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深度针刺"足三里"穴对慢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以及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4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造模组,浅刺组,深刺组。慢性胃炎大鼠模型采用碘乙酰胺溶液诱导制备。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组用相同方法固定大鼠,但不做针刺处理,浅刺组、深刺组将毫针刺入不同深度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胃泌素、白介素含量及胃液p H值,观察胃部出血点及体重变化。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大鼠血清胃泌素浓度降低,针刺后深刺组大鼠血清胃泌素浓度较造模组有显著提高(P0.01)且深刺组作用优于浅刺组(P0.05);比较正常对照组、造模组、浅刺组、深刺组的白介素IL-1β,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常对照组、造模组、浅刺组、深刺组的组间互相比较,p 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大鼠"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胃炎,相较于浅刺,有着更明显刺激机体内血清胃泌素释放的功能;针刺"足三里"穴对于调节慢性胃炎大鼠的血清白介素浓度及胃液p H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Fasl和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12周龄,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三苯氧胺组,每组10只。经25 d造模成功后,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HE染色法对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Fasl、Fa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乳腺小叶显著增多,腺泡结构紊乱,组织增生现象明显,F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as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经治疗后,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较模型组小叶数量减少,腺泡排列较为整齐,组织增生的病理变化减轻,F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Fas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能够干预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Fasl和Fas蛋白表达情况,对乳腺增生大鼠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针对大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传统针刺组、电针组、西药组,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法复制BPH模型,同时相应施以电针肾俞、会阳穴法及常规针刺法及保列治处理,4周后观察大鼠前列腺湿重、指数、体积、腺上皮细胞高度、腺腔直径及显微结构变化。结果:电针组及传统针刺组前列腺湿重、指数、体积、腺上皮细胞高度、腺腔直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形态学显示增生明显减轻,且电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前列腺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且电针肾俞、会阳二穴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预防乳腺癌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针刺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并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5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结构中P53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53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53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三针对前列腺增生(BPH)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PI)、凋亡率、组织形态的影响,为尿三针治疗BPH提供依据。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三针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进行造模,尿三针组给予针刺尿三针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观察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尿三针组前列腺湿重、PI低于模型组,尿三针组凋亡率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前列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向腺腔内形成凸起,腺腔变小甚至闭合,腺腔内酸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尿三针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尿三针治疗BPH的机理之一是促进前列腺细胞凋亡,使前列腺体积和质量降低,减轻前列腺炎症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捻转补法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复制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捻转补法组采用捻转针刺补法进行治疗,取“关元”“气海”和“三阴交”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共针刺21 d。造模及治疗结束后,计算大鼠前列腺重量指数,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睾丸酮、雌二醇,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重量指数和血清雌二醇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腺上皮细胞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针刺组大鼠前列腺重量指数和血清雌二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腺上皮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血清睾丸酮在各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捻转针刺补法能明显降低前列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和前列腺重量指数,从而发挥其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Yang JJ  Wang LN  Xiao HL  Zhang SC  She YF  Bian WJ  Guo S 《针刺研究》2012,37(3):173-178
目的:探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肉注射的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针刺组在大鼠第2对左右乳房进行围刺后,电针30min,并针刺"膻中"穴,留针30min,1次/d,共治疗30d;药物组每日予以三苯氧胺(1.8mg/kg)灌胃。于治疗前,治疗10、20、30d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高度、直径;于末次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含量;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乳头高度、直径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乳头高度、直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E2、PRL、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E2、PR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P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乳腺组织形态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目明显较多,腺泡腔和腺导管明显扩张;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均减少,腺泡腔及腺导管萎缩。模型组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能够改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其作用与调节血清性激素含量及降低乳腺组织E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采用去势后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4 mg/kg的方法来复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模型,同时给予相应治疗,共进行30 d。造模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bFGF在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及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腺上皮细胞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P均<0.05);药物组、针刺组及针药结合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及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均<0.05),腺上皮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3个治疗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和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针刺能够明显降低前列腺增生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和体积,抑制Ki-67和bFGF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丙酸睾酮致PH动物模型的评价及针刺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丙酸睾酮所致BPH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及针刺对BPH动物模型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丙酸睾酮肌注法造模,针刺秩边穴进行干预,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E2水平。