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应用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均匀制得的微晶的粒径大小约为2~4um,均匀微晶的结晶性好,纯度高。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条件,制备的均匀的微晶平均粒径大小为2.09um,实验结果达到预测结果要求。结论:用微乳液反应法能获得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测定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的含量。方法应用交 联剂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胶原蛋白烧伤膜含量。结果 该法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检测线性范围为4.1~14.2 mg/L,r=0.9999,磺胺嘧啶银方法回收 率为(100.30±0.01)%、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方法回收率为(100.44±0.09)%;日内RSD为(1.13±0.63)%、日间RSD为 (1.63±0.33)%。结论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模具有简便,便于铸型,成膜性好等优点,可用于SD-Ag胶原蛋白烧伤 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糊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和抑菌作用.方法75例深Ⅱ度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另一组用磺胺嘧啶银糊.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抑菌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率.结果深Ⅱ度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止痛效果优于磺胺嘧啶银糊,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发生率与后者相似,但抑菌作用较差.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疗效并不比磺胺嘧啶银优,应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成膜剂对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成膜剂对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的治疗作用 ,评价其疗效及创面抑菌作用。方法 :SD大鼠制成背部 2 0 %浅Ⅱ度烫伤创面 ,外用中药成膜剂 ,以磺胺嘧啶银及生理盐水为对照。观察创面分泌物、创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和体重变化。结果 :中药成膜剂组的Ⅱ度烫伤创面干燥结痂时间较磺胺嘧啶银及生理盐水为早 ,创面愈合时间与磺胺嘧啶银无显著性差异 ,但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 )。结论 :中药成膜剂能加快Ⅱ度烫伤创面干燥结痂 ,减轻创面炎症反应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复方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烧伤膜,考察不同因素对其释药的影响,探讨复方胶原蛋白烧伤膜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的可能性。方法:应用交联剂法制备了复方胶原蛋白烧伤膜,以浆法考查其累计释放量的大小。结果: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当交联剂量为0.3mL,交联时间为3h,交联温度为37℃,恒温3h,胶原蛋白膜的累积释放量最大。结论: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膜具有简便,便于铸型,成膜性好等优点。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复方胶原蛋白烧伤膜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合成抗菌药物1.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为比较常用的一类合成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口服、吸收迅速等优点。这类药物只能抑菌不能杀菌,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如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可加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使磺胺药的应用更为普遍。磺胺药分全身感染用磺胺、肠道磺胺、外用磺胺。全身感染用磺胺口服后可吸收,常用的有磺胺甲基异唑(SMZ)和磺胺嘧啶,SMZ与TMP合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复方新诺明(SMZCO)。肠道磺胺口服后吸收很少,主要在肠道中起抑菌作用。而外用磺胺主要包括磺胺醋酰钠、磺胺嘧啶银等。泌尿系统有结晶析出属于磺胺类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局部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诊治的烧伤创面局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磺胺嘧啶银锌霜涂抹创面,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加用莫匹罗星软膏,每天与磺胺嘧啶银锌霜膏交替使用,创面不覆盖,观察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周及2周时创面大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局部感染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创面愈合状况,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对于作用于烧伤创面的细菌的抑菌药,临床上常用2%磺胺嘧啶银霜。据文献报道,氟哌酸银霜(以下简称FPA-SD-Ag霜Ⅰ)对金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大肠艾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能力相对于单纯磺胺嘧啶银霜(以下称简SD-Ag霜Ⅱ)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分析磺胺嘧啶银锌霜治疗各类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各类烧伤患者64例,应用磺胺嘧啶银锌霜进行治疗。主要观察范围含创面用药后的愈合情况、局部治疗反应、药物止痛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磺胺嘧啶银辞霜治疗各类烧伤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应用磺胺嘧啶银霜的病人痛疼明显减轻,痛苦少,而且抗感染作用强,愈合时间缩短,毒副作用少,但极少数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结论通过临床应用磺胺嘧啶银锌霜治疗各类烧伤疗效显著,用药尚安全,收到了安全有效的效果。磺胺嘧啶银锌霜可作为烧伤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既具有促组织修复作用又具有抗感染作用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磺胺嘧啶银复方凝胶剂。方法以卡泊姆为水溶性凝胶基质,rhEGF为促组织修复成分,磺胺嘧啶银(SD—Ag)为抗菌成分,制备复方rhEGF抗菌凝胶剂。采用改良MTY法检测EGF生物活性,改良佛尔哈德法检测磺胺嘧啶银含量,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与结论复方rhEGF抗菌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靠,使用方便,初步稳定性考察符合规定,符合凝胶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以葡萄糖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硝酸银水溶液制备银超细粉末的反应机理及工艺条件下。