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岩白菜和厚叶岩白菜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岩白菜药材中有效成分熊果苷、岩白菜素、儿茶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流速为1.0 mL.m in-1,检测波长为275 nm,对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和厚叶岩白菜的主根、须根和叶片等不同部位中的熊果苷、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分析比较。结果:岩白菜和厚叶岩白菜中的熊果苷、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植物不同部位中的熊果苷、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主根和须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较高,而叶中熊果苷的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同时测定熊果苷、岩白菜素和儿茶素的含量,为岩白菜属植物的科学研究及药材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黔产红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红土茯苓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红土茯苓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红土茯苓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5.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8.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产红土茯苓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岩陀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修订提高岩陀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20批岩陀药材,以岩陀中主要成分岩白菜素为指标,分别采用TLC和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其余检查项目参照中国药典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对岩陀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薄层色谱鉴别、岩白菜素含量等质量标准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研究和归纳。结论:实验研究可作为岩陀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黔产见血青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专属性强,无干扰;初步规定黔产见血青药材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黔产苗药见血青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法(TLC)对竹叶风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岩白菜素和百两金皂苷A含量。结果:上述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2批样品水分平均为10.8%,总灰分平均为2.5%,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6%,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17.8%,岩白菜素含量平均为0.14%,百两金皂苷A含量平均为0.28%。根据试验结果制订了竹叶风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建立的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竹叶风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粉未鉴别;《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卵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2.5%,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22.5%。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控制傣药材卵叶巴豆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蒙药材东北点地梅的质量标准。方法:从性状特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TLC)等方面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对其水分进行检测;采用HPLC法,以槲皮素和山柰素为指标,进行药材含量的定量研究。结果:东北点地梅花葶横切面组织特征,粉末中花粉粒、气孔轴式等结构均具有鉴别意义,并易察见,可作为标准;药材样品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7批供试品水分含量为4.32%~5.33%,平均含量为4.84%;7批供试品中槲皮素含量为3.58~10.51 mg/g,山柰素含量为6.28~9.57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方法可有效鉴别本品,所建标准可用于东北点地梅药材的质量控制;东北点地梅中水分含量不得过7.0%,含槲皮素和山柰素总含量计不得少于0.90%。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通体香沉香药材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与评价采用“通体结香技术”在不同产地白木香树上所产沉香药材的质量。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沉香药材的性状描述、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理化鉴别和浸出物含量等方法,对抽检沉香样品质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4批通体香沉香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显色反应均与对照药材相同,其浸出物含量为11.15%~24.02%。结论:4批通体香沉香药材的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沈雪梅  何伟  苏文聪 《中药材》2006,29(7):669-670
目的:研究川木通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按照《中国药典》川木通项下薄层鉴别方法以及改进的方法,对木通药材进行了鉴别。结果:按照药典的方法未检出川木通样品中的齐墩果酸,但在白木通样品中检出齐墩果酸;采用改进的方法,在两种药材中均能检出齐墩果酸。结论:改进后的川木通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能改善薄层色谱鉴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朝药松毛的质量标准,为朝医用药、朝药制剂的开发及产业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相关方法,对松毛药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有害物质进行测定.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对松毛药材进行鉴别.同时以槲皮素和山柰素为指标成分,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松毛性状及横切面显微特征均较明显,薄层色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描述鸡矢藤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对鸡矢藤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鸡矢藤苷含量。结果性状及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鸡屎藤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2%,6.0%,0.2%,15.6%和0.43%。结论本研究所制定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控制。规定鸡矢藤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鸡矢藤苷含量不得少于0.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描述鸡矢藤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对鸡矢藤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鸡矢藤苷含量。结果性状及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鸡屎藤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2%,6.0%,0.2%,15.6%和0.43%。结论本研究所制定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鸡矢藤药材的质量控制。规定鸡矢藤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鸡矢藤苷含量不得少于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翼茎白粉藤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翼茎白粉藤经甲醇提取后,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2.5:2:1)为展开剂,对翼茎白粉藤中岩白菜素进行薄层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能有效鉴别翼茎白粉藤中岩白菜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市售两面针商品药材进行质量调查和评价。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两面针项下方法,对18批两面针商品药材进行性状鉴别、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法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并建立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方法,结合相似度评价对样品药材进行鉴别分析。结果:样品性状,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的结果显示,9批药材有伪品掺杂现象;样品总灰分的含量是2.4%~6.4%,水分含量是7.0%~12.1%,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是2.2%~8.6%;HPLC测定中有2批样品检测不到氯化两面针碱,11批样品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低于0.8;18批药材均不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目前市场上的两面针药材品质参差不齐,伪品掺杂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24 批市售荜茇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HPLC并结合常规分析方法对24批市售荜茇进行质量分析,对市售荜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用环己烷代替苯作展开剂对市售荜茇进行定性鉴别;按<中国药典>方法对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其有效成分胡椒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经优化的展开剂适合荜茇的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均在<中国药典>规定限量之内,乙醇浸出物限度在8.11%~12.64%;胡椒碱在0.24~1.68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含量为2.51%,平均回收率RSD=2.8%(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对荜茇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荜茇药材中胡椒碱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和完善瑶药葫芦钻的质量标准。方法: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葫芦钻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检查。结果:确定了葫芦钻药材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的特征;水分拟订为不超过15.00%,总灰分限度≤15.0%;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6.0%。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制定和完善葫芦钻药材质量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厘清力嘎都的源植物,完善其上品的质量标准。方法本草考证、植物鉴定、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结果初步确定岩白菜应为力嘎都上品,建立了其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岩白菜素在0.20268—2.0268μg之间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9%,RSD0.86%。结论力嘎都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健胃消食片中山楂及山药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颖  蓝闽波  张宁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12-1513
目的建立健胃消食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了处方中的山楂、山药。结果山楂的薄层色谱鉴别较药典方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山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结论结合《中国药典》中对太子参的薄层色谱鉴别,可以全面控制该品种的质量;为含山楂、山药的制剂提供了新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汉桃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不同产地汉桃叶药材进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汉桃叶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汉桃叶药材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汉桃叶药材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范围分别为4.90%~6.15%,3.27%~4.95%,7.28%~8.5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可为汉桃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傣药材傣百部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粉未鉴别;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小百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规定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浸出物不得少于60.0%。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控制傣百部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