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116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估结果并探讨影响评估结果的指标,为明确项目质量评估重点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28个指标的评估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项目基本信息一致性[OR=6.712,95%CI(1.314~34.275)]、主办单位是否提供教材[OR=109.386,95%CI(2.577~4 642.659)]、现场学员与签到人数是否符合[OR=13.296,95%CI(2.440~72.456)]、学员考核材料反馈[OR=19.069,95%CI(3.713~97.929)]、教师评估材料反馈[OR=13.497,95%CI(2.672~68.181)]和主办单位是否按要求送审学分[OR=51.326,95%CI(4.999~526.996)]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估结果合格与否的影响指标。结论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应健全项目评估制度,根据研究结果改进并完善评估指标,重视影响评估结果的指标,发挥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E患者作为建模集(模型开发),以患者入院48 h内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划分为不良组、非不良组。对2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筛选,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基于筛选结果,利用R语言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和拟合优度偏差性检验评价模型的表现。采用Bootstrap法(自抽样法)验证并制作校准图;采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率。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收治的PE患者作为验证集。结果: 共纳入381例PE患者作为建模集,其中126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255例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共纳入102例PE患者作为验证集,其中34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68例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孕周越小(OR=2.672,95%CI=1.495~5.153)、临床症状数目越多(OR=2.643,95%CI=1.394~4.917)、24 h蛋白尿定量越高(OR=3.662,95%CI=1.982~7.604)、血小板计数越低(OR=2.396,95%CI=1.307~4.653)、D-二聚体越高(OR=2.929,95%CI=1.728~5.843)、miR-21表达量越高(OR=4.302,95%CI=2.426~9.185)均是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6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2(95%CI=0.864~0.956),最佳截断值(阈概率)为0.32,此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0.889、0.845;拟合优度偏差性检验(χ2=4.214,P=0.837);偏差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3。验证集的AUC为0.904(95%CI=0.842~0.93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0.874、0.823;拟合优度偏差性检验(χ2=3.720,P=0.729);偏差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当决策曲线中阈概率值设为32.0%,建模集和验证集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9%、76%。结论: PE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与入院孕周、临床症状数目、24 h蛋白尿定量、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miR-21表达量相关,以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7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303例,并以年龄1∶1匹配于本院体检的非糖尿病健康男性303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间不同年龄段血清FT水平的差异。根据血清FT水平将T2DM组患者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FT水平的相关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男性T2DM患者低血清FT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T2DM患者血清FT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健康男性对照,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FT与年龄(r=-0.402,P<0.00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215,P=0.001)、糖尿病病程(r=-0.121,P=0.035)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r=0.115,P=0.049)、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l vitamin D3,25-(OH)D3](r=0.340,P<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r=0.231,P=0.025)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城乡分布、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后,高BMI(OR=1.101,95%CI=1.023~1.183,P=0.009)、高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OR=1.175,95%CI=1.060~1.302,P=0.002)、低25-(OH)D3OR=0.937,95%CI=0.900~0.975,P=0.001)及低TSH(OR=0.838,95%CI=0.710~0.989,P=0.037)是低FT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成年男性T2DM患者血清FT水平低于同年龄组健康男性,低FT水平与高BMI、高HbA1c、低25-(OH)D3及低TS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基础窦卵泡数预测IVF妊娠结局的临床应价值。方法 收集国内外有关基础窦卵泡数与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相关文献共11篇,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对纳入的11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显示,基础窦卵泡数越多,获卵数、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种植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卵数(SMD合并=-0.87,95% CI:-1.22~-0.52;Z=4.84,P=0.000),临床妊娠率(OR合并=0.62,95% CI:0.54~0.72,Z=6.19,P=0.000)继续妊娠率(OR合并=0.21,95% CI:0.08~0.59,Z=3.00,P=0.003);种植率(OR合并=0.59,95% CI:0.49~0.72,Z=5.31,P=0.000),结果表明,基础窦卵泡数越多,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就越高。结论 基础窦卵泡数可能是体外受精前量化卵巢储备功能的有利检测指标,并直接影响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108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好转组与预后不良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患者科室主要分布在ICU(19.4%)、感染科(13.9%)、肝胆外科(10.3%)、血液内科(8.4%);86.1%的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主要为糖尿病(38.9%)、高血压(25.0%)、恶性实体肿瘤(14.8%)。108株引起血流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与1 631株非血流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比较显示,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14.8%。