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规范性器官移植的供体主要来源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近年国际国内有关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质量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量降低术后早期原发性无功能、肝功能延迟性恢复等相关并发症的新疗法涌现。脑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及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成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的基础,DBD与DCD供体肝移植并发症及其预后成为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与心脏死亡诊断标准 1.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属于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a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三大类中的“中国二类(C-Ⅱ)”,即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注)或称无心跳器官捐献(non-heart beating donation,NHBD)[1]. 近年来,DCD在我国已发展成为移植器官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联合制定本专家共识,以规范DCD器官的评估与应用,保障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3.
虽然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是全世界器官移植医师都面临着可供移植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除了不断开拓脑死亡供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以及扩大标准供者外,在特定的条件下活体供肾肾移植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中心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21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供受者的随访资料。结果14例DCD供者中,因热缺血时间过长放弃2例,共捐献24个肾,21例于我院行单肾移植。受者随访1~28个月,其中术后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PNF)发生率为4.8%(1/21);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为38.1%(8/21);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为19.1%(4/21)。移植肾切除2例(9.5%,2/21),1例移植肾破裂切除,1例因PNF切除;余1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受者带功死亡2例(9.5%,2/21),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车祸死亡。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2%/85.7%、95.2%/85.7%、90.5%/80.9%、90.5%/80.9%。结论中国标准Ⅲ类DCD供体,移植受者具有较好的短期人/肾存活率,是缓解器官供体来源短缺的重要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DCD肾移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73.91%);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7.39%);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8.69%),其中1例规律血透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透2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mol/L并出院。在DCD肾移植后的随访过程中,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实施DCD供体肾移植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DCD供体肾移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DGF 4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尿漏1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DCD供体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正确识别和判断术后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技术在移植器官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是指在宣告供体心脏死亡(不可逆性心脏功能丧失)后切取器官进行移植。在这个过程中,热缺血(warm ischemia,WI)损伤使得器官存活能力降低。传统的冷藏(cold storage,CS)方法对于DCD供体器官保护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预后.方法 对14例接受DCD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受者中,3例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IGF),7例肾功能缓慢恢复正常(SGF),4例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4例,慢性排斥反应(CR)3例.1、3、5年人存活率为92.9%、85.7%、85.7%,1、3、5年肾存活率为92.9%、78.6%、78.6%.结论 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器官短缺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办法,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国公民捐献与移植手术技术及免疫抑制剂等进展,肝移植发展迅速,已成为各种不可逆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高质量的供肝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1,2])。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心脏死亡或脑死亡供体均不可避免经历更长的热缺血损伤,合并有更复杂的病变,对低温损伤更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ceased,DCD)肾移植受者近期预后供受体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本中心来源于DCD供肾肾移植手术的供受体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及术后1年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DCD供肾移植术后受者DGF发生率为2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DGF发生的供受体危险因素有供体为女性(P=0.019)、体重指数(P=0.027)、热缺血时间(P=0.044)、有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史(P=0.042)。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也表明,供体年龄(P=0.027)及热缺血时间(P=0.042)为肾移植受者DG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与未发生DGF的受者相比,发生DGF者其术后住院时间延长(P=0.020),住院费用增加(P=0.012),且术后1年内急性排异未发生率较低(P<0.001)。对于肾移植术后1年受者eGFR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体年龄和受体术后1年内急性排异反应发生是术后1年受者eGFR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5和0.034)。结论:在DCD供肾移植中供体年龄和供肾热缺血时间是术后受者DG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供体年龄及术后1年内急性排异反应发生是术后1年受者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评估潜在供体的各项指标时应将这类指标作为重点评估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北初期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脏移植的效果及应对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措施。方法
选自2011~2013年我院开展的DCD肾脏移植资料及术后随访记录,期间共有51例DCD供者家庭在ROC协调下知情并签字同
意器官捐献,通过OPO组织成功获取102只肾脏,实施了94例肾脏移植。术后根据是否发生DGF分为两组:DGF组和无DGF
组,并加以比较。结果DCD器官捐献的成功率是29.3%,DCD肾脏移植术后DGF发生率为27.7%,术后1年的人/肾成活率为
98.9%/95.7%。术后半年内DGF组eGFR值显著低于无DGF组,血清肌酐值显著高于无DGF组(P<0.05),移植半年后两组间无
显著性差异(P<0.05)。DGF发生率在应用LifePort低温机械灌注法保存的DCD供肾(21.5%)明显低于采用单纯低温冷保存的
供肾(41.4%,P<0.05)。结论尽管DCD肾脏移植术后DGF发生率偏高,但总体效果良好,推荐使用低温机械灌注法用于DCD
