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列缺穴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其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列缺穴治疗。采用TC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CA、MCA、PCA的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ACA、MCA、PCA的Vd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CA的Vd、Vm均高于对照组(P0.05),MCA、PCA的V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针刺列缺穴可有效改善紧张性头痛患者的颅内血流速度,控制或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百会八阵穴联合圣愈汤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71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百会八阵穴针灸组(对照1组)58例、中药汤剂治疗组(对照2组)70例、联合组43例。对照1组接受百会八阵穴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圣愈汤治疗,联合组采用百会八阵穴针刺联合圣愈汤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评分、失语严重程度、脑血流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ABC评分、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水平、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失语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 <0.05),且联合组失语严重程度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治疗后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水平显著升高(P <0.05),但3组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百会八阵穴联合圣愈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刺回阳九针穴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2月本院共10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恢复期服用通心络胶囊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ale,NFDS)和Barthel指数(the Barthel index of ADL),并检测患者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 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NFDS评分明显降低而ADL评分明显上升;治疗后观察组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大脑MCA、ACA、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均有增快(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大脑MCA、ACA、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均有增快(P 0. 05),治疗后观察组MCA、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回阳九针穴能显著改善患者脑细胞的血液供给,利于受损脑组织的修复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调神法选穴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调神法选穴针刺,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ACA、MCA、P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调神法选穴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增加大脑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语丹加减结合项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8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0例对照组:予常规中风后失语的基础治疗;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语丹加减结合项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价言语功能、经颅多普勒(TCD)进行机理评定。结果:(1)治疗后两组CRRCAE表各因子评分均增高显著(P0.05),且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3)左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语丹加减结合项针治疗中风后失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有效改善左大脑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国医论坛》2021,36(5):40-42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对脑血栓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南阳医专二附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治疗1月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预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情况。结果:经治1月,两组ACA、PCA、MCA的平均血流速度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GOS分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痰通络汤可改善脑血栓患者的血流流动学指标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叶凤 《新中医》2016,48(9):23-25
目的:观察心脑欣胶囊联合全天麻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奇数号设为对照组,偶数号设为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心脑欣胶囊联合全天麻胶囊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脑血管[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头痛次数、头痛指数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ACA、PCA、MCA、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各项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头痛次数和头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痛次数和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头痛次数和头痛指数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欣胶囊联合全天麻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ACA、PCA、MCA、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偏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刺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取双侧外关、内关、太冲、涌泉,患侧丝竹空、率谷。治疗组采用透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头痛指数和临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和两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疗效较好,可改善MCA、ACA、PCA、BA和VA平均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Schuell语言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辨证取穴;治疗组给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12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语言功能总积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失语程度分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P)、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P)、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PCAP)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及脑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头穴平衡区及晕听区治疗小脑梗塞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恢复期小脑梗塞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头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针平衡区及晕听区治疗,常规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分,对头针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结果:治疗后,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常规针刺组为68.0%(3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针组的ACA及MCA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电针平衡区及晕听区治疗恢复期小脑梗塞性眩晕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脑血流循环,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头穴透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和分型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头穴透刺组和分型针刺组,每组30例.头穴透刺组穴取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曲鬓、玉枕透天柱,行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分型针刺组依据证型不同取相应腧穴,风阳上扰型取肝俞、行间等,痰浊上蒙型取阴陵泉、丰隆等,气血亏虚型取百会、血海等,肝肾阴虚型取肝俞、肾俞等,行针刺配合电针治疗.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症状及体征积分,并且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分型针刺组的83.3%(25/30)(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程度、眩晕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头穴透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两组治疗后双侧MCA、ACA、PCA最高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且头穴透刺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采用头穴透刺疗法能明显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的眩晕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伴随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分型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针刺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ACA、MCA、PCA、VA及BA的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增快(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CA、VA、BA的PI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ICVD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动脉弹性,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翟嘉宾 《新中医》2016,48(12):19-21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所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治疗前,2组眩晕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天,治疗组的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21天,2组眩晕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眩晕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ACA、MCA及P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4、21天后的MCA血流速度及治疗21天后的ACA、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7、14及21天后的ACA、MCA及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颈内动脉系统TIA所致眩晕,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5.
刘岩  徐晔 《河南中医》2023,(4):598-602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鹤壁市中医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头痛症状控制情况、脑部血流情况[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平均血流速度]、偏头痛生活质量特异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CA、MCA、PCA、VA、BA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Vs、Vd、Vm、PI、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偏瘫脑血栓患者30例。针刺左通里穴,使用TCD观察并记录进针前、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5个时间点的大脑前、中动脉Vs、Vd、Vm、PI及RI数据。结果 1)针刺通里穴时,病灶侧(右侧)MCA在行针时的Vd、Vm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对侧(左侧)出针时的Vd、Vm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通里穴,病灶侧(右侧)及对侧(左侧)的ACA各参数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通里穴未引起双侧MCA和ACA的PI、RI变化(P0.05)。结论针刺通里穴对动脉硬化性脑血栓患者的MCA具有正性调节及累积效应,对AC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威  章梅玲  褚佳育 《新中医》2021,53(21):193-197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疼痛改善程度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82 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标(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强度、头痛持续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简式McGill 疼痛量表(SF-MPQ) 评分、偏头痛生活质量量表(MSQ) 评分及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颅内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 和基底动脉(BA)]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头痛发作频率、发作强度、持续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4 项头痛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SQ、SF-MPQ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2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ACA、MCA、PCA、VA、BA 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5 项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能够调节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善脑部高反应状态,缓解偏头疼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探究列缺穴对不同性别受试者ACA的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分为3组进行试验,分别为男女混合组30例、女性组15例、男性组15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出针后10 min)运用TCD分别记录志愿者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1)男女混合: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2)女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3)男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10 min后,左侧大脑前动脉PI与行针时比较有所增加(P0.05)。结论针刺左侧列缺穴可增加健康青年双侧ACA血流速度,其中女性结果明显优于男性。列缺穴可作为女性ACA缺血性疾病的首选治疗穴位。男性选穴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颈部推拿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头颈部推拿治疗;对照组32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头痛时间、头痛频率评分及大脑中动脉(MCA)、后动脉(PCA)、前动脉(A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强度、头痛时间、头痛频率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脑MCA、PCA、ACA血流速度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头颈部推拿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大脑中、后、前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脱落3例)和药物组(60例,脱落6例)。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日10 mg,每晚睡前服;针药组在药物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穴取丝竹空、率谷、太阳、风池等,每次30 min,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ACA、MCA、PCA、VA、BA血流速度,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针药组VAS评分,ACA、MCA、PCA、VA、BA血流速度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药物组低(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6.5%(55/57),高于药物组的90.7%(49/54,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盐酸氟桂利嗪可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降低颅内血流速度,效果优于单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