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肾内科2016年3月收治的1例经肌活检证实为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其肾病综合征,并对其住院诊治过程及门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肌病迅速得到缓解。随访22个月,肾病在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半年,小剂量激素维持半年后得到临床缓解,停药后肾病稳定,随访期间肌病未再复发。结论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为免疫介导的肌病,骨骼肌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该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良好。但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可能引起免疫紊乱的共病治疗。  相似文献   
2.
3.
夏子敬  付平  陈懿  黄卓  熊丽 《西部医学》2019,31(2):221-22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各种中外文数据库、OA资源库、百度学术搜索引擎以及最新的纸质文献,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审员评估试验的质量并独立提取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1005例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组优于含有西咪替丁的常规治疗组和不含西咪替丁的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治疗过敏性紫癜可以降低复发率和减少肾脏损害率(P<005),同时可以缩短皮疹、腹疼、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肾脏损害恢复时间(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低,其疗效需要进一步高质量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去乙酰化是组蛋白表观遗传学修饰的重要的方式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作为调控基因的关键蛋白,其功能异常早已被证实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肾脏病等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进而推动HDAC抑制剂(HDACi)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本文综述HDACs在肾脏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HDACi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初始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3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透析的3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尿酸是否升高分为尿酸升高组和尿酸正常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共30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78例(57.6%),女性131例(42.4%)。其中,158例(51.1%)患者尿酸升高,151例(48.9%)患者尿酸正常。与尿酸正常组比较,尿酸升高组透析龄更长,但年龄、二氧化碳结合力较低,尿素、前白蛋白较高(均P<0.05)。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尿酸与透析龄、尿素、肌酐、甘油三酯、血磷和前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年龄、直接胆红素、eGFR、高密度脂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呈负相关均(均P<0.05)。③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较女性患者尿酸风险降低(OR=0.086)。随着年龄、二氧化碳结合力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尿酸的风险减少,但随着前白蛋白和尿素的升高,尿酸风险增加(均P<0.05)。④全因死亡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尿酸升高组患者生存时间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前白蛋白和尿素是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高尿酸可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38岁,因发现阴茎头部灰白色菜花样肿物伴瘙痒4个月,肿物逐渐增大就诊。体格检查:于阴茎头部见一大小约2 cm×2 cm肿物,呈粉色菜花状,质韧,伴刺痛,无溃疡、脓肿,尿道外口无红肿及分泌物渗出,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超声检查:阴茎头、包皮内可见大小2.48 cm×1.32 cm×2.13 cm实质不均质低回声肿物,形态不规则(图1A);CDFI示肿物实质内血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心汤加减辨治对缓解期肺心病(CPHD)心肺气虚证患者的控制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气流受限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次1吸,1~2次/d;咳嗽痰多口服盐酸氨溴索片,1~2片/次,3次/d,连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心汤加减辨治内服,1剂/d,5 d/周。记录48周的观察期间的急性加重次数、感冒次数;记录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平均压(M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进行治疗前后改良版英国医学硏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问卷)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心肺气虚证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6 MWT);检测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108,P0. 05);在48周期间观察期间,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感冒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者PASP,MP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LVEF,SV,CO均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者mMRC问卷,MLHFQ,心肺气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1),治疗后观察组6 MWT多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 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ET-1均低于对照组(P0. 01),NO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在抗炎、平喘、止咳等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养心汤加减辨证内服治疗缓解期CPHD心肺气虚证患者,可提高免疫功能,可减轻心、肺症状,提高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还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了病情的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诊治的142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42例肝癌,53例胰腺癌,27例腹膜后原发肿瘤,20例腹腔转移癌。均行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腹部肿瘤内植入术,统计术前疼痛者,判断术后缓解程度。CT对比手术前后肿瘤长径,并随访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1)疼痛缓解有效率:87.35%(肝癌85.71%,胰腺癌90.00%,腹膜后肿瘤85.00%,腹腔转移癌84.62%);(2)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76.06%(肝癌83.33%,胰腺癌73.58%,腹膜后肿瘤70.37%,腹腔转移癌75.00%);(3)并发症:15例发热、腹腔积液及腹胀各5例、2例胃潴留(一过性)。发生率:19.01%(肝癌19.05%,胰腺癌18.87%,腹膜后肿瘤18.52%,腹腔转移癌20.00%)。 结论对于丧失手术切除机会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而言,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术可有效缓解疼痛、较好控制肿瘤的局部生长,并发症少,疗效肯定。超声作为其影像学引导手段,有实时显示、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新入血液透析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原因,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3个月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3个月内生存率提供研究思路。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科所有ESRD新入血液透析患者,随访至2017年3月1日,将所有进入透析后3个月内死亡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所有存活大于3个月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进入透析时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ESRD新入血液透析患者1 268例,随访期死亡438例,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0.47%)、糖尿病(23.03%)、高血压病(9.31%)。新入患者死亡高峰在进入透析3个月内出现,共155例,占所有死亡患者的35.4%。3个月内死亡患者基础疾病主要为:糖尿病(32.26%)、慢性肾小球肾炎(23.23%),高血压病(15.48%)。Logistic分析提示进入透析时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较高、基础疾病为糖尿病、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病程中曾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比例更高、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是新入血液透析患者3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高的血清白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是保护性因素。研究人群中基础疾病为糖尿病患者292例,3月内死亡50例(17.1%),存活超过3个月的242例(82.9%)。Logistic分析提示病程中曾接受CRRT治疗、更高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更高是基础疾病为糖尿病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ESRD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3个月内死亡风险较高。积极治疗患者的合并症、改善患者低蛋白状况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早期生存率。糖尿病是ESRD患者常见原发病因和死亡危险因素之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欧洲糖尿病学会2011年年会上,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已有3.36亿糖尿病患者和2.8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有460万人死于糖尿病,而用于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465亿美元.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也是一种以进行性肾脏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已有研究证实,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促进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而近年有研究者提出内皮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的机制.本文就EndMT的细胞分子机制以及它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