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手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附5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手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附57例临床报告)林振德邹玉平中山医科大学中心眼科中心(510060)在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手法,另一种是双手法,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探讨其特点,作者用3个月时间只选用单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现代囊外摘除术后眼表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156例18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PHACO组,98例114眼)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ECCE组,58例72眼)。术后1个月对干眼相关症状、体征、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虎红染色等项目进行检查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间在症状、体征、干眼诊断性试验等各项指标评分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CCE组评分明显高于PHACO组,ECCE组干眼症发病率(27.78%)也高于PHACO组(4.38%),其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内更易对眼表功能造成影响,使泪膜稳定性受到破坏而产生干眼症。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瞳孔上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瞳孔上移是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影响的视力恢复。我们对39例39眼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瞳孔上移进行观察,报告如下。一般情况:39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外伤性白内障6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并发性白内障5例。术前检查瞳孔正圆居中,所有病例均在同轴照明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瞳孔上移分级:术后炎症反应消退,天散履状态下观察(散瞳者停药3周)。1级(轻度):瞳孔上绿不超过上方角膜线下Zmm;11级(中度):瞳孔上缘超过上方角膜缘下Zmm,末达角膜缘;m级(重度):瞳孔上缘达上方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现代囊外摘除术后眼表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156例18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组,98例114眼)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组,58例72眼)。术后1个月对干眼相关症状、体征、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虎红染色等项目进行检查和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间在症状、体征、干眼诊断性试验等各项指标评分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CCE组评分明显高于PHACO组,ECCE组干眼症发病率(27.78%)也高于PHACO组(4.38%),其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内更易对眼表功能造成影响,使泪膜稳定性受到破坏而产生干眼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探讨更适合在基层医院以及医疗扶贫行动中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方法抽取200例(200只眼)白内障患者,其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118例(118只眼),超声乳化吸除术82例(82只眼)。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以及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成本。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在远期均无显著差异,而手术成本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明显低于超声乳化吸除术。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更适合在基层医院以及医疗扶贫行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MSICS)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本文旨在比较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CCE)、MSICS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并发症)。通过使用PubMed搜索引擎,我们收集了传统ECCE、MSICS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相关文献,以评价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出版的相关文献。结果发现,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传统ECCE以及MSICS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MSICS不需要依赖昂贵的仪器,并且具有手术快速、费用低廉以及技术门槛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硬核白内障的治疗。虽然在白内障手术治疗过程中MSICS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但它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可以替代超声乳化进行白内障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几个问题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一种特殊类型,经过30余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其基本操作技术日臻完善,已成为发达国家白内障手术的主要术式之一。本世纪初由Kelman医生发明实用性冷冻头后,冷冻法摘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方形截囊术在皮质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形截囊术对32例(35眼)皮质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三月散瞳后通过房角镜观察人工晶体的固定位置。结果 术中33眼(94.3%)成功完成方形截囊,2眼(5.7%)失败改为开罐式截囊。术后有30眼(85.7%)人工晶体的双襻均在囊袋内。结论 方形截囊术为皮质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提供了一个边缘光滑整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白内障手术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锋  李琳  沈梅  徐路生  李庆 《眼科》2004,13(4):206-206
在贫困边远地区白内障复明手术方式仍以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主。我们将白内障摘除术中的手术技巧作了一些改进,将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行撕囊术、水分离和水分层技术运用其中,明显降低了后囊破裂发生率,减轻了术后反应,大大提高了手术后视力。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为手术医生由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过渡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现将我们的经验、体会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0年5月期间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的23例(28眼)高度近视(眼轴〉26mm)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术后3d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1眼(7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3眼(82%)。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好,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是基层医院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倍镜补偿景深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9例1258眼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其中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者共计247例432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者共计622例826眼,对患者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水肿情况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1mo 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1d 角膜水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角膜内皮计数损失,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组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组略好(P<0.05)。
  结论:基层医院手术显微镜景深不够清晰的情况下,仍可采用低倍镜补偿景深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早期眼压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早期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将58只眼随机分为三组,对术后早期不同时间的眼压进行观察和对照。结果术后1小时眼压均低者不能测出;3小时平均眼压高于术前水平;6~12小时达高峰,31只眼(53.45%)眼压>2.80kPa(1kPa=7.5mmHg),4只眼(6.90%)眼压≥4.00kPa,最高眼压为4.40kPa;24小时后眼压自然下降;术后72小时内,5只眼(8.62%)眼压低于正常水平(<1.33kPa)。术前应用醋氮酰胺组,术后平均眼压低于应用甘露醇组和未用降眼压药组(P<0.05),且术后正常眼压者所占比例较高。结论术前预防性服用醋氮酰胺,对降低白内障摘除术后早期的眼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的条件下,高度近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对1993年7月至1994年1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及老年性白内障的病人按病历序号进行登记随访,排除随访条件不良的病例,随访时间为27~33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结果:高度近视组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111%(1/90),老年性白内障组无视网膜脱离发生(0/37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使用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P<005)。结论:保留完整后囊膜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使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下降,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较轻、眼轴长及继之而施行的后囊膜切开术。避免与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以及术前、术后的眼底检查与治疗是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非  陆国生 《眼科》1997,6(4):197-199
回顾性分析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或晶体切割的先天性白内障47例和外伤性白内障26例。术后57.14%双眼先天性白内障,31.58%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和57.59%外伤性白内障远期矫正视力≥0.1,前两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晶体摘除术组和晶体切割术组的远期矫正视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主张儿童白内障首选囊外摘除术或角膜缘入路的晶体切割术,同时行I期后切开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强调早期诊断和适时手术,并需要充分的屈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合并人工晶体植入及晶体切割术(晶切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140例。结果矫正视力≥0.1~1.0者近期占70%,远期占75%。并比较了三种方法,对各种手术指征,术中体会和手术时间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邓洪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2):159-160
目的 观察不同切口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探讨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法。方法 分别对112例(116只眼)角膜缘10mm切口(简称大切口)和94例(95只眼)角膜缘后1mm横行隧道切口(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1、3、6月观察比较视力。结果 术后1周、1月小切口眼视力较大切口明显提高(P<0.05),随时时间的推移,两者差异逐渐减少,3周后两者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能早期有效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120眼)白内障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植入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115眼,观察术后第1天及第1个月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者85眼(70.8%),≥0.5者70眼(58.3%);术后后囊破裂2眼(1.7%),角膜水肿22眼(18.3%)。结论 该手术投资少、易掌握、疗效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贫困地区及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赵炳坤 《眼科》2007,16(2):110-110,140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冶疗白内障最佳的方法之一,具有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由某些原因部分白内障患者只能行现代囊外摘除术。本科于2003年1月至9月,对住院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200眼(150例)术中施行了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等一些改进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182例外伤性白内障不同时期手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后不同时期以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182例184眼,伤后2至12周手术组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提示伤后2至12周为行外伤性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的适宜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探讨适合在老年性白内障防盲治盲中推广的手术方式。方法抽取10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组56例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组52例。对比观察两种术式并发症、术后视力、手术成本。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老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并发症、远期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成本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适合在老年性白内障防盲治盲中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