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估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17例,其中特发性慢传输型便秘14例,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2例, 特发性巨结肠1例。评估患者术后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大便次数5 (3-7)次,半液体状大便;术后1年平均每天大便次数3(2-4)次,固体状大便;术后2年平均每天大便次数2 (1-4)次。术后所有患者均不需用止泻药;1例混合型便秘患者仍间断使用泻药外其余患者均未用泻药。17 例患者(100%)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例出现粘连性小肠梗阻,其余患者未出现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对部分慢传输型便秘及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董毅  刘副全  李斌  许广大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60-1461
目的分析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9例STC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排便情况以确定该术式的疗效。结果17例排便基本正常,自然排便1~3次/d,不需要服用泻药;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后好转,间断服用泻药,排便≥2次/d。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3种不同外科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总结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结果 A组:采用选择性结肠肠段切除术治疗5个病例,术后半年内随访,3例病人大便正常,但有2例病人便秘复发。B组:采用结肠次全切除和部分直肠切除,行盲直肠吻合术治疗8个病例,有1例术后半年内便秘复发,其他病人,术后半年内排便次数为3~7次/d。C组:采用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肠吻合术治疗9个病例。病人在术后半年内排便次数为3~8次/d,无一例复发。结论通过观察这三组病人的术后疗效,我们认为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治疗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6月~2004年12月入住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36例70岁以上老年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的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排便3~6次,大便液体状.术后1年以后平均每天排便2次,固体大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排便控制能力良好,无大便失禁发生,排便满意度达89%.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对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对出口梗阻型便秘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结肠次全切除后顺蠕动与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1999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25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用上述两种术式分别治疗,通过随访观察,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后患者每日排便次数(术后1个月)及大便性状(术后1年)与顺蠕动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相比较,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在改善患者术后每日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soperistaltic and antiperistaltic cecoproctostomy after subtotal colectomy in treating colonic 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Methods During 1999 to 2008,25 patients with colonic 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had bee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and were treated with the above two kinds of surgical treatment respectively.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aily frequency and characteristic of defection between the two surgical methods(P<0.05).Conclusions Comparing the two surgical methods,antiperistaltic cecoproctostomy have obvious aduantages in improving the daily frequency and characteristic of defecation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结肠次全切除术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ISA)和结肠次全切除术一盲肠直肠吻合术(C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大肠肛门病研究中心就诊的6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结肠次全切除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组(ISA组)、结肠次全切除一盲肠直肠吻合术组(CRA组),每组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止泻剂的使用、切口感染、吻合口漏、每周排便次数、腹胀评分、腹痛评分、大便性状、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度评分、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A组止泻剂使用比例显著低于CRA组(P<0.05)。术后疗效ISA组优于CRA组(x2=4.279,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腹胀评分、腹痛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1),ISA组术后每周排便频率、腹胀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RA组(t=2.165、2.021、11.273,P<0.05)。ISA组大便性状优良率、手术满意度评分、GIQLI明显高于CRA组(t=6.513、3.663、5.310,P<0.05)。结论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时,结肠次全切除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优于结肠次全切除一盲肠直肠吻合术,除了缓解便秘症状外,患者可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对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慢传输性便秘患者25例,均行结肠次全切除治疗,对合并有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前期行相应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切断术、直肠前突修补术等).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肠腔扩张7例,25例患者均有黏膜慢性炎症反应、部分肌层变薄、结肠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颗粒及空泡变性,其中5例肠神经丛变性萎缩.25例患者均未发生肠瘘、盆腔感染或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15~24 d 25例患者肠蠕动基本恢复.结论 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结肠次全切除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病,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所导致的排便困难,约占便秘的18%,绝大多数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以往作者大多数主张应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或次全结肠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更多的作者则倾向于应用次全结肠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我们同样遵循上述基本原则诊治此类患者3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附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部分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全结肠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9例次全结肠切除、盲肠与直肠吻合术19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病理见肠壁神经丛有变性、减少。回直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偏多,多数>3次/d,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助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9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的SFC患者,经过对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检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功能性异常部位,施行手助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便秘症状指标和术后近期随访结果。