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患者分为A组(浅表性胃炎组)45例、B组(萎缩性胃炎Hp-组)35例、C组(萎缩性胃炎Hp+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三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结果:①三组患者胃黏膜IL-1β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15.36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A组患者IL-1β平均值为(41.2±9.65)pg/ml,B组患者IL-1β平均值为(64.3±12.4)pg/ml,C组患者1L-1β平均值为(93.2±14.6)pg/ml。三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IL-1β可能为关键性因子,及时检测IL-1β水平可以为萎缩性胃炎诊治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宁肠汤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慢性束缚应激+夹尾刺激作为复合应激原复制IBS大鼠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含量,观察宁肠汤对肠运动功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景慢性束缚应激+夹尾刺激作为心理应激原诱导的IBS大鼠免疫功能抑制,血清细胞因子IL-1β含量升高,IL-2含量降低(P〈0.01)。而宁肠汤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升高IL-2含量,有效提高其免疫功能,调节肠运动功能。结论心理应激诱导IBS大鼠免疫功能抑制,宁肠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宁肠汤对IBS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慢性束缚+夹尾刺激作为复合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IL-8含量。结果:IBS大鼠血清TNF、IL-8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宁肠汤能降低IBS大鼠血清TNF、IL-8含量,改善其免疫功能。结论:宁肠汤对应激引起的IBS大鼠免疫功能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勒浆抗疲劳液对慢性疲劳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勒浆抗疲劳液对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多因素影响作用,为深入探讨其药理学作用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长时间反复强迫大鼠游泳及束缚四肢(限制大鼠的活动)法,造成慢性疲劳的大鼠模型,悬尾法及力竭游泳法考查模型动物行为学指标,并采用ELISA法测定其细胞因子IL-1b、IL-6及神经递质5-HT。结果空白对照组动物一般情况、行为学观察及IL-1b、IL-6、5-HT等多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证明模型成立。而三勒浆抗疲劳液具有改善造模大鼠一般情况及行为学指标的作用。同时上调血清中IL-1b及脑组织中5-HT,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用强迫大鼠游泳(30min/d)及束缚四肢法(3h/d)造模,所形成的慢性疲劳大鼠模型更趋向于因心理应激所形成的机体症状性疲劳模型,三勒浆抗疲劳液对此种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一般情况、行为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IL-1b、5-HT的上调,可能为其药理学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李萍  邵路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06-107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12、TNF-γ)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分布,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反复发作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例RGH患者和60例健康壹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对象血清中IL-2、IL—12、TNF-γ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RGH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12、TNF-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GH组患者外周血CD3十、CD4+、CD4+/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GH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分泌出现异常,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及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G颗粒对CCl4(四氯化碳)复合因素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IL-1(白介素1)和IL-6(白介素6)含量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CCl4,同时予高脂饲料和20%乙醇喂养6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大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5组,再加上空白对照组,动物共计6组,分别给予药物或蒸馏水。空白对照组:蒸馏水0.1ml/kg;模型对照组:蒸馏水0.1ml/kg;HG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组:6,3,1.5g生药/kg;复方鳖甲软肝片组:1g/k,灌胃治疗,1次/d,连续4周。观察模型大鼠血清IL-1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血清IL-1和IL-6含量均明显增高。HG颗粒3种剂量组治疗后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和IL-6含量。复方鳖甲软肝片亦可降低大鼠血清IL-1和IL-6含量。结论HG颗粒对CCl4复合因素致肝纤维化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ELISA方法检测陇中Ⅰ号-汽雾透皮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A,TNF-α,MMP-3的含量,探讨其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检测结果经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显示:临床控制组:HA治疗前21.26±4.74(ng/ml),治疗后39.44±4.47(ng/ml)显著升高(P〈0.05).TNF-α治疗前5.57±0.94(μg/ml),治疗后2.46±0.96(pg/ml),MMP-3治疗前5.57±0.94(pg/ml),治疗后2.46±0.96(pg/ml)均显著下降(P〈0.05)临床显效组:HA治疗前35.44±18.34(ng/ml),治疗后65.25±21.99(ng/ml)显著升高(P〈0.05)TNF-α治疗前20.98±15.94(pg/ml),治疗后10.26±7.95(pg/ml),MMP-3治疗前25.18±10.10(pg/ml),治疗后13.98±6.08(pg/ml)显著下降(P〈0.05).