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指征患者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4组,A、B、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3 ng/m L、5ng/m L、7 ng/m L,D组作为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达到靶控浓度后4组均静注长托宁、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及肌松满意后行气管内导管插管,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深度,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记录4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并于不同时刻抽取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结果 B组及C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MAP、HR均显著低于D组(P均<0.05);B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MAP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5);C组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HR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D组(P均<0.05)。A组、B组及C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均低于D组(P<0.05);且C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于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均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且一定范围内随着靶控浓度增加,其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慢性白血病行血液分析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5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按急慢性程度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另选取50例健康人(C组)、50例严重细菌感染患者(D组)进行对比实验。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液分析,并对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指标。结果:A组、B组、D组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C组(P0.05),但A组、B组均高于D组(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C组、D组(P0.05),但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A组、B组高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D组C组B组A组(P0.05);红细胞水平:(C组和D组)B组A组(P0.05),C组、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C组和D组)B组A组(P0.05),C组、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对诊断急慢性白血病及严重细菌感染与急慢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价值,而且以健康人作为参考,确诊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69例。A组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全凭静脉麻醉,B组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联合全凭静脉麻醉,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予术前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D组在A组基础上予术前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观察四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尿量、输液量相比较、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芬太尼用量、术前24h、术后24h、72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S100β水平。结果:四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尿量、输液量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B组和C组(P0.05),D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术后24h时B组和C组MMSE水平低于A组和D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MMSE水平低于D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72h时MMSE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B组和C组S100β个于A组和D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S100β高于D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72h时S100β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减轻脑损伤,提高术后认知功能,有利于减少POC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BMSCs分为对照组(A组)、低浓度组(B组)、中浓度组(C组)、高浓度组(D组)、阳性对照组(E组),干预后检测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情况。结果:CCK-8:干预24 h、72 h后B、C、D组均高于A组,干预120 h后B组高于A、C、D组。ALP活性干预7、14 d后B、C、D组高于A组,但低于E组。结论:益肾通络含药血清能促进BMSCs体外增殖并诱导其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时机选择。方法将84例sTBI患者按伤后至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2 h)和B组(≥2 h)各42例,均予以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意识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并对比2组脑水肿程度、临床预后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A组治疗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B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3.3%(14/42)和54.8%(23/42),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GOS预后良好率为52.4%(22/42),高于B组的31.0%(13/42)(P0.05)。治疗后A组脑Vs、Vm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PI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9%(5/42),14.3%(6/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BI受伤后,早期开展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有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改善临床近远期疗效有积极价值,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20只)和非空白大鼠组(60只),非空白大鼠组均需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获得缺血模型组(B组)、阿替普酶治疗组(C组)和阿替普酶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组(D组),每组20只。A组、B组均不进行治疗,C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D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三七总皂苷治疗,均治疗5 d。比较4组首次治疗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比较4组治疗后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首次治疗后24 h,B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A组(P<0.05);C组、D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B组(P<0.05),D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C组(P<0.05)。治疗后,B组脑组织MDA水平高于A组(P<0.05),脑组织SOD水平低于A组(P<0.05);C组、D组脑组织MDA水平均低于B组(P<0.05),脑组织SOD水平均高于B组(P<0.05);D组脑组织MDA水平低于C组(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医饮食运动疗法结合四君子汤对气阴双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的140例气阴双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常规干预组)、B组(中医饮食运动疗法组)、C组(四君子汤组)及D组(中医饮食运动疗法结合四君子汤组),每组各35例。统计与比较4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情况发生率、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D组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及C组,B组及C组则低于A组,D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及C组,B组及C组则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4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D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B组及C组,B组及C组则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饮食运动疗法结合四君子汤对气阴双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对患者的血糖具有更为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早期颈内动脉输注川芎嗪对脑氧代谢及氧化抗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术毕、术毕24小时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做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和血红蛋白(Hb)值。根据FICK公式计算脑氧含量(CjvO2)、动脉—脑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O2)等指标。