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博 《中原医刊》2003,30(4):24-24
拇长伸肌腱损伤初期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 ,当发现拇指指关节不能伸直 ,拇指末节呈屈曲畸形时 ,才来骨科诊治 ,一般情况下 ,Ⅰ、Ⅱ区拇长伸肌腱损伤 ,近端回缩不远 ,二期仍可对端缝合 ,Ⅲ区损伤 ,晚期常因近端肌腱回缩 ,不能直接缝合 ,我院近 4年来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晚期修复拇长伸肌腱Ⅲ区损伤 2 7例 ,效果较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 ,男 2 2例 ,女 5例 ,年龄 1 8~ 56岁。左侧 2 0例 ,右侧 7例。 2 3例为直接外伤所致 ;4例为自发断裂 ,其中 2例有腕部骨折史 ,2例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于伤后 3d~ 6个月后手术。手术方法 :2 …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5年~ 2 0 0 0年共收治因Colles骨折伴拇长伸肌腱断裂 4例 ,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45~ 65岁 ,均为摔伤致Colles骨折 ,经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完全复位 1例 ,位置稍差 3例 ,肌腱断裂距骨折时间约为 4~ 6周。病人均因腕部外伤经石膏固定拆石膏后拇指不能背伸就诊 ,查体见拇指下垂 ,腕背部尤其鼻咽窝处 ,微肿胀 ,轻压痛。拇指指间关节不能主动背伸 ,被动活动正常 ,掌指关节及腕掌关节主动活动稍差 1例 ,余 3例均正常 ,虎口区浅感觉正常。X线摄片示 :C…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以来收治的 12例前臂Colles骨折后导致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例 ,就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5~ 6 1岁。距Colles骨折后发病时间 3~ 16个月。均单侧发病 ,左手 3例 ,右手 9例。本次就诊X -ray线片显示桡骨远端骨折愈合良好、关节面平滑者 8例 ,显示愈合后背面骨痂粗糙、无较大移位者 4例。1 2 临床表现 发病前均无明显外伤史。大部分患者先感桡骨远端区疼痛 ,拇指伸指时加重 ,随即出现拇指背伸障碍 ,部分病例为用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20—2021年因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就诊的患者行术前详细查体和彩超定位,进行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手术,术后收集患者的随访资料,通过测量患者的双侧示指背伸高度、拇指背伸高度、对掌距离、示指掌指(MP)关节及近指间(PIP)关节主动伸直角度,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拇长伸肌腱移位评分表(SEEM)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通过电话随访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密歇根手功能简表(BMHQ)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作情况、自我满意度、疼痛和评分总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手功能、自我满意度和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的疗效。 结果 共随访8例患者,随访11~24个月,平均随访(14.8±4.2)个月。8例患者患手外观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术后3周去除石膏后无肌腱断裂情况的发生,肌腱张力合适,主动屈伸拇指均可顺利完成。术后SEEM评分,患侧示指背伸高度较对侧缺失0.4~4.6 cm,平均缺失2.1 cm。拇指抬高缺失0.4~2.6 cm,平均缺失1.5 cm;对掌距离缺失1.8~3.5 cm,平均缺失2.6 cm;示指MP关节主动伸直丢失0°~14°,平均3°;示指PIP关节主动伸直丢失3°~16°,平均8.5°;评分总分60~90分,平均73.8分;SEEM评分,优2例,良5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87.5%。 BMHQ评分,术前和术后患者手整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学习、患者自我满意度、疼痛和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疗效确切,术后伸拇功能良好,患者主观满意度高,是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5.
2004-2009年我们采用伸示指固有肌腱移位术治疗Colles骨折后拇长伸肌腱延迟断裂15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10例,女5例;年龄13~37岁.右手7例,左手8例.X线片示Colles骨折,粉碎性骨折5例,横断骨折9例,短斜骨折1例.均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伤后2~5个月,出现患侧拇指末节不能主动伸直.  相似文献   

6.
