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胃肠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确保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采用冲洗法采样和细菌定量检验方法,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对胃肠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检测。结果在清洗干净的基础上,将1条胃镜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7.14%;将2条胃镜同时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4.38%。将1条肠镜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将2条肠镜同时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66.67%。结论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胃肠镜,最好每次浸泡消毒1条胃镜或肠镜,能够确保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JP2〗观察一种复方过氧乙酸消毒液对消化内镜的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消毒试验观察方法,比较一种复方过氧乙酸消毒液与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 采用手工清洗消毒程序,在消毒环节使用浓度2 000~3 300 mg/L该复方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胃镜浸泡消毒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对肠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用浓度为5 000 mg/L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对胃镜浸泡消毒5 min,消毒效果为100%|对肠镜浸泡消毒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将浸泡消毒时间延长至10 min,两组消毒剂对肠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 该复方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胃镜和肠镜均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但对肠镜消毒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观察3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为科学选择内镜消毒剂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和酸性氧化电位水3种消毒剂消毒内镜的效果进行现场试验观察。结果 采用手工清洗+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清洗消毒方法,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消毒后,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和酸性氧化电位水对胃镜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9.5%、97.4%和94.4%,对肠镜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6.9%、96.3%和96.0%。结论 此3种消毒剂对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相似,但邻苯二甲醛性价比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无毒、更为简便、快速的内镜消毒方法。方法将酸化离子水用于临床胃镜消毒,并与2%戊二醛相比较。(1)顺次抽取180例普通患者检查后的胃镜分成两组,2%戊二醛组和酸化离子水组各90例,两组按消毒时间不同3min、5min、7 min再分三组各30例,分别检测细菌培养结果;(2)取30例HBsAg阳性患者用后的胃镜用酸化离子水消毒3min后,检测HBsAg。结果两组消毒3min、5min、7min后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分别为3例、1例、0例和6例、1例、0例;两组3min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比较(P>0.05),三个时间段对细菌的消毒效果的差异无显著性,30例HBsAg阳性患者用后的胃镜酸化离子水消毒3min后HBsAg消除率为100%。结论酸化离子水对细菌、乙肝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消毒方法便捷、无污染,可用于临床内镜消毒。  相似文献   

5.
臭氧水对胃镜消毒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臭氧水在胃镜体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对120例污染胃镜体经清水及酶制剂清洁后分别采用臭氧水和2%戊二醛进行消毒后,采样,监测消毒效果。结果经过安必洁快速酶洗剂清洗后,再进行臭氧水消毒或2%戊二醛浸泡消毒,其消毒效果的合格率均能达到90%以上,并未检出致病菌,两者之间在消毒效果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过清水清洗后,再进行臭氧水消毒,其消毒合格效果的合格率达到86.7%,未检出致病菌。应用清水清洗后,再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其消毒合格效果的合格率仅能达到73.3%。两者之间在消毒效果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5,P<0.05)。结论应用臭氧水自动洗消机消毒在消毒效果的合格率上较2%戊二醛消毒效果的合格率高;应用安必洁快速酶洗剂清洗可提高消毒效果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臻  王萍  耿芳芳 《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27-29,33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随机抽检的该院人工清洗后用NCX 12-Ⅲ型自动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清洗消毒(2%戊二醛)处于临用状态的支气管镜、胃镜和肠镜及其配件的监测采样结果,按不同的监测方法把调查资料分为A(内腔采样)和B(外表面采样)2组。结果监测待用内镜47件,采取标本94份,每组47份,A组各镜合格率均为100%;B组有2份标本菌落数超标,总合格率95.74%,各镜合格率分别为胃镜94.74%、肠镜92.31%、纤维支气管镜100%。结论内镜的规范化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关键,对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建议采用内腔采样和外表面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本采集,以便正确评价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酸性氧化电位水的使用有效频率,监测消化内镜消毒效果,为消毒剂更换的时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监测酸性氧化电位水使用不同次数的pH值、有效氯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和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共监测20 d;每频数取样20条使用后的消化内镜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消毒5 min。结果频数8时胃镜取样的合格率为95%。使用频数6以内胃镜取样的合格率为100%。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使用6次后进行更换,其消毒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探讨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细菌检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医院现场抽样的清洗消毒后内镜及其消毒剂进行了检测。结果所调查的18所医院中,有15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合格。共调查84条不同类型内镜,有81条内镜内腔消毒效果合格,合格率为96.4%。不同类型内镜中,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100.0%、96.2%和92.9%。84条内镜所使用的消毒剂的浓度和卫生质量全部合格。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医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程序规范,清洗消毒效果合格率较高,某些管理环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临床使用的消化内镜效果进行评价。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清洗消毒5 min,随机抽取胃镜15件、肠镜15件,对消毒前、后标本进行消毒学检测。分析不同医院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临床使用后的消化内镜经水清洗步骤之后,所检出的细菌总数范围80~2.27×105cfu/支;经多酶浸泡2 min水清洗后,再经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5 min,所有内镜上未检出存活细菌,平均细菌总数降低对数值达3.51,符合规范规定的消毒效果要求。结论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使用的消化内镜进行清洗消毒,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人工污染胃镜的清洗消毒效果,为临床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模拟试验,比较过氧乙酸、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3种不同内镜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人工污染胃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及效率。结果过氧乙酸组、戊二醛组和邻苯二甲醛组胃镜清洗消毒后残留菌落数分别为2(0~90)cfu/镜、1 885(1 000~5 500)cfu/镜和2 360(700~10 375)cfu/镜,经检验,过氧乙酸组胃镜残留菌落数显著低于戊二醛组和邻苯二甲醛组(P均0.01);过氧乙酸组、邻苯二甲醛组、戊二醛组清洗消毒所需时间分别为19min、19min和24min。结论过氧乙酸对胃镜的消毒效果优于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  相似文献   

11.
