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彦 《全科护理》2016,(1):73-75
[目的]探讨分层培训在心内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心内科护士各岗位任职资格、岗位标准、工作职责、技术能力等因素,设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结果]护理技能、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科室护理不良事件逐年下降,科室被评为"优质护理示范岗"。[结论]在心内科护士岗位管理中应用分层培训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护士分层培训有助于护士明确目标,促进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唐翠 《全科护理》2013,11(2):162-163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我院开展责任制护理的实践及效果。[方法]以普外科为试点病区,优化调整护理岗位,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改革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实行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开展责任制护理后的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与开展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李欢  廖燕  胡雪珍 《护理研究》2014,(14):1757-1758
[目的]调查护理协管人员的工作现状,了解护理协管岗位设立的可行性,以期为完善护理协管岗位设置、加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名护理协管人员进行调查。将设立护理协管岗位前后同期的护理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服务态度、优质服务、夜间督导的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骨干非常愿意承担护理协管岗位工作,通过不断学习能胜任护理协管岗位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设岗前后的护理管理、服务态度、夜间督导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操作、护理书写、优质护理质量评分设岗后高于设岗前(P0.05)。[结论]设立护理协管岗位是可行的,设立护理协管岗位不仅为护理骨干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力度,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岗位管理下成组护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岗位成组管理模式,挖掘不同护士的潜力,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对抢救室的护理人员依据工作能力、职称、学历、专业技能、协调与应急处理能力等不同,设置高职护士、专科急救护士、助理急救护士岗位,按不同岗位进行成组管理,实现对护理质量的连续监督与控制.[结果]实施前后抢救室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病人、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药品设备完好率由94%提高到100%.[结论]护理岗位管理下成组模式保证了急诊护理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的落实,提高了不同岗位护士的工作主动性,体现了宜人宜岗护理岗位管理理念,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6.
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蓉  高莉 《护理研究》2007,21(4):308-310
[目的]探讨护理分配制度与护理质量的关系,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在护理岗位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对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推行绩效考核对护理质量管理产生的效应。[结果]护理岗位推行绩效考核起到了提高员工绩效、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护理目标的实施、增强管理效能等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结论]将绩效考核引入护理管理,是新时期护理管理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燕  贡浩凌  庄利梅  王辉 《护理研究》2015,(8):1012-1014
[目的]实施岗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方法]在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从岗位设置、护士分级、人力调配、岗位培训、绩效考核及职称晋升方面进行护士管理方式改革。[结果]实施岗位管理以来,护士离职率从9.4%下降至2.3%;护士工作满意度从79.5%提高至95.1%。[结论]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可降低护士离职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蓉  高莉 《护理研究》2007,21(2):308-310
[目的]探讨护理分配制度与护理质量的关系。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在护理岗位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对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推行绩效考核对护理质量管理产生的效应。[结果]护理岗位推行绩效考核起到了提高员工绩效、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护理目标的实施、增强管理效能等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结论]将绩效考核引入护理管理,是新时期护理管理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试点外聘日班责任护士在临床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关节外科在人员流失严重状况下,经协商决定对外科各专科外聘日班责任护士,制定外聘日班护士岗位条件、外聘日班责任护士职责以及岗位管理细则,于2013年5月—9月实施。[结果]启动外聘日班护士岗位管理后,缓解了专科人力紧缺,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能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结论]外聘日班护士的岗位管理试点是可行的,可缓解短暂护理人力资源紧张,不失为护士岗位管理的一项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护理岗位管理为基础,实施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做法与成效。[方法]通过专家会议法,确定各级护士的准入标准、工作内容及能级系数,建立护理岗位管理模型和绩效考核系统,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考核。[结果]新的考核模式实施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0.6%提升至96.9%,病人满意度由96.2%提升至99.4%,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由81.8%提升至96.9%,护士离职率由9.68%下降到6.27%。[结论]科学、全面的岗位管理,公平、客观的绩效考核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人事改革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实行层级岗位管理护理模式,进行岗位设置、护士配置。护理部统筹全院护士绩效考核分配,门诊、手术室结合量化考核,提高临床夜班护士系数等。眼科护士分N0-N5共6个层级别培训和考核,制定层级培训手册。护理质量管理实行科室护理单元自控、护士长交叉检查、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小组管理、项目小组管理、护理总值班督导、护理部主任行政业务督导等质控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比较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岗位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后,各层级护士对岗位工作满意度由90.55%提高到98.42%,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由91.33%提高到96.06%,病人满意度由91%提高到97%。自2013年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每年获市级评估"A级",无护理服务投诉,无护理差错事故,护士离职1人离职率2.8%,离岗率0。[结论]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眼科护理实行岗位层级管理模式,护理部统筹绩效分配,能有效地实现同工同酬,能保证护理质量及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病人提供持续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人才流失,不同程度地引导眼科护士走向临床岗位,满足临床病人需求。  相似文献   

