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入的以多发肋骨骨折为主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对照组64例。手术组患者接受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诸如,年龄,性别,肋骨骨折数,入院时、治疗后2h、24h、48h、72h的疼痛指数,镇痛药用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例患者性别、年龄、平均肋骨骨折数、入院时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较对照组治疗后2h疼痛指数(5.45±0.94vs.6.81±0.99,P=0.004)、治疗后24h疼痛指数(4.67±1.03vs.5.94±1.15,P=0.000)、治疗后48h疼痛指数(3.93±0.92vs.5.75±1.29,P=0.000)、治疗后72h疼痛指数(2.83±0.96vs.5.45±1.25,P=0.000)均变小,镇痛药用量(P=0.000)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9vs.37,P=0.027)降低,住院天数(11.14±1.84vs.17.41±7.72,P=0.004)缩短。结论:较保守治疗而言,在治疗重症胸外伤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多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20例纳入本次研究,设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并将同期接收的另外20例多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各项临床指标良好,并发症率相比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重症胸外伤患者中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在降低术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涿州市医院2006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4例,其中54例行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A组),40例行保守治疗(B组),观察两组患者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肺不张[12.96% (7/54)]及肺部感染发生率[5.56% (3/54)]均低于B组[40.00%(16/40)、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在预防肺部并发症方面优于保守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9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对照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h,1、2、3 d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2/47)、17.0%(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肋骨骨折愈合时间)水平,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72 h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48、72 h,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2/62),低于对照组的16.13%(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可提高SF-36评分,加快术后康复,降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纯钛爪型肋骨内固定板在多发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接受纯钛爪型肋骨内固定板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3例为手术组。选择既往接受保守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4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情况,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手术组VA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止痛药的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FVC)、最大通气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胸廓畸形、骨折移位及迟发性气胸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1%(7/63),对照组为47.5%(202/425),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钛爪型肋骨内固定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安全有效,相比传统的保守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且并发症较少,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胸外伤患者给予镍钛合金记忆环抱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为该次的研究观察对象,并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别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25),其中对照组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镍钛合金记忆环抱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度较之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胸外伤患者行镍钛合金记忆环抱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胸外伤患者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胸心外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36例重症胸外伤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参照组18例患者实施常规保守治疗,针对手术治疗组18例患者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后的术后VAS评分、骨折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优良率优于参照组18例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重症胸外伤患者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利于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44例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43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1例合并右肺上叶切除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术后恢复肺功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多发肋骨骨折首选方法,特别是合并连枷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发肋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非内固定治疗。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较短的住院时间、较低的疼痛评分、较少的镇痛药量及较少的住院费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84例Pilon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结束评价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84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中位时间5.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率、功能恢复率分别为28.57%、84.52%、77.38%,骨折复位与功能恢复呈正相关(P<0.05).年龄、合并腓骨骨折仅对功能恢复影响显著,开放性骨折仅对骨折复位影响显著(P<0.05),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对骨折复位、功能恢复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骨折复位效果与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功能恢复与年龄、合并腓骨骨折、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笛 《中原医刊》2014,(4):54-5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需要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Ⅳ型)患者7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37例)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开放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微创组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8572,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31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并发症等优点,效果较切开复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举 《医学综述》2014,(3):542-544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经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确定为肱骨近端骨折的27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系统(PHILOS)钛板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切开复位组(16例),行闭合复位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闭合复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性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患者骨性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与切开复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67,t=4.215、30326,P<0.05);闭合复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9.09%vs 31.25%,χ2=11.05,P<0.05);12个月后随访发现,闭合复位组术后肩关节运动评分的优良率为90.90%(10/11),切开复位组为81.25%(1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7,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老年患者选择闭合复位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显著,骨性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医用高分子夹板在治疗肋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lO月本院116例肋骨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组:医用高分子夹板治疗组63人和传统胸部多头胸带包扎固定治疗组53人。观察两组治疗后1、24、48、72h的疼痛症状缓解程度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医用高分子夹板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医用高分子夹板治疗组肺部感染情况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医用高分子夹板对肋骨骨折区域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可迅速减轻疼痛、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简单有效治疗肋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向可佳  向燕卿  赵万英 《医学综述》2014,20(18):3437-3438
目的分析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9.2±5.8)min,螺钉固定组手术时间(45.4±9.1)min,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发生骨不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螺钉固定组发生骨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3例,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螺钉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62例,进行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对照组62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3%(P 〈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Rasmussen 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或 P 〈0.05)。结论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骨折节段均为T12-L2。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并随访2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相邻椎间盘退变情况,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治疗后缓解。末次随访发现观察组椎间盘退变指数(75.26±2.41),低于对照组(88.25±2.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脊柱退变程度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Gamma钉、动力髋螺钉、解剖形钢板3种固定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Gamma钉内固定2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47例、解剖形钢板内固定35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负重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0月。三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手术时间最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amm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切口长度最短及解剖钢板组出血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amma钉组负重时间最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和解剖钢板组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解剖钢板组比Gamma钉组住院费用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85.10%和85.71%,Gamma组优良率最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amma钉、动力髋螺钉、解剖形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病情、严格掌握适应症来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袁峰  袁荣霞  刘枝成 《河北医学》2013,19(2):193-197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组)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术(对照组),对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评分、两组腕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6.608,P〈0.01);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3,P〉0.05)。治疗组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两相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3.730,P〈O.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1.746,P〈0.01)。结论: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特别是移位明显且不稳定骨折,提倡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