人类下肢拇和趾伸肌和屈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为查清下肢拇伸肌、趾伸肌和拇屈肌、趾肌肌纤维型的分布。结果表明,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的Ⅰ型纤维分别占65.2%和63.9%,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的Ⅰ型纤维分别占55.6%和52.8%。拇和趾伸肌的Ⅰ型纤维比例显然高于屈肌,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鉴于上述各肌的肌构筑特性和肌纤维型分布,作者推测,拇和趾伸肌在下肢运动中主要提供速度;拇和趾屈肌肌力大,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和维持足弓的形状,并在走和跑时作提跟和足外翻运动。第四趾趾短伸肌有大量同型聚集并伴有肌纤维萎缩。作者推测,趾短伸肌的同型聚集是肌退化,萎缩去神经再支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优点、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以小指固有伸肌为力源,以尺骨下端尺侧缘为滑车,将移位腱分二束后,将其近侧束固定于拇掌指关节近侧拇长伸肌腱,而将另一束固定于拇掌指关节远侧拇长伸肌腱(津下法23例)或将远侧束固定部位改为近节指骨桡背侧骨内(我们的改良法58例)。其中后期18例针对术后小指伸直不全,采用切断环、小指指总伸肌腱间腱联合的方法。结果:72例术后随访平均29个月,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者66例,总满意率为916% 。其中,早期54例中发生小指伸直不全者3例、“鹅颈畸形”3例;后18例采用切断环、小指指总伸肌腱间腱联合的方法后,无一例发生小指伸直不全现象。结论:在拇对掌功能重建术中,将小指固有伸肌腱可作为首选力源,但术后可能发生小指伸直不全,切断环、小指指总伸肌腱间腱联合的方法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术后发生的“鹅颈畸形”可以用改进移位固定部位的方法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8.
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诱因如劳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部骨折等均可引起该疾病发生,表现为拇指末节垂指畸形,不能主动背伸,有时易误诊为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而影响治疗效果以及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和经济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桡神经前臂伸肌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选用成人上肢标本30侧,在肉眼及放大镜(3.5倍)下,找出桡神经,沿其主干游离,暴露桡神经深支,同时解剖其前臂后群肌肉,仔细分离出各肌支及其入肌点。显露并观察其神经肌外走行和人肌门处的分支情况。以肱骨外上髁为定点,分别测量神经发出点和人肌点至定点的距离以及神经走行的实际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支数目最多的是指伸肌、旋后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等体积较大的肌肉。而一些细小的肌肉,如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等,均以单干神经支配较多。指伸肌与小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4肌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共干现象。各肌支的长度变化较大,在旋后肌上缘之前发出的肌支长度自下向上依次递减;其下缘以下至浅层伸肌的肌支长度呈现递减趋势,在发出尺侧腕伸肌肌支后,肌支长度又呈现增长趋势。桡侧腕短伸肌支起自桡神经深支、浅支及桡神经干者分别为60%(18/30)、30%(9/30)和10%(3/30)。结论:指伸肌、小指伸肌及尺侧腕伸肌肌支较短,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下缘的位置较近,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不同肌支数目的差异与其支配肌肉的结构,体积和功能有关。不同报道中桡侧腕短伸肌肌支起源差异较大,这可能与人种及解剖过程中人为的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95年 2月~ 1998年 1月我们治疗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 11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4例。年龄 15~ 53岁 ,就诊时间最长 7年 ,最短 16天。致伤原因 :切割伤 10例 ,Colles′骨折后自发性断裂 1例。断裂部位 :位于拇指掌关节远侧 (包括掌指关节处断裂 ) 5例 ,位于拇指掌关节近侧 6例。1 2 治疗方法 两端直接缝合 3例 ,掌长肌移植修复 1例 ,食指固有伸肌腱转移修复 6例 ,桡侧腕长伸肌转移修复 1例。术后石膏固定拇指背伸外展位 3周。1 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人随访时间为 3个月~ 1年。术…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8年~ 2 0 0 1年 3年间应用Ⅰ期肌腱移位术治疗 12 1例伸肌肌腹断裂的患者 ,伸肌功能Ⅰ期恢复率占10 0 % ,其中被移位的伸肌腱肌力在五级的为 89例 (占73.5 5 % ) ,肌力在四级的 32例 (占 2 6 .45 % ) ,较直接伸肌肌腹吻合术有更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3月 3年间随机对 2 0 3例伸肌肌腹断裂的患者分成 2组 ,其中一组 12 1例行Ⅰ期肌腱移位术 ;一组 82例行直接伸肌肌腹吻合术。患者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1岁 ,其中男性患者 16 0人 ,女性患者 43人。我们采用Ⅰ期肌腱移位术治疗伸肌肌腹断裂 12 1…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 3a内先后收治了 6例陈旧性拇长伸肌腱闭合断裂病人 ,均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替代拇长伸肌腱近端 ,6例病人均 期愈合 ,随访 8个月~ 2 a,拇指活动自如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病人中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18岁~ 40岁 ,平均 32岁。外伤原因 :1例有拇指被反弹门触伤史 ,另 1例有玩篮球时拇指挫伤史 ,其他 4例没有明显外伤史。1.2 手术方法 :先在示指掌指关节背侧作长约 1cm的横切口 ,显露示指指总伸肌腱和固有伸肌腱 ,分离两者 ,切断固有伸肌腱。腕关节背侧也作 1cm~ 1.5 cm的横切口 ,将示指固有伸肌腱由此拉出…  相似文献   

13.
