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1例妇科术后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与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西药溶栓护理、中医治疗护理和恢复期护理等。结果:患者痊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护理方案能有效防范DVT的发生、促进DVT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5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在55例患者中,出现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经过溶栓治疗7 d之后,经过造影检查,患者水肿和静脉阻塞消失。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手术时间比较长、化疗药物刺激、术后卧床等,术后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现代医学血栓理论及中医血瘀理论,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并发血栓栓塞患者进行辨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近10年住院患者中血小板减少并发血栓患者的资料,对其生理特征及血栓高危因素加以统计分析。结果:深静脉置管、输血、使用糖皮质激素为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在血小板减少时也极易并发血栓栓塞,在治疗过程中,需时刻警惕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该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率持续升高,应该高度重视恶性肿瘤并发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预防。分析恶性肿瘤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和预防方式,研究该疾病临床症状,治疗恶性肿瘤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祛聚、抗凝和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等。恶性肿瘤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之一,一般以无明确诱因的单纯性血小板数减少为特点。基于人口基数的ITP流行病学数据国内无报道,而国外报道成人ITP年发病率为(2~10)/10万,老年人、育龄期女性为高发人群。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无症状、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内脏出血及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存在。老年患者的内脏出血及致命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对成人ITP诊治专家共识逐步进行了4次更新,2018年发布了《中国成人ITP治疗指南》。ITP国际工作组及美国血液学会在2019年均对其既往发布的共识、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结合国内临床研究进展及实际情况,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召集国内专家对《中国成人ITP诊治指南(2018版)》进行修订,旨在为成人ITP诊治提供最新的临床指导。目前,ITP发病机制较为经典的共识是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即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ITP归属于中医学“紫斑”“血证”“葡萄疫”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减少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回顾分析9例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9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特点,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狼疮性肾炎并发血栓感染性下肢深静脉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例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疗效。结果经过8 d的治疗,左下肢疼痛和水肿得到改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治愈后出院。结论西医结合护理对狼疮性肾炎并发血栓感染性下肢深静脉炎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通过采用经导管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等介入手段治疗骨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应做好预防措施,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形成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论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原名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系由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以慢性多见,起病常较隐袭,患者中女性的比例约为男性的2倍, 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相当部分患者治疗困难,甚至可因并发颅内出血等而危及生命[1]。由于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至今尚无理想的防治药物[2]。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就有关ITP的论治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急救与护理。方法从该院收治的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均在住院治疗20~35 d后治愈出院,该次的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加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急救的成功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方法结合我院近5a收治该病患者共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结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关键,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病是安全、疗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急性期可并发肺梗塞,慢性期将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笔者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数十例,颇有心得,现结合临床验案特加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路常东 《中医药学刊》2006,24(5):961-96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以单侧或双侧肢体肿胀、疼痛、酸困不适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血栓脱落后并发肺栓塞可致死亡,或造成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影响生活质量.笔者1994-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中医血瘀"血变"角度及现代医学血栓理论,对血液病血小板减少并发血栓栓塞进行辨析。方法:回顾10年来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血小板减少并发血栓的资料,对其生理特征及血栓高危因素加以分析,并以中医血瘀理论从病名、病因病机、病证特点、治则治法方面进行辨析。结果:高龄、深静脉置管、输血、糖皮质激素、化疗、血液病本病均为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在血小板减少时极易并发血栓栓塞,在治疗过程需时刻警惕血栓的风险,中医血瘀与现代医学血栓理论相结合,为血小板减少伴血栓栓塞的诊治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治疗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通塞脉片联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24例仅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肢静脉血管再通情况以评估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塞脉片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更加深刻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实行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一般处理以及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之后,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要明显多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14%)要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当中利用一般处理结合药物治疗综合超声消融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消除患者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上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下肢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5例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下肢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2.4)d,65例患者中,取得92.30%的护理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下肢颜色变化、水肿以及疼痛感等,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采用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后患者并发静脉栓塞护理方法,降低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的发生率。方法:对到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静脉栓塞的58例患者在围术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总结外科术后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及护理,58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有53例下肢疼痛、肿胀症状缓解明显,占91.38%;另外5例患者临床体征无任何改变,占8.62%。结论:对术后并发静脉栓塞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精心护理,能有效提高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经典治疗组比较,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结合经典疗法对HP阳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2年HP阳性ITP患者53例,分组进行抗HP+经典ITP治疗及仅予经典ITP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具显著差异性,治疗后4周起抗HP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经典治疗组,且维持时间较长.结论:抗HP治疗可使HP阳性ITP患者的血小板升高并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高值,抗HP治疗可能成为TTP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5d,卧床期间易并发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但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较为少见。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法复位后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