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7-2009年所有发生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ICU患者(28例)进行1∶4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数、入住ICU天数、住ICU调整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翻身拍背、吸痰、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留置鼻胃管及中心静脉置管与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留置鼻胃管(OR=4.89)、使用呼吸机(OR=5.32)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而翻身拍背(OR=0.21)为保护因素。结论合理有效翻身拍背,使用无创通气及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中建库至2017年12月发表的关于AMI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3 812例AMI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2个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为年龄(OR=3.45,95%CI:1.02~7.95)、住院天数(OR=4.84,95%CI:2.47~7.14)、气管插管(OR=7.74,95%CI:3.73~9.0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6.79,95%CI:2.38~9.45)、机械通气(OR=2.98,95%CI:1.05~4.78)、留置导尿管(OR=3.56,95%CI:1.24~4.49)、心力衰竭(OR=3.82,95%CI:2.53~5.74)、心律失常(OR=2.47,95%CI:1.28~4.63)、糖尿病(OR=2.23,95%CI:1.62~3.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4,95%CI:1.83~3.91)、使用H2阻滞剂(OR=2.61,95%CI:1.87~4.36)、左心室射血分数30%(OR=2.98,95%CI:1.35~4.26)。对各危险因素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不明显。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格把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的应用指征,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无菌操作技术的过程管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AMI患者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建库至2019年3月发表的有关医院感染SMA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3篇为英文,7篇为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CHE-II评分20分(OR=3.69,95%CI:1.58~8.59)、ICU时间7 d(OR=2.14,95%CI:1.55~2.95)、住院时间(MD=7.54,95%CI:6.22~8.86)、使用糖皮质激素(OR=2.40,95%CI:1.57~3.68)、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OR=2.31,95%CI:1.64~3.25)、机械通气(OR=7.59,95%CI:3.40~11.97)、气管插管(OR=4.98,95%CI:3.21~7.73)、气管切开(OR=4.31,95%CI:2.80~6.64)、中心静脉置管(OR=1.68,95%CI:1.19~2.38)、留置鼻胃管(OR=3.10,95%CI:1.83~5.26)、使用碳青霉烯类(OR=2.81,95%CI:2.24~3.54)、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OR=3.52,95%CI:1.71~7.24)、使用氨基糖苷类(OR=1.93,95%CI:1.37~2.73)、使用糖肽类(OR=3.42,95%CI:1.13~10.32)和使用抗菌药物≥3种(OR=2.70,95%CI:1.75~4.16)是医院感染SMA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医院感染SMA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STATA 12.0软件系统评价我国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文献,由两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通过STATA 1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计9 425例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0.39,95%CI:0.22~0.72)、侵入性操作(OR=2.92,95%CI:1.33~6.38)、抗菌药物使用(OR=0.36,95%CI:0.16~0.81)手术时间(OR=0.22,95%CI:0.12~0.40)、手术部位(OR=0.68,95%CI:0.46~0.99)、开放性骨折(OR=6.10,95%CI:1.77~21.01)。经Egger′s检验,各危险因素均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医务人员应注意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性肺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收集2001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27例P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性肺炎病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非PDRPA感染的医院感染病例27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前住院时间、入住ICU、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包括尿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使用抗菌药物数量与PDRPA感染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机械通气(OR 5.705,95%CI:1.205~27.007;P=0.028)、使用抗菌药物数量(OR 3.173;95%CI:1.472~6.841;P=0.003)和APACHE Ⅱ评分≥16(OR 6.390;95%CI:1.191~34.281;P=0.021)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抗菌药物数量和APACHE Ⅱ评分≥16是PDRPA医院感染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病情严重的肺部感染患者,特别是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并且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PDRPA的发生率,才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SA)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菌株的药敏特征,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和SA血流医院感染(HA)的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某儿童医院血培养检出SA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及来源分为MRSA组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HA组与社区感染(CA)组,应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MRSA血流感染及H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43例病例,男女比例为1.8∶1,<1岁71例(49.6%),病灶性血流感染90例(62.9%)。MARS组50例(35.0%),MSSA组93例(65.0%);HA组73例(51.0%),CA组70例(49.0%)。机械通气[OR=17.320,95%CI(1.576~190.399)]、抗菌药物联合使用[OR=0.580,95%CI(0.359~0.938)]是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机械通气[OR=31.466,95%CI(1.434~690.538)]、入院前使用抗菌药物[OR=24.524,...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对1997—2006年我国符合条件的8篇有关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每个危险因素的综合OR值。