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志男  雷力成 《微创医学》2001,20(5):594-596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分别应用rt-PA和UK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80.65%和UK组为51.85%;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冠脉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91.18%和UK组67.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周住院病死率分别为rt-PA组6.5%和UK组11.1%.结论小剂量(50mg)rt-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并发症少,可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醉(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溶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AMI随机分为:rt-PA组(50例)和UK组(50例),比较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t-PA组冠脉总的再通率(88.8%)高于UK组(60.0%)(χ2=3.875,P<0.05);rt-PA组在发病3~12 h给药者冠脉再通率(81.1%).明显高于UK组(57.5%)(χ2=3.793,P<0.05);临床指标与冠脉造影判定冠脉再通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3,P>0.05);临床指标与冠脉造影判定再通相关(r=0.80,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的溶栓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UK,临床指标仍然是判定冠脉再通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外周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18例)与尿激酶(UK组,22例)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后各阶段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24 h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半年后的心功能状况.结果:rt-PA组患者冠脉再通率较UK组高(P<0.05);rt-PA组发生轻度出血7例(38.89%),UK组2例(9.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再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心肌梗死溶栓后再通患者6个月后,rt-PA组与UK组左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在梗死冠脉血管开通率高于UK,但出血发生率亦高于UK.两者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9例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35例(其中包括剂量为50mg 15例,剂量为100mg 20例),UK组54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rt-PA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再通率为71.43%,UK组为37.0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rt-P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1.7%,UK组为48.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A 50 mg组IRA的再通率为53.3%,100 mg组的再通率为8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LVEF、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溶栓效果优于UK,而rt-PA 50 mg和100mg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
王志男  雷力成 《医学文选》2001,20(5):594-596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分别应用rt-PA和UK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80.65%和UK组为51.85%,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冠脉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91.18%和UK组67.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周住院病死率:分别为rt-PA组6.5%和UK组11.1%。结论:小剂量(50mg)rt-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并发症少,可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在4.5 h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UK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溶栓前后及常规治疗前后1 h、1 d、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rt-PA组、UK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或UK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静脉尿激酶溶栓(UK)和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治疗发病3h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09例发病3h后AMI患者,6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48例接受PCI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结果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直接PCI组:IRA开通率(95.9%)高于UK组(61.2%),P﹤0.05;心衰发生率12.1%,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8.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7%,病死率2.7%,均低于PCI组(分别为25.0%,20.0%,10.0%,11.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UCG检查:室壁矛盾运动发生率直接PCI组为2.7%,低于UK(12.7%),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直接PCI组为56.8±8.3),高于UK组51.2±10.4,两组比较P﹤0.05。而两组中出血率、再发心绞痛率和再闭塞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UK治疗相比,直接PCI治疗发病3h后AMI疗效更佳,可减少心衰及心脏恶性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陈明云 《西部医学》2005,17(4):322-323
目的观察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并发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UK,32例)、溶栓前治疗组(EUM,40例,在UK基础上于溶栓前15分钟开始用镁制剂治疗)和溶栓后治疗组(LUM,44例,在UK基础上于溶栓3小时后开始用镁制剂治疗),分别观察RA发生率、5周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EUM组RA发生率低于UK和LUM组,前者与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UM组与LUM组治疗后心律失常均低于UK组(P<0.05);治疗后心律失常与溶栓前比较,UK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UM和LU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EUM和LUM组的5周死亡率均低于UK组(P<0.05);EUM和LUM组的不良反应与UK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用镁制剂治疗AMI,可有效防治RA,改善预后,无不良反应,镁制剂可作为冠心病、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进行尿激酶(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辅以常规诊疗,观察两组凝血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数量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D-二聚体水平均在治疗后2 h明显升高,3 d时下降至治疗前水平,其中,rt-PA组在治疗后2 h时水平明显高于UK组(P<0.05)。治疗后rt-PA组有效率为83.7%,显著高于UK组的65.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rt-PA组分数明显低于UK组(P<0.05)。rt-PA组脑血管再发、颅内出血与血管性死亡的总发生率与U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较UK更好的疗效,兼具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急救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UK组)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rt-PA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镇静、止痛等一般处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UK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UK。rt-P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PA。比较组间患者治疗效果和价效比。结果:rt-PA组心绞痛发生率(7.5%)明显低于UK组(25.0%)(P〈0.05);rt-PA组及UK组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脏衰竭、住院病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rt-PA组的价效比(15 309.3)高于UK组(2 976.8)(P〈0.01)。结论:rt-PA溶栓效果好于UK,是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时的首选再灌注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及溶栓后7d的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病死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4.0±4.9,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9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9±7.7,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5.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14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mRS评分为2.4±1.6,UK组mRS评分为2.