供肾的存储运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eath cardiac donor, DCD) 的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 function, DGF) 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武汉中南医院2010 年2 月至2012年3 月的48 例DCD 肾移植受者, 分为DGF 组(n=18) 及肾功能稳定(immediate gra function, IGF) 组(n=30)。分析发生DGF 的危险因素。结果:DGF 的发生率为37.5%, 在单因素分析中受者术前透析时间(P<0.001)、HLA 错配位点(P<0.001)、脑出血死亡供体(P=0.011)、供者BMI (P<0.001)、术前SCr (P<0.001)、使用去甲肾上腺素(P<0.001)、热缺血时间 (P<0.001)、冷缺血时间 (P<0.001) 为DGF 的危险因素, 在多因素分析中, 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 个月(P=0.060, OR=15.060)、脑出血死亡供体(P=0.022, OR=39.652)、供体术前SCr≥177 μmol/L (P=0.008, OR=57.148) 为DGF 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GF 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 个月、供体术前SCr≥177 μmol/L、脑出血死亡供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关系,阐明DGF病理损伤机制。方法:58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63例发生DGF患者作为DGF组,观察分为DGF期和恢复期2组,对照组为10例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的志愿入组者。行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切片进行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DGF组患者肾小管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DGF组患者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01),Bcl-2/Bax比值降低,DGF期患者肾小管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2,P<0.05),与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5),DGF恢复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与Bcl-2和Bax表达无相关性。结论:DGF患者移植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增高,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有关,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DGF的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1):3782-3785
Background  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 is common in kidney transplants from organ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donors. It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factors. Determination of center-specific risk factors may help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GF and improve the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fine risk factors of DGF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rom March 2010 to June 2012, 56 cases of recipients who received DCD kidneys were selected.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mmediate graft function (IGF) and DGF groups. Transplantation factors of donors and recipients as well as early post-transplant results of recip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On univariate analysis, preoperative dialysis time of recipients (P <0.001), type of dialysis (P=0.039),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 mismatch sites (P <0.001), the cause of brain death (P=0.027), body mass index (BMI) of donors (P <0.001), preoperative infection (P=0.002), preoperative serum creatinine of donors (P <0.001), norepinephrine used in donors (P <0.001),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of donors (P <0.001), warm ischemia time (WIT) (P <0.001) and cold ischemia time (CIT) (P <0.001)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cipients who experienced DGF had a longer hospital stay, and higher level of postoperative serum creatinine.
Conclusion  Multiple risk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DGF, which had deleterious effects on the early post-transplant perio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比较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三种免疫诱导方案的使用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三组免疫诱导方案下,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DGF总发生率为21.62%,其中甲强组发生率29.03%(9/31),巴利昔单抗组18.52%(5/27),ATG组12.50%(2/16).甲强组DGF发生率较高(P<0.05).甲强组移植肾功能恢复前所需时间比其他两组长(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诱导方案可能通过降低亚临床排斥反应从而降低肾移植术后DG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邢同海  彭志海  范昱  张政  曹迅 《上海医学》2008,31(3):195-198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LKT)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原因及以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为基础的综合疗法治疗LKT术后DGF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12月施行LKT的22例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DGF,在日间无肝素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基础上,进行抗排斥、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对患者围术期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行LKT的2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目前存活17例,受体健康状况及移植物功能良好。仅2例因DGF需CRRT治疗,CRRT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受体健康状况及移植物功能良好,随访至今无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结论以CRRT为基础的综合疗法能有效治疗LKT术后DGF。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所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效果,对远期人/肾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4月~2003年4月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所致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结果24例术后无尿,11例术后2~5d出现少尿、无尿。经临床、彩超、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排斥反应。所有患者接受ATG加FK506加MMF加Pred免疫抑制方案,定期透析。治疗后平均来尿时间为25d(10~98d),6个月内3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年人存活率97.14%(34/35),移植肾存活率94.29%(33/35)。32例有功能肾患者的平均尿量为(1 986.4±869.7)ml/d,血肌酐(101.5±57.3)μmol/L,尿素氮(7.9±2.76)mmol/L。结论早期排斥反应所致DGF应尽早采用ATG加FK506加MMF加Pred免疫抑制方案,绝大多数都能恢复,远期人/肾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18.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15例DGF的病因不同,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急性排斥反应冲击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近期移植肾切除后再次原位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8例;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移植肾静脉血栓1例;环孢素A肾毒性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肾功能在术后10~35 d恢复正常.随访0.5~3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DGF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急性排斥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区别不同原因采用相应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类白细胞抗原-G5(humanleukocyteantigenG5,HLA—G5)不同表达水平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HLA—G5在肾移植受者体内表达情况,分析对比HLA—G5不同表达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结果。肾移植术后HLA—G5高表达组无1例发生DGF,而低表达组发生率为57%(P〈0.05)。结论DGF的发生与HLA—G5表达水平密切相关,HLA—G5可能通过减少排斥反应减少DGF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