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安徽医学院通过对60侧(30例)儿童及84侧(42例)成人肩胛背进行尸解并系统分析,设计了肩胛背皮瓣。根据旋肩胛动脉及其分支的长度、外径,旋肩胛动脉浅支的起源和行径规律,确定了对旋肩胛动脉浅支简易、可靠的体表定位,拟定了旋肩胛动脉浅支分支的三种基本组成类型,设计、测量并计算了肩胛背皮瓣的可取范围,首次在国内提出了肩胛背皮瓣可作为移植皮瓣较理想的新供区。自1982年7月以来,临床应用获得较好效果,并对  相似文献   

2.
高玉良  张凤蔚  王德  高建 《中外医疗》2013,(25):113-114
目的探讨旋肩胛动脉横支岛状皮瓣在治疗烧伤后腋部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效果。方法根据腋部挛缩瘢痕松解后其皮肤及软组织的缺损面积,设计以旋肩胛动脉横支岛状皮瓣,旋转修复腋部创面。皮瓣面积为18 cm×5 cm~24 cm×10 cm。结果该组2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尖部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经3~12个月的随访,25例患者上肢及肩关节的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旋肩胛动脉横支岛状皮瓣具有供区隐蔽、血管蒂解剖位置恒定、易于切取、血管网丰富、易成活和皮瓣可塑性强、臃肿不明显、不需二次整形、供区可直接缝合等优点。应用旋肩胛动脉横支岛状皮瓣整复烧伤后腋部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侧胸轴型筋膜皮瓣是多源性的血供营养皮瓣(1),由肩胛下胸背动脉系统发出的直接皮支,改良为腋下蒂轴型筋膜皮瓣.我科自1995年5月份以来应用此皮瓣修复创面共21例,全部成活,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科应用肩胛旁游离皮瓣通过血管吻合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4例,全部获得成功。临床实践证明肩胛旁游离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皮瓣血管蒂长,管径粗,供皮面积大,皮瓣厚度适宜及供区隐蔽等优点,适于修复软组织缺损。本文描述了肩胛皮瓣的血管——旋肩胛动静脉的应用解剖及切取皮瓣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应用改进的桥式吻合血管背阔肌穿支皮瓣移植方法,修复5例小腿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连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个月~3.5年(平均2.7年),无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此术式适宜修复伤肢软组织缺损仅有1条主要动脉者,行桥式游离皮瓣移植保存了对侧肢体胫后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肩胛皮瓣与肩胛旁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该皮瓣色泽良好、质地优良、供区位置隐蔽,其血管蒂(旋肩胛血管)位置表浅、恒定、解剖容易,是一种用途较广的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7.
肩胛旁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解剖学研究已有报道。此皮瓣的血管恒定,供区隐蔽。我院自1983年6月以来用此皮瓣为10例患者做了头面部及上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获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9例成功,1例失败。男5例,女5例。年龄13—56岁。皮瓣最小为14×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3例肩胛游离皮瓣移植术。文中对肩胛皮瓣的解剖、体表位置和操作技巧作了介绍、并就其优越性作了评价。作者认为:肩胛皮瓣操作方便,血供丰富、血管蒂粗长、恒定、皮质好,且具有位置隐避,可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皮瓣供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dos Santos(1980)解剖了70具尸体,描述了旋肩胛动脉的皮肤支动脉解剖学规律。Gilbert(1980)首先在临床上应用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畸形获得成功。十年来该区已发展成:(1)肩胛皮瓣(Sca--pular flap);(2)肩胛旁皮瓣(parascapular flap);(3)肩胛筋膜瓣(scapular fascial flap);(4)肩胛脂肪筋膜瓣(scapular fat and fascial flap);(5)肩胛骨瓣(scapular bone flap);(6)肩胛骨皮瓣(sca-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徐达传、罗力生等首先报道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和临床应用,由于该皮瓣具有血管蒂长、径粗、面积大、部位隐蔽、为肢体非主干血管、有感觉神经及皮瓣切取后对供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最常用的皮瓣之一。回顾我科1994年5月-2006年9月应用此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47例,探讨此皮瓣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二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及其附加血管吻合的扩大移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枕颈部和肋间部两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的解剖、设计要点和应用经验。方法 以枕后动脉支的皮穿支为蒂的枕颈部皮瓣根据其远端指向不同分为枕颈肩和枕颈背皮瓣。以4-9肋间动脉皮穿支为蒂的肋间穿支皮瓣可设计成斜型或垂直型。所有皮瓣的蒂宽均在3-5cm,瓣部宽大,同时远端还可继续加长携带旋肩胛血管或腹壁下深血管,使之形成巨大的薄皮瓣。结果 临床共应用51例修复面颈手部,随访1个月至3年,功能与外形均满意,结论 该皮瓣主要优点是蒂窄便于旋转,有双套血供,巨大而薄,较适用于面、颈、手等外露部位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32例游离肩胛皮瓣上的旋肩胛动脉,其起于肩胛下动脉,发浅、深分支。浅支又称肩胛皮动脉,穿三边孔后发出数小支供养肩胛区皮肤。深支入骨、肌肉。肩胛皮动脉一般有五条分支,其中内侧支和降支较恒定,口径较大。在活体上,于肩胛骨外侧缘距离肩胛下角8.4cm处,可扪及动脉搏动,此点可作为肩胛皮动脉的体表投影。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胫后动脉踝上皮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本文介绍了皮瓣的设计、手术方法,并讨论了皮瓣血供的保证。介绍了皮瓣的优点及其应用范围。作者认为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应用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显微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丰富的供区,使组织瓣的选择变得比较自由。我校吴仁秀曾在1980年提出:肩胛区域是条件良好、用途广阔的优良皮瓣供区,可以提供多种组织移植。1990年又提出:以颈横动脉为主要血供的斜方肌,可制成5种类型不同的皮瓣,来满足临床的需要。作者在仔细研究了颈横血管的走向以及与斜方肌的显微解剖关系等有关资料后,采用上、下斜方肌皮瓣立即修复口咽部、颌面  相似文献   