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 观察200例PICC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00%.不同年龄、性别及穿刺体位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P<0.01)和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PICC置管行静脉输液的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5.11%,对照组为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P<0.01);观察组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率为4.26%,对照组为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1);观察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为(122.36±37.11)d,对照组为(67.12±2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4,P<0.01)。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9.079,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7.87%,对照组为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7,P <0.05)。结论将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教育应用于PICC患者,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JVC)、股静脉置管(femoral vein catheter,F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JVC组(n=108)、FVC组(n=63)和PICC组(n=156),比较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FVC组和PICC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65%和93.59%,三种静脉置管方法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最长,平均为(119.78±33.52)d(P〈0.05);三种置管方法在误入动脉、气胸、导管堵塞、血肿、静脉炎和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CC组患者舒适度最好(P〈0.05)。结论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9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行PICC置管,对照组50例,行周围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输液穿刺次数为(6.13±1.4),留置时间为(28.5±4.6)d;对照组穿刺次数为(27.52±6.5)次,留置时间为(2.9±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3,15.1;P〈0.01);实验组导管机械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1);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每3天体重增长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为需要中长期静脉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龄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应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人PICC与非US引导应用导管内含14G穿刺针置人PICC(盲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高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60例,其中US和MST置人组30例,盲穿组30例,分别统计2组1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S联合MST组导管留置7~12个月者22例,超过12个月者8例;盲穿组导管留置1~3个月者1例,4~6个月者11例,7~12个月者7例,超过12个月者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和MST组1次置管成功率96.7%,盲穿组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和MST置人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7%,盲穿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应用US配合MST置人PICC较盲穿法成功率高、配合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士掌握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植入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入PICC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时间顺序分为四组,每组10例,每组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各组的置入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送入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失败率,分析学习曲线。结果平均置入时间A组(99±12.0)min,B组(93±12.6)min,C组(89±11.8)min,D组(51±4.0)min,时间逐渐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由70%提高到100%,并发症发生率由10%降到0。A组+B组的置入时间(93.53±12.57)min高于C组+D组(57.56±8.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6,P〈0.01);A组+B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75%)、导管送入良好率(70%)也均低于C组+D组(均为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714,7.059;P〈0.05或P〈0.01);但并发症与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术经过20例手术可达到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32-2334
目的探讨PICC导管末端置于体内最适位置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从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或者从左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的测量法,对照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摄胸部X线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及置于最适位置的成功率、置管长度。结果观察组置入最适位置36例,成功率92.31%,置入上腔静脉39例,成功率90.70%;对照组置入最适位置12例,成功率38.71%,置入上腔静脉31例,成功率72.09%。观察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及最适深度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785,4.57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测得置管长度分别为(48.43±3.20),(50.46±3.20)cm,与实际置管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24,1.509;P〉0.05)。结论采用从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从左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的测量方法准确,可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梅思娟  孙龙 《护理学报》2014,(20):70-72
目的探讨2种中医护理方法对超声引导下PICC所致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PICC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耳穴贴压组、神门穴按揉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超声引导下PICC操作方法,置管过程中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止痛;耳穴贴压组、神门穴按揉组置管过程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神门穴贴压、穴位按揉止痛,比较3组患者PICC所致疼痛程度。结果耳穴贴压组、神门穴按揉组置管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贴压组与神门穴按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和神门穴按揉均可减轻超声引导下PICC所致疼痛,提高患者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PT健康宣教模式对减轻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置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PICC置管流程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置管前60min行PPT健康宣教,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ATAI)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比较两组患者宣教前后焦虑状况。结果PICC置入前,两组患者S-A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入时,对照组S—AI得分为(40.65±5.24)分,高于观察组的(29.41±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8,P〈0.01)。结论应用PPT健康宣教模式,可减轻PICC置管患者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20.
马容莉  马姗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93-1194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老年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66例需行PICC穿刺的老年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或盲穿法。结果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一针穿刺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高龄患者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保证置管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