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高血压病及其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的回顾,总结了高血压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反映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并有利于了解中医高血压各证型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2.
杨锡燕  岳超 《天津中医药》2012,29(2):131-13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在观察病例中反杓型为最常见之动态血压类型。2)67例观察病例中最常见的分型为瘀血阻络证,其次为痰湿内盛证,其余依次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 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现代医学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病因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等综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中医证型与神经递质研究进展。指出:证型和神经递质之间未统一规范,缺乏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最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将5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应用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按Sokolow—lyon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心室肥厚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讧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发病率较高,心脏靶器官的损害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探讨胃癌的中医证治分型,剖析影响不同证治分型的因素,以及不同证治分型与机体分子表达的关系,为进一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胃癌的中医规范诊疗做基础。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检索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与不同分子表达的相关性。临床上胃癌常见的中医证治分型依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瘀毒内阻型与痰湿凝结型6种。为胃癌的临床辨证分型的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又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有关,其常具有收缩压高,脉压大的特点。中医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独到之处。而不同中医证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表现和治疗又不尽相同。本文通过研究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脉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与正常人对照,以总结其一般规律性,从而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性腺激素水平改变有关,为探讨不同中医分型高血压患者体内病理生理变化,寻求有区别于各中医证型本质的特异性客观指标,我们对173例高血压患者的性腺激素水平与高血压及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性。【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指标,对200例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功能进行观察,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无论高血压病实证、虚证组,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变化,但虚证较实证变化的程度更甚。【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室重构和功能减退的表现。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参考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尿β2微球蛋白、尿微白蛋白、尿转铁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7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三蛋白,分析尿三蛋白异常与中医证型关系。结果尿三蛋白异常与高血压病病程及中医证型中痰浊上蒙型、肝肾阴虚型关系密切。结论化痰及补肾法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不一致探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形成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不一致的原因,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探究其分型方法,寻找分型不一致的根源。结果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不一致的成因,与采用的辨证体系不同、分型层次不同、学术流派不同、对兼夹证型的认识不同有关。结论形成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有四,一是采用的辨证体系不同导致所分证型不同;二是分型层次不同导致证型数量不同;三是学术流派不同导致所分证型不同;四是对兼夹证型的认识不同导致所分证型不同。这也是中医辨证分型难以统一,难以规范化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鲁丽  吴洋  刘维超 《新中医》2012,(6):75-7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着分型复杂、诊断标准不一等缺点,严重阻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经验交流。本研究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试图揭示辨证分型与症状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近年来有关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因、动态血压、靶器官损害、生化指标等方面反映出相关性,但目前临床研究缺少统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各研究之间仍缺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肝火亢盛证白天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大,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血压分布曲线呈非杓型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不同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和肺胀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健康组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各证型组间差异性以及炎症指标与证型组别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清的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清PCT与证型分型存在相关性。结论:可尝试将血清PCT、CRP、IL-6等作为AECOPD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推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市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IL-10启动子区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探索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发病的基因遗传变异。方法:收取900例体检老年高血压患者,利用Nano Dro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分析高血压中医证型与IL-10 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IL-10 rs180087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高血压各中医证型TT、TC、CC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性别分层后,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虚实证型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不具有显著差异,虚实证型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结论:rs180087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相关,与老年男性高血压虚实辨证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眼底血管改变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76例高血压合并MS患者(分为4个中医证型)和单纯高血压患者20例。对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眼底血管改变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合并MS患者血脂紊乱、高血糖主要集中于痰瘀互结型与气阴两虚型;高血压合并MS患者眼底和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者;气阴两虚型及痰瘀互结型较其他证型更易发生眼底改变与肾损害。结论高血压合并MS患者更应注意眼底血管及肾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眼底检测及肾脏早期损害指标的检测可以作为高血压合并M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确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四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分析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异常的发病情况与证型无直接联系;痰湿壅盛证TC水平较其余三组相比更高(P0.05),其余三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TG、HDL-C在四个证型间两两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比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具有更高的LDL-C水平;血脂异常组痰湿壅盛证分布最广。结论: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痰湿壅盛证辨证依据之一,对于指导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肝火亢盛证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结论:研究表明,随着高血压病痛程的延长及中医辨证病机由实至虚的进展,患者的血压会逐渐增高,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