盆骨折X线表现可预测血管损伤类型,后环骨折容易引起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损伤,前环骨折易损伤闭孔动脉,其中最易损伤的是臀上动脉。髂内动脉造影及动脉栓塞是较好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骨盆骨折的治疗(附96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4%,是创伤中常见的严重损伤,常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和多发伤。本文就96例损伤的原因,骨折的类型和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骨盆骨折与合并伤、失血性休克、血管损伤、脂肪栓塞综合症、下尿道损伤的诊治情况。对骨折本身的处理,主张按照其类型而异。作者认为髂内血管结扎理论上可行,但是实践中却难以达到目的,故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4.
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英泽  李明 《中国骨伤》2011,24(2):95-98
骨盆骨折属高能量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21%,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约5~20%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髂动脉的钝性损伤可达3.5%;骨盆后环骨折46%~64%合并神经根损伤。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出血处理不当,可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出血是导致骨盆骨折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回顾复习了我院1980年3月~1993年6月间200例骨盆骨折,并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法,分为稳定和不稳定型二类。结果表明:不稳定型骨折中79~87%需输血≥400ml(其中39~71%需输血≥1000ml),13~33%有腹内损伤,4~17%有骨盆血管损伤,15~34%有尿道损伤,78~86%发生休克,6~20%可能死亡。该分类法简单,是一种较好的急诊评估骨盆骨折严重性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刀87年1月~丑989年11月共收治股骨多段粉碎骨折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初步观察效果良好.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例.年龄均在20~40岁.左侧14例,右侧2例.交通事故伤13例,压砸伤3例,均为新鲜骨折.合并伤:颅脑损伤2例,骨盆骨折4例,膑骨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6例,桡骨下端骨折3例,股动静脉断裂1例,休克4例.  相似文献   

17.
应用血管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收治的27例骨盆骨折中,对其中18例重症骨盆骨折进行了动脉造影,发现有11例存在造影剂血管外漏现象,对这类病例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11例入院时均处于低血容量休克状态,年龄18~76岁,平均38岁。因合并其它损伤,除3例在开腹、开胸术后行血管栓塞术外,另8例均在入院1.5~2.5小时内行血管栓塞术,术后血压稳定上升,除2例死于合并症外,其余都得到了有效的抢救而治愈。作者认为:对骨盆骨折引起盆腔内具有丰富侧支循环的小动脉的出血来讲,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病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 ,ED )的发生率高达 5 4%~6 2 % [1] 。我院男性专科门诊自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9月共诊治 2 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3例病人 ,年龄 2 3~ 4 0岁 ,平均 31岁 ,均已婚。所有病人损伤前阴茎勃起功能正常 ,在损伤后或手术后出现ED。骨盆骨折类型 :耻骨双骨折伴坐骨骨折 13例 ,单侧耻骨骨折或伴坐骨骨折 10例。尿道损伤类型 :部分断裂 6例 ,完全断裂 17例。当时处理情况 :在行骨盆骨折手术后 ,14例仅行膀胱造瘘术 ,9例急诊行尿道吻合术。1.2 检查方…  相似文献   

19.
<正> 直肠肛管损伤为主的急性复合伤多由于外力直接作用于会阴部肛区而引起,也可由骨盆骨折骨折块刺破直肠而引起,但后者在临床上较少见。除肛管直肠损伤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盆骨折、尿道及膀胱损伤、会阴部撕裂伤等,病人常因出血较多、弥漫性腹膜炎所致的剧烈疼痛等而出现休克。所以在抢救及护理此类病人时,若不能做到细心、认真及全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会阴部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0年8月-2010年7月,收治16例伴会阴部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7~69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5~20 min,平均8 min。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型标准:A型2例,B型6例,C型8例。创面范围5 cm×3 cm~15 cm×12 cm。会阴部损伤部位:腹膜内直肠损伤2例,腹膜外直肠肛管损伤14例。按创伤严重度评分标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为25~48分,平均29分。入院后按创伤骨折流程急救处理,主要包括急救复苏、结肠造瘘、外固定架固定、创面多次清创、冲洗、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结果入院4 d内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11例存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6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盆骨折于术后2~4个月达骨性愈合。术后会阴部损伤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感染,经扩创、VSD治疗后,其中10例创面直接拉拢缝合后Ⅱ期愈合,1例行股薄肌皮瓣移位修复后愈合。直肠肛管损伤患者随访期间无失禁表现。结论对于伴会阴部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应早期积极抗休克、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处理合并症,后期抗感染、恢复骨盆环稳定性、修复重建直肠肛管及尿道功能,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