15.
手背部皮肤质地柔软,厚度适中,是一个良好的皮肤供区。根据邻近区域皮肤质地相似,转移方便的特点。2000-2009年,我科应用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4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操作简单,供区易于直接封闭,不损伤主要的供血动脉,成活率高等优点。实践证明该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耳后乳突区颞浅血管筋膜蒂皮瓣的应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耳后乳突区皮肤修复颜面部的皮肤缺损或器官再造,是公认的最优供皮区。然而,以往由于认为该区的血运主要来自耳后动脉,故至今未见国人尝试应用此区长轴型皮瓣于颜面、眼、鼻等整形修复的报道。我们与中国协和医大解剖教研室陆纯惠副教授等合作对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又根据A.L.Stock等的有关报道,对两例眼部疤痕挛缩畸形的患者,应用颞浅动脉的分支及其吻合支为供血源  相似文献   

17.
脐旁带蒂皮瓣1983年由Taylor首先报道应用临床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修复脐以下、脐周围部位软组织缺损。皮瓣血供主要是由腹壁上下动脉供给,但设计皮瓣常以腹壁下动脉深浅层与周围较大动脉吻合支走向为轴,将蒂设计在脐周,使这一优点极为突出的皮瓣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我院自1991年开始,同样是应用上述血管,但逆行切取带筋膜蒂脐旁皮瓣,修复脐以上、前胸及上臂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其中男14人,女11人,年龄8~44岁。各种烧伤后创面感染坏死13例,车祸创伤8…  相似文献   

1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一种 ,它是指以皮神经周围及皮神经内血管网状丛血供为成活基础的轴型皮瓣 ,该类皮瓣最早由Bertelli[1] 于 1 991年开始解剖研究报道 ,次年 ,Masquelet[2 ] 、Bertelli[3] 、Taylor[4 ] 等也经过解剖研究再次证实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密切关系 ,指出 :任何一条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轴。根据此解剖情况 ,Bertelli[5、6] 报道了以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丛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国内宋建良[7] 、王和驹[8] 、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在1982年7月选用直接供应肩背部皮肤的旋肩胛动脉浅支为血管蒂将肩背部皮肤作为游离皮瓣应用于二例急诊病人,获得初步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刨面[1],但筋膜组织的代谢率低,筋膜皮瓣的抗感染能力差.肌瓣以及肌皮瓣具有丰富可靠的血供、抗感染能力强[2]、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转移组织量大、容易塑形、充填缺损等诸多优点.文献[3]报道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时可携带部分腓肠肌形成肌皮瓣,携带的肌肉可获得足够血供,转移覆盖感染创面获得良好效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链型皮瓣或复合组织瓣,扩大了以往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范围,并且携带了肌或骨形成复合组织瓣,扩大了临床使用的范围,共使用12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