结果共有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年龄(OR=2.77,95%CI:2.32~3.30)、吸烟史(OR=1.87,95%CI:1.48~2.37)、糖尿病(OR=2.70,95%CI:1.71~4.26)、心力衰竭(OR=2.46,95%CI:1.68~3.60)、意识障碍(OR=4.97,95%CI:3.28~7.52)、卧床时间(OR=2.93,95%CI:1.78~4.82)、吞咽困难(OR=3.07,95%CI:2.20~4.27)。结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心力衰竭、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性别、脑卒中类型和肺部疾病史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阑尾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施行阑尾切除术的512例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结果512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2例,感染率8.20%,均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皮下组织厚度、是否患糖尿病、麻醉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阑尾病理类型等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类型(OR 95%CI: 2.75~67.45)、皮下组织厚度(OR 95%CI: 4.54~45.81)、是否患糖尿病(OR 95%CI: 5.13~29.91)、麻醉类型(OR 95%CI: 1.79~53.28)、手术持续时间(OR 95%CI: 8.10~78.63)及阑尾病理类型(OR 95%CI:5.51~54.74)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应针对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重点防控,预防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早产儿BP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宫内感染、医院感染和BPD的罹患情况,以及其母亲的年龄、妊娠期合并症、产前激素使用情况和分娩方式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55例早产儿,116例发生BPD,BPD发生率为45.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OR=3.722,95%CI:1.527~9.068)、宫内感染(OR=4.285,95%CI:2.013~9.120)、医院感染(OR=2.636,95%CI:1.089~6.379)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胎龄(OR=0.395,95%CI:0.255~0.610)是早产儿发生BPD的保护因素。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胎龄、宫内感染和医院感染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在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某医院2016年术后住院患者,首先精确匹配未发生医院感染和发生医院感染的入院诊断,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式均衡2组基本人口学信息以及部分住院情况,对匹配后的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匹配后2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ICU病人比例、急诊病人比例以及手术切口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衡可比。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导尿管留置天数增加(OR=1.35,95%CI:1.06~2.38)、患者有糖尿病(OR=2.16,95%CI:1.23~3.59)、患者具有脑梗死病史(OR=1.98,95%CI:1.13~3.74)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OR=0.86,95%CI:0.62~0.95),术前生物样本菌群培养(OR=0.92,95%CI:0.57~0.98)为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倾向性评分匹配可以减少常规收集数据的研究的选择偏倚,其研究结论与非匹配性研究不完全一致。可进一步结合多中心数据,推广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在挖掘包括医院感染在内的医院常规监测疾病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妇科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254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53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年龄及术前身体状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室洁净度、术前准备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留置尿管时间等,以探讨妇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孝感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本组接受妇科手术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08%(53/2549)。对与因妇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手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①患者年龄[OR=1.153,95%CI (1.081~1.231);P=0.000];②术前准备情况[OR=4.782,95%CI(1.516~15.088);P=0.008];③手术方式[OR=12.735,95%CI(1.549~104.708);P=0.018];④手术室洁净度[OR=6.352,95%CI (2.207~18.292);P=0.001];⑤手术时间[OR=5.347,95%CI(1.423~18.423);P=0.004];⑥留置尿管时间[OR=5.991,95%CI(1.687~21.547);P=0.003];⑦术前应用抗菌药物[OR=5.292,95%CI (1.122~24.958);P=0.035]。结论妇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与多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重视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以降低妇科手术后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职业和饮食习惯对恶性肿瘤发病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2010-2012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2471人,按性别相同、年龄&#177;5岁1∶1匹配选取健康人群2471人。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出12个相关因素。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有害职业史(OR =1.731,95%CI:1.337~2.242)、常吃腌制蔬菜、煎炸烹饪(OR =1.889,95%CI:1.398~2.551)、重盐饮食(OR =1.457,95%CI:1.169~1.818),婚姻生活差(OR =2.007,95%CI:1.111~3.623)、精神压抑(OR =1.274,95%CI:1.003~1.617)和缺乏自我调节(OR =1.460,95%CI:1.189~1.793)等7项因素为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关。结论 桐乡市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多种暴露因素有关,精神心理因素已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1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201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与对照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0R值的95%CI。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便秘史(OR=3.520,95%CI:1.238。10.015)、啼哭不安史(OR:6.532.95%CI:2.651~16.091)、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彻=2.529,95%CI:1.271.5.031)及贫血史(DR:6.809,95%CI:2.530~18.322)、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1.250,95%CI:4.766~26.553)与儿童腹股沟疝的发病存在显著联系。