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深入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微小残留病 (MRD)生物学特性及病程中MRD在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变化 ,提高CML的检测水平 ,指导临床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项目应用套叠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技术对 2 6例CML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bcr/ablmRNA进行检测 ,以分析其中白血病细胞 ,发现有 2 4例的外周血和 19例的脑脊液中有融合的bcr/ablmRNA进行了检测 ,以分析其中的白血病细胞 ,发现有 2 4例的外周血和 19例的脑脊液中有融合的bcr/ablmRNA表达 ,另有 4例完全缓解期CML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均有bcr/ablmRNA表达 ,提示该方法是检测MRD ,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MRD ,十分灵敏而又准确的方法 ,对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确定 ,以及预后的提示 ,提高CML的生存率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化疗药物和骨髓移植治疗的出现使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大大提高,许多患者有望彻底治愈,确定完全缓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微小残留病,MRD),以及是否需要继续治疗,对白血病治疗开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目前检测MRD主要有3种方式: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大多数白血病细胞具有特殊的染色体易位,FISH可以检测有易位的MRD间期和分裂相细胞;易位后形成的嵌合基因可以作为标志用逆转录(RT)-PCR检测MRD;淋巴细胞具有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可用PCR检测MRD细胞的Ig/TCR基因重排;血细胞都具有某种分化抗原,流式细胞仪(FACS)可检测MRD细胞特有的分化抗原。MRD可以存在相当长的时期,随着缓解时间长短和治疗情况可以出现数量变化,MRD细胞经常检出或者数量较多往往意味着复发。由于目前临床形态学分型与白血病这些标志尚不完全一致,因此最好在白血病初发阶段先检测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特殊标志,这样在完全缓解后才容易利用这些标志检测体内是否仍然存在残留白血病。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583-1585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方法在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MRD)中的作用及地位,判断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患者56例,将其按照成人ALL危险分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三组,在所有患者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每3个月运用FCM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下复发率。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后都获得了完全缓解,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的不同疾病危险度的MRD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R组的MRD阳性率要明显高于LR和MR组;巩固、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结果的MRD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评价疗效、提早预防复发、重新确定疾病危险度和调整治疗策略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观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血清乳酸脱氢酶(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sLDH)变化及sLDH与其他预后因素的关系,以探索其对CLL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4例CLL患者血清LDH,分析LDH与患者临床特征和ZAP-70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CLL患者的血清LD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ZAP-70+与LDH升高与总生存期缩短相关(P<0.05)有关,但与淋巴细胞计数、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 检测血清LDH有助于CLL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孙薏 《西部医学》2016,28(4):498-500,504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DC-CIK免疫治疗)联合氟达拉滨治疗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免疫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CLL患者分为化疗组21例,行氟达拉滨单药化疗和联合组27例,除接受氟达拉滨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Hsp70、Thl/Th2水平均较化疗组显著增加(P<0.05);TGF-β、CD4+CD25+Treg阳性率较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PS评分、LDH等指标均优于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组Ⅲ°及Ⅳ°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反应率联合组OR为77.78%,化疗组OR为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免疫治疗与氟达拉滨联合应用于老年CLL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疗效,是治疗老年CLL患者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海军总医院儿科吴南海等,为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采用IgH和TcR_γ两个基因标志相结合的方法,运用PCR技术对18例终止治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18例患儿中检出MRD者9例,随访了1.5~102个月,9例MRD阳性者中有3例3~6个月内白血病复发,而术检出MRD的9例患儿无1例复发。提示终止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如仍存在MRD,则有复发危险,应进行定期监测;MRD阴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03,12(3):241-241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St .Jude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Sand lund等报告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瘤的微小残留病变 (MRD) ,敏感、快速。Sandlund还提出 ,对这类患者 ,外周血MRD检测和骨髓检测临床价值相同 (ASCO 2 0 0 3EducataonalBook 42 0 42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是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 ,MRD直接反应患儿的肿瘤负荷 ,可更准确地评估患儿早期治疗反应。虽然利用形态学检查可以对骨髓中T淋巴母细胞进行计数 ,但由于恶性T淋巴母细胞在形态上类似于活化的淋巴细胞 ,而且 ,如果其所占比例 <骨髓细胞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流分析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MR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自诱导缓解后每次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标本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初次免疫分型结果行MRD测定,MRD≥0.1%为MRD阳性标准。结果 M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MRD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至疾病复发的时间为1~12个月,多数病例在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4个月左右出现细胞形态学复发。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MRD能够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ALL(MRD)的相关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PCR技术 ,以IgH和IgRr基因重排为标志 ,检测了 4 8例完全缓解 (CR)的儿童ALL的MRD。结果 :化疗组 (短期 ) 2 8例 ,2 1例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 75.0 %。长期CCR组 2 0例 ,4例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 2 0 .0 %。二组比较采用t检验 ,P <0 .0 5。随访结果 ,化疗组阳性患者中13例复发 ,CCR组阳性患者中 1例复发死亡。结论 :①CR时间越短 ,MRD阳性率越高 ,复发率亦越高。