报告5例伸指总肌陈旧性损伤,位于腕关节以上(I区),其中腱性部3例,肌性部2例,均以肱桡肌腱移位代替伸指总肌重建伸指功能。所有病例得到随访,平均时间3年。全部病人伸指功能恢复正常,认为,断裂肌腱远段挛缩严重者,肱桡肌腱显得较短,最好不用。  相似文献   

14.
手与腕部狭窄性腱鞘炎是最常见的腱鞘炎,手部狭窄性腱鞘炎起病缓慢,在手指常发生屈肌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拇指为拇长屈肌腱鞘炎,又称弹响拇.在腕部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又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肌腱疾病的检查,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已成为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疾病诊断的首先方法[1].本文主要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手与腕部狭窄性腱鞘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 1 月—2017 年5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 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患者。其中,2 例采用端端直 接缝合,8 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修复。结果 10 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 ~ 12 个月。根据TAM 系统 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为8 例;良为2 例。结论 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发生少,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是减少漏诊、误诊的重要环节,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功能,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在腕部 通过骨纤维性管时,由于腱鞘狭窄,卡压而出现的腕部疼痛,尤以拇指疼痛为主,且向肩部 放散,发病率较高,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易复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尤其是采用小针刀挑割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1]。由于有些人对该 部位的局部解剖不熟悉,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常有肌腱、神经被切断的情况发生。本文作者对 该局部骨纤维性管的长度、横断面的面积、容积,管内肌腱的径线及桡神经浅支与管的关系做了详尽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工作提供解剖学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取60例侧经甲醛固定处理的上肢,解剖前臂远侧端的腕部。首先寻找桡神经浅支,修洁剥 离,向深层解剖伸肌支持带。显露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经过的骨纤维性管,用游标卡尺 测量骨纤维性管的长度,然后打开管观察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的情况。再取20侧新 鲜上 肢标本,经冷冻画线后,用断层切片机,从桡骨茎突上平面开始向远侧做厚0.5 cm横断切 面,切6~7片,处理后,从上断面观测骨纤维性管的位置、面积和容积,管内肌腱的径线。  相似文献   

17.
马国治  王云兵  何云邦 《吉林医学》2011,(17):3538-3539
目的:观察应用桡侧腕长伸肌腱修复前臂外伤性拇长伸肌腱功能丧失后的疗效。方法:收治前臂近侧软组织损伤患者11例,后期均出现伸拇指功能受限,并不同程度合并其他手指或者手腕功能障碍,经手术治疗功能未恢复,最后行桡侧腕长伸肌腱替代拇长伸肌腱修复伸拇功能,术后上肢石膏托固定,3到4周开始行功能活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拇指屈伸功能良好,伸腕、握力均无影响。结论:因钝性或者挤压导致前臂肌肉组织或者神经组织严重损伤,后期丧失肌肉伸缩功能导致伸拇指功能障碍时,可用收缩功能良好的桡侧腕长伸肌移位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原因及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通过14例患者手术中局部所见,分析肌腱断裂与局部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通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伸肌腱后患指功能恢复状况。断裂指伸肌腱均行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移植肌腱的远端编织缝合,近侧端端缝合,以趾短伸肌肌腹包埋吻合口。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2~5年,①外形:14例重建手指外形基本正常,其中,有1例出现轻度桡偏、1例出现轻度屈曲,无过伸畸形。②使用情况:在丁作和生活中,14例均能自然地使用患指。⑧力量:14例中手指背伸力量基本恢复,有6例术后3个月内自觉患指背伸力量减弱,但并未影响患指的远期功能恢复。14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关节外形满意,关节稳定,畸形消失,手指活动灵活。结论:通过探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原因、特点,选择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治疗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结合术后中药熏洗、功能锻炼,能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同时也为肌腱移植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趾短伸肌移植结合中医康复治疗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4例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患者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肌腱的远端编织缝合,近侧端端缝合,并以肌腹包埋吻合口。术后结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观察患指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2~5年。①外形:14例重建手指外形基本正常,其中有1例出现轻度桡偏、1例出现轻度屈曲,其余指外形满意,关节稳定,无过伸畸形。②使用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14例均能自然地使用患指。③力量:14例中手指背伸力量基本恢复,有6例术后3个月内自觉背伸力量减弱,但并未影响患指的远期功能恢复。结论 利用趾短伸肌移植结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能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选择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Urich's法拇长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Ulrich's法行拇长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结果:本组6例优者3例,良者2例,差者1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结论:以Ulrich's法拇长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