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建立以丹参酮ⅡA内参物,同时测定冠心丹颗粒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一测多评HPLC法。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内参物,确定其他3种成分相对于丹参酮ⅡA的校正因子,通过相对校正因子(RCF)对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进行定量,实现一测多评(计算法);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冠心丹参粒中4种成分的含量(实测法),并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丹参酮ⅡA与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299 9,1.991 7,0.424 4;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复性良好(RSD分别为1.33%、1.44%、4.00%);3批冠心丹参颗粒中4种成分按一测多评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RSD<3.0%)。结论:可有效地控制冠心丹参颗粒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评价国内两家厂家仿制药与原研药体外溶出行为的一致性。方法:在水、pH 1.2盐酸溶液、pH 4.0醋酸盐缓冲溶液和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共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采用桨法(转速为75 r·min-1)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固定相为C18,检测波长为225 nm),分别测定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溶出度,采用相似因子(f2)法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所建HPLC法专属性良好,质量浓度在0.5~16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中间精密度RSD (n=9)小于2%,回收率为90%~108%(n=3)。桨转速及溶出介质温度的微小变动均对该药的溶出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仿制药A与原研药4条溶出曲线的f2分别为43,51,48和41;仿制药B与原研药4条溶出曲线的f2分别为42,44,44和39。结论:所建HPLC法适用于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溶出度的测定;溶出方法耐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国产仿制药A、B与原研药的体外溶出行为均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乙肝扶正胶囊中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7.82~313.01μg·mL-1(r2=0.999 8)、0.087~17.324μg·mL-1(r2=1.000 0)、0.067~13.468μg·mL-1(r2=1.000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99%、97.76%、100.88%,RSD均≤1.00%。测定样品83批次,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的含量分别为0.16~4.06、0.00~103.53、0.00~126.49μg·粒-1。结论:本方法为提升乙肝扶正胶囊的质量控制手段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阿魏酸及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相互影响,进而探讨阿魏酸和丹参多酚酸联合用药。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魏酸组(0.5 mg·kg-1)、丹参多酚酸组(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阿魏酸与丹参多酚酸联合组(阿魏酸0.5 mg·kg-1、丹参多酚酸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尾静脉注射药物,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采用UPLC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和阿魏酸的药物浓度,分别利用WinNonlin 6.2软件和SPSS软件求算动力学参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面考察了线性方程、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在内的方法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和样品处理方法稳定可靠。经药代动力学及统计软件分析显示单用与联合用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魏酸和丹参多酚酸联合用药显著影响药效成分阿魏酸及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两药联用抑制阿魏酸的分布、加快清除、缩短作用时间;丹酚酸B情况与阿魏酸趋势相同,但影响要小些;通过比较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药动学参数,联合用药有导致其生物利用度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片中5种活性成分的溶出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片中5种活性成分的体外溶出特点.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5种活性成分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计算活性成分的累积溶出百分率,采用相似因子(f2)进行释放曲线的相似性比较.结果 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原儿茶醛、三七皂苷R1、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丹参素的相似因子分别为60、61、73、17;在0.1 mol·L-1的HC1溶液中,原儿茶醛、三七皂苷R1、丹酚酸B与丹参素的相似因子分别为70、40、36.结论 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与0.1 mol·L-1HC1溶液中,复方丹参片的活性成分不具有同步溶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用丹参制剂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丹参制剂,包括复方丹参片、丹参片、冠心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粉等,主要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Kinetex柱(100 mm×4.6 mm,2.6 μm),以0.1%三氟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柱温为30℃梯度洗脱,丹酚酸类检测波长280 nm,丹参酮类为254 nm;测定丹参制剂中9种酚酸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 复方丹参片、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和冠心丹参滴丸等口服制剂化学成分组成与丹参药材相似,酚酸类成分主要为丹酚酸B,丹参酮类主要为丹参酮Ⅱa。丹参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粉中主要酚酸类成分为丹参素,检测不到丹参酮类成分。 结论 不同组方和不同厂家丹参制剂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有明显差异。口服制剂中成分与丹参药材相似,而注射制剂中主要含丹酚酸类成分,检测不到丹参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为定量评价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6批次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质量分数为0.23%~0.36%,平均为0.29%;10批次丹参中丹酚酸B的质量分数为3.59%~4.48%,平均为3.97%。结论相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6个厂家不同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固体制剂进行体外溶出度考察,比较体外溶出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转篮法,转速100 r·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固体制剂在0.1 mol·L-1盐酸溶液中的溶出曲线;以威布尔方程拟合溶出参数T50Tdm,并对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氢溴酸右美沙普通片、分散片、胶囊以及软胶囊的平均累积溶出度分别为94.3%、101.3%、105.2%、93.4%。溶出参数T50Td差异较大,其中T50最大的是最小的13.4倍。