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的遗传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患者对相同药物所产生的治疗反应和副作用各异,这种差异可能由不同因素引起,而遗传因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遗传药理学假说试图阐明药物代谢(药物代谢动力学水平)或药物作用靶(药物效应动力学水平)的遗传变异与药效差异之间的关系。1959年,Vogel为该领域创造了“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一词。其后20年,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CYP)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药物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与精神药物关系密切的CYP遗传多态性及临床意义,并探讨了锥体外系反应与CYP遗传多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抗癫痫药物治疗是癫痫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性(有效性、毒性和耐药性)难以预测,而遗传因素在决定个体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性中起着重要作用。遗传因素决定癫痫的类型,影响抗癫痫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效应动力学,目前已经发现多种能够影响抗癫痫药物反应性的候选基因,并且认为多药耐药癫痫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抗癫痫药物的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评价其在癫痫临床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与前几期一样,本刊编辑再次综合某些药物(包括电抽搐治疗)的副反应,计有来稿19篇,对较罕见的副反应及其处理由作者们提出了报道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细胞色素 P45 0酶系 ( cytochrome P45 0 ,CYP)研究的深入 ,人们对药物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与精神药物关系密切的 CYP遗传多态性及临床意义 ,并探讨了锥体外系反应与 CYP遗传多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棕榈哌泊噻嗪和氟奋乃静癸酸酯两种长效抗精神病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采用开放式对照研究4个月,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定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综合评价。结果 两种长效抗精神病药针剂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都有较好的疗效,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性(P>0.05),TESS和RSESE总分在治疗过程中以氟奋乃静癸酸酯组为高。结论 棕榈哌泊噻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长效抗精神病药物,其副反应少,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酸亚铁对精神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EPS)的预防作用,评价其临床实用性。方法采取双盲随机研究,对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氯丙嗪合并硫酸亚铁治疗(研究组)与氯丙嗪合并安慰剂治疗(对照组)对照,时间6周,应用修订Sa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对EP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EP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首次出现EPS的时间较对照组延迟,ESRS评分在2~5周末均较对照组低,在首次出现EPS反应及试验结束时,研究组氯丙嗪用量均较对照组高,而两组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硫酸亚铁对.EPS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副反应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运动障碍 (TD)主要是由于长期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一种锥体外系反应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患者如在TD早期停药 ,症状或许能够缓解 ;有些患者 (尤其是在TD较晚期 )即使停药症状也不能消失。可见 ,TD的临床过程具有潜在的不可逆性。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抗精神病药进入人体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 ,也伴随出现一些副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对药物的副反应也同样有影响。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受体是决定药物疗效的两大主要因素。家系研究表明 ,TD具有遗传易感性 ;而动物模型研究显示 ,某种系的猴 (如悬…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利培酮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62例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疗程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与奋乃静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利培酮的副反应主要为失眠、恶心呕吐等轻微反应,奋乃静锥体外系副反应较重。结论 利培酮、奋乃静两种药物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利培酮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万拉法新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对2002年4月-2004年4月在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等,作回顾性研究,应用漠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表量、强迫症量表(Y-BOCS)、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对某些精神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且副反应轻。结论万拉法新是一种起效较快的抗抑郁药,对某些精神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脑梗死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主要药物之一,在二级预防中占重要地位。但是,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有很大个人差异,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多样性(VPR),其可能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影响VPR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两个基因位点研究较多,对氧磷酶1(PON1)基因Q192R位点和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甲基化共同控制PON1酶和PEAR1受体的浓度或数量水平,从而影响药物代谢。该文拟对以上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及其甲基化分别与VPR和缺血性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癫痫患者中约70%~80%经系统正规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其余20%~30%的患者发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或称耐药性癫痫(drug-resistancepilepsy)。癫痫长期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躯体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及一系列社会问题,难治性癫痫是目前癫痫研究的难点和重点。癫痫的发生机制未明,可能是多因素过程,既包括各种环境因素,又包括遗传因素。难治性癫痫的遗传因素有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及基因突变[1~3],基因突变主要是指单核苷酸多态(sing…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对104例抑郁症患者对三环抗抑郁药(TCA)的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88.1%。以2周为最高。TESS平均总分为6.44±4.93分,亦以2周末为最严重。副反应引起病人痛苦程度在中等范围,以第4周末为最严重。处理中“加强观察”平均为78.1%,给予拮抗药物治疗为24.3%;减少治疗量仅1例(0.9%),未发生中断治疗。性别、年龄与副反应关系不大。用TESS评定TCA副反应,有敏感性高,系统性强,正确性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 虽然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L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其发病与多种风险因素相关, 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涉及骨髓嗜病毒整合位点1(MEIS1)、BTB结构蛋白9(BTBD9)、增殖蛋白激酶5(MAP2K5)、酪氨酸磷酸酶D(PTPRD)等20余种风险基因, 非遗传因素包括地域、年龄、性别、肥胖、内科相关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药物等。本文围绕RLS发病风险因素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全面了解RLS发病机制、促进其早期预防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虽然大量研究报告患者基因中的多态性决定了对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反应或副反应,但是几乎所有的结果统计均未有显著差异,而且难以复制.  相似文献   

16.
用直线相关回归及方差分析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软体征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药物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及用药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软体征的发生率与以上因素无相关。  相似文献   

17.
曲唑酮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 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 (36例 )与文拉法辛组 (36例 )进行对照性研究 ,疗程 8周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及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曲唑酮与文拉法辛的临床疗效相似 ,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6 1%、78%与 6 1%、81%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副反应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曲唑酮与文拉法辛相比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 ,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利培酮是一种精神科常用并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等特点。利培酮的药物反应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其中遗传因素起到重要作用。药物基因组学或许可用于指导利培酮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达到优化治疗效果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代谢、转运、神经递质受体等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药物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为下一步开展利培酮个体化用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药物综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综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13例轻中度患者,用盐酸多奈哌齐、肠溶性阿斯匹林、氢化麦角碱和银可络综合治疗,持续12周.第6周和12周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11例有效(11/13)、12周后10例有效(10/13),两者的MMSE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意义的提高,主要是注意力、计算力评分及语言评分.而6周与12周之间的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除个别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外无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本组药物综合治疗可改善症状,近期效果肯定,且副反应小.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血糖调节紊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精神病药物(APS)治疗中出现的血糖调节紊乱可引起糖耐量降低、Ⅱ型糖尿病等副反应。各种APS中,氯丙嗪、氯氮平和奥氮平较多引起血糖调节紊乱。APS致血糖调节紊乱的可能机制包括:引起胰岛素抵抗;抑制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影响血糖调节中枢以及继发于APS所致体重增加等。应对接受APS治疗的患者的体重、血糖、血脂水平进行常规检测以便于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