结果,丙酸睾酮可引起大鼠的前列腺发生增生改变,针刺可以改善其病理变化,降低血清T,促进E2的生成。说明丙酸睾可以使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发生紊乱,引起前列腺增生;针刺可以调节大鼠的性激素紊乱过程,抑制其病理变化,从而起到防治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环跳"穴不同组织(神经干与肌肉层)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与c-jun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探讨"环跳"穴深刺或浅刺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跳浅刺组、环跳深刺组,每组12只。采用横断法复制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电针"环跳"穴治疗,深刺组针刺触及神经干,以大鼠下肢出现瞬间抽动为度;浅刺组针刺非神经干肌肉层,以穴区肌肉出现轻微颤动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L4-L5脊髓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L4-L5脊髓磷酸化JNK(p-JNK)和磷酸化c-jun(p-c-jun)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脊髓神经元胞体出现肿胀、变性凋亡,经电针治疗后,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环跳深刺组L4-L5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浅刺组。模型组L4-L5脊髓p-JNK和p-c-jun表达升高,经电针治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且环跳深刺组p-JNK和p-c-jun表达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环跳浅刺组(P0.01)。结论: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病理形态学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电针刺激"环跳"穴不同组织可以不同程度下调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p-JNK和p-c-jun表达水平,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保护神经元细胞,这可能是环跳穴深刺触及神经干疗效优于浅刺非神经干肌肉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深刺与浅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翠彦  王寅 《中国针灸》2006,26(4):256-258
目的:探讨及评价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深刺耳前3穴即耳门、听宫、听会配合体针疗法);对照组24例(浅刺耳前3穴配合体针疗法),观察和比较治疗后不同时期两组听力变化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9.2%,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TLRs MyD88信号通路为基础,对膝骨关节炎进行壮医浅刺针法治疗,并且对其进行观察及研究。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11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壮医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Lequesne指数评分和患者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3、12个月的Lequesne指数评分和治疗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LRs MyD88信号通路基础上得出壮医浅刺针法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在医学中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浅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局部浅剌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愈率和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84.44%和2.63%,对照组分别为57.78%和30.77%,2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浅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三刺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雄  朱晓毅 《中国针灸》2008,28(3):205-206
目的:探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有效刺法。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刺法组(41例)和常规针刺组(41例)。三刺法组穴取环跳、阳陵泉、申脉,环跳、阳陵泉穴采用浅、中、深3层刺法,即浅刺卫,中刺营,深刺谷气来,针后在腰骶及患肢足太阳经、少阳经行推拿手法;常规针刺组穴取环跳、居醪、承扶、阳陵泉等进行常规针刺,推拿操作同三刺法组。2组进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结果:三刺法组治愈率为87.8%,常规针刺组治愈率为63.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刺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椎夹脊穴深刺为主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损伤的臂丛神经根处颈椎夹脊穴深刺为主,配合手三阳经及手少阴心经取穴,其中阴经穴位针刺操作均要求循经感传;对照组选用手阳明经穴位为主及常规操作手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优于对照组的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夹脊穴深刺为主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调肾疏肝针法对乳腺增生患者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较佳配穴和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调肾疏肝针法组(简称调肾疏肝组)、常规针刺组和中药组。调肾疏肝组穴取肾俞、命门、风府、灵墟、神封、步廊、期门等,每日针刺1次;常规针刺组穴取足三里、膻中、肝俞、乳根、内关、期门,治疗方法同调肾疏肝组;中药组口服乳癖消片,每次6片,每日3次。3组患者皆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及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变化情况。结果:调肾疏肝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94.0%,常规针刺组分别为86.0%和88.0%,中药组分别为78.0%和84.0%,3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肾疏肝组疗效优于另2组;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血清PRL、P、P/E2均有显著改善(P<0.05),调肾疏肝组降低PRL和升高P、P/E2作用优于另2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调肾疏肝组和常规针刺组E2、CD8 、CD4 /CD8 有显著改善,调肾疏肝组降低E2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调肾疏肝针法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对乳腺增生患者的内分泌、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中26例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健侧对应穴,15例静止期患者采用浅刺法针刺患侧,2例恢复期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并与36例常规针灸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取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7个,对照组为4.0个,两组在治疗疗程上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浅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睡眠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浅针组和体针组,每组30例,浅针组使用浅针手法刺激山根、额中、镇静、定神、印堂,体针组使用体针疗法刺激神门、内关、百会、安眠,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状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浅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可以和体针发挥一样的疗效,且浅针无创伤、无痛苦、无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深刺局部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晓阳 《中国针灸》2005,25(8):549-550
目的:寻找提高三叉神经痛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以局部近取浅刺和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深刺组在此基础上对局部穴位采用深刺达神经干的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均收到明显疗效,深刺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4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而常规针刺组分别为7例、15例、12例、11例、75.6%.深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局部穴位深刺加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与西药舍尼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结果,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和对照组40例(西药舍尼通治疗),以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受困评分(BS)、最大尿流率、前列腺容积和膀胱残余尿量为量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5%和100.0%,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得到显著改善,I-PSS、BS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容积和膀胱残余尿量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优于西药舍尼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