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8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癌栓的患者,采用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73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64.3%、42.8%、28.5%、14.3%,肿瘤平均复发时间6.5个月。术后行TACE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8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60.3%、41.1%、27.4%,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1.5个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以10 cm为界)、门静脉主干是否有癌栓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TACE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癌栓分型对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 ,选择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 84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 ,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相应分为Ⅰ~Ⅳ组 ,回顾分析各组患者生存时间及接受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Ⅰ组 (1 7例 )、Ⅱ组 (2 6例 )、Ⅲ组 (35例 )、Ⅳ组 (6例 )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1 0 1个月、7 2个月、5 7个月和 3 0个月 ,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1 )。癌栓Ⅰ型至Ⅲ型 ,手术疗效均优于非手术疗效 (P =0 0 0 0 6 )。结论 癌栓分型有助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的疗效及预后生存率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癌合并PVTT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肝癌合并P VTT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164例患者行肝癌及癌栓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95.35%;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8例,占17.07%;肝癌合并PVTT患者,中位生存期17.68个月,5年生存率3.78%;肝癌合并PVTT患者术前有无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动脉灌注化疗(TACE/TAI)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癌合并PVTT患者术后有无TACE/TAI、不同癌栓分裂类型、不同癌栓去除方式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应争取肿瘤和癌栓一并切除,术后联合TACE/TAI治疗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刘宇斌  冼志勇  简志祥  陈皓 《广东医学》2004,25(12):1413-1415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TTPV)的有效处理方法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 10 9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1例行保守姑息治疗患者 2~ 8个月内死亡 ,平均生存时间 4 7个月。 7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 11例行单纯肝癌切除术 ,平均生存时间 11 8个月 ;6 7例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 ,平均生存时间 2 3 9个月 ;其中 4 9例术后采用了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 ,其 1,3,5年生存率为 10 0 % ,5 1 5 % ,12 7% ,18例未行插管化疗 ,其 1,3,5年生存率为 79 2 % ,2 3 1% ,0。结论 手术治疗能相对延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 ,手术方式应尽量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 ,术后使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加术后肝动脉和肝静脉双插管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15例均采用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术后采用肝动脉和肝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3.3%、40.0%、20.0%,平均生存时间24.8个月。结论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切除后使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左右分支癌栓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1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于肝癌切除后同时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结果生存期超过半年10例,1年6月例,2年3例,对照同期7例内科保守者,均于3个月内死亡。结论,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出有以下优点;(1)切除原发灶,防止癌栓继续侵入门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将8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ACE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可靠,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与单用TACE治疗比较,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盱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情况,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门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11/11;门脉支架置入成功率10/11;发生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1例.支架中位通畅期5.7个月(1~18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1、4/11、2/11.结论:对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但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开通门脉主干及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门脉,结合TACE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一级及二级分支癌栓(PVTT)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肝功能分级变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4例原发性肝癌病例,根据门静脉有无癌栓及癌栓累及范围分A、B、C 3组,总结TACE治疗后肝功能分级变化的特点。结果:门静脉无癌栓83例(A组);癌栓累及门静脉一级分支39例(B组)、癌栓累及门静脉二级分支64例(C组)。TACE术后3组肝功能分级变化有差异。结论:TACE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二级分支癌栓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TACE联合超声介入门静脉插管化疗与无水酒精注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TACE联合门静脉插管化疗组22例、TACE联合门静脉内癌栓无水酒精注射组20例,两组在病情、病程、病变程度、分类、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肿块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观察门静脉癌栓变化。结果 TACE联合门静脉插管化疗组19例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86.4%),联合门静脉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组16例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80.0%);两组治疗癌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插管化疗与TAC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均能明显使门脉癌栓缩小或消失,但其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陈云萍  张江灵  罗丹凤 《四川医学》2011,32(7):1066-1068
目的 探讨γ射线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对于不能手术的86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γ射线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技术治疗,TACE 1~2次后,靶区包括癌栓及肝内原发灶,行分割剂量为3.0~4.5Gy/次,治疗10~...  相似文献   

12.
