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中和抗体水平,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葫芦岛市2个县区7个不同年龄组人群420名,采用细胞中和实验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结果被检测的420名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8.17%,其中Ⅰ型为99.05%、Ⅱ型为98.33%、Ⅲ型为97.1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cmetric mean titer,GMT)值分别为1∶109.43、1∶69.16、1∶46.62。结论葫芦岛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较高,均〉95%,显示葫芦岛市健康人群有较高的脊灰免疫覆盖率。GMT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抵御脊灰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方法:调查2个县区7个不同年龄组人群420名,采用细胞中和实验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结果:420名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8.17%,Ⅰ型99.05%,Ⅱ型98.33%,Ⅲ型97.1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cmetric mean titer,GMT)值分别为1∶109.43、1∶69.16、1∶46.62。结论:全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较高,均超过95%,可见葫芦岛市健康人群的脊灰免疫覆盖率非常高,且GMT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抵御脊灰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保定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评价近几年的接种效果,为相关部门及时制订免疫策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从保定市23个县、区(市)中每年抽取1个县、区(市)的健康人群,应用微量中和实验法检测脊灰抗体水平.结果 在检测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中,脊灰Ⅰ型、Ⅱ型和Ⅲ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99.83%、99.83%和100.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eometric mean titer,GMT) 分别为1∶157.95,1∶154.34 和 1∶149.78.Ⅰ、Ⅱ、Ⅲ型脊灰抗体不同年龄组GMT和不同县、区(市)间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定市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运转状况良好,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显著,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4.
蒋玉艳  黄林  钟革  李开鹏  班华国  马宇燕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088-1088,1100
目的了解广西边境地区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18个边境县及省界县健康人群中抽取902人,进行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脊髓灰质炎I、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90%、97.67%和92.0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53.66、1:146.15、1:54.80。结论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显著,健康人群对脊灰病毒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方法 用微量ELIS间接法检测莘县200名健康人群的脊灰抗体.结果 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0%、98.50%、99.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CMT)Ⅰ型1∶2358.85、Ⅱ型1∶649.83、Ⅲ型1∶2067.76.结论 莘县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和CMT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效果。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7岁年龄组的1 754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均有脊灰疫苗免疫史,96.41%的调查对象接种3~5次;调查对象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9.43%、99.20%、98.8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为1∶193.40、1∶117.26、1∶85.03;98.29%的调查对象3种型别抗体均为阳性。各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97%,随年龄增长抗体GMT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皖北、皖中、皖南地域脊灰抗体阳性率均>98%,不同地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F之外,P<0.05);多元分析发现年龄、地域和3种型别均阳性对抗体G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脊灰疫苗接种,已建立牢固的脊灰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某乡镇缅甸籍媳妇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该乡镇乡村医生排查的50人名单中,随机抽取20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被调查对象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0.0%、80.0%和75.0%和1∶22.6,1∶41.5,1∶12.7,随着年龄的增长无下降趋势。结论缅甸籍媳妇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现状是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海省1~14岁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价脊灰疫苗接种效果。方法采用微孔塑料板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1;4为阳性。结果对全省5个地市各选择一个县(区)随机抽取1~14岁儿童共1 069人进行脊灰抗体水平检测。结果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95%、95.14%、94.2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Ⅰ、Ⅱ、Ⅱ型分别1∶228.16、1∶292.80、1∶216.78。全省不同地区抗体阳性率分布不均,西宁市较高Ⅰ、Ⅱ、Ⅲ型分别为98.62%、97.46%、97.70%,海西州最低Ⅰ、Ⅱ、Ⅲ型分别为90.43%、92.67%、89.01%。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1~4岁组最高,随年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递减。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地区及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省1~14岁儿童脊灰抗体水平相对较高,但地区间还有较大差异,建议全省各地,尤其是边远地区要进一步加强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切实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年29卷第6期报道 安徽省卫生防疫站沈永刚等,为指导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工作,自1993年9月开始,进行了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的抽样调查。调查以安徽省农村地区1755名0~3岁的儿童为对象,测定中和抗体滴度。 结果显示,1、2、3型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和阳性率分别为524.80和96.98%、323.59和96.01%、436.50和196.18%,各县均呈较高的抗体水平。各年龄组不同性别间的GMT和阳性率差异不显著,服疫苗不同次数间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6种不同血清对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性滴度(CCID50)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6种未处理血清和6种预处理血清组(免疫吸附法)进行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性滴度检测(微细胞病变法),检测了不同组血清中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并使用处理血清组进行促细胞生长试验。最后分析不同血清对感染性滴度的影响。结果 6种未处理血清组病毒感染性滴度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种处理血清组病毒感染性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处理组2号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为1:4,6号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为1:8,其余各组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均<1:4。6种处理血清组的中和抗体滴度均为1:2。血清促细胞生长试验显示6种处理组血清细胞生长趋势正常。结论 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性滴度检测前使用免疫吸附对血清进行预处理,可降低血清中存在的中和抗体对检测的影响,为比较不同实验室数据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陈青  姚春澜  卢建溪  彭晓谋  杨绍基 《广东医学》2005,26(12):1679-1680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成人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和抗体的阳性率。