12.
何小兰  于卫华 《护理研究》2013,27(7):646-647
[目的]通过临床护理主管岗位的设置,提高夜间、双休日和节假日薄弱环节的护理质量,提升临床高年资护师(取得护师资格≥3年)综合能力,降低低年资护士(工龄小于3年)的工作压力。[方法]设置临床护理主管岗位,制定岗位管理制度并履行临床护理主管岗位职责。[结果]临床护理主管岗位设置实施1年来,有效地提高了夜间及节假日薄弱环节护理工作质量;各科临床护理主管在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结论]临床护理主管岗位的设置,能对夜间及节假日护理服务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环节质量控制,保障夜间及节假日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是培养"应用型、专科型、高层次"的护理人才,MNS区别于护理硕士科学学位最大的特性就在于它的职业性——注重人才培养与护理岗位实际工作的需求相适应[1]。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因而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术学位培养模式的影响,同时由于师资结构等条件的限制,导致目前我国MNS教育未能较好地彰显职业特色且社会认可度不高[2-3]。  相似文献   

14.
朱秀琴  刘于  汪晖 《护理研究》2015,(2):242-244
[目的]探讨科学的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方法]通过实行对护理岗位类别和级别的设置、岗位梳理、修订岗位说明书、护士岗位分层培训、岗位选聘与实施、绩效考核和岗位晋级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前后病人、医生及护士自评满意度均提高,护士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高涨。[结论]基于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促进了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保证了正向的激励机制,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护士岗位管理是加强护理队伍科学管理、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公立医院改革中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护理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应当探索和实践的工作任务[1]。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科学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2]。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匮乏,为了将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投入到日益严峻的医疗工作中,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是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6.
樊建楠  韩世范  程金莲  王益锵 《护理研究》2012,26(15):1369-1371
[目的]明确分级护理决策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向省内19名护理专家和15名医疗专家进行分级护理决策护士岗位描述的专家咨询。[结果]形成分级护理决策护士的岗位描述书:岗位使命是在护士长的领导和医生的指导下,负责下达病人的护理级别并及时调整;岗位职责包括6项工作概要,下分21个条目;岗位任职条件包括任职资格、岗位培训、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结论]岗位描述的确立为护士决策分级护理在临床的规范化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岗位设计又称工作设计,是指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提高工作绩效、满足个人需要而在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等方面进行的变革与设计[1]。岗位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岗位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近年来,岗位设计管理在国外护理岗位管理中已经得到较多应用。在国内,自卫生部颁布《关于实施医  相似文献   

18.
护理组长在护士分层级管理中的新路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进淑 《全科护理》2010,8(6):534-535
[目的]探索护理组长在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制订护理组长工作职责并严格考评,培养及使用护理组长。[结果]设立护理组长后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在护士分层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结论]设立护理组长是护理分层级管理中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护理管理理念质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护理组长在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制订护理组长工作职责并严格考评,培养及使用护理组长。[结果]设立护理组长后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在护士分层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结论]设立护理组长是护理分层级管理中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护理管理理念质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医疗改革和优质护理的开展,医疗机构迫切需要专业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1]。为此,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培训模式是护理工作之重点[2],2011年1月-2014年2月,我们按照护理管理"能级对应原则",对门诊不同层次的护士按其所履行职责及对知识需求的不同,进行以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等能力为基础的分层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