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涌  戚士芹  未德成  吕成超 《安徽医学》2015,36(9):1109-1111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资料,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比较保守及手术治疗患儿的比例。结果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中,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203例(40.9%),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7例(29.6%),粘连性肠梗阻36例(7.2%),急性假性结肠梗阻25例(5.0%),先天性巨结肠24例(4.8%), Meckel 憩室及肠重复畸形18例(3.6%),肠扭转、肠旋转不良13例(2.6%),阑尾脓肿9例(1.8%),内疝(系膜裂孔疝)6例(1.2%),炎性、粪石、柿石性5例(1.0%),其他少见病因10例(2.0%)。203例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148例(72.9%)施行了手术治疗,55例(27.1%)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均予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次手术中,阑尾切除术14例(38.9%),肠套叠整复术8例(22.2%)。结论急性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急性肠梗阻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及全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需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2006年6月-2016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内容,观察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梗阻原因:38例为粘连性小肠梗阻,7例为肠扭转,6例为腹股沟嵌顿疝,2例为肠套叠,2例为右半结肠肿瘤,2例为左半结肠肿瘤,3例为直肠癌;40例行小肠粘连松解术,1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4例行术中结肠灌洗后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3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手术后,3例患者均因各种原因自动出院,其余57例患者则对本次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满意,围术期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 肠梗阻的病情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加以密切的关注与正确评估,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嵌顿性腹外疝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嵌顿性腹外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0年6月10年间收治嵌顿性腹外疝96例,其中嵌顿性腹股沟斜疝90例,嵌顿性股疝5例,嵌顿性脐疝1例,疝内容物为:小肠,大网膜,回盲部;手法复位成功15例,手术治疗81例,手术组中27例已有部分小肠坏死,5例有部分小肠和大网膜坏死,8例单纯大网膜坏死,另有18例疝囊内仅有炎性渗液;手术采用坏死大网膜或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及一期疝修补术;手术治疗81例中,除一例术后2天死于心肺疾患发作外,余80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诊无疝复发;结论:嵌顿性腹外疝腹部查体最具有诊断价值,如手法复位失败,应尽早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及大网膜,行一期肠吻合及疝修补术是绞窄疝修补的较好的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1例病人中,粘连性肠梗阻31例(43.66%),肠扭转20例(28.17%),肠道肿瘤16例(22.54%),嵌顿疝3例(4.23%),肠套叠1例(1.41%)。分别施行肠粘连松解术、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扭转复位术、肠造瘘术、疝修补和肿瘤根治术等。术后自动出院4例,切口感染11例(15.44%),死亡2例(2.82%)。结论腹腔粘连是急性肠梗阻的最常见病因;腹痛情况、X线腹部平片检查、肠道造影、白细胞计数、呕吐物或排泄物是否有血性液体、血磷检查等有助于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肠梗阻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欣 《吉林医学》2012,(10):2028-202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治愈21例,均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55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道肿瘤32例,嵌顿疝15例,肠扭转2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治愈、好转74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瘘1例,肺感染7例,死亡2例。结论:肠粘连、肠道恶性肿瘤、嵌顿疝为老年人肠梗阻主要病因,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手术术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常印 《当代医学》2012,(26):97-98
目的探讨嵌顿性疝致结肠缺血坏死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外一科收治的11例嵌顿性疝致结肠坏死的病例资料.结果行一期疝修补术9例,一期肠切除吻合9例,肠切除并造口2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2例,疝切口感染1例,疝复发1例,无吻合口漏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⑴嵌顿疝致结肠坏死的治疗,对于无穿孔的患者,一期疝修补术及一期肠切除吻合是可行的;⑵术中给予结肠减压及灌洗去污,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建标  李书林 《中原医刊》2004,31(14):34-34
肠梗阻为外科急腹症常见病之一 ,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肠梗阻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指征尽管教科书有明确阐述 ,但在临床工作中因犹豫不定 ,由单纯性肠梗阻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就给病人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 ,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2年12月共收治肠梗阻 12 7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2 7例中男 98例 ,女 2 9例 ,最小年龄 8岁 ,最大年龄 76岁 ;病因 :粘连性肠梗阻 85例 ,腹股沟嵌顿疝 17例 ,小肠扭转 2例 ,乙状结肠扭转 7例 ,小肠肿瘤 1例 ,结肠肿瘤5例 ,肠套…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自1984至1991年共收治急性结肠梗阻25例,6例因病情危重或肿瘤广泛转移行肠造瘘或捷径术,19例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男12例,女7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1岁,平均46.5岁。其中单纯性梗阻13例,绞窄性梗阻6例。疾病分类:粘连性肠梗阻致盲肠升结肠坏死1例;腹股沟斜疝嵌顿、盲肠坏死2例;盲肠扭转、坏死1例;回盲部癌5例;横结肠扭转、坏死1例;结肠脾曲癌1例;降结肠癌1例;乙状结肠癌7例。治疗情况:本组行盲肠切除、回肠升结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在急性肠梗阻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该院2004—2007年来收治的8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结果所有8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结肠癌患者42例,发生吻合口漏3例(占7.1%),粘连性肠梗阻23例发生吻合口漏1例(占4.3%),肠扭转10例和嵌顿性疝肠梗阻10例,均无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结论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8年3月至1990年6月,对肠切除后,行套包术肠吻合36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8例。外伤性肠破裂24例(其中小肠20例,结肠4例);绞窄性肠梗阻12例(其中嵌顿性股疝6例、嵌顿性斜疝2例、肠扭转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3岁,平均39岁。 2 方法与效果经常规术前准备后,全部手术分别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进行。如腹部穿透伤,先清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本组488例肠梗阻(不包括动力性肠梗阻及不完全性肠梗阻在内),其中肠扭转214例,嵌顿性疝131例,蛔虫性肠梗阻54例,粘连性肠梗阻41例,肠套叠25例,其他类型23例。全组均通过手术治疗。肠坏死63例,因肠扭转所致49例,嵌顿性疝所致10例,其他类型所致肠坏死4例。其中坏死肠管不超过小肠全长15%,属于小段小肠  相似文献   

12.