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天rt-PA组mRS≤2分的患者有13例,UK组mRS≤2分的患者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A组发生SICH的患者有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周内死亡的患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静脉溶栓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发病6 h以内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按2∶1分组,28例给予rhPro-uk 30~60 mg溶栓治疗,13例应用国产尿激酶(UK)150万U溶栓对照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hPro-uk组溶栓后90 min冠脉开通达TIMI-3级者明显高于UK组(57% vs 23%,P<0.05).ST段回落>50%发生率rhPro-uk组高于UK组(75% vs 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 rhPro-uk组出血6例(22%),UK组出血3例(23%),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或大出血需输血治疗,全部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 AMI患者rhPro-uk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t-pA组30例,给予0.6 mg/kg(最大50 mg)rt-PA静脉溶栓治疗,10%静推2min,其余90%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0min;尿激酶组30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5%葡萄糖100ml中30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皮下注射肝素,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 溶栓后3周rt-PA组和UK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4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较适宜剂量,总结了我院近几年对UA患者用UK溶栓治疗82例,并与肝素组74例作对照,观察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及心绞痛缓解程度.结果UA溶栓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可能与UK剂量有关,提示UA不宜接受大剂量溶栓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115例的相关资料,其中应用rt-PA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溶栓后14d的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及死亡率,进而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溶栓后24 h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0±4.9)分,UK组NIHSS评分下降(3.7±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溶栓后24 h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者9例,UK组下降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溶栓后7 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3.9±7.7)分,UK组下降(5.2±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溶栓后7 drt-PA 组NIHSS评分下降≥4分者14例,UK组有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溶栓后14 d rt-PA组mRS评分为(2.4±1.6)分,UK组为(2.4±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溶栓后14 d rt-PA组mRS<2分者13例,UK组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提示rt-PA组和UK组在溶栓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rt-PA组发生SICH者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溶栓后1周内死亡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提示rt-PA组和UK组在溶栓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相似,UK较rt-PA廉价,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赵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24-3625
目的:评价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老年(≥60岁)甚至高龄(≥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口服阿司匹林(ASA)。常规治疗组20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组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70%(14/20),常规治疗组为15%(3/20),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20%,常规治疗组为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老年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PCI)及静脉尿激酶 (UK)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 5 4例AMI患者 ,18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74例接受PCI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结果及超声心动图 (UCG)结果。结果 直接PCI组 :IRA开通率 (95 .9% )高于UK组 (6 1.2 % ) ,P <0 .0 5 ;心衰发生率12 .1%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8.1% ,心源性休克发生率 2 .7% ,病死率 2 .7% ,均低于PCI组 (分别为 2 5 .0 % ,2 0 .0 % ,10 .0 % ,11.1%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UCG检查 :室壁矛盾运动发生率直接PCI组为 2 .7% ,低于UK(12 .7% ) ,P <0 .0 5 ;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直接PCI组为 5 6 .8± 8.3,高于UK组 5 1.2± 10 .4 ,两组比较P<0 .0 5。而两组中出血率、再发心绞痛率和再闭塞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与UK治疗相比能更有效开放IRA ,保护心功能 ,减少心衰及心脏恶性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 ,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国产重组链激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宋梅  陈媛  郭牧  刘慧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6):335-337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 (r-SK)和尿激酶 (UK)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自 2 0 0 1年 1月 - 2 0 0 3年 12月对 10 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 5 0例 ,一组予 15 0万单位r -SK溶栓 ,另一组予 15 0万单位UK溶栓治疗 ,观察两组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溶栓再通率r-SK组为 82 .0 % ,UK组为 6 4 .0 % ,r-SK组明显优于UK组 (P <0 .0 5 ) ;(2 ) 6小时内溶栓再通率r-SK组为 85 .7% ,UK组为 6 5 .8%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3)发病 6小时以上溶栓再通率 ,r -SK组6 2 .5 % ,UK组为 5 5 .6 % ,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 )两组间在 35天死亡率及皮肤黏膜轻度出血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无脑出血及严重出血发生 ;(5 )r-SK组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UK组 (14 .0 %和 4 .0 % ) ,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6 )r-SK组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4 .0 % ,UK组为 0 .0 %。结论 r-SK和UK都是治疗AMI的疗效肯定、安全的溶栓药物 ,r-SK的疗效明显优于UK ,溶栓时间越早其再通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评价国产溶栓剂尿激酶 (UK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把符合溶栓条件并同意接受该疗法的 80例AMI患者作溶栓组 ,用UK按 2 5万U/kg剂量治疗 ;把同样符合溶栓条件但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组 (5 8例 ) ,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住院5周内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溶栓治疗组再灌注率(7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2 0 % ) ,(P <0 0 1 ) ,溶栓组 5周病死率 (8 7% )、心力衰竭 (1 5 % )、心源性休克(1 2 5 % )和严重心律失常 (1 0 %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0 %、4 1 %、34 3%和 2 9 3% )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两组脑出血、严重出血发生率均为零 ,轻度出血发生率溶栓组 (1 0 2 % )高于对照组(1 6 % ) (P <0 0 5 )。 [结论 ]国产溶栓剂UK溶栓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而轻 ,价格较廉 ,适合我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以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初期支架组:48例)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溶栓加支架组:50例).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TIMI血流分级法判断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情况;记录住院期心脏事件:出院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组47例(97.91%),溶栓加支架组50例(100%),IRA血流TIMI 2~3级,但前者IRA前向血流TIMI 3级者明显增多(分别为93.8%和60.0%,P=0.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相似,但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支架组LVEF(62.01%±14.03%)高于溶栓加支架组(50.01%±132%,P=0.0001).结论与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治疗相比,AMI初期支架植入可更好改善急性期心肌再灌注,并减少患者住院期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