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1251粒子门脉癌栓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f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72例,行TAOE治疗后1周,在GT或彩超影像引导下对门脉癌栓行125t放射粒子植入术。根据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8)进行布源,粒子活度为29.6MBq,粒子间距5~10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matched peripheraldose,MPD)90~120Gy,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总体生存率。结果随访6~24个月,6个月后局部病灶评价CE2/12,Pg7/12,NC3/12,临床有效率75%(Cg+PE);总生存率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6%(11/12)、75%(9/12)33.3%(4/12)。结论eT导向下1251粒子植入联合TAOE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临床应用,针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化、放疗和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也逐渐增多,疗效也明显提高。既往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被认为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禁忌症,但现有研究表明此观点以逐渐改变,本文就其在临床工作中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华  万华  赵年  周文波 《医学综述》2014,(10):1876-1879
目的探讨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干预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进行治疗并行TACE的1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将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归类,影响预后的单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分析,影响预后的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并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4个月,平均(22.3±1.7)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TACE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32%、38.11%和22.03%;患者的不同瘤灶个数、TNM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是否有假包膜、门静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血清的甲胎蛋白含量、肿瘤碘油的沉积情况以及术后4 d内白蛋白的下降情况的TACE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门静脉栓塞情况、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是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独立因素为患者的门静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以及术后碘油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肝切除并微波消融术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多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1例多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8例行肝切除并微波消融术(肝切除组),33例行TACE治疗(TACE组)。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Kaplan.Meier法分析组间生存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肝切除组术后2个月AFP下降较TACE组明显(P〈0.01)。肝切除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57.1%、35.7%,中位生存期26.5个月,显著高于TACE组的69.7%、30.3%、12.1%及18个月(P〈0.05)。结论:对可耐受手术的多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并微波消融术安全有效,相对TACE能进一步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8例单独使用TACE或TACE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TAI)、肝动脉介入栓塞(TAE)、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T)等介入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近期疗效,计算总有效率和受益率;观察远期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21.59%。受益率CR+PR+SD为占93.18%。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7.8%、61.6%、29.7%、21.2%。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对预后影响有意义的因素有:门脉瘤栓、治疗方法、治疗次数。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门静脉癌栓和治疗次数是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以TACE为主的介入治疗可以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大肝癌(直径≥5 cm且〈10 cm)根治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行手术切除获得随访的170例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HBs Ag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寿命表法计算肝癌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大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48.2%、35.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甲胎蛋白(AFP)、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AFP、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门脉癌栓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TACE综合治疗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与分析多因素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1996年1月~1999年6月间收治的1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例,其中男125例,女16例,21~76岁,中位年龄为52岁;TACE综合治疗方法包括TACE治疗、TACE+手术切除、TACE+PEI治疗、TAI治疗。根据回归多因素模型的拟合结果分析影响预后的13项因素,即病人年龄、性别、血清AFP、ALT、HbsAg、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数目、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否、肿瘤大体病理类型以及血清HbeAg, 并对其进行评价。Wald χ2统计。结果:本组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59个月。1、2、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3.91%、44.47%、25.76%、7.38%(95%可信区间)。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否以及肝癌的大体病理类型5个因素与肝癌TACE综合治疗预后有关(χ2=45.993,P=0.000?1)。结论:患者的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否以及肝癌的大体病理类型是肝细胞肝癌TACE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门静脉成像(MR portography,MRP)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分型、影像学表现及优势。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经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其中84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对门静脉癌栓进行分型,分析各型癌栓的MRP表现。结果 (1)MRP对门静脉及肝内5级以上分支显示清晰;(2)84例肝癌门静脉癌栓中,Ⅰ型13例,Ⅱa型21例,Ⅱb型19例,Ⅲ型22例,Ⅳ型9例。门静脉癌栓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分支或受累下腔静脉、肠系膜静脉内稍长T1异常信号,沿静脉走形,正常血流信号中断。结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对门静脉及肝内分支显示清晰。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高,分型准确,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