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双径路切除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22例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尖牙窝双径路手术清除上颌窦肿瘤组织。术中见肿瘤基底部位于上颌窦内下壁者9例,位于前壁者3例,位于外侧壁者5例,位于上颌窦开口者3例,窦腔弥散性病变者2例。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22例患者2例复发,复发率为9%。结论对于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尤其是原发于上颌窦前、内下壁及外下角处的肿瘤,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尖牙窝双径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视野和手术操作空间,达到彻底切除肿瘤,并最大程度保留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内翻性乳头状瘤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0-12间,接受手术Krouse分期为III期的15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和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的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的比较如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为14.3%(1/7),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12.5%(1/8)。两种手术径路术后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者效果相差不大,倾向于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处理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3.
骆烈刚 《华夏医学》2004,17(6):1035-1035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 ,7岁 ,两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涕中带血及鼻出血 ,鼻塞逐渐加重而入院。患病以来无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专科检查 :外鼻无畸形 ,右鼻被鼻痂堵塞 ,结构窥视不清 ,鼻中隔左偏 ,鼻咽部有少量脓涕样分泌物 ,CT示右上颌窦混杂密度肿块影约 4 cm× 3cm大小 ,其内大量点片状钙化 ,鼻中隔明显受压向左侧移位 ,右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临床诊断 :上颌窦肿瘤性质待查。手术所见 :术中见上颌窦内充满灰白色肿块 ,质地较硬 ,有砂粒感 ,不易出血 ,上颌窦顶壁有破坏 ,可见眶脂肪。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 :送检为碎组织共…  相似文献   

4.
林峰  卢永田 《海南医学》2011,22(10):114-115
目的研究累及上颌窦不同部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42例累及上颌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采用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15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4例、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23例,术后跟踪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10年,复发2例,复发率为4.8%。结论根据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累及上颌窦的部位和范围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彻底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8岁,因右侧鼻塞伴脓涕、头闷2年入院。检查:右侧嗅觉丧失,右侧上颌窦内侧壁隆起、黏膜色泽正常,中鼻甲萎缩,右侧上颌窦区无压痛;左侧鼻腔未见异常。颈部无淋巴结肿大。CT示右侧上颌窦筛窦异常组织影,并有不规则钙化影一处,上颌窦内侧壁破坏。完成术前检查后,在局麻下经内窥镜予以手术,切开上颌窦内侧壁,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物,恶臭,去除后可见囊壁,完整剥离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利用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息肉及囊肿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上颌窦息肉及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波辅助鼻窦手术,在30°7、0°鼻内窥镜引导下,利用微波辐射器可随意弯曲的特点,将微波探头经扩大的上颌窦口伸入窦内热凝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清除病变。需扩大上颌窦口者同时用微波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治愈率86.6%。结论:此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其中22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8枚(侧壁开窗组),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4枚(内提升术组)。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上部结构修复。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检查2组病例有无种植义齿的修复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52枚植体,1枚种植体在负重12个月时因种植体周围炎失败,余植体均未发生感染、上颌窦炎等术后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种植义齿成功率为98.1%。侧壁开窗组和内提升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60±0.97)mm、(3.49±0.88)mm;术后36个月,2组窦底骨提升高度为(4.33±0.73)mm、(4.25±0.93)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右鼻阻,流血性涕5个月,于1994年5月4日入院.检查:右鼻腔、鼻后孔均为粉红色新生物填塞,不能通气.CT提示右鼻腔、筛窦及上颌窦腔内充满新生物,鼻腔外侧壁骨质破坏.手术发现右侧鼻腔、筛窦前、后组窦腔及上颌窦腔内均被肿瘤填塞,上颌窦内侧壁消失,筛骨纸板、横板及后组筛窦顶部均见骨质破坏区,将切除的肿瘤组织送病检.  相似文献   

9.