临床有效组HA治疗前58.70±12.30(ng/ml),治疗后86.25±11.20(ng/ml)显著升高(P〈0.05),TNF—α治疗前48.59±12.16(pg/ml),治疗后16.46±5.95(pg/ml),MMP-3治疗前42.27±12.57(pg/ml),治疗后19.86±9.96(pg/ml)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血清、子宫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脾脏白细胞介素-2受体mRNA(IL-2R mRNA)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12只已经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另3.5月龄1组16只。采用放射免疫、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10月龄逆针关元穴(2次/周,连续8周)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血清、子宫的细胞因子IL-2、TNF、TGF和脾脏IL-2R mRNA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年轻组相比,模型对照各组血清和子宫IL-2、TGF及子宫TNF均下降,血清TNF水平呈先降后升的波动性变化,脾脏IL-2R 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预先介入逆针疗法后,与自然同月龄组相比,逆针各组血清和子宫IL-2、TGF及子宫TNF上升,其中逆针14、16月龄组血清TGF,逆针12、16月龄组子宫IL-2,逆针12月龄组子宫TNF和逆针12、16月龄组子宫TGF均明显提高(P〈0.05,P〈0.01,P〈0.01,P〈0.05,P〈0.01,P〈0.05,P〈0.05)。血清TN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呈相反的波动性变化,其中逆针12、14月龄组差异显著(均P〈0.05)。脾脏IL-2R mRNA上调,其中逆针14月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逆针关元穴可以调节随后更年期大鼠血清和子宫的细胞因子IL-2、TNF、TGF水平和脾脏IL-2R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疗法改善更年期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血清中IL-10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奠定工作基础。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以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将手术成功后连续灌服21天环孢素A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苏木组、环孢素A组,对照组按体质量计算等容量橄榄油灌胃;环孢素A组按12mg/kg/d环孢素A溶于橄榄油给药;苏木组按含生药量1.15g/kg/d溶于橄榄油中给药。灌胃7天后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环孢素A组与苏木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P〈0.05)。2)环孢素A组与苏木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升高移植心脏的大鼠血清IL-10的含量,这可能是抗慢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清热祛湿通痹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IL-1、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清热祛湿通痹法(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IL-6、IL8)的影响,探讨清热祛湿通痹法治疗机理。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用清热祛湿通痹法和秋水仙碱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IL-1、IL-6、IL-8的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7.67%和70.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IL-1、IL-6、IL-8分别为(41.3±6.1)pg·ml^-1、(65.4±8.7)pg·ml^-1、(38.1±5.7)pg·ml^-1和(17.6±8.5)pg·ml^-1、(42.4±7.3)pg·ml^-1、(21.5±8.6)pg·ml^-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L-1、IL-6、IL-8分别为(42.7±5.7)pg·ml^-1、(62.8±9.5)Pg·ml^-1、(39.2±6.3)pg·ml^-1和(39.4±6.3)pg·ml^-1、(89.3±8.3)pg·ml^-1、(34.5±9.5)pg·ml^-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通痹法能抑制IL-1、IL-6、IL-8的表达,较快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肿胀、疼痛症状,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ELISA方法检测陇中Ⅰ号.汽雾透皮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A,TNF-α,MMP-3的含量,探讨其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检测结果经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显示:临床控制组:HA治疗前21.26±4.74(ng/ml),治疗后39.44±4.47(ng/ml)显著升高(P〈0.05),TNF-α治疗前5.57±0.94(pg/ml),治疗后2.46±0.96(pg/ml),MMP-3治疗前5.57±0.94(pg/ml),治疗后2.46±0.96(pg/ml)均显著下降(P〈0.05)。临床显效组:HA治疗前35.44±18.34(ng/ml),治疗后65.25±21.99(ng/ml)显著升高(P〈0.05),TNF-α治疗前20.98土15.94(pg/ml),治疗后10.26±7.95(pg/ml),MMP-3治疗前25.18±10.10(pg/ml),治疗后13.98±6.08(pg/ml)显著下降(P〈0.05)临床有效组HA治疗前58.70±12.30(ng/ml),治疗后86.25±11.20(ng/ml)显著升高(P〈0.05),TNF-α治疗前48.59±12.16(pg/ml),治疗后16.46±5.95(pg/ml),MMP-3治疗前42.27±12.57(pg/ml),治疗后19.86±9.96(pg/ml)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白毛夏枯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烟熏法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自愈组、可待因组、“复方白毛夏枯草”大、中、小剂量组。以可待因、“复方白毛夏枯草”大、中、小剂量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β)的含量。结果:模型自愈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自愈组相比较,治疗各组大鼠血清田TNF-α和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复方白毛夏枯草”大、中剂量组和可待因组血清TNP-α和IL-1β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1);“复方白毛夏枯草”大、中剂量组血清’INF-α和IL-1β含量与可待因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白毛夏枯草”能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这可能是该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含植物雌激素中药对去势后脑梗塞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线拴法复制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后6h、24h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IL-6、IL-8、TNF-a的含量变化。