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组,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强直性脊柱炎组和对照组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组骶侧和髂侧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和对照组骶侧和髂侧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骶侧和髂侧TIC以Ⅱ型为主,对照组骶侧和髂侧TIC以Ⅲ型为主。强直性脊柱炎组骶髂关节达峰时间(TTP)、信号增强比率(SER)、最大上升斜率(MSI)、峰值信号强度(SIpea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DC、TTP、SER、MSI、SIpeak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74、0.79、0.71、0.84,灵敏度分别为85.46%、67.83%、74.21%、68.42%、81.26%,特异度分别为72.13%、71.23%、67.58%、73.45%、77.43%。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SIpeak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为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中轴骨、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病变 ,属于风湿性疾病的范畴。在AS的骨关节病变中 ,骶髂关节是较早且几乎必受累及的部位 ,全面认识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改变 ,对于A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91例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同时初步探讨了AS骶髂关节病变的MRI早期影像诊断。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AS病例共 91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7~ 37岁 ,平均 2 1 7岁 ;病程 5个月~ 9年 ,…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年龄特征对CT表现的影响。方法 收集78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或实验室检查疑诊AS,并且骶髂关节的X线及CT资料完整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参照X线及CT片对其进行了分级和征象统计,并以<40岁(第1组513例)和≥40岁(第2组267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分级及CT表现差异的比较。结果 本组X线诊断为0-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的各组中,CT结果与之符合的比率分别为44%、35%、49%、71%和77%。根据CT所示可以分别将56%、29%、33%X线平片诊断正常及Ⅰ、Ⅱ级病变的病例提高1-2个诊断级别。第1组0-Ⅰ组所占比率明显高于第2组,而Ⅱ组比率则远低于第2组。第1组骨性关节面硬化、模糊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第2组。结论 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与平片的区别在于细微征象的显示率高,对较早期的病变可以提高诊断等级,同时也有利于治疗析观察。本研究的分组分析结果提示在对骶髂关节的CT片进行分析时亦应将年龄因素导致的退行性表现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CT和X线片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响学结果表现情况.结果:30个病变股骨头中X线平片仅显示了其中的l4个,检出率为46.7%,CI、扫描显示了其中12个,检出率为63.3%,MRI对所有病例均能够作出诊断,检出率为100% 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RI诊断早期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危人群和已有髋关节症状的患者应直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1993-2004年.我们对120例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的病变进行X线平片、CT、MRI分析,旨在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2例炎症性腰背痛或不对称性下肢滑膜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扫描、MRI平扫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5例病理证实的早期骶髂关节炎中,69%(31/45)MRI显示骶髂关节存在炎症性改变。但17例病理检查骶髂关节无炎症性改变者,也有59%(10/17)MRI表现不同程度骶髂关节炎症性改变。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和41%。结论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临床应用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的成像和评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的原型,也是SpA中最常见的一种。在AS早期,关节炎最常侵袭的是骶髂关节(SU)。X线平片仍然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炎最广泛的方法,它可以显示并且半定量评估关节中由炎症诱导的形态学变化。在AS后期.病变可进展到脊柱(通常是上行性进展),引起其他部位病变,如:胸肋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风湿病,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炎症性腰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CT和MRI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病变。ESSG和Amor标准较纽约标准更有利于早期诊断。对治疗目前主张早期使用二线药,顽固性腰痛用NSAIDs无效者可考虑使用骶髂关节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是累及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由于本病在临床及X线诊断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存在某些混淆,本文重点分析本病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外周关节的X线表现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洪敏 《山东医药》2000,40(15):47-47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 ,可侵及骶髂关节及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 ,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该病是一独立的疾病 ,患病率为 0 .1% ,多见于青年男性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1 病因和病理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内分泌和代谢缺陷有关 ,约 96 %的患者血清组织相容性抗原 HL A- B2 7阳性。虽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 ,但在病程早期 ,二者的病理变化很相似 ,都是以增殖性肉芽组织增生为特点的滑膜炎开始。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多由骶髂关节开…  相似文献   

11.
骶髂关节感染发病率在关节感染性疾病中占1.5% ~10%[1],临床少见,且骶髂关节位置深,常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我科自2000年至今,共收治化脓性骶髂关节炎7例,均曾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我们对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强直性脊柱炎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检查对中老年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中老年AS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影像学表现特点,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检出敏感性及骨质异常检出率。结果 CT检查AS髋关节病变主要表现包括髋臼囊变、髋臼关节面破坏、股骨近端骨质硬化、髋臼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均匀狭窄及硬结节; MRI检查AS髋关节病变主要表现包括髋臼囊变、髋臼脂肪沉积、股骨头脂肪沉积、髋臼坏死骨髓水肿、股骨近端坏死骨髓水肿及关节囊积液。在各髋关节病变分级患者中,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在总体患者诊断方面,MRI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 05)。两种检查方式在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T及MRI检查诊断中老年AS髋关节病变均具有良好的价值,其中MRI检查能够准确反映髋关节早期炎性病变,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骶髂关节穿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放射学骶髂关节炎的确立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关键。然而 ,由于放射学骶髂关节炎的确立必须在骶髂关节发生侵蚀、硬化、破坏等形态、结构变化以后 ,而这个过程十分缓慢。因为骶髂关节结构复杂 ,不同个体间形态差异很大 ,加之盆腔其它组织、结构的影响 ,使X线早期诊断存在不少困难。即使在CT普遍应用的今天 ,确诊时的病程也在 6年以上[1] 。近年来 ,发展的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技术 ,为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手段 ,介绍如下。1 骶髂关节的解剖和断层解剖骶髂关节位于骨盆后壁骶骨和髂骨间 ,由骶骨耳状面和髂骨耳状面构…  相似文献   

14.