根据转归不同,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及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4,95%CI=0.002~0.083,P=0.038)、住院时间(OR=0.936,95%CI=-0.110~-0.023,P=0.003)、入住ICU(OR=8.794,95%CI=0.855~3.493,P=0.001)及贫血(OR=5.638,95%CI=0.684~2.775,P=0.001)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CT升高(OR=0.094,95%CI=0.021~0.166,P=0.011)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贫血、入住ICU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及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甲状腺结节与尿碘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甲状腺结节穿刺和参与“甲状腺疾病和碘营养状况的全国调查——2014”课题流调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细胞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组与甲状腺恶性结节组,合计3 206例。测定患者尿碘值、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素(free thyroxine,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血生化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甲状腺结节组尿碘含量(159.86 μg/L)低于健康人群(187.1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结节组尿碘<100 μg/L的占比高于尿碘>300 μg/L者,甲状腺结节组碘含量构成比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尿碘水平中位数(134.70 μg/L)低于甲状腺恶性结节组尿碘水平中位数(172.83 μg/L)。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当男性赋值为1,女性赋值为2时(OR=34.400,95%CI=1.619~730.759,P=0.023),女性患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风险大约增加33.4倍,尿碘(OR=1.018,95%CI=1.000~1.036,P=0.048)、FT4(OR=1.876,95%CI=1.081~3.254,P=0.025)、TPOAb(OR=0.948,95%CI=0.911~0.986,P=0.008)、甘油三酯(OR=2.523,95%CI=1.194~5.330,P=0.015)是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 尿碘、性别、FT4、TPOAb、甘油三酯与甲状腺恶性结节患病有关,促进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健康人群组碘含量分布与甲状腺结节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霍洁  王杨 《安徽医学》2016,37(10):1197-1201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探讨我国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5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对照试验研究,mate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OR=1.90,95% CI:1.16~3.11),肺透明膜病(OR=6.46,95% CI:4.47~9.35),吸氧时间(RR=3.01,95% CI:1.34~4.69),肺部感染(OR=15.76,95% CI:7.51~33.07),生后窒息(OR=2.23,95% CI:1.09~4.57),产前感染(OR=3.41,95% CI:2.40~4.84),动脉导管未闭(OR=3.39,95% CI:2.04~5.64),胎龄(RR=-2.34,95% CI:-3.42~-1.27),出生体质量(RR=-2.08,95% CI:-2.91~-1.21)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产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OR=4.09,95% CI:1.65~10.1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应积极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及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夏蔚  戴瑞  徐文付 《安徽医学》2024,45(4):447-452
目的 探讨父母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潜在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 760例,根据是否患有哮喘,分为哮喘组(n=440)和对照组(n=1 320)。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父亲BMI、母亲孕前BMI、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及儿童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儿童哮喘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父亲BMI、母亲孕前BMI、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BMI、母亲患有哮喘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BMI(OR=1.610,95%CI:1.431~1.821)、母亲孕前BMI(OR=2.107,95%CI:1.839~2.424)、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OR=3.970,95%CI:3.325~4.801)、儿童出生体质量(OR=1.006,95%CI:1.006~1.007)及BMI(OR=1.427,95%CI:1.109~1.841)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儿童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BMI、母亲孕前BMI和父亲BMI 5项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哮喘发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分别大于单独检测(0.826、0.893、0.562、0.827、0.718)。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1.5%,均高于单独检测(67.0%、85.7%、67.3%、78.4%、58.2%;84.5%、83.7%、44.2%、90.2%、77.1%)。结论 父母孕前BMI、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联合诊断对哮喘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身体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和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前瞻性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BMI水平,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kg/m2)和对照组(<25kg/m2)。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孕妇孕12周时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增加(11.09±1.91 vs 8.92±1.57μmol/L,P=0.000);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410,P=0.000)。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剖宫产率显著增加(30.00% vs 15.00%,P=0.049);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20.00% vs 5.00%,P=0.027);新生儿体重显著增加(3672.15±475.45 vs 3220.93±461.36g,P=0.000)。两组患者妊娠周数、产后出血、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胎膜早破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剖宫产、巨大儿和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调查武汉地区四家大型教学医院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身心健康状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武汉市4家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借助SCL-90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艾森克人格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麻醉学员展开心理健康和人格状态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对SCL-90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8份,有效回收326份(回收率99.39%),其中68人(20.86%)显示心理状况异常(SCL-90总分大于160),其中强迫症状、忧郁较高。