方法利用构成HEV核衣壳蛋白中和免疫位点的重组多肽作为包被抗原,同时用不形成抗原决定族重组多肽作为对照包被抗原,采用酶免疫法测定广州地区450例成人外周血中的抗-HEV抗体,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450例成人中,158例外周血中能测出HEV中和抗体,阳性率为35.1%。根据OD450值,在158例阳性人群中,59例(37.3%)中和抗体水平较低,71例(45.0%)为中等水平,28例(17.7%)较高。当OD450值小于1时,大多数中和抗体滴度低于1∶500,随着OD450值的升高,抗体滴度均等于或大于1∶500。结论广州地区大约1/3成人曾感染过HEV并产生了中和抗体,但其中1/3左右阳性者抗体滴度较低,可能不具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血清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检测其血清EV71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GMT)。筛选HFMD患者328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在各年龄组中,0-6个月儿童中和抗体阳性率为78.4%,几何平均滴度为1:36.6;7-12个月血清抗体阳性率则显著下降,为28.4%,GMT为1:8.9。从1岁开始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所升高,在2-4岁组阳性率继续升高,而在5-14岁组,阳性率急剧升高为79.3%,GMT为1:71.9。以上各年龄组男女性别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监测的328例HFMD病例中,EV71是主要病原体,是引起重症HFMD的主要病因。结论 EV71在潮汕地区流行情况严重,7-12个月儿童EV71中和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是EV71感染的高危群体。中和抗体水平偏低可能是引起重症HFMD和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以及人群中麻疹中和抗体水平,探讨免疫水平对麻疹流行的影响。方法采集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健康人群、麻疹患者血清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共分离麻疹病毒147株,挑选其中73株测序后均为H1基因型。检测麻疹患者血清351份,中和分离株和疫苗株,其中和抗体GMT值分别为1∶75.7和1∶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0,P>0.05);通过免疫史分析发现,不管有无免疫史,麻疹患者血清中和两种抗原的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健康人群血清306份,中和两种毒株,其抗体GMT值分别为1∶81.9和1∶55.0,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61,P<0.05)。结论河南省麻疹流行是以H1基因型为主。麻疹中和抗体达到一定水平,对于阻止麻疹病毒传播,降低发病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排除当前疫苗对流行株抵御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中和抗体水平,为制定和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荔湾区随机抽取3家医院,随机抽取6月龄以上健康人员106人,采集其静脉血以微量细胞中和抗体试验法测定脊灰中和抗体,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106人,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11%、89.62%、95.28%;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172.67、1∶68.67、1∶171.47,各型间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8,P>0.01)。不同性别人群的脊灰Ⅰ、Ⅱ、Ⅲ型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9,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脊灰不同型病毒的抗体GMT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型与Ⅱ型比较、Ⅰ型与Ⅲ型比较、Ⅱ型与Ⅲ型比较,F值分别为0.656、0.562、0.656,P>0.01),不同户籍人群的脊灰Ⅰ、Ⅱ、Ⅲ型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0.009、1.138,P>0.05)。不同户籍人群的脊灰不同型病毒的抗体GMT之间比较中,Ⅱ型与Ⅲ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 396.89,P<0.01),Ⅰ型与Ⅱ型、Ⅰ型与Ⅲ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99、0.06,P>0.01)。结论广州市荔湾区健康人群脊灰抗体水平较高,对脊灰形成了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微量中和试验法对≤39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257份进行抗体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健康人群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60%、82.66%、70.0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8.08、49.04、9.50,三型抗体全阳性率为59.56%,全阴性率5.23%,抗体GMTⅠ型和Ⅲ型明显低于Ⅱ型,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以2~4岁组最高。但4岁后出现大幅度下降,实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重视和加强4岁复种工作,并大力开展6岁,13岁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64年9~10月杭州××幼儿园有32例儿童在临床上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上感及腹泻型和6例为健康接触者的38份粪便中分离出病毒14株,经鉴定为柯萨奇 B_3型病毒12株,脊髓灰质炎Ⅱ型病毒及未定型者各1株。另自1例无菌性脑膜炎的脑有液中亦分离到1株柯萨奇 B_3型病毒。在16例双份血清中,有12例血清对柯萨奇 B_3型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8例恢复期血清中,有4例血清抗体滴度高达≥1∶128。从而经病毒分离及双份血清抗体测定证实系柯萨奇 B_3型病毒感染引起的一次小型暴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广州地区622份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依次为95.82%、96.60%、90.1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依次为1:98.40、1:35.69、1:31.29,其中Ⅱ、Ⅲ型抗体GMT低,较Ⅰ型抗体GMT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体阳性率和GMT两项指标在1~9岁年龄组最高。10岁以上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性别(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本市儿童已获得较好的免疫屏障,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免疫裂隙。今后仍需进一步提高TOPV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单核细胞抗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C)为靶抗原,用微量间接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35例冠心病(CHD)患者,27例献血员血清中抗单核细胞抗体(AMA)。结果冠心病组和献血员组血清中抗单核细胞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3%、14.8%,平均滴度分别为1∶6.05、1∶2.63。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率和平均滴度都明显增加(P<0.01),CHD患者血清稀释4倍AMA阳性率为48.6%,其四种临床类型AMA阳性率有差异,但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抗单核细胞抗体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西州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方法海西州疾控中心在所辖区域内选定4个县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定2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0~岁、1—2岁、3~4岁、5~6岁、7~14岁儿童各15人,共计600人,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测定血清脊灰中和抗体。结果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8.50%、98.17%、97.1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为1:344.49、1:205.31、1:83.09。抗体GMT随年龄增高有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地区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西州健康儿童对脊灰形成了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0.
浙江北部农村孕妇麻疹抗体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浙江北部小于8月龄幼儿麻疹病例增多的原因,对孕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进行调查。方法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和中和实验方法分别检测麻疹IgG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平均水平及阳性率。结果218名孕妇麻疹抗体IgG水平的阳性率为80.7%,与麻疹分离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30.36±4.70,其中中和抗体<1∶2的阴性样本占16.51%,<1∶8者所占比例为19.27%,≥1∶16者所占比例为73.39%。结论孕妇人群中麻疹低滴度抗体会影响母传抗体的维持时间,这很可能和近年来麻疹爆发表现为成人和低月龄儿病例,尤其是未满8月龄婴幼儿病例增多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