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拟对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验案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分析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用药经验。方法:选取weka软件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最小支持度 0. 15,最小置信度 0. 6)对所收集的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验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研究共选出15位名家302诊痛经医案216味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出现频数前5位的中药为赤芍、川芎、香附、白芍及当归;置信度前5位的二联药物分别是当归-肉桂、当归-香附、当归-吴茱萸、当归-熟地黄及当归-川芎;置信度前5位的三联药物是当归-川芎-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当归-川芎-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及当归-川芎-香附。置信度前5位的四联药物是当归-川芎-白芍-甘草、当归-川芎-香附-白芍及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结论:痛经最主要的病机是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其最重要的治法是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医案,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治疗闭经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5位医家共235诊闭经医案,涉及250味中药。治疗闭经最常用的药物分别为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最常用二联药物分别为赤芍-当归、鸡血藤-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及熟地黄-当归;最常用三联药物分别为川芎-牛膝-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当归及白芍-牛膝-当归。最常用四联药物为白芍-川芎-熟地黄-当归及白芍-川芎-牛膝-当归。结论:当代妇科名家治疗闭经喜用养血活血药物,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则为核心药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含延胡索治疗痛经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探寻《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延胡索治疗痛经的中成药用药规律。结果提取含延胡索治疗痛经方剂42首,其中2味药核心组合延胡索-当归、3味药核心组合延胡索-当归-香附、4味药核心组合熟地黄-延胡索-当归-白芍、5味药的核心组合熟地黄-延胡索-川芎-当归-白芍的频度最高。结论治疗痛经中成药中妇科调经片,女宝胶囊、七制香附丸、种子三达丸、参茸鹿胎膏、女胜金丹、妇舒丸、女金糖浆、妇宝金丸等是合理使用核心药物组合的方剂,是以核心药物延胡索、当归、香附、川芎、白芍等之间的关联为基础而不断丰富扩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沈金鳌所著《妇科玉尺》调经方剂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特色。方法:纳入《妇科玉尺·月经篇》所载方剂,对方中使用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药物归经进行统计,应用SPSS Modeler 18.3软件构建复杂网络,然后运用Apriori算法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8,进行用药关联规则分析,最后运用SPSS 25.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2首处方、134味药物。用药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当归、白芍、川芎,药物性味以温、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心为主。通过复杂网络构建得到3组强关联药物组合:白芍-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川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组药物组合,置信度居前2位的分别红花-当归、延胡索-当归。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两类药物组合,类1: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肉桂、桃仁、牡丹皮、延胡索;类2:香附、地黄、甘草、黄芩。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妇科玉尺·月经篇》治疗月经不调的72首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沈金鳌辨治月经病强调血凝致病,调经方法多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处方常以四物汤为基础灵活化裁。沈氏调经的进步性在于调心,常用柏子仁丸、菖蒲饮等。此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痛经病的证治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古今文献治疗痛经复方425首,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研究痛经病的证治规律.结果 常见证型居前5位的是气滞血淤、寒凝血淤、淤阻胞宫、气血两虚兼气滞血淤、血虚夹淤兼气机阻滞;单味药使用频次为55次以上的药物(甘草除外)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肉桂、红花、五灵脂、乌药、桃仁;配伍频次居前10位的多为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的排列组合.结论 研究表明:①痛经基本证型中,属实证者以气滞血淤,寒凝血淤为最常见,属虚实夹杂的以气血两虚兼气滞血淤、血虚夹淤兼气机阻滞为多见;②活血化淤药、行气药、清热药、温里药、补血药、补气药的遣用,是中医治疗痛经的基本配伍规律;③当归、川芎是治疗痛经的基本药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妇科冰鉴》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妇科冰鉴》月经门中所包含的方药,对药物组成进行整理以及规范化处理,通过Mircrosoft Excel 2015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功能,对《妇科冰鉴》“月经门”复方中高频药物及配伍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筛选共计复方52首,涉及67味中药,累计频次352次,高频中药(≥10次)的有11味药,排名前五的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组方用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甘、辛、苦;药物归经以脾经者居首位,肝经次之,随后为心经。关联分析得出16个常用药物组合,前三位分别是川芎-当归,当归-白芍,川芎-白芍;得出46条关联规则,前五位(置信度≥1)分别是川芎->当归;熟地黄,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最后聚类分析得到10个药物核心组合以及5首新方组合。结论 《妇科冰鉴》“月经门”治疗月经病以理气调血、培补脾肾、平衡阴阳为总则,在对症治疗加减药味上大多表现为平中见奇之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妇科玉尺》中治疗胎前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筛选《妇科玉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得到符合纳入标准方剂101首,共计132味中药,累计频次620次。其中高频药物(频数≥11)排名前5位为当归、白芍、甘草、人参、川芎;遣方用药味多甘、苦、辛,药性多温、寒、平;药物归经以脾经者居首位,肺经次之,随后为胃经、肝经。关联分析得出19个常用药物组合,前三位分别是当归-白芍,川芎-当归,川芎-白芍;得出9条关联规则,前三位分别是川芎,白芍->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白芍->当归。最后聚类分析得到20个药物核心组合以及10首新方。结论 沈金鳌治疗胎前病以安胎为要,养血顺气;顾护脾胃,疏肝保肺;重视配伍,灵活加减。为临床治疗相关妊娠疾病提供诊疗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病例,整理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的相关有效处方,对高频药物、高频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新处方组合、四气五味、归经进行数据挖掘,总结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4首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的中药处方,分析得出高频用药13味,前10位分别为白芍、丹参、甘草、桃仁、当归、香附、茯苓、桂枝、延胡索、陈皮;高频药物组合有30组,前5位分别是丹参-桃仁、丹参-白芍、桃仁-白芍、延胡索-香附、桃仁-香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延胡索、白芍、丹参→香附与延胡索、赤芍、丹参、桃仁→香附为关联度最高的组合,由此进一步推演出新处方组合8种;用药四气五味与归经分析显示药物性偏温、平,甘、苦、辛味药多见,多归为肝、脾、心经。结论: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配伍调肝化瘀、理气止痛药物,多用辛、甘、温、苦之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含川芎膏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膏方精华》中含川芎的膏方227首,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227首含川芎的膏方共涉及36种中医疾病;高频次药物包括丹参、茯苓、当归、白术、苍术等;与川芎配伍的高频次药物包括补气类(白术)、养血类(当归、白芍)、活血类(丹参、蒲黄)、化痰类(茯苓)药物等;置信度≥1的关联规则包括"赤芍-川芎""茯苓-川芎""丹参-川芎""白芍-川芎""白术-川芎"等。结论要在"衡法"辨证思想的框架下,理解颜老膏方中川芎的用药规律,才可掌握颜老处方遣药精髓。  相似文献   