MRD可作为白血病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②长期、反复的MRD检测阳性 ,可作为临床停药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③PCR方法准确、先进、方便、适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Treg细胞与MR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至2014年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规律诊治的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MRD、Treg细胞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3~6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对治疗前后、不同疾病组别、不同危险度Treg细胞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MRD阴性、MRD阳性组Treg细胞表达差别.结果 AL患者诱导缓解前Treg细胞明显高于治疗缓解后、正常对照组(P<0.01),ANLL与ALL组间治疗前后Treg细胞无明显差别,高危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与中危组无明显差别,而中危组与低危组无明显差别,MRD阴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RD阳性组(P<0.01),MRD阳性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MRD阴性组(P<0.01).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体内Treg细胞明显增高,且恶性程度越高,Treg细胞水平越高,治疗缓解后Treg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MRD阳性患者Treg细胞明显高于MRD阴性患者,提示Treg细胞可能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对白血病患者判断预后、评估疗效、预测疾病复发、改善治疗方案,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绵羊红细胞花环(ES)方法检测T细胞,用OKT_(10)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前T (胸腺)细胞,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阳性的B细胞和细胞浆内μ链阳性的前B细胞等四种方法,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五型法免疫学分型。其结果在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有9例属于无标志型,3例属于前B细胞型,3例属于B细胞型。未发现T细胞和前T细胞型。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均属于B细胞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期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并探讨MRD的动态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8例具有t(15;17)的APL患者在CR期应用中期分裂相FISH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11例在CR的不同时期检出了不同比例的t(15;17)细胞,其中3例复发。17例在追踪的标本中均未检出异常细胞,目前均持续缓解。观察时间分别为10~33个月和15~44个月。结论:FISH追踪MRD较传统细胞遗传学更加快速和敏感,并具有可定量的优点,可作为APL患者CR期监测MRD的常规手段。FISH检测到MRD有增长趋势时,更有预示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TdT在B-ALL微小残留(MRD)检测中的意义。方法用TdT/CD10/CD34/CD19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初发时的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以3例正常骨髓标本作为对照.分析TdT在B-ALL中的表达特点同时.以能够使白血病细胞在TdT/CD10双参数点图上出现的位置完全不同于TdT^ CD19^ 的正常骨髓细胞分布的位置,作为TdT/CD10/CD34/CD19组合有效并可用于MRD监测的标准。以该组合对病人诱导治疗结束后以及持续治疗过程中的骨髓标本进行监测。结果在70例B-ALL中.TdT阳性为63例(90.0%)。其中.Common B-ALL中的TdT阳性例数比例.及TdT阳性表达率都显著高于其它各期;其它各期之间无显著差异。虽然大部分病例的TdT与CD34都呈现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但TdT与CD34阳性表达率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ro B-ALL.Pre B-ALL和Common B-ALL之间.平均TdT MFI无显著差异.但三者中除了前两者的平均TdT MFI都显著低于正常骨髓中的TdT^ CD19^ 细胞外.Common B-ALL的平均TdT MFI与正常细胞无显著差异。所有B-ALL总的平均TdT MFI显著低于正常细胞。应用TdT/CD10/CD34/CD19抗体组合可在65.7%的B-ALL病例中进行MRD检测.其有效频率高于其它用于MRD检测的抗体组合。结论由于B-ALL的平均TdT MFI显著低于TdT^ CDl9^ 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利用B-ALL的这一特点以TdT/CDl0/CD34/CDl9抗体组合进行MRD检测.且此抗体组合的有效频率在现有的MRD检测抗体组合中最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TRX-2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2(TRX-2)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Q-PCR)检测AL初发组(68例)、血液学完全缓解(CHR)组(57例)和复发组(25例)TRX-2基因表达的变化,25名骨髓捐献者作为正常对照组,TRX-2基因表达量的上限(91)为参考值上限,回顾分析复发组在CHR期(骨髓原始细胞计数<5%)TRX-2基因表达的水平,比较其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的MRD的相关性。结果: TRX-2基因表达在完全缓解组与初治组和复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患者CHR期(骨髓原始细胞<5%),21例(21/25)TRX-2基因呈高表达(>91),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的MRD具有相关性(r=0.874, P=0.0005)。结论: TRX-2基因为急性白血病新的广谱标志,适用于MRD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儿童B-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以健康儿童骨髓淋巴细胞为对照,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91例儿童B-ALL患者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CD123的表达,其中78例B-ALL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染色体培养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用CD10/CD123/CD34/CD19等抗体组合对其中CD123阳性表达的65例B-ALL患者进行MRD标记的筛选和监测。结果:健康儿童骨髓淋巴细胞CD123为阴性表达,91例儿童B-ALL患者中65例骨髓淋巴细胞CD123阳性表达(阳性率71.43%),且表达水平与白血病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CD34高表达患儿CD123表达水平高于CD34低表达患儿;细胞遗传学分析超二倍体组患儿CD123表达水平高于非超二倍体组;筛选到47例(占51.65%)B-ALL患儿CD123高表达。结论:儿童B-ALL患者多数表达CD123,表达水平与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CD123可用作B-ALL患儿的MRD监测标记。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Normal B lymphoid precursors that express CD19, CD10, and/or CD34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corticosteroids and after two weeks of remission-induction therapy, they form less than 0.01% of the bone marrow population. More than 0.01% of such cells indicate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MRD “lite” panel uses only three antibodies, namely CD19, CD10, and CD34 for MRD detection in cases of 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ALL) expressing CD19, CD10, and/or CD34 by flow cytometry.MethodsFifteen cases of B-ALL were studied for MRD at Day 19 of remission-induction therapy by employing a simplified MRD detection protocol using a 3-color fluorochrome conjugated antibody panel (CD19, CD10, and CD34) on bone marrow aspirate samples.ResultsAll cases at diagnosis expressed CD19, CD10, and CD34. Of fifteen patients, five (33.33%) were MRD negative with less than 0.01% of mononuclear cells and remaining ten cases (66.66%) were MRD positive, with the level of 0.01% to less than 0.1% cells.ConclusionThe MRD assay used in this study is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detecting MRD at Day 19 of remission-induction therapy for B-lineage ALL. This MRD assay is an effective and useful methodology in cases of B-ALL expressing CD19, CD10, and/or CD34 by flow cytome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