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天山区840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7种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被调查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78.1%;7种慢性病患病顺位依次为:高血压(59.6%)、冠心病(37.9%)、糖尿病(24.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8%)、脑卒中(4.1%)、恶性肿瘤(1.3%)、哮喘(1.0%);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最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8.5%的老年人患2种慢性病,有19.1%的老年人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等多种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中存在.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同时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较多,老年人存在多种慢性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何俐  柳璐  牛琳  鲁晓娟  邢华燕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2):222-225,228
目的:了解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理想养老模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指数(A)量表对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下的1 650名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调查其一般情况和患慢性病情况.结果:3种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慢性病患病率不同(P<0.05),其中机构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口市社区老年人常见慢病患病与日常活动能力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海口市社区15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46.6%、心脏病患病率23.94%、脑卒中患病率10.4%;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功能下降者占21.07%、功能障碍者占14.07%;患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较差,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者,提示应加强老年慢病管理,帮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庆市沙坪坝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常见慢性病现况,为开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区16个社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5 34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59.1%,其中男性患病率56.2%,女性患病率6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8%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位于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高血压(23.7%)、糖尿病(9.4%)和脑血管病(7.8%);健康主观评价4项指标自身情况评价不好的分别占16.6%、13.4%、13.9%和28.5%,且男性评价情况好于女性(P<0.05);在日常生活行为上存有各种困难的为33.6%,伤残及功能障碍者为15.9%.结论 针对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才能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病和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探讨适合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模式。方法以慢性病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美国芝加哥伊州大学提供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作为调查工具,调查黄石市永安里社区老年居民的慢性病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0.2%,34.3%的老年人生活能力减退。他们需要得到家庭与社区护理服务的支持。结论为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应建立规范化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如早期发现患者、个例护理方案、教育干预、支持服务体系以及健康生活质量评估等,以便达到老年保健目标:增进健康,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最佳功能,防止可避免的健康状况下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市养老机构老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现状,了解老人的医养服务需求和为老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运用躯体生活自理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对养老机构583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64.2%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患病率最高的依次为高血压(36.5%)、糖尿病(16.4%)、骨质疏松(11.3%);完成能力最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次为做饭菜(58.8%)、外出购物(60.7%)、做家务(62.4%)。结论养老机构老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养老机构护理者应为老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措施,建设适合不同身体状况老人运动的体育、康复设施,以预防、延缓因慢性病造成的老人失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滨州市农村及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老年人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滨州市12个自然村和城市社区12个居委会登记的≥60岁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45份,其中城市社区522份,农村423份。结果滨州市城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46.2%,农村为4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病率居高的前三位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病、心脏病及脑卒中,38.2%的老年人患2种以上慢性疾病;城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农村(P<0.05),但脑卒中患病率城区低于农村(P<0.05);城区及农村约半数老年人健康状况自评为一般,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者为19.9%,明显高于城区(χ2=6.67,P<0.01),而自评健康状况好的农村老年人仅为9.9%,明显低于城区老年人15.9%(χ2=7.26,P<0.01)。结论滨州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积极开展覆盖农村的社区医疗保健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唐山市社区高龄老年人基础生活能力现状,分析罹患不同慢性病对其基础生活能力的影响,为对不同种类疾病实施精细化照护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唐山市2所医院下属所有社区≥80岁的1725名社区高龄老年人进行基础生活能力调查,并收集罹患慢性病的情况.结果 结果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老年人群患上慢性疾病后对其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自愿接受问卷调查研究的老年人515例,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中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调查对象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了解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结果患上两种慢性病和三种慢性病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无慢性病、患上一种慢性病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要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慢性病的管理,对慢性病的发展加以进一步的控制,以改善慢性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山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探索中山市慢性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社区干预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 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中山市社区人群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8.51%、6.65%、0.89%、2.79%、0.78%、2.07%;中山市社区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吸烟、超重和家族史.结论 慢性病的防控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关系密切,积极引导社区群众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某社区老年慢性病人对日常生活功能综合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对日常生活功能(ADL和IADL)的影响。方法 问卷询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对上海市某社区966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和日常生活功能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损害作用的大小。结果 慢性病患病率为57.8%,ADL损害率为9.4%,IADL损害率为23.2%。对ADL损害影响显著的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疾病、白内障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对IADL损害影响显著的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结论 慢性病患病率高低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损害率无对应关系,而受疾病性质、严重程度和躯体活动能力影响较大;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损害作用显著的疾病的分布有一定地区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石河子地区城市和团场常见老年慢性病现状并探讨行为生活方式对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地区年龄在60岁及以上且在该地区居住20年以上的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及行为生活方式状况调查。