11.
孙冰  邓家刚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615-1616
对于平性药药性的认识历代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尚缺乏关于平性药配伍的专题研究.作者就平性药药性特点在方剂配伍中的体现做了探讨,认为:平性药与他药配伍后在"整体取性"、"相关奏效"、"中介调节"3点的体现尤为突出;通过配伍可以体现平性药"体平用偏"、"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点;气味配伍是体现平性药"调整阴阳"、"以偏纠偏"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数据库,开展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方法:采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医案,使症状、舌脉等临床信息形成关系数据库。结果:A组按照《标准》判断与其符合者为155例,符合率为16.01%(155/968),175诊次,符合率为9.35%(175/1870);B组按照《标准》判断的结果98.34%与专家判断一致,同时,《标准》将1.66%的诊次判断为肝脾不调证。结论:证候诊断标准与专家判断符合率低,标准不能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今后应采用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际数据的方法,研究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邓华亮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122
学术性是中医药学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根基,本文试从重视中医药学术传承、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紧密联系临床实践、夯实学术立足之本,加强科研创新工作,积极倡导学术自由,衔接学术产业链条、反哺中医药学术发展等4个方面就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养血补肾方药女贞孕育汤对人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和雌孕激素受体、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服用女贞孕育汤3个周期的人LH-2时相的子宫内膜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服用该汤后的内膜增生反应明显增强,组织增殖活性旺盛,ER、PR、PCNA、VEGF、VEGFR、bFGF/FGF、EGFR、PDGFR共8种观察因子或受体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表明该汤具有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促进DNA合成、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作用.结论补肾填精养血活血的女贞孕育汤对子宫内膜的调节促进作用是助孕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药中药化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药中药化”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就其临床探索过程中观察到的若干现象,介绍了该命题的由来以及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认为用中医药学的理论与观点去研究临床广泛存在的西医药学现象,有可能既丰富和深化中医药学内容,也将为西医药学从微观走向宏观提供思路与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260例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潘明继  李永辉 《中医杂志》1996,37(4):218-220
从1975~1988年对260例中晚期大肠癌进行规范性治疗,根据病情不同,分别施行根治术、姑切术或仅作改道术。术后配合中西医药和化疗,部分病例配合放疗。治疗结果,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56.12%、21.73%,平均5年生存率为52.78%。对术中发现45例肝转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22.2%。以上各项生存率及疗效均比国内有代表性单位采用纯西医治疗者为优。  相似文献   

19.
与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不同,肿瘤是一种阴阳合体的邪气,具有生命属性.恶性肿瘤阴盛而阳亢,故生长快而易丁走窜,最耗气血,是谓之癌症;良性肿瘤阴盛而阳微,生长慢而倚伏不移,少伤气血,多属古人所谓积证.瘤体寄生于体内.与五脏六腑血脉相连,类似一个病理性脏器.肿瘤的发生是由于脾胃功能失常,造成清浊相干,营养机体的精微物质中混杂有...  相似文献   

20.
少阳经连结了胆和三焦,位于三阳的半表半里之间,具有气血水火枢转和通道的功能,能够宣通、升发、疏调人体的气血津液。少阳病多为枢机失运,正邪分争,气血水火交郁,寒热虚实,偏颇不定等病理演变。其证候以气机的郁滞和水液的停滞为主要特征。足少阳胆的病变从气机的郁而不畅(小柴胡汤证)到滞而不通(大柴胡汤证),甚而气结(柴胡加芒硝汤证);手少阳三焦的病变则主要是三焦气、水通道的郁滞,表现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