结果:造模后各时段去势组大鼠血清中IL-6、IL-8、TNF-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去势加中药组(P〈0.01或P〈0.05);而后两组之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塞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大量增加,诱导明显的炎症损伤。而含植物性雌激素中药能起到与内源性雌激素类似的作用,明显下调去势后脑梗塞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效对抗并减轻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58例HBV患者分别在应用化湿解毒法治疗前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慢性HBV患者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较高,治疗后则下降明显(P〈0.05),而IL-4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化湿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FN-γ表达有抑制作用,从而使Th1/Th2比例趋于平衡,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剔毒护肝方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度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Th1类细胞因子1-干扰素(IFN-1)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IFN-1水平明显增高(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剔毒护肝方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中IFN-1表达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脉散调节慢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理。方法:CCL4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慢性肝衰竭模型,在此基础上以LPS攻击以建立慢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模型,用生脉散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取造模后2h时间点,检测大鼠血清LPS(内毒素)与细胞因子如TNF-a,IL-6,ICAM-1水平。结果:2h后生脉散可减低慢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并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生脉散通过调节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是其起到治疗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JL-17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结果:对照组和遣模组均有一定水平IL-17表达,同期成模组较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明显升高(p〈0.01),成模组IL-17在早期就开始升高,到中晚期达到较高浓度,中晚期与旱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与关节病理破坏程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旱期p〈0.01;中期p〈0.01;晚期p〈0.05)。结论:IL-17在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中高表达,与关节病理破坏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RA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对实验性重症性胰腺炎(SAP)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生理盐水防治(SAP-NS)组、氧化苦参碱防治(SAP-OM)组。5%牛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建立SAP大鼠模型。SAP-OM组于造模前30分钟尾静脉注入OM(30mg/100g);NS组则尾静脉注入双蒸水(0.5ml/100g)。术后3H、6H各组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腹水量、血清TNF-α、IL-1β等;切取胰腺组织,计算胰腺湿干重比、评定胰腺组织损伤积分、检测MPO、TNF-α mRNA、IL-1β mRNA等。结果:SAP—OM组3H、6H湿干重比率、胰腺组织病理学积分、腹水量均低于SAP-NS组(P〈0.01);SAP-OM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均低于SAP-NS组(P〈0.01)。结论:OM可减少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对SAP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疏风饮抗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卵白蛋白造成I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疏风饮对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影响。结果疏风饮可增加模型大鼠血清IFN-γ含量(P〈0.05),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4、IgE含量(P〈0.01)。疏风饮组和扑尔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疏风饮组IFN-γ/IL-4高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和扑尔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风饮防治皮肤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急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对某些细胞因子的调节,对机体内Th1/Th2平衡产生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沙参麦冬汤对阴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沙参麦冬汤对阴虚大鼠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以沙参麦冬汤治疗阴虚大鼠,测定治疗前后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血清细胞因子IL-2、IL-6变化。结果:沙参麦冬汤治疗组较阴虚模型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IL-2含量明显增高(P〈O.01)、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沙参麦冬汤可提高阴虚大鼠的免疫功能,并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