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完全弗氏佐剂(CF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CSF的表达,探讨小柴胡汤(XCH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将SPF级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和牛Ⅱ型胶原制备大鼠类风湿关节炎CFA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XCHT低剂量组、XCHT中剂量组、XCHT高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组。造模后分别按照药物干预方案, 2 mL/次,日3次灌胃,实验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关节炎状态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CSF的含量。结果大鼠随着小柴胡汤剂量的增加,一般状态及关节炎状态改善。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CSF检测方面,随着小柴胡汤剂量的增大,其表达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中及高剂量统计结果显示P<0.01,降低很显著。结论本研究显示小柴胡汤随着剂量的增加,可以改善CFA大鼠的一般状态及关节炎状态。小柴胡汤能够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CSF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延缓骨破坏,为中药方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乌头汤及其配伍对AA大鼠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头汤及其各配伍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并用乌头汤及其不同配伍的各组药物进行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浕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经过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MTX组治疗干预后,大鼠血清中IL-1β、TNF-浕的水平明显下降;上述作用以乌头汤为强,各个配伍组与之相较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解郁方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致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解郁方组(每组10只)。采用CUMS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同时每天分别用生理盐水、氟西汀、自拟解郁方灌胃,连续治疗21天。用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况,并检测海马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氟西汀和解郁方明显改善了大鼠的抑郁症状,降低了海马IL-1β、IL-6、TNF-α的含量(P0.01)。结论自拟解郁方提高了抑郁症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抑郁症大鼠海马IL-1β、IL-6、TNF-α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活血法、补肾法、祛风法对SD大鼠膝骨性关节炎IL-1β、TNF-α及MMP-13、ADAMTS-5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活血组、祛风组、补肾组、补肾活血组、预防组及模型组,每组各30只,以4%木瓜蛋白酶行膝关节注射制作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连续给药,预防组在模型制作同时予以活血药。治疗以1个月为1疗程,6组大鼠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给药后30、60、90d分批处死。处死后取大鼠膝关节滑膜及软骨,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及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SD大鼠膝关节滑膜IL-1β、TNF-α及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ADAMTS-5mRNA含量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祛风组IL-1β、TNF-α及MMP-13、ADAMTS-5mRNA含量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随着治疗进行降低不显著。早期,预防组比其他组降低显著(P〈0.05);活血组与补肾活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比祛风组、补肾组及模型组降低显著(P〈0.05);晚期补肾活血组、补肾组与其他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且补肾活血组与补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法与活血法对SD大鼠膝骨性关节炎IL-1β、TNF-α及MMP-13、ADAMTS-5mRNA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早期时活血法作用较补肾法显著,且预防性给予活血药治疗效果更佳;晚期补肾法较活血法显著,同时补肾活血法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和治疗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ELISE测定AA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IL-6和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A大鼠外周血中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通络止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β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通络止痛胶囊均能够降低AA大鼠血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尤以高剂量作用显著,提示通络止痛胶囊可能通过降低IL-1β、IL-6和TNF-α,抑制AA大鼠骨与软骨的破坏,减轻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宣痹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大鼠AA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阳性对照药组)、宣痹汤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盒测定大鼠下丘脑和血清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IL-1β、TNF-α与空白组比较显著性增高(P<0.05),宣痹汤能下调AA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与雷公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β含量在下丘脑和血清中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2,P<0.01),TNF-α含量在下丘脑和血清中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r=0.462,P<0.01)。结论:宣痹汤抑制下丘脑和血清中IL-1β,TNF-α的产生与释放,从而起到对RA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51-1453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中IL-1、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的数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在TNF-α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IL-1、IL-6方面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能下调RA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8和TNF-α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机理。方法: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尿酸钠和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补肾利湿法处方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痛风舒做组间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8、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IL-1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利湿法可降低IL-18和TNF-α的水平。补肾利湿法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骨性关节炎(OA)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明确补肾活血中药的作用,探寻补肾活血中药对OA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建立OA模型,以补肾活血中药为代表,进行对MMP13表达的调控研究,OA模型分别灌胃给予补肾药、活血药和补肾活血药,观察各组中药干预后MMP13的回调及回调程度,并结合组织病理学实验结果,明确补肾活血中药的作用:采用HE染色和SO染色观察OA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层次、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的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关节滑膜组织IL-1β﹑TNF-α和MMP13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OA大鼠膝关节MMP13表达的影响。结果:HE和SO染色初步可判断病变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OA模型组、活血组、补肾组、活血补肾组、阳性药物组;ELISA检测显示:OA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MMP13含量明显上升(P0.01),与OA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显著降低IL-1β﹑TNF-α含量,且补肾活血组血清中的IL-1β﹑TNF-α、MMP13含量要低于单独用药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膝关节未见MMP13阳性表达。OA鼠具有明显的MMP13阳性染色且阳性染色面积和累积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相对于OA模型组,补肾组、活血组、补肾活血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MMP13阳性表达、阳性染色面积和累积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降低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阳性药物组、补肾活血组、补肾组、活血组。