结果表明,在碱性葡萄糖溶液中还原硝酸银的反应,是经中间产物氧化银而转变为银的,此过程于瞬间完成。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微乳大鼠肠道给药降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两种含有不同乳化剂的W/O型微乳在大鼠不同肠段对胰岛素(INS)的促吸收作用。研究微乳以及结合促吸剂N-[8-(2-羟基苯甲酰基)氨基]辛酸钠(SNAC)对INS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时的降糖作用。方法:用油水乳化法制备胰岛素W/O型微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经时的血糖变化;采用分肠段给药的肠襻法比较两种微乳的主要促吸收部位;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的方式,研究微乳及其与促吸剂SNAC结合后对胰岛素的肠道促吸收作用。结果:与溶液剂相比。遇水性介质易转化为反相微乳的微乳A,对胰岛素的主要促吸收部位在大鼠的回肠和结肠段。而遇水性介质后形成复乳的微乳B,对胰岛素的主要促吸收部位在大鼠的十二指肠以及结肠段。大鼠十二指肠给药时,微乳A中加入低剂量的SNAC就可以显著增加其降糖作用,并延长作用时间。结论:微乳制剂对胰岛素有显著的促吸收作用,促吸剂SNAC可以协同易发生转相的W/O型微乳显著增加胰岛素在肠道中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磺胺嘧啶的亲人鼻咽癌CNE2特性。方法 磺胺嘧啶通过双功能螯合剂二乙撑三氨五乙酸标记放射性核素99mTc,放射性纸层析测定标记率。制作荷人鼻咽癌CNE2裸鼠动物模型,将放射性标记物通过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6h后测定各主要脏器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性,计算肿瘤组织/非肿瘤组织(T/NT)放射性比。结果 在生理盐水层析液中,标记率为90.41%;在正丁醇:乙醇:水层析液中,标记率为90.63%。99mTc标记的磺胺嘧啶经尾静脉注射6h后在荷人CNE2鼻咽癌裸鼠体内的分布与游离99mTc对照组比较,肝脏、脾脏、骨髓的放射性明显减少(P﹤0.05),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明显增加(P﹤0.01),除了肾脏外,肿瘤组织的放射性高于其他组织、器官,肿瘤组织/非肿瘤组织比值在3.27:1 - 4.53:1。结论 磺胺嘧啶具有亲人鼻咽癌CNE2的特性,有作为载体对鼻咽癌进行靶向治疗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方法 通过拟三角相图,确定环已烷、Triton X-100、正丁醇及水4组分体系的油包水型微乳液,电导率测定及染料扩散法判断体系为油包水(W/O)型反相微乳.利用该微乳液的"微型水池"制备了纳米级Fe3O4黑色颗粒,优化各反应物量的比例.通过红外谱图、电子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对所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 确定拟三角相图中微乳液的区域,得到最适组分比例.当各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例n(Fe3+)∶n(Fe2+)∶n(OH-)=3∶2∶24时得到纯的Fe3O4黑色粉末.扫描电镜图显示实验结果的Fe3O4粒径<100 nm.结论 本实验配制了正已烷、Triton X-100、正丁醇、水组分体系反相微乳,并通过该体系制备了纳米Fe3O4.  相似文献   

15.
用滴定法和色谱分析测定了H_2O/C_(12)H_(25)SO_4Na/n-C_4H_9OH/n-C_8H_(18)系统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不同配比下的相图。微乳液只有在一定配比范围内方始形成,随着SDS配比增加,微乳区先逐步扩大。电导测定还可区别W/O型、双连续相和O/W型微乳液,并且双连续相区随SDS配比增加而扩大。但是当SDS配比很高时,由于溶解度减小和出现粘稠液晶相,微乳液区反而缩小。对分相区的系线测定还表明,富水相微乳液中SDS的含量恒高于富油相微乳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免疫荧光技术中不同固定剂对SGC7901细胞中RhoA蛋白定位的影响,找出最适合观察RhoA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在使用不同固定剂(2%多聚甲醛,4%甲醛,甲醇,丙酮,10%三氯醋酸)及0.3%TritonX-100穿孔的条件下,RhoA蛋白在SGC7901细胞中的定位。结果:用2%多聚甲醛固定,不用0.3%TritonX-100时,染色显示胞质内可见少量RhoA蛋白散在分布,核内则有RhoA蛋白浓聚;用0.3%TritonX-100后,质内只能见极少量阳性染色,核内蛋白染色变得清晰。甲醛固定后染色显示RhoA蛋白主要在核内分布,使用TritonX-100后染色更为清楚。甲醇和丙酮固定后染色显示RhoA蛋白主要在胞质内分布,核内基本未见阳性分布,加TritonX-100后核内染色增强,胞质染色减弱。另外,使用10%三氯醋酸固定未加TritonX-100时染色较淡,胞质胞核都可见,加TritonX-100后核内可见蛋白浓聚,胞质染色减少。结论:用免疫荧光法观察RhoA定位时,固定剂的不同以及是否加TritonX-100对观察RhoA蛋白细胞内定位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需要行放射治疗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对照组64例仅行常规放射治疗.对患者每周进行评估,观察记录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程度、深度及持续时间,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出现2级以上损伤例数多于观察组(P=0.000),观察组1级皮肤反应的症状如红斑、干性脱皮、瘙痒、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在照射剂量40 Gy以下1级损伤发生率为35.0%,对照组为89.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磺胺嘧啶银乳膏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微乳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天麻制剂中的微量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正戊醇-正庚烷-水组成的阳离子型O/W微乳液为介质,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天麻制剂中的微量锌含量,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其增敏效果与相应的胶束体系比较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正戊醇-正庚烷-水组成的阳离子型O/W微乳液为介质,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天麻制剂中的微量锌含量,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其增敏效果与相应的胶束体系比较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O/W型微乳对水难溶性药物增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考察微乳对不同脂溶性药物的增溶情况.方法:以相图为基础制备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乙醇-十四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及相应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系统,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在两种载药体系中的溶解度.结果:吲哚美辛和硝酸咪康唑在微乳及相应的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布洛芬在两个体系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O/W型微乳和相应表面活性剂溶液对药物的增溶取决于药物在油中的溶解情况,药物的脂溶性越强增溶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