心理异常学员表现倾向型神经质、倾向型精神质人格特征,且异常人格特征比例比心理正常学员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住培年级、科研压力、月值班次数、人格特征与学员心理异常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月值班5次以上(B=0.997,P=0.039,OR=2.709,95%CI:1.051~6.986),科研压力极其严重(B=3.235,P=0.002,OR=25.412,95%CI:3.239~199.363),情绪不稳定(B=2.015,P<0.001,OR=7.504,95%CI:3.529~15.954),精神质异常(B=1.640,P<0.001,OR=5.154,95%CI:2.510~10.581)是学员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外向型人格(B=-2.758,P<0.001,OR=0.063,95%CI:0.019~0.215)是学员心理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 武汉地区4家大型教学医院麻醉住培学员心理异常阳性率为20.86%,其可能影响因素与月值班次数、科研压力、工作压力、不同人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联合分娩球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导乐陪伴联合分娩球分娩的正常足月单胎初产妇8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足月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P<0.05),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明显降低(P<0.05),2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联合分娩球的使用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提高产时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芜湖县2002~2005年303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和发生率,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方法:对芜湖县医院3033例住院分娩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该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20‰(37/3033),与2004年全国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84‰接近;出生缺陷分类构成的顺位前5位依次为唇裂、唇裂合并腭裂、尿道下裂、先天性脑积水及先天性心脏病;居住在城镇和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无差异;孕母年龄越大,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15.38‰)明显高于女婴(7.48‰);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129.03‰)明显高于单胎(10.99‰);产前诊断率为24.32%;孕母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者,出生缺陷儿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积极探讨致畸原因,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减少残疾儿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成都市郫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郫县各产科医院在2001~2010年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分析出生缺陷情况。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出生缺陷类型前五位顺位依次为外耳畸形、多(趾)、总唇裂、并指(趾)和马蹄内翻足。结论加强婚前检查、婚前与孕前教育,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1996年~2005年郑州地区围产儿出生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郑州市围产儿出生质量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1996~2005年连续10年对郑州市辖区内乡级及乡级以上接产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活产儿、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等情况。结果:10年间共住院分娩围产儿496203例,活产儿493327例,死胎2329例,死产54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168例,出生缺陷3914例。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12.88‰下降至2005年的7.46‰,出生缺陷发生率呈基本稳定态势;死胎在围产儿死亡中所占比例逐年增高。结论: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应提高孕期保健水平,加强宫内监护,降低围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提供预防意见。方法:对2000年-2006年全市通过专家鉴定的5155例病残儿童鉴定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外伤致使儿童伤残占11.5%,智力低下占10.08%,小儿癫痫病占9.71%、先天性心脏病占8.96%、脑炎后遗症占5.57%。结论:病残儿童以外伤性致残和先天性出生缺陷为主,应加强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和对少儿的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韩春薇  万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06-907,911
目的:研究宫颈阴道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检测结果对分娩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47例孕妇,孕37~41+6周,分为FFN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比2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并在2组中遴选阴道分娩的产妇,对比其分娩时间,评价FFN在分娩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宫颈阴道分泌物FFN检测阳性的孕妇其阴道分娩率为70.83%,剖宫产率为29.17%;而宫颈阴道分泌物FFN检测阴性的孕妇阴道分娩率为57.48%,剖宫产率为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的FFN阳性组孕妇分娩时间明显少于FFN阴性组(P<0.01)。阴道分娩的FFN阳性组孕妇7 d内分娩率为90.59%,阴性组为6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阴道分泌物FFN检测在分娩预测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产危险因素3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分娩的早产325将,将早产分为自然早产269例和人工早产56例,分别与同期足月分娩的330例相比,进行早产的临床因素分析。结果:早产与孕妇无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多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内科合并症、胎儿畸形等均有关;人工早产者产前检查率最低,剖宫产率最高,其主要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多胎有关;自然早产者产前检查率低于足月对照组,其主要与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有关。结论:早产与孕期多种因素有关,自然早产和人工早产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做好产前检查保健工作是预防早产发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与人工早产和自然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间分娩的自然早产274例和人工早产49例,分别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323例相比,进行早产的因素分析。结果 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多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内科合并症等均与早产有关;人工早产者产前检查率最低,剖宫产率最高,并主要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多胎有关;自然早产者产前检查率低于足月对照组,其主要与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有关。结论 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且自然早产和人工早产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林小洁 《华夏医学》2003,16(5):607-608
目的 :探讨气囊助产对产程、母婴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分娩的 1 2 0例产妇分为二组 ,自愿接受气囊助产的 6 0例为观察组 ,其余 6 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气囊助产 ,对照组除不用气囊助产外其它产科处理均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失血、新生儿窒息率、产后泌乳时间及 2 4 h母乳喂养次数。结果 :两组产后失血及新生儿窒息无差别 (P>0 .0 5 ) ,而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会阴裂伤及侧切均少于对照组 ,2 4 h内泌乳及增加喂养次数的产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气囊助产可明显缩短产程 ,降低分娩对产妇造成的创痛 ,利于早泌乳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