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肠道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17.65%vs 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瘘愈合后第1天血清转铁蛋白(2.45±0.20)g/L vs (1.97±0.10)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提升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机体蛋白合成,维护其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4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0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生化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行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胃食管吻合术的食管癌患者120例,其中6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55例行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理化指标。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反而肺部感染、静脉炎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静脉营养组低(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优于静脉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患者较对照组术后白蛋白水平高,低钾血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23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30例),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2-55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术后最佳的肠内营养时机。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并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12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术后24~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研究组术后8~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5 d、8 d血液生化指标水平,记录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肺炎、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5 d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57.42±4.63)g/L、(29.52±3.04)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6±5.32)g/L、(26.08±3.0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8 d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63.37±4.81)g/L、(32.33±3.48)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4±5.02)g/L、(28.59±3.6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道不适发生率为2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微创术后8~12 h是给予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在该时段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粥用于社区家庭颅脑损伤患者好转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按常规给予饮食指导,实验组肠内营养支持在常规基础上指导增加相应的药粥,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出院后2个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出院2个月后,实验组并发症减少,胃肠功能、偏瘫患者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率为100.00%。结论药粥用于社区家庭颅脑损伤患者好转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经济、实用性强、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食管癌手术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家庭肠内营养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食管癌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出院时不拔除肠内营养管,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经口进食为主基础上,继续肠内营养辅助治疗作为补充;对照组则停止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完全采用经口进食.比较2组1个月后体重、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因进食问题再次住院的比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因进食问题再次住院的比率低于对照组,而腹胀、腹泻发生率则无明显增加.结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出院后继续家庭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早期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N组BUN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EN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EN在降低高分解代谢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9.
喉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33-1533,1535
目的:观察喉癌术后应用不同的肠内营养制剂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患者45例,随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1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TP)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24例使用自制匀浆膳,并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八天的营养指标.结果:研究组体重、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浆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机体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是十分有利的.使用肠内营养制剂(TP)能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20年7月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9例。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39)和肠外营养组(PN组,n=40)。回顾性比较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输注白蛋白情况、住院时间、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率、首次住院费用、围手术期病死率、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PN组比较,EEN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提前(P<0.05)。EEN组输注白蛋白剂量显著少于PN组(P<0.05)。EEN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EEN组术后高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48h内早期开始EEN对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促进早期恢复具有安全、经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7例患者术后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67例行全静脉营养(TP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早期肠内营养肠内不增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安全的,与肠外营养具有相同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作用,胃肠道不适等并发症增高,但胸部并发症减少,并未增加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组(观察组)和早期全肠外静脉营养组(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术后的营养指标,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对两组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蛋白、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体重下降量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患者营养,提高免疫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EN+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N+PN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N组,EN+PN组胃肠功能紊乱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P<0.05);治疗6个月后EN+PN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EN组(P<0.05)。结论早期EN+PN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营养供给,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在术中经鼻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经鼻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选择2010年1月以前未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98例为对照组.结果:所有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均顺利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也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患者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0例,对比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在早期严格护理下实施肠内营养,可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食管癌贲门癌分为肠内营养(EN)和静脉营养(PN)两组,每组48例。于营养支持前后测定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有显著作用,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营养支持后观察患者氮平衡均由负数转为正数,且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给予其手术治疗后及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情况,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食管癌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分析。方法将90例入院受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一般护理干预应用于参照组中,研究组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支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恢复状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4.44%vs 17.78%)(P0.05)。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研究组低(73.33%vs 93.33%),(P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合并血栓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苍玉珍  曾青山  黄文静 《海南医学》2016,(19):3170-317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指标及其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于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37例。A组胃癌术后早期作家庭肠内营养干预,B组未给予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指标的恢复情况,以及出院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前蛋白(PA)、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W)、并发症和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出院3周后,A组患者的PA、ALB、HGB、BW分别上升至(0.25±0.06) g/L、(38.65±3.84) g/L、(93.21±10.41) g/L、(65.06±10.44) kg,IgG、IgA分别上升至为(13.01±1.81) g/L、(4.11±0.97) g/L,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3周KPS评分为(86.86±5.94)分,明显高于B组的(80.36±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1%(5/37)、18.92%(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胃癌术后出院患者,可改善患者出院后营养指标、免疫水平,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营养支持疗法对术后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一种能减少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最佳营养支持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208例,分肠外营养组66例、经鼻留置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组72例和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组70例。对3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并比较分析并发症和痊愈情况。结果采用经鼻留置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无并发症发生,早于肠外营养组或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可提供充分的营养供给,是避免术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