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杜仲+当归)对OA具有明确治疗作用,且补肾活血组优于补肾组、活血组,揭示补肾活血治则意义,其治疗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关节软骨中MMP13含量以及血清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用放免法观察活血熄风方对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活血熄风方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于高效液相的黄连药性物质组群对实热证模型大鼠IL-1β、IL-6、IL-8、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复制大鼠实热证模型,分别使用黄连水煎液、热性趋势标记物、寒性趋势标记物,在模型复制后0.5h按体重(10ml/kg)灌胃进行治疗,测定IL-1β、IL-6、IL-8、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IL-1β、IL-6、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水煎液组、寒性趋势标记组、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热性趋势标记组IL-6、IL-8、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基于高效液相的黄连药性物质组群对实热证模型大鼠IL-1β、IL-6、IL-8、TNF-α含量升高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血活血汤对骨性关节炎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活血汤组、塞来昔布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只接受生理盐水灌胃,不造模;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补肾活血汤组在造模成功后,连续给予4 mL/d补肾活血汤灌胃;塞来昔布组在造模成功后,连续给予100 mg/d塞来昔布灌胃。连续灌胃28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method,ELISA)法检测血清及关节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有明显差异(P 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有明显差异(P 0.01),但各用药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具有下调KOA大鼠TNF-α、IL-1β、IL-6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伸筋草正丁醇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大鼠AA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伸筋草正丁醇提取物治疗,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系列(IL-1β、IL-6、TNF-α)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伸筋草正丁醇提取物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机制,对佐剂性关节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秦皮总香豆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8、TNF-α的影响,探讨秦皮总香豆素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秋水仙碱组)、秦皮高剂量、秦皮中剂量、秦皮小剂量组,采用先给干预性药物4d,然后尿酸钠关节内注射造模法致痛风性关节炎模型,72h后取大鼠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IL-1β、IL-8、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L-1β、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秦皮总香豆素能够显著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8和TNF-α的表达,与秋水仙碱作用相近。结论:秦皮总香豆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IL-1β、IL-8和TNF-α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加中医护理对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A、B、C组。B、C两组均给予中药热敷及中医护理,B组病人中药热敷后4 h进行功能锻炼,而A组则仅中药热敷。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结果 A、B、C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A、B组患者与C组患者相比血清IL-1、IL-6和TNF-α下降水平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热敷加中医护理可减少KOA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合功能锻炼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虎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活性和PG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益肾蠲痹丸组、三虎丸组TNF-α、IL-1和PGE2的含量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蠲痹丸组、三虎丸组TNF-α、IL-1和PGE2的含量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益肾蠲痹丸组与三虎丸组比较,TNF-α、IL-1和PGE2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虎丸能控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的IL-1、TNF-α、PGE2等炎症介质的活性,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痛风宁颗粒对新西兰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先给干预性药物3d,然后尿酸钠关节内注射造模法致新西兰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5h后取关节液,采用放免法检测IL-1β、TNF-α含量。结果痛风宁高、中剂量组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TNF-α含量非常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2组2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风宁低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秋水仙碱组2项指标都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宁颗粒可抑制新西兰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IL-1β、TNF-α含量的升高,其中高、中剂量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放血对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火针组、西药组,于大鼠右踝关节注射0.1m L尿酸钠混悬液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火针点刺右踝关节肿胀最高处"阿是穴",共治疗3次。足容积法测量大鼠右踝关节肿胀度;ELISA法测定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滑膜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火针组、西药组造模后96h踝关节肿胀度较模型组降低(P0.01),治疗后火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滑膜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火针组、西药组大鼠滑膜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火针可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关节滑膜中的IL-1β、IL-6、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痛风性关节炎(GA)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本研究应用自制中药痹肿消散对G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TNF-α、IL-6、IL-8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分组法将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痹肿消散治疗组(C组),扶他林乳胶剂治疗组(D组),每组12只。采用尿酸钠晶体制备大鼠GA模型,造模后外用药3天,A、B组予淀粉外敷,C组予痹肿消散外敷,D组外抹扶他林乳胶剂。末次给药后24小时,麻醉,取血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L-1、IL-6、IL-8、TNF-α的含量,探讨中药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C、D组大鼠血清中IL-1、TNF-α、IL-6、IL-8的含量较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表明IL-1、IL-6、IL-8、TNF-α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痹肿消散能有效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TNF-α、IL-6、IL-8的含量水平,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趾容积以及缩足反应,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单峰1 min足趾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P<0.01),缩足反应对应长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比其余治疗组改善足趾肿胀度以及延长镇痛效果要强,而对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影响,单峰1 min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好。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具有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加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跟抑制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而单蜂1 min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