结果:①石河子地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74.4%,其中团场为68.9%,城市为86.0%,城市高于团场(χ2=34.683,P=0.000),团场女性高于男性,而城市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石河子地区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冠心病、关节炎、胃炎和COPD。③该地区老年人一人患2种及以上疾病的占45.8%,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慢性病的数目也增加(χ2=13.228,P=0.000)。④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团场和城市老年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月收入、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吃水果情况与城市老年人慢性病相关;性别、年龄、缺乏运动、睡眠质量、体质指数与团场老年人慢性病相关。结论:石河子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城乡和性别的差异,应针对团场和城市人群的不同特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改善老年人的的卫生行为,从而增进居民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与慢性病相关行为,为农村地区慢性病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皖北、皖西、皖南三个地区,再从每个地区选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样本不少于100人,共抽取1 781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82.5%,14种慢性病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名前三的为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血脂异常,其中男女性群体患病率最高的均为高血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状况、主动吸烟、被动吸烟频率、饮酒、锻炼种类、锻炼频率及父母是否健在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没有被动吸烟、吸烟(曾经戒过)、被动吸烟频率1~2天/周,锻炼种类0~2种、父亲健在为安徽省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心血管病、骨关节病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相关行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玉龙县和富民县两县农村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现状,探索和分析老年慢性病与体力劳动强度之间的关联,为老年慢性病的防治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玉龙县和富民县农村地区2 29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哮喘、高血脂、慢性肾病、消化道溃疡、白内障10种慢性病患病情况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因素。  结果  不同民族、是否读过书、是否独居、是否农民、体力劳动强度、是否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均P < 0.05)。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83.3%,其中汉族慢性病患病率为83.1%,纳西族慢性病患病率为83.6%。随着年龄的增加,除75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下降外,所调查地区老年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P < 0.05)。中心性肥胖为老年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有中心性肥胖的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风险是没有中心性肥胖的1.895倍;中体力劳动强度为老年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中强度体力劳动患慢性病的风险是低强度体力劳动的0.643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占比呈下降趋势,轻强度的体力劳动占比呈上升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P < 0.05)。  结论  中心性肥胖、体力劳动强度是老年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劳动强度存在差异,提示预防老年慢性病,需要在生活方式上对老年人群继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预防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吉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阐明吉林省老年人患高血压、骨关节病和心脏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抽取吉林省32个市、县、区18~79岁居民21 435人进行调查。选取其中60~79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经复杂加权后,描述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吉林省60~79岁老年人过去1年内慢性病患病率为79.5%,其中患1种疾病的老年人占22.7%,患2种疾病者占19.8%,患3种及以上者占37.0%。患病率位于前十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33.2%)、骨关节病(31.9%)、心脏病(25.1%)、消化系统疾病(24.2%)、脑血管病(16.3%)、糖尿病(13.8%)、呼吸系统疾病(10.6%)、眼和附器疾病(9.0%)、风湿(4.0%)和高脂血症(2.8%)。健康相关行为状况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在吸烟、饮酒、饮食口味、体育锻炼、睡眠时间和体质量指数(BM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有性别、体育锻炼和BMI;骨关节病影响因素有性别和收入水平;心脏病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饮酒状况和BMI。结论:与其他省市地区比较,吉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疾病谱中排名前三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骨关节病和心脏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饮酒状况、体育锻炼和BMI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骨关节病和心脏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银川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银川市某社区中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以WHOQOL-BREF量表对该居委会345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男性148人,占42.9%,女性197人,占57.1%;年龄最高为93岁,年龄最低为60岁,平均年龄69.69岁,年龄中位数为68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4.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3.7%;48.1%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居于前三位的慢性病是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结论生存质量受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收入、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以及是否和孩子居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贵阳市居家老人生命质量(QOL)现况,探讨其日常生活能力(ADL)对QOL 的影 响。方法 随机抽取贵阳市1 898 名年龄≥ 60 岁的居家老年人进行ADL 和QOL 调查,ADL 对QOL 的影响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贵阳市居家老年人QOL 总分为(560.47±136.27)分;QOL 维度影响从大到 小依次为年龄和是否患慢性病、体育锻炼及文化程度和性别。在控制上述因素后发现,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 (PADL)对老年人总体QOL 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职 能(MH)5 个维度有影响(P <0.05);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对老年人总体QOL 的PF、躯体疼痛(BP)、 总体健康(GH)、活力(VT)及SF 5 个维度有影响(P <0.05)。结论 不同ADL 对QOL 及各维度有不同的 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驻皖部队离退休干部中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和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 ,为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随机调查驻皖部队离退休干部 767例。结果  767例中有 2 3 9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占 3 1.16% ,位于其调查的老年慢性疾病患病率的第 5位 ,且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损伤较对照组显著 (P <0 .0 1)。调查者的年龄、吸烟状况、睡眠时间、文化程度及娱乐活动等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的损害较严重 ,普及健康教育及改变生活习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菊  胡志 《安徽医学》2009,30(10):1212-1215
目的了解合肥市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10名空巢老人,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调查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合肥市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7.50%,患一种疾病的人员占患病总人数的82.1%;患两种疾病及以上的人员占患病总人数的17.9%。②合肥市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与性别、年龄、饮酒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医疗保险、是否吃早餐、饮食是否规律、体重、睡眠、运动和吸烟状况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职业、超重、睡眠不足是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合肥市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但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控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