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胃内镜69例分析福州市第二医院内科吴和木我院内镜和病理确诊的残胃病变69例良性胃病手术,经纤维胃镜观察及残胃粘膜活检进行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良性胃病胃大部分切除后纤维胃镜共检查69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11.6:1。最小年龄20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前状态的转归.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对577例胃癌前状态在3个月至11年期间进行胃镜及病理随诊分析。结果胃溃疡、胃息肉治愈率分别为54.3%、89.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胃粘膜异型增生逆转率分别为15.5%、14.3%、14.3%.提示胃癌前状态是一可逆转的病理过程。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胃粘膜异型增生的癌变率分别为2.9%、3.6%、2.6%、2.6%、11.9%.提示胃癌前状态与胃癌关系密切。结论对胃癌前状态定期行胃镜及病理随诊,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残胃癌     
原发残胃癌(CGS)是指因胃良性病变而作胃切除术5年后发生胃癌者。Balfour首先报告130例胃切除病例,有3%死于胃癌。新近资料表明残胃癌可能与下列四个因素有关,即六十年代胃切除术增多;居民寿命延长;内镜作为一种诊断手段被广泛应用;胃癌与胃切除术后胃粘膜萎缩。CGS发生率各地不同,一般在1.9—17%之间。作者(Loscos et al)回顾1970—1983年进行28,500例内镜检查资料。在24,878例胃未切除病例中,检出胃癌975例,占3.9%,切除胃的1,119例,发现CGS97例,占8.66%(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3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内镜诊治经验。方法 对136例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36例中吻合口或残胃溃疡29例45个,吻合口输出段良性瘢痕狭窄伴梗阻6例,吻合口糜烂伴残留缝线反应72例,胃息肉9列31枚,残胃癌3例,癌性狭窄17例;其中9例转入外科治疗,采用内镜治疗127例中治愈104例(81.89%),显效9例(7.09%),有效5例(3.94%),缓解7例(5.51%),无效2例(1.57%)。结论 经内镜诊断与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术后并发症,具有诊断正确、定位精确、治疗适应证广泛、疗效确切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08-209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内镜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对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病理诊断证实有6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70.4%;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15例,经病理诊断后确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11例(73.3%);胃镜下见胃黏膜粗糙58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38例(65.5%);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者共49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46例(93.8%)。内镜下表现出的3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0216例胃病患者消化内镜与舌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胃粘膜病变与舌诊的关系,采用GIF-P20、GIF-P30纤维内镜对10216例胃病患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舌诊观察,包括舌苔和舌质。结果表明,胃病患以黄苔多见,占65.3%,舌质以红舌多见,占74.38%;糜烂性胃炎以黄苔发生率最高,为93.5%,胃溃疡及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72.98%和69.57%;萎缩性胃炎以薄苔或剥脱苔为主,占84.1%;十二指肠溃疡多见正常舌象,与胃溃疡舌红苔黄不同; 胃癌以厚苔、暗红或紫舌多见,分别为69.93%及71.17%。结论:舌象与胃粘膜病变有密切的联系,舌诊能 比较灵敏地反映胃粘膜的气血寒热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祖星  叶倩婕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58-135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内镜特征。方法对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10例进展期胃癌的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镜下BorrmannⅠ型19例、Ⅱ型18例、Ⅲ型70例、Ⅳ型3例。癌灶位于胃底贲门部21例(19.1%),胃体部40例(36.4%),胃角部13例(11.8%),胃窦部36例(32.7%)。病理检查腺癌92例,乳头状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5例,粘液腺癌11例。结论进展期胃癌内镜下以溃疡浸润型(130rrmann Ⅲ型)最常见;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癌肿多位于胃体、胃窦和贲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我院收治32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多在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0年后发病,Billroth—Ⅱ式癌发生率显著高于Billroth—Ⅰ式(P〈0.01),残胃癌的组织学分化差。根治性手术切除23例,切除率为71.8%,根治性切除23例中患者5年生存率17.4%,3年生存率47.8%。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残胃癌首选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晚期病例应该争取行姑息性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检查的分布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了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门诊施做的胃镜检查10000例,回顾性分析了胃镜下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糜烂性胃炎例数最多,占46.9%,其次为浅表性胃炎,占28.0%,消化性溃疡13.0%,胃癌7.1%,其它5.0%;所有疾病病种分布最多的年龄段在20~30岁。结论糜烂性胃炎占比例大,考虑与当地饮食习惯有关;疾病发病年龄早,提示预防上消化道疾病应从小开始,及早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内镜诊断胃癌65例分析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方薇薇本文对1989~1995年经内镜及病理诊断的65例胃癌进行分析,并将40例老年胃癌与同期中青年胃癌进行比较,以探讨老年胃癌的特点。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内镜检查2651例,检出胃癌65例(占2.45%...  相似文献   

11.