结果:8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中转剖腹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284.2±26.3)min,术中出血量(141.5±65.4)ml,切口长度(10.8±1.3)cm,术后镇痛(1.8±0.6)d、肛门排气(4.2±0.6)d,下床活动(3.5±0.4)d,术后住院(9.8.±2.3)d。1例患者术后10 d出现肠梗阻症状,经内科治疗缓解,并发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各1例。患者术后便秘症状指标明显改善[(15.4±1.6)分vs(4.2±1.4)分,P=0.000)],改善度平均为(76.3±9.5)%。患者排便频率满意率和生活质量满意率等方面获得较好结果。1例术后出现轻度便秘,应用膨胀性泻剂和促动力药后症状可缓解。结论:手助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获得较好的改善便秘症状满意率,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2 3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 ,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开放组 ,12例 )和经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组 ,11例 )两组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  2 3例均行结肠全切除术。开放组中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7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子宫前倾位固定和直肠前突修补 2例 ;腹腔镜组 11例全腹腔镜手术 3例 ,手助腹腔镜手术 8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2例。开放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 3 78h比 4 79h) ,两组的术中出血 ( 15 8 6ml比 10 7 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 3 71d比 2 86d)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 10 14d比 14d)无明显差别 ,开腹组 1例发生切口裂开 ,腹腔镜组 1例发生左侧胸腔血性积液。术后 1月~ 16月随访 ,平均排便 2 45次 /d。结论 开腹或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均安全、有效 ,腹腔镜手术外观好 ,切口并发症少 ,但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报告34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其中结肠部分切除9例,次全切除25例。术前均经传输试验、钡灌肠造影以及排粪造影证实结肠慢传输,并排除其它原因的便秘。结肠部分切除远期复发5例,复发率55%,次全结肠切除无复发。术后1年内腹痛,腹胀7例,长期大便不成形,日排便6次以上1例。远期疗效:结肠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症状在第1次排便后消失,但部分病例在1—2年后大便次数减少而再复发,但间隔时间及痛苦均轻于术前。5例再手术。次全切除或全切除远期疗效可靠,因腹腔创伤面大,以及术后水分吸收功能降低,近期肠粘连等并发症及大便次数多将不可避免。次全切除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优于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回直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结直肠肛管外科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6例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开腹行选择性结肠切除,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选择性结肠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选择性结肠切除治疗的重度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非常低,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44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15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25例,全结肠切除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均证实结肠肠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直肠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4次/日,平均2.3±1.1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5次/日,平均2.5±1.2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3~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日。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瓣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进行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995年1月~2004年1月165例慢性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采用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同时对不同原因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进行联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病人排便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年,所有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病人排便满意率迭89.1%,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2例,其中17例单纯STC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术,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1例行全结肠及部分间肠切贮袋肛管吻合术,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者均加行改良式On‘s直肠悬吊、盆底抬高、子宫悬吊术;4例加盆底疝修复术;6例加直肠产膨出修补术。结果 17例单纯STC患者痊愈率100%(17/17),排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经手助腹腔镜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4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单纯随机抽样分为经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组]72例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排便情况.结果 开腹组手术时间[(160±12)min]明显短于HALS组[(198±15)min](P<0.05);开腹组和HAL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12)、(230±3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HALS组切口长度f(57±1.1)cm]明显短于开腹组[(25.2±4.5)cm](P<0.05);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HALS组[(22±0.8)次]明显少于开腹组[(3.0±1.5)次](P<0.05);HALS组和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73.4±3.6)、(92.5±5.3)h,HALS组优于开腹组(P<0.05);手助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8.3±3.9)、(14.2±5.1)d(P<0.05).开腹组发生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4例,肠梗阻2例;HALS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手助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早期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协和医院2002~2007年接受次全结肠切除术的4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开腹组(21例)和腹腔镜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疗效评价.结果 48例均行次全结肠切除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便秘症状改善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引流管引流量、伤口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行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回肠远段环形贮袋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慢传输型便秘、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3例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均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远段环形贮袋一直肠吻合术。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9例均手术成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5 d,36 d排便。术后随访6个月6 d排便。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顽固性腹泻、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远段环形贮袋一直肠吻合术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措施,术后排便控制能力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