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的价值.方法 对35例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患儿行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后行超声随访.结果 35例患儿共进行41次抽吸和2次置管引流,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抽脓,6例1周后进行第2次穿刺抽脓,均无严重并发症.35例患儿中31例均于抽吸引流后48 h内症状缓解;4例穿刺抽脓后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行置管引流后病情好转,2例中转开腹.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8~2010年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18例,占51.4%;二次穿刺成功13例,占37.1%;3例后在B超及X线行内外引流,占8.6%;1例未穿刺成功,占2.9%.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对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所30例胸腔积液患者行腹腔引流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治疗,并做好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护理.结果 3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1例心力衰竭患者在行引流过程中出现复张后肺不张,经对症治疗好转;20例患者置管2 d后出现不同程度引流不畅情况,给予冲管后好转;未发生1例胸腔感染、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腹腔引流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可确保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方法 负压引流.结果 35例一次治愈,一例复发后手术.结论 负压引流也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侧脑室穿刺治疗小儿急性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侧脑室穿刺治疗36例急性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儿经过1~4次穿刺放液后,6例经1次引流后症状即显著好转;27例在4天状症状基本消失;3例先心患儿在1次治疗后放弃治疗.结论 侧脑室穿刺引流是治疗小儿急性脑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应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采用单纯穿刺抽脓9例,其中6例仅进行一次穿刺抽液治疗、3例需进行第二次穿刺抽液治疗;置管引流16例,留置引流管(15±3)d.2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6)d.结论: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真空试管负压引流与开放引流对感染切口的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真空试管负压引流和开放引流对感染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2月切口感染患者37例(真空组),术后采用真空试管负压引流治疗;同时随机抽取切口感染患者42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引流治疗.对比两种引流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37例因切口感染行真空负压引流治疗者的换药次数平均为(2.5±0.5)次,切口愈合时间为(7.5±1.4) d,32例切口甲级愈合;42例因切口感染行开放引流治疗者的换药次数为(16.8±1.5)次,切口愈合时间为(18.0±2.5) d,10例切口甲级愈合.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和甲级愈合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2,t=-8.07,χ2=31.03,P<0.01).两组患者引流时间和引流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真空试管负压引流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愈合时间加快,较开放引流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去骨瓣术后皮瓣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去骨瓣术后皮瓣下积液患者75例,最初均采用穿刺抽吸、加压包扎或积液腔引流、加压包扎,效果欠佳.遂采用美敦力EDMS腰大池持续引流系统,调节控制引流量,150~300 mL/d,分3次释放,持续引流7 d.同时头部适当加压包扎.结果 该组一次治愈56例拔除引流管后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皮瓣贴合;11例复发,在病程达3个月后行颅骨修补加囊壁切除术后治愈;8例同时合并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结论 对于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患者,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疗效确实有效,可以缓解积液对脑组织的压迫,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9.
何多祥 《中外医疗》2011,30(27):83-83
目的 分析25例腹部切口积液、拆开引流延期愈合形成的原因.方法 通过拆开引流,综合治疗皮下积液延期愈合效果的观察.结果 引流换药3次愈合12例,引流换药5次愈合10例,7次换药愈合3例,最短术后7d出院,最长术后2周出院.结论 切口皮下积液形成原因与手术者操作、病情及病员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形成,但与手术操作者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实践与应用.方法 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在CT定位下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引流,并分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进行引流.结果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3例,其中,单侧17例,双侧血肿6例,共计29个血肿,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无明显气颅.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接引流管引流血肿,必要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简便易行的方法.术中患者体位舒适,易接受.术后睡眠、翻身不会压迫引流管而影响引流效果,并发症少,尤其是颅内积气少.它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8例患者中,27例一次行支架植入成功,1例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先行外引流1周后再行支架植入成功;共植入金属支架31枚.1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2例因外引流量大未能拔除外引流管.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创伤小,患者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少,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气胸引流,以往多经第二肋间腋路、前路或后路。作者在50具尸体两侧进行100次穿刺实验,并解剖观察,发现经第一肋间前路引流,损伤胸膜壁和纵隔结构的危险性最小。具体方法是在胸前第一肋间距胸骨柄外侧缘平均42.2mm处刺人最安全,因为不伤及内侧的胸廓内血管(右侧平均距胸骨外侧3.8mm,左侧3.7mm),不易造成胸内空气至腋腔,也不会造成肺根的损伤(肺根平齐第二肋间水平)。100次实验结果:成功98次,失败1次(空气至腋腔),另一次经第二肋间进入;但无一例损及纵隔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脑室外引流结合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临床32例脑室内出血病例,行脑室外引流术后,连续4d每天二次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夹管2h后放开,引流血性脑脊液每12小时重复一次.定期复查头颅CT,术后一周,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结果 本组32例患者中,31例患者均引流通畅,29例患者术后4周意识恢复清醒,2例患者持续昏迷,1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死亡.结论 该方法综合治疗脑室内出血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最佳条件.方法 本组21例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结果 21例患者创面经持续负压引流后,更换创面引流装置最少1次,最多4次,创面新鲜后,行自体皮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充分引流后进行药物灌注.结果:静脉导管引流结合药物灌注治疗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均一次成功,有效率为92.86%,KPS评分平均提高20~30分.结论:心静脉导管引流结合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有效、安全、患者痛苦小的治疗方法;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16例四肢创伤性组织缺损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7~9 d.结果 16例患者肉芽生长良好,经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创面后,全部一次成功.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能充分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促进创面愈合并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在外科引流技术中的应用尝试,探讨其临床前景.方法 回顾分析279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外引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9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无一例出现继发性脏器损伤、出血、气胸、导管源性感染等并发症,28例发生导管堵塞.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外科引流治疗领域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对68例多种原因所致软组织损伤,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8例经1次治疗、17例经2次治疗、3例经3次治疗后创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经再次手术植皮后,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 在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引流液的情况,做好负压引流护理、疼痛的处理、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单纯挂线法、切开挂线引流法或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136例.结果 13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均经临床一次手术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及后遗症.结论 一次性单纯挂线法、切开挂线引流法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可靠.认为高位肛周脓肿一旦确诊,宜早行一次性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邹胜伟  朱政鸣  刘科  邓永兵  黄涛  袁鹏  许毅 《重庆医学》2007,36(17):1749-1750
目的 探寻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脑室积血外引流冲洗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室积血伴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5例脑室闭式冲洗引流,另15例开放冲洗引流.结果 脑室积血外引流闭式冲洗与开放冲洗比较:(1)冲洗实际操作时间:前者平均(7.13±1.68)min明显低于后者平均(42.33±8.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2)更换头部敷料次数:前者平均(5.93±1.33)次明显低于后者平均(13.27±2.5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前者一人独立完成,而后者需他人协助;(4)前者冲洗液不与换药碗、空气接触,后者则是开放的;(5)冲洗引流效果:前者与后者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积血外引流闭式冲洗优于开放冲洗,是一种可推荐采用的简单、有效、安全的脑室积血外引流冲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