75例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收治75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5例残胃癌患者中,男7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3.7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69例为BillmthⅡ式,6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5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4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因此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2.
汪芳裕  朱人敏  张晓华  刘炯 《江苏医药》2006,32(7):620-621,i0002
目的 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食管和胃粘膜下肿瘤,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诊断食管粘膜下肿瘤25例和胃粘膜下肿瘤8例,直径0.8~5.5cm。分别直接套切10例,粘膜切除15例,针状刀剥离切除5例,2例仅予以热活检,另1例转外科手术。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 33例中30例(93.9%)内镜治疗均获得完全切除。术后3例发生创面出血,经钛夹成功止血,6例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病理报告食管平滑肌瘤18例,食管间质肿瘤7例,胃间质肿瘤8例。所有病例术后4周复查胃镜,并随访1~28个月不等,未见复发或远期并发症。结论 内镜微创手术切除小于2cm的食管或胃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B 超检查联合电子胃镜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胃镜以及 B 超检查资料。结果在1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8.4%(124/126),B 超诊断符合率90.5%(114/126)。胃癌术前 TNM分期的 B 超符合率71.4%(90/126)。结论胃镜下黏膜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方法,联合 B 超检查可助于对胃癌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二者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提高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以便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肢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6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2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腹部不适病史3个,1~2年。结果26例早期胃癌患荇术前均川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13例(50%);病理以管状腺癌最多,12例(46.2%);病灶周同组织示萎缩性肖炎11例(42.3%),肠上皮化生10例(38.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30.8%),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3例(88.5%)。结论胃窦部是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病理以管状腺癌为主,癌前病变及Hp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胃镜加病理活检是早期胃癌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残胃癌因其发病率高(占胃癌的0.4%~5.5%)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两年检查胃镜8371例中检出残胃84例(不包括胃癌切除术后),其中2例发生残胃癌,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纤维胃镜活检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颇广,在诊断上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活检病理学诊断对研究明确胃炎、溃疡病等胃部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别对胃癌的早期诊断起到了相当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2例胃粘膜活检标本病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探讨相关性。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经胃镜诊断为胃炎并有病理结果的120例患者,比较诊断符合和表现。结果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6.3%,二者诊断一致性较差;胃黏膜变薄、粗糙不平、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对粘膜萎缩的阳性预测值较高达到70%以上,3者同时存在对CAG阳性预测值达90%以上,其阳性率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肠化及异型增生的阳性预测值均低于70%,胃粘膜变薄、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对肠化的阳性预测值仅2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应立足于内镜与病理检查的紧密结合分析,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996年,我院经内镜随访胃癌术后患者IO3例,经病理诊断为残胃再发癌ZI例。现就其内镜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就残胃再发癌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提高对残胃再发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46岁~71岁,平均56.5岁。术前癌灶部位;胃窦部7例,胃角4例,胃体部4例,资门部5例,胃底1例。手术方式:胃、贵门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术后距内镜检查间隔时间:2.5个月~11.5年,平均5.1年。内镜检查原因:腹部胀痛7例,呕血、黑便4例,消瘦、贫…  相似文献   

19.
纤维胃镜活检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颇广,在诊断上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活检病理学诊断对研究明确胃炎、溃疡病等胃部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别对胃癌的早期诊断起到了相当重要作用,现就我院100例胃粘膜活检标本(附50例切除胃标本)病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09年收治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65.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3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55例为BillrothⅡ式,5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4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老年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