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以疏肝健脾法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结合抗抑郁西药氟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及门诊连续就诊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胶囊,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2、4周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减分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减分疗效均不断提高,并以治疗组的前后变化为明显,两组在治疗后第2、4周时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有显着差异,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中药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组在加用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后,能够更有效的改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所伴发的消化系统症状,从而能够更好的改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早期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常规西药治疗并加服中药益气活血方。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氟西汀。对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抑郁症气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糖尿病抑郁症中医症状评分量表和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选取2型糖尿病伴轻中度抑郁症气郁化火证且现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理想者64例,以简单随机对照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心理治疗,治疗组予化浊解毒加减方配合心理治疗。12周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中医症状评分、HAMD抑郁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糖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加减方对2型糖尿病轻中度抑郁症气郁化火证有良好的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6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治疗组)、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各评定1次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两组间的PPI总分减分率8周末有统计学差异,HAMD和HAMA总分减分率8周末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HAMD和HAMA总分在4、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HAMD总分在4、8周末,HAMA总分在2、4、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且比单独帕罗西汀治疗起效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箱庭疗法联合氟西汀对轻中度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轻中度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箱庭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治疗结束后评估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PSQI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两组食欲不振、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箱庭疗法联合氟西汀可显著改善轻中度抑郁症伴失眠症患者抑郁及失眠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解郁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住院的36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及患者是否接受中医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住院基础治疗、康复治疗及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郁丸口服治疗,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1个月、3个月后行NIHSS评分、HAMD评分、SD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均降低;干预1个月后两组组间比较、组内比较NIHSS评分、HAMD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NIHSS、HAMD、SDS评分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帕罗西汀组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帕罗西汀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梅丸联合四君子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放射性肠炎提供有效治法。[方法]将60例放射性直肠炎(脾胃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梅丸联合四君子汤,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放射性损伤(RTOG/EORTC)分级、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卡氏评分(KPS)等。[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RTOG分级、KPS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总缓解率,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乌梅丸联合四君子汤治疗放射性肠炎(脾胃气虚型)确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与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归脾丸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归脾丸对复发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复发性抑郁症患者78例,按就诊及确诊顺序编号,单号为合用组(氟西汀联合归脾丸);双号为单用组(单用氟西汀)。疗效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4周,合用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归脾丸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单用氟西汀,归脾丸对复发性抑郁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方法] 采集脉象参数,记录中医证候,观察治疗前后变化,探讨相关性。[结果] 1)治疗组左手主波幅度(Lh1),左手重搏前波幅度(Lh3),右手主波幅度(Rh1),右手重搏前波幅度(Rh3),右手降中峡幅度(Rh4),右手收缩期面积(RAs)及对照组左手收缩期面积(LAs)较治疗前升高(P<0.05).2)各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治疗组中医单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3)脉象与中医证候存在相关性。[结论] 1)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脉象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且能改善中医证候。2)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与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排便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治疗PD排便障碍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将纳入的102例PD患者,依据排便障碍诊断标准分为PD排便障碍组(44例)和非排便障碍组(58例)。应用PD证候量表(PD-PES-13)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分析PD排便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均以髓减积分数值为最高,排便障碍组(9.44±5.98)分,非排便障碍组(9.18±5.60)分。经卡方检验,PD排便障碍患者脾虚比例高于非排便障碍患者(P<0.01)。PD排便障碍患者中,髓减证与HOEHN&YAHR(H&Y)分级呈正相关(P<0.05);髓减证、肝风证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积分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PD可能以髓减证突出。脾虚对伴发排便障碍的PD患者可能存在影响。PD排便障碍患者H&Y分级越高髓减证越重。随着UPDRS积分升高,PD排便障碍患者髓减证和肝风证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癫狂梦醒汤联合黛力新治疗气滞血瘀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过程中两组分别剔除、脱落6例,最终完成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及对症治疗,并联合应用黛力新,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癫狂梦醒汤,服药疗程为8周。两组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评定(HAMD)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中医证候积分以及5-羟色胺(5-HT)的评定及对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5-H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症状均较前改善,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或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该临床观察显示癫狂梦醒汤能够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且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黛力新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养心安神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扩冠治疗+喜普妙)和治疗组(常规扩冠治疗+养心安神汤),每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的测评。[结果] 治疗组完成35例,脱落5例,对照组完成37例,脱落3例。对照组治疗8周后HAMD量表得分(8.80±2.77)分,与治疗组(9.03±2.9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Q方面,治疗组在心绞痛稳定程度(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 3个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养心安神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扩冠药合并抗抑郁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中药调周法加克罗米芬(CC)治疗,比较治疗后排卵率、基础体温(BBT)复常率、受孕率、中医症状积分、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及各自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后的排卵率、BBT复常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受孕率、中医症状积分、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受孕率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轻度OHSS发生率,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在中国广州市及越南河内市进行,旨在分析慢性胃炎人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探讨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中药使用特点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证候归类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组多用健脾补气、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中药,河内组多用疏肝解郁、抑酸、活血止痛、补气健脾中药。[结论] 同一个诊断、同一个诊别诊法的情况,广州与河内的中药材使用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适应症状群,探讨中成药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394例患者,治疗4周后,对一般情况、疾病史及全身四诊信息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结果]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相对较好:偏头痛伴纳差;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相对较低:内向型性格、劳累后加重、中午头痛发作、少腹胀满窜痛。[结论]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一般情况、中医症状及西医学症状为表现的概念,可以准确判断偏头痛的中成药适应症状群及非症状群,对于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角调五音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日1 g口服,每日3次)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次,每日1次,治疗组接受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角调五音疗法。治疗前后对每例患者中医症状、直肠黏膜评分、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HAMD)量表评分,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直肠黏膜积分、HAMD总评分、HAMA总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5.56%,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角调五音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症状及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葛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中医药延缓、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且证属肾虚毒滞型的患者60例,采用中心随机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葛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西药组(甲钴胺),每组30例,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西根评分,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电图、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密西根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西药组;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血清8-isoPGF2α明显低于西药组。[结论]葛芪降糖颗粒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症状与体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血清8-iso-PGF2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