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11999年6月住院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切队 ,病理证实的上颌窦息肉、出血坏生息肉,血管瘤,乳头状瘤,曲霉菌必下颌窦炎等疾病。其中14例行上颌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窦开放或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能上颌窦手术。其中14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内中鼻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上颌窦前外侧壁骨内血管孔道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定位方法及其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手术中的临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1例(81侧)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术(上颌窦外提升)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CBCT影像资料测量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位点相对上颌窦前外侧壁骨内血管孔道的位置及其临床应对措施。结果:71例(81侧)上颌窦外提升病例中,术前CBCT曲面断层模拟功能可以判断上颌窦前外侧壁近远中区域骨内存在血管孔道77侧(95.1%)。应用CBCT冠状面断层功能局部可观察到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位点相对上颌窦外侧骨壁血管孔道54侧(66.7%),其中3侧(3.7%)可见两条水平向大致平行走行的血管,另外27侧(33.3%)未见明显血管孔道。81侧的影像资料中有6侧两位医师的诊断不一致,CBCT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2(P<0.001)。54侧检出第一磨牙缺失位点上颌窦外侧骨壁内存在血管孔道的病例中,最低位置血管孔道距离牙槽嵴顶水平的平均距离为(13.0±4.7) mm(最小3 mm、最大 28 mm),距离上颌窦底水平的平均距离为(9.3±4.8) mm,其中1侧检出上颌窦底骨壁内血管孔道。根据手术记录,上颌窦侧壁开窗术中解剖骨壁内血管4侧,开窗有意识避开血管3侧,1侧因出血而中断手术,73侧手术记录中未见血管相关记录。结论:上颌窦前外侧骨壁血管孔道CBCT检出率较高,术前CBCT检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助于完善手术设计、降低术中损伤上颌窦前外侧骨壁内血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31例 ,其中 10例有 1~ 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 ,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 ,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 2 6例 ;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 5例。 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 ,用柯 -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 1年至 1年 6个月。结果 :31例中 2例复发 ,复发率 6 .4 3% ,复发2例 ,经再次手术 ,随访 1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 ,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 ,应用鼻内窥镜加柯 -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 ,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 ,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性鼻内镜手术、鼻内镜+柯-陆氏手术、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3种术式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收治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行单纯鼻内镜手术者80例作为鼻内镜手术组,鼻内镜+柯-陆氏手术者80例作为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者80例作为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收集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 结果 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和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鼻内镜手术组(P<0.05)。鼻内镜手术组、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Ⅰ期、Ⅱ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鼻内镜手术组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高于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和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P<0.05),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低于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手术组、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为0例,3组Ⅱ期和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但治疗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高,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适合采用鼻内镜+柯-陆氏手术及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3.
晋舒  宋鑫 《四川医学》2017,38(8):895-898
目的研究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彻底切除上颌窦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107例上颌窦内的息肉、囊肿、真菌、良性及恶性肿瘤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内翻乳头状瘤28例、上颌窦炎伴囊肿24例、复发性真菌20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7例、上颌窦骨瘤6例、上颌窦含牙囊肿5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4例,上颌骨囊肿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手术先切除鼻腔和其他鼻窦病变,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再行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病变,术后肿瘤患者行下鼻道开窗。结果全部患者均能良好显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无面部麻木、溢泪、眼眶青紫、视物模糊、鼻腔干燥等并发症。非肿瘤患者随访3~6个月、肿瘤患者术后一直随访。内翻乳头状瘤有4例复发,3例术后1~2年上颌窦口附近复发,经局部切除后随访3~5年未再发,另1例术后6个月中鼻甲残端处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及中鼻甲,随访3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腔上皮化。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前内下壁及窦腔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观察方便,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在上颌窦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31例上颌窦病变行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径路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乳头状瘤19例(3例术后病理提示癌变),出血坏死性息肉5例,真菌性鼻窦炎3例,炎性息肉4例。手术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全身麻醉,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切开鼻腔外侧壁进入上颌窦,清除上颌窦内病灶。结果本组31例手术均顺利清除病灶,无任何并发症。3例乳头状瘤癌变病例术后转放疗科放疗,其余均于术后5~8 d 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33个月,仅1例乳头状瘤癌变者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该术式解剖并保证鼻泪管完整,可明视下清理上颌窦各壁及隐窝内病变,有利于更好地清除病变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于局麻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切割吸引器切除瘤体,开放病变鼻窦,清除窦内瘤体及分泌物,肿瘤基底部及可疑病变处辅以射频治疗,病变部分累及上颌窦者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广泛累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式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26例患者复发2例,治愈率92.2%。结论根据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检查可确定肿瘤范围帮助选择术式;辅以射频处理术野的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广泛累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式手术均可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可作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胡煜  代建  黄诚  汪涛  程兆海 《安徽医学》2014,(3):343-344
目的:分析内镜下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的效果,为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22例I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rouse(2000)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分级, T 1期4例,T2期6例,T3期12例;随访6个月~7年。结果全部病例均在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下完整切除肿瘤,并发症少。总复发率为13.63%(3/22);单纯鼻内镜手术10例,1例复发,复发率10.00%(1/10);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7例,1例复发,复发率14.29%(1/7);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入路5例,1例复发,复发率为20.00%(1/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IP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对于T 1、T2期I P可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对于累及上颌窦的T3期病变,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和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入路,疗效相似,但泪前隐窝入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