结论儿童便秘史、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人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所有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ICU患者进行1∶2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个数(OR=4.03),留置鼻饲管(OR=11.37),使用呼吸机(OR=9.83),APACHE-Ⅱ(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OR=1.20);保护因素为使用维生素(OR=0.05)。结论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4月1日-12月31日北京、上海、长沙和广西四地区22所三甲医院全部住院患者5种MDRO(分别为MRSA、MDRPA、MDRAB、ESBL KP、ESBL E.coli)及对应敏感菌(MSSA、PA、AB、KP、E.coli)引起的医院感染肺炎患者进行调查(耐药组:发生5种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患者;敏感组:发生对应5种敏感菌医院感染肺炎的患者),分析发生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耐药组和敏感组患者预后、住院花费和住院时间。结果共1 656例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43例(2.60%)患者发生耐药菌和敏感菌的混合感染;耐药组927例(55.98%),敏感组772例(46.62%)。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史[OR 95%CI:1.55(1.14~2.11)]、机械通气史[OR 95%CI:1.45(1.15~1.84)]、动静脉置管[OR 95%CI:1.29(1.02~1.63)]、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OR 95%CI:1.46(1.02~2.09)]、使用抗菌药物[OR 95%CI:1.63(1.20~2.22)]、患有慢性肺部疾病[OR 95%CI:1.54(1.13~2.10)]和慢性心脑血管疾病[OR 95%CI:1.42(1.15~1.74)]是发生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耐药组患者较敏感组住院时间平均延长5.89 d,住院费用增加40 739.30元,抗感染药物费用增加2 805.80元;耐药组患者预后差于敏感组,死亡风险是后者的1.66倍(OR 95%CI:1.16~2.35)。结论入住ICU、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患慢性肺部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均会增加患者发生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导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18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MRSA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吸烟、住院天数和早期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等可能是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痰培养阳性前的住院时间和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MRSA所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住院时间,对防止MRSA引起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 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6年某三级综合性医院ICU患者825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入住ICU 48 h后MRSA感染者,对照组为入住ICU 48h后无MRSA感染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825例患者中,64例患者发生了MRSA感染,感染率为7. 76%。MRSA感染以肺部感染居多(占45. 31%),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18. 75%)、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和血流感染(各占9. 38%)、颅内感染和腹腔感染(各占6. 25%)、胸腔感染(4. 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个月内接受过手术(OR 95%CI:2. 628~9. 166)、外伤(OR 95%CI:2. 248~9. 280)、气管插管时长 7 d(OR95%CI:1. 651~11. 746)、昏迷(OR 95%CI:1. 813~8. 334)、长期卧床(OR 95%CI:1. 362~10. 127)、再次入住ICU(OR 95%CI:1. 475~7. 915)、肠外营养(OR 95%CI:1. 521~7. 518)、使用两联及以上抗菌药物(OR 95%CI:1. 523~6. 132)、多器官功能衰竭(OR 95%CI:1. 024~3. 948)是ICU患者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预防与控制ICU MRSA的产生与传播,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重点关注气管插管、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长期卧床、外伤等高危人群MRSA的防控,在患者达到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快转出ICU。  相似文献   

18.
难愈性创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愈性创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细菌是否为甲氧西林耐药菌和是否来源于难愈性创面分为4组,分析难愈性创面感染MRSA的危险因素及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12例次创面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难愈性创面MRSA组与难愈性创面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近期使用侵入性操作和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3个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30 d(OR 95% CI:1.14~30.69)和近期有侵入性操作(OR 95% CI:1.41~17.84)是难愈性创面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难愈性创面MRSA组与非难愈性创面MRSA组患者在既往MRSA感染史、创面深度、近期手术治疗和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4个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OR 95% CI:2.080~26.800)是难愈性创面MRSA感染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创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防控难愈性创面患者感染MRSA。  相似文献   

19.
青岛地区儿童哮喘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1:1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300对病例和对照儿童,并分析有关的暴露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17个因素与儿童哮喘有关联,包括父亲呼吸系统疾病史、母亲呼吸系统疾病史、家庭收入情况、特应性体质、急性呼吸道感染史、食肉习惯、海产品摄入量、是否有泡沫制品、是否装修过、厨房排烟方式、排烟效果、是否饲养宠物、家族哮喘病史、家族过敏性鼻炎史、父母食物过敏史、父母粉尘过敏史、首次发病后是否经过系统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个因素进入主效应模型,其中父亲有呼吸系统疾病史(OR=3.771,95%CI:1.533~9.278)、家庭低收入(OR=I.503,95%CI:1.258~1.795)、特应性体质(OR=3.788,95%CI:2.368~6.058)、喜食肥肉(OR=2.042,95%CI:1.481~2.815)、家族哮喘病史(OR=I.710,95%CI:0.988~2.958)、家族过敏性鼻炎史(OR=I.991,95%CI:1.234~3.211)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饲养宠物(OR=0.443,95%CI:0.265~0.739)是保护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1.327,0.407,1.332,0.714,0.536,0.689,-0.814。结论儿童哮喘是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复杂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