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秋玲 《中外医疗》2012,31(8):60-60
目的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DHF患者78例,均进行积极的心力衰竭缓解治疗,同时纠正各种潜在诱发机制。结果治疗后DHF病例恢复情况满意,显效63例(80.7%),有效12例(15.4%),无效3例(3.9%),总有效率为96.1%。结论依据DHF的症状及体征进行针对治疗,同时辅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β受体阻滞剂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8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诊断以超声心动图为主要手段,收缩功能障碍与DHF有明显的区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18例,误诊率20.5%。药物治疗以p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钙离子拮抗剂为主。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是引起DHF的最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以各种类型的呼吸困难为主,占100%;老年人发病率高,占63.6%;出现精神障碍15例,占17%。结论:提高对DHF的认识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李纪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62-162
目的:分析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与药物治疗的体会,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68例D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HF临床症状主要为有充血性心衰表现(多为肺淤血)。X线胸片显示所有病例肺纹理增粗。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不良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而心腔大小及射血分数(EF)正常可明确诊断。药物治疗主要为减少液体潴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改善心肌顺应性,改善和延缓心室重构,改善舒张功能。结论:DHF发生是充血性心力衰竭(SHF)的早期阶段,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为重要,以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D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DHF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I级以上49例(87.5%);心功能I或Ⅱ级9例(16.1%);5例(8.9%)合并右心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自动出院2例(3.6%),死亡1例(1.8%)。结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50%,即可诊断为DHF;DHF的治疗以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以及钙通道拮抗剂为主,同时针对基础疾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力衰竭住院的8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指标分为DHF组385例与SHF组441例,分析两组患者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DHF组患者385例(占46.6%),多见于年长、女性患者,高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分别是DHF的第一、二位病因。S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QRS时限延长;而DHF患者心室腔无明显扩大,但室壁增厚明显,且房颤发生率高。DHF组NYHA分级Ⅳ级、肝肾功能受损、住院死亡率及1年内再次住院率均显著低于SHF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安体舒通的应用明显低于SHF患者。结论与SHF患者相比,D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轻,住院死亡率及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事件发生率低,预后相对较好。利尿剂是改善DHF症状的有效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D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美托洛尔或/和氯沙坦治疗。监测用药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比较各组间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美托洛尔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氯沙坦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美托洛尔与氯沙坦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结论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比单独应用这2种药物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血浆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并监测超声心动图指标等容舒张时间、E/A比值、E峰减速时间,左房内径,比较常规组(n=50)和螺内酯组(n=49)对DHF患者神经内分泌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螺内酯组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优于治疗前(P <0.01),并优于常规组(P <0.01).结论 螺内酯对老年DHF患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和曲美他嗪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盐酸曲美他嗪(山东瑞阳制药)20mg,3次/d口服,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P0.05)、心功能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以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郭良敏  梁芸 《四川医学》2023,44(7):748-751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资料及药物治疗的现状,探讨心衰药物对于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5月就诊于我院并住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础资料及住院期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衰药物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0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男性居多(57.3%),主要病史为高血压(78.2%)、冠心病 (51.5%)和糖尿病(38.8%),住院期间心衰患者主要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 NI(57.3%),利尿剂(75.7%),β受体阻滞剂(68.0%)等;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的使用也是和患者主观症状(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则和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10),钙通道阻滞剂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02)。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上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对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有一定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高血压具有患病率高、血压波动大、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是高血压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六大类: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这六大类除α受体阻滞剂外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1.
周莹  吕吟秋  黄朝兴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327-1329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对IgA肾病(IgAN)患者血和尿转化生长因子1(TGF-1)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比较12例长期服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IgAN患者和11例均未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治疗前后血和尿的TGF-1及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 12例IgAN患者在长期服用RAS阻滞剂后其尿TGF-1和8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未经上述药物治疗的11例IgAN患者的尿TGF-1及8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结论使用小剂量的RAS阻滞剂可明显降低IgAN尿TGF-1的水平,但不能将其降至正常范围,且不能完全阻断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在心衰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纠正心衰治疗(休息、限钠、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和洋地黄),治疗组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缓释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试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LVEF均明显改善。血浆中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血浆BNP水平[(115.06±57.42)pg.ml-1]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2±49.27)pg.ml-1],P<0.01。结论:接受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CHF后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内分泌功能,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现代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合并利尿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和6 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能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改善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现代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合并利尿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理论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比值和6 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E/A比值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能升高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E/A比值,明显改善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  相似文献   

15.
病例1 患者,女,62岁,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为180/100mmHg,口服降压药物不规律。1年前患者在感冒后出现活动时气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扩大。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平稳,能从事日常活动,夜间可平卧。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14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症状体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组142例均诊断为DHF,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多为肺淤血表现,有的患者初始症状不典型,有24例误诊,误诊率12%,心脏超声检查,左室不大,左室壁大多增厚,左心室射血分数(VLEF)正常,左室舒张充盈减低。142例经治疗后,显效78例(54.9%),有效51例(35.9%),无效13例(9.2%),总有效率90.8%。结论:应尽早诊断,减少误诊,病因预防和治疗。DHF联合治疗可改善心室重构,增加左室顺应性,及明显改善症状,避免使用地高辛等正性肌力药物,但有的患者可使用洋地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潘海燕 《大家健康》2013,(17):78-79
目的:观察新联疗法: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如厄贝沙坦;②利尿剂如呋塞米、双克片;③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安体舒通;⑤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地高辛。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地兰静推,氢氯噻嗪片,口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新联疗法,主要是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利尿剂、安体舒通联合地高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评价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9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新联疗法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建沛  龙家茹 《河北医学》2006,12(6):510-51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以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在用利尿剂治疗基础上给予伊贝沙坦(irbesartan)150mg 1~2次/d治疗,对照组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洛克治疗,观察之初及用药3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重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平均心肌重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检测对甲亢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评价了75例甲亢患者的肺动脉压,其中单纯甲亢患者34例,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患者41例,92例为健康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血浆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Ⅰ(A1)及血管紧张素Ⅱ(A2)的含量。结果:34例甲亢组患者检出肺动脉高压12例(32.4%),41例甲亢心患者检出肺动脉高压39例(94.5%)(P<0.05)。单纯甲亢组中1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有4例在2~6月之内发生了心房颤动。甲亢患者血浆中ET1、A1及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出的肺动脉高压,是甲亢心的早期诊断指标,其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92.59%,阳性预测值为96.23%,阴性预测值为67.57%。是一个实用的无创早期诊断方法。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CHF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心率、血压、运动耐量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心功能、LVEF及6-MW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比索洛尔靶剂量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