同时测定相应阶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脑氧代谢的变化:①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毕、术毕24小时的CaO2、CjvO2、C(a-jv)O2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SjvO2增加,COE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观察组:与术前比较,术毕、术毕24小时CaO2无明显变化(P0.05);而CjvO2、SjvO2增加,CEO2、C(a-jv)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间比较:CaO2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毕、术毕24小时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jvO2、SjvO2增加,CEO2、C(a-jv)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各时相氧化抗氧化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毕、术毕24小时相对应的SOD增加,MDA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能降低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早期脑氧代谢及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头针组(B组)、运动治疗组(C组)和互动式头针组(D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3周后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结果:D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其他3组改善最明显(P0.05),C组较A组及B组显著(P0.05),A组及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FMA评分高于A、B组,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组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D组MBI评分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组能显著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云南白药和立止血对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拟行鼻内镜手术的60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A组)围手术期口服云南白药胶囊;30例患者(B组)术前肌注立止血,并对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进行观察.结果:B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100毫升者有93.34%,A组86.67%,B组止血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云南白药和立止血均能减少鼻内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及术后渗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甘露醇(MN),川芎嗪(TMPZ),黄芩甙(BC)等对兔百日咳菌液(PB)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动物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NS组)百日咳菌液未治疗组(PB组),甘露醇治疗组(MN组),川芎嗪治疗组(TMPZ组)黄芩甙治疗组(BC组)经左侧颈内动脉注入PB建立感染性脑水肿模型,采用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测方法监测颅内压(ICP),观察用药后4h内ICP变化及4h脑组织含水量(WC),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频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假刺激组(B组)和治疗组(C组),A组假手术后不予以处理,B组和C组大鼠造模后分别给予假刺激和低频经颅磁刺激,分别于术后4 h、1周时进行Zea Longa评分,评分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梗死脑组织中NGF及BDNF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B组、C组大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症状,治疗1周后,B组、C组大鼠Zea Long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C组下降更为显著,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两组大鼠NGF及BDNF含量最高,其次为B组、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有效地恢复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其中的机制可能与提高大脑组织中NGF及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高龄急性脑梗死(AIS)小鼠大脑皮层内的表达及祛瘀生新中药对其的影响,将26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造模后1天组(B组),造模后7天组(C组)、中药8天给药组(D组),及中药14天给药组(E组).用电凝法在小鼠右侧脑部制备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在两个不同的时间节点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来观察各组小鼠梗死区大脑皮层内VEGF蛋白及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免疫组化方面E组VEGF阳性颗粒明显多于A组、B组、C组及D组(P<0.05);D组VEGF阳性颗粒明显低于C组(P<0.05),但明显多于A组及B组(P<0.05);RT-PCR方面E组VEGF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D组、B组及A组(P<0.01),D组VEGF RNA的表达明显低于C组(P<0.05),但明显高于B组及A组(P<0.05).结论AIS小鼠梗死区内VEGF的RNA及蛋白表达会明显上调,并保持一段时间;祛瘀生新中药对AIS小鼠梗死区内VEGF的RNA及蛋白表达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以保护和改善梗死区大脑皮层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Cleaved Caspases-3表达、脑组织病理形态和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应用PCI3000打击器撞击硬脑膜制备TBI模型;假手术组仅开颅暴露硬脑膜,不进行打击;空白组不做处理。造模后即对针刺组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干预7 d。在治疗第2、4、7天应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和Rotarod test检测大鼠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第7天治疗结束后利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Cleaved Caspases-3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第2、4、7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NSS评分明显升高(均P <0.01),Rotarod test评分显著下降(P <0.01,P <0.01,P <0.05)。治疗第4、7天时,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mNSS评分降低(均P <0.05),Rotarod test评分升高(P <0.05或P <0.01)。HE染色显示针刺组可观察到正常神经元,组织疏松和紊乱轻于模型组,整体情况好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Cleaved Caspases-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01),针刺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0.01)。结论针刺可以通过抑制脑组织内Cleaved Caspases-3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达到修复脑组织和保护神经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对硬膜外瘢痕凋亡基因p53及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和活血止痛汤组(C组),每组15只。手术切除B组和C组白兔的L4、L5椎板,造成1.0 cm×1.0 cm硬脊膜裸露区。术后对C组白兔予以活血止痛汤灌胃2周。术后第2、4、8周末时每组各处死动物5只,观察硬膜外瘢痕组织与硬膜的粘连程度,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p53及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无硬膜外瘢痕形成,C组硬膜外瘢痕组织与硬膜粘连程度较B组轻。B、C组各时相的p53及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P0.05)。术后第2、4、8周末时,C组p53及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P0.05)。总体观察也发现C组较B组粘连程度明显低(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可能通过调节p53及Ⅰ、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减少了椎板切除术后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减少了硬膜外瘢痕增生、粘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龙血竭联合云南白药创可贴治疗Ⅲ期压疮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消毒、清创,治疗组将龙血竭粉末均匀涂抹在创面上,然后应用云南白药创可贴覆盖包扎;对照组每日用0.5%甲硝唑浸湿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血竭联合云南白药创可贴治疗能有效加快血管生长及止痛,预防和控制感染,从而有利于压疮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丸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以加味逍遥丸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对照组以桂枝茯苓丸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逍遥丸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卵巢囊肿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陈泽斌  袁芳  梁凤霞  王华 《中国针灸》2004,24(5):347-350
目的:证实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为针刺效应物质的探讨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先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大鼠脑组织提取液行大鼠腹腔注射,再采用颈动脉引流法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进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计数.结果:在3个时间段F组幸存神经元密度均显著高于C、D、E 3组(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平肝化浊合剂对脑梗塞大鼠神经行为学与脑组织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10~1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造模组(B)、平肝化浊合剂组(C)、尼莫地平组(D),B、C、D组用同种大鼠无菌自然干燥的血凝块制作多发性脑梗塞模型。A、B组灌服蒸馏水,C组灌服平肝化浊合剂(25.40 g生药/kg),D组灌服尼莫地平片溶液(10.80 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和用药前后的神经行为学分级,并取脑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B组在用药1周后的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用药14 d后C组神经行为学分级明显优于B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C组和D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光镜下的缺血性变化及其超微结构改变均较B组轻微。结论 平肝化浊合剂具有保护大鼠栓塞后脑组织的缺血损伤、改善肢体运动和协调功能、降低脑梗塞大鼠的早期死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