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检查意义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SIJ)炎磁共振(MRI)检查的意义。方法:强直性脊柱炎(AS)12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7例,作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其中14例作动态MRI增强,11例作CT导引经皮穿刺活检。8例正常志愿者作MRI平扫和动态MRI增强。结果:CT和MRI对Ⅲ、Ⅳ级SIJ炎的判断基本一致,对0-Ⅱ级的判断二者相差较大。SIJ关节区的强化与组织炎症细胞的检出相关。关节旁骨髓水肿仅见于SIJ炎,也与SIJ的强化及组织炎症相关。结论:MRI通过增强(动态)、关节旁水肿等表现,推断Ⅱ、Ⅲ级SIJ的炎性活动程度,明确0级、I级SIJ炎的诊断,了解IV级SIJ是否存在炎症活动,对SIJ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颖 《山东医药》2001,41(21):46-47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髂骶关节、脊柱、脊柱骨软组织及四肢关节 ,严重者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迄今为止 ,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传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X线片示双侧髂骶关节和脊柱炎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近年来证实 ,A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有报道 HL A- B2 7抗原与 AS呈高度相关性。1997年以来 ,我们对 5 0例 AS患者的 HL A- B2 7抗原进行了检测 ,并与 40例健康者作对照 ,旨在探讨 IL A- B2 7与 AS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AS组为 5 0例 AS患者 ,男 41例 ,女 9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与CT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早期脑梗死患者110例均行MRI与颅脑CT诊断,对比MRI、CT表现、检出率及临床指标。结果 MRI诊断早期脑梗死患者病灶检出率100.00%高于CT检出率20.00%(P0.05);MRI总检出率93.64%显著高于CT50.91%(χ~2=50.106,P=0.000);CT诊断病灶直径(0.87±0.21)cm、病灶大小(12.41±2.69)mm~2均大于MRI(0.53±0.47)cm、(9.45±1.52)mm~2(t_1=6.927,P_1=0.000;t_2=10.048,P_2=0.000)。结论 MR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显示病灶数量,且诊断时间较CT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骶髂关节炎病理特点,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探讨病理表现与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的关系。方法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进行CT引导下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穿刺,所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同时行SIJ的SPECT、MRI、CT和X线检查,按组织病理结果分为SIJ炎组和无炎性反应组。结果 36例患者获得组织有软骨、软骨下骨板、关节滑膜、骨髓、肌腱或韧带附着点等。获得率以软骨为最高,继以软骨下骨板、关节滑膜、骨髓和韧带附着点,各占92%、83%、75%、72%、22%;其中28例(2836,78%)患者SIJ炎病理变化包括软骨(93%)和软骨下骨板改变(75%)、滑膜炎(64%)、骨髓炎(46%)、附着点炎(32%),8例(22%)未发现有SIJ炎改变。MRI示29例(81%)患者共56个SIJ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改变,软骨线改变、软骨下骨板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骨质硬化分别为82%、71%、65%、59%、76%;SPECT示29例(81%)共52个SIJ可见骶髂关节感兴趣区的放射性比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3例(64%)CT阳性,19例(53%)X线阳性。以病理结果为标准,SPECT、MRI、CT、X线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6%、93.1%、95.6%、94.7%,敏感性分别为92.8%、96.4%、73.3%、64.2%,特异性分别62.5%、75.0%、87.5%、87.5%。4种诊断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4、0.83、0.76。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Sl J炎和活动性炎性反应的主要方法。MRI和SPECT的相互补充,能提高骶髂关节活动性炎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I和SPECT的诊断价值与CT和X线相当,并可通过对炎症的活动度进行量化,有利于随访和疗效的评价,是诊断SIJ炎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ASAS)2009年制订的脊柱关节炎(SpA)分类标准将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改变作为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使SpA的诊断时间平均提前了5~7年,达到了早期诊断的目的。但随着骶髂关节MRI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发现单纯依据MRI做出的诊断易出现过度诊断或误诊,因此许多风湿病学者对MRI判断骶髂关节炎作为早期SpA诊断的价值提出质疑。2019年ASAS MRI工作组将骶髂关节MRI影像学定义进行更新、细化并增加具有诊断特异性的MRI表现,有助于提高SpA早期诊断的准确率。MRI发现的活动性骶髂关节炎还是最具特征的客观表现,是诊断SpA的一个重要的影像学表现,较其他SpA临床特征意义更大。但新定义是否可以帮助判断疾病预后及评价治疗反应?脊柱MRI的表现对中轴SpA诊断价值是否需要评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随之而来,需要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以及CT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8例,其均接受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对糖尿病足的检出率(96.43%)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75.00%)(P0.05);糖尿病足患者经CT检查的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骨质疏松检出率、血管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与CT检查均可取得较高的价值,其中CT与X线相比,能够更加清晰对患者的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显示,临床可根据患者X线和CT检查的结果来分析其疾病的发展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凌  包军  许臻  徐沪济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2):850-85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人体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为0.3%,常见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起病,40岁后发病者少见。男性发病率至少是女性的4倍,女性的临床表现和X线进展较男性慢。本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