结论:氢溴酸右美沙片、分散片、胶囊以及软胶囊体外溶出行为差别大,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前列欣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苦杏仁苷、绿原酸、芍药苷、王不留行黄酮苷、菊苣酸、丹酚酸B、欧前胡素、丹参酮ⅡA 8个成分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ICHROM Alltima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10 nm(苦杏仁苷)和280 nm(绿原酸、芍药苷、王不留行黄酮苷、菊苣酸、丹酚酸B、欧前胡素和丹参酮ⅡA)。结果 10批前列欣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5;其中苦杏仁苷、绿原酸、芍药苷、王不留行黄酮苷、菊苣酸、丹酚酸B、欧前胡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分别为0.9063~0.9741 mg·g-1、0.2385~0.2612 mg·g-1、1.0140~1.4120 mg·g-1、0.1263~0.1428 mg·g-1、0.2169~0.2541 mg·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较两种丹参制剂的内在质量区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在两种制剂中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含量高.结论:两种丹参制剂的内在质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柱;丹参酮ⅡA测定: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丹酚酸B测定: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 nm;外标法计算.结果 10批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189%~0.204%,平均为0.195%;10批丹参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5.19%~5.97%,平均为5.55%.结论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应作为本品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引入f2相似因子法对通脉浓缩丸与原制剂通脉丸中两指标成分竹节香附素A(RD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ZC)的释放曲线进行分析,以对比评价其体外释放。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通脉浓缩丸与原制剂中指标成分RDA和BZC的体外释放率,并进行f2相似因子计算。结果:通脉浓缩丸与原制剂中两指标成分的f2均大于50,说明工艺改变前后两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曲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f2相似因子法可运用于制剂工艺改变前后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评价。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_A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测定并比较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XDBC18,丹酚酸B、丹参酮ⅡA流动相分别为甲醇-0·2%磷酸溶液(40∶60)、甲醇-水(85∶1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进样量均在0·1μg~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丹酚酸B=0·9998、r丹参酮ⅡA=0·9999);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RSD=1·9%)、101·0%(RSD=1·5%),复方丹参滴丸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RSD=1·2%)、98·8%(RSD=1·4%)。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复方丹参滴丸中则未定量检出上述2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精制冠心片的特征图谱。方法:采用UHPLC法。采用Dikma Endevaorsil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柱温30 ℃,流速0.2 mL·min-1,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建立了以丹酚酸B,丹参酮IIA为参照峰的精制冠心片的特征图谱,并指认了芍药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藁本内酯、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 6个特征峰。结论:精制冠心片特征图谱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控制精制冠心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解痉效应表征的香连丸多成分整合溶出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小杯法和家兔离体肠肌实验,考察不同时间点的香连丸溶出液对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肠肌收缩的解痉作用,测定药物对肠肌收缩张力与频率的抑制率,并计算基于肠肌收缩抑制率的生物效应溶出度,并以f2相似因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及两者加权整合后的溶出曲线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整合溶出曲线与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生物效应溶出曲线的f2值分别为77.7、94.8、55.2,均大于50,表明整合溶出曲线与生物效应及单体成分的溶出曲线均相似。结论:多成分加权整合的溶出度能反映香连丸拮抗肠肌痉挛性收缩的生物效应,建立基于生物效应为导向的中药制剂多成分整合溶出度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丹参化瘀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5T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以0.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403 nm、230 nm及302 nm,测定12批次丹参化瘀颗粒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归属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2批丹参化瘀颗粒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9个,其中8个来源于丹参、1个来源于天麻、2个来源于当归川芎药对、1个来源于红花、1个来源于芍药。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其中7个成分,分别为天麻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各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9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测定能全面反映丹参化瘀颗粒内在质量,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郑琴  胡鹏翼  杨明  岳鹏飞  伍振峰  王芳 《中国药房》2011,(35):3293-3295
目的:对含丹参中药制剂中丹参不同提取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以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片中丹参的提取方法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不同提取工艺、浓缩温度和溶剂对丹参中指标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提取量和浓缩前后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丹参采用90%乙醇渗漉法提取,指标成分提取量最大;浓缩温度对95%醇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稳定性影响较小,而对水提取液中丹酚酸B稳定性影响较大;不同方法提取的丹参提取液浓缩后指标成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丹参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后指标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浓缩对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因此,针对相同或相近功效的丹参制剂,应统一丹参的提取浓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