崔志才 《中外医疗》2011,30(23):65-65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病例中,粘连性肠梗阻48例,肠肿瘤31例,肠扭转1例,嵌顿疝1例,肠憩室1例,肠套叠1例。均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因晚期肿瘤久治转移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结论急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立即手术,解除梗阻或切除坏死病变,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6~1998年收治急性结肠梗阻病人26例,其中5例因病情较重或肿瘤广泛转移行肠造疹或捷径术,21例患者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无1例发生吻合口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3岁,平均45.5岁。其中单纯性梗阻16例,绞窄性梗阻5例。1.2疾病分类腹股沟斜店嵌顿、盲肠坏死3例;粘连性肠梗阻致盲肠升结肠坏死1例;盲肠扭转、坏死1例;回百部癌6例;结肠牌曲癌1例;降结肠癌1例;乙状结肠癌gte1.3治疗情况本组行盲肠切除,回肠——升结肠吻合术4例(死亡l例),有半结肠切除,回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标准和手术处理原则。方法 对1990年1月-2004年1月间的42例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粘连压迫24例(57%),粘连并肠扭转或内疝16例(38%),广泛粘连2例(5%)。手术单纯粘连松解或加小肠复位31例(74%),粘连松解加肠切除一期吻合8例(19%);粘连松解加肠切除,肠造瘘3例(7%)。结论 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早期诊断不容忽视,综合评价、灵活掌握其诊断标准和积极主动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机械性肠梗阻1204例术前诊断与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院自1971年以来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1204例,现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时机讨论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男826例,女378例;年龄5天到91岁;原因:嵌顿疝426例、肠粘连310例、肠套叠216例、肠扭转78例、结肠癌84例,肠蛔虫症56例,其他34例。 结果:死亡20例,其中肠扭转9例,小儿肠套叠3例,粘连性肠梗阻、结肠癌、嵌顿性股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治疗的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结、直肠肿瘤21例,肠粘连12例,腹内、外疝嵌顿7例,肠扭转、粪石嵌顿各2例,肠套叠、憩室炎、坏死性降结肠炎各1例。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21.28%;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4.26%。结论对无手术史且排除疝嵌顿的肠梗阻首先考虑肿瘤可能。完善病史和仔细体检、腹部立卧位摄片和腹部CT检查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常规措施。老年急性肠梗阻病情复杂,伴发疾病多,体质差,应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王刚  李德春  赵华  赵鑫 《吉林医学》2012,33(11):2356-235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提高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38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118例,手术方法有粘连松解和肠扭转整复、嵌顿疝松解、肠切除、肠造口等。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2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复杂,合并症多,诊断时要全面考虑,治疗上应积极主动,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本院经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患者20例诊治经过。结果1例肠扭转于第一次手术后24小时再次手术行小肠复位治愈,1例炎性肠梗阻于术后第7天再次手术行粘连松解,二次手术后产生肠瘘,转往外院保守治疗三个月治愈。1例内疝再次手术治愈;1例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行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治愈。其余16例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应尽早明确是机械性肠梗阻还是动力性肠梗阻。对于确诊为机械性肠梗阻的一般均需手术治疗;对明确为炎性肠梗阻的患者,要早期、正规、及时予以保守治疗,并且要有足够疗程。在保守治疗中,如出现肠绞窄、腹膜炎现象时,可考虑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jI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结论 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20.
许华刚  马良 《西部医学》2010,22(4):717-7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诊疗缺陷的原因。方法对3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诊疗缺陷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肠粘连处置不当12例(粘连分离不彻底6例,再嵌顿疝3例,吻合口狭窄2例,关腹不遵守原则遗留异物1例),肿瘤漏诊9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5例,阑尾切除处理不当5例,妇科手术逢及肠管1例,1例脾切除后再植不当。结论肠粘连术中处理不当,经验不足,不遵守手术原则,为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