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食管瘘与支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和分析治疗食管呼吸道瘘的不同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气管食管瘘和支气管食管瘘病例资料,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及效果.结果:9例良性食管呼吸道瘘中采取食管气管分开修补术5例,均治愈;3例行胃造瘘术,其中2例好转,1例死亡;1例因吞服硫酸致食管全程烧伤狭窄后行硬式扩张术并发的食管气管瘘病例的治疗中,采用带血管蒂的肋间肌瓣作为自体修补材料,利用其首创一次性双面修补手术治疗大口径气管食管瘘,获得成功.9例恶性瘘中,4例行胃造瘘术,其中3例肺内感染好转,1例术后短期内死亡;5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其中2例肺内感染好转,3例失随访.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呼吸道瘘的主要方法,应用带血管蒂的肋间肌瓣作为自体修补材料双面修补治疗大口径气管食管瘘是有效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4年10月以来应用瘘道结扎法治疗尿道瘘病人17例,均为男性,年龄3~27岁.均为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并发尿道瘘.单个瘘口10例,两个瘘口7例,瘘口位于阴茎干9例,位于会阴部8例.  相似文献   

3.
<正>自发性胆囊内瘘临床并不多见,我院近10年共收治8例,其中胆囊胆总管瘘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3例、胆囊结肠瘘1例.均经手术治疗,6例痊愈.l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胆石引发小肠梗阻,因漏诊手术仅解除肠梗阻,而胆囊十二指肠瘘未得到手术处理.1例胆囊胆总管瘘修补术后并发胆漏,继发MOF,抢救无效死亡.现就诊断和治疗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4.
吻合口瘘是食管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食管瘘是肿瘤晚期放射治疗、内镜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和食管瘘 ,再次手术修补或再吻合失败率很高 ,常因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引起胸腔、肺部感染、水电失衡甚至全身衰竭而致死亡。近几年来 ,金属带膜支架的应用使吻合口瘘、食管瘘、食管气管瘘的治疗有了很大转机 ,大大提高了外科和内镜治愈率。我院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3月应用国产金属带膜支架治疗各种瘘 12例 (15个瘘口 )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 ,男性 10例 ,女性 2例 ,年龄 47~6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治疗胃肠道瘘的最佳营养途径,提高胃肠道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随机对38例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途径治疗胃肠瘘(EN组)和36例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胃肠道瘘(PN组)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EN组34例(89.5%)患者改善营养效果良好,胃肠道瘘口愈合,痊愈出院,4例(10.5%)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PN组24例(66.7%)痊愈,12例(33.3%)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胃肠道瘘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途径,亦优于其它肠内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26例均采用超选择插管栓塞,其4例同时行静脉入路静脉窦内栓塞,联合手术2例,X-刀治疗l例。结果: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者,17例瘘口完全消失,4例栓塞后瘘口有残留,结合颈动脉压迫法后2例瘘口消失。侧窦硬脑膜动静脉瘘者,瘘口完全消失3例,部分消失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可大大提高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治疗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和总结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39例患儿,年龄1.5~14岁,平均(5.8±3.3)岁.包括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3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6例,左冠状动脉左室瘘5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8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5例和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全部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直接缝扎或褥式带垫片缝扎瘘口13例,切开冠状动脉修补瘘口12例,经心腔修补瘘口12例,经肺动脉切口修补瘘口2例.11例术中置食道超声.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存活,无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梗死并发症.]例患儿术后2周心脏又出现杂音,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残余冠状动脉瘘,再次手术发现原先缝合线已切割心肌人心腔,重新经心腔修补后无残余分流.29例患儿术后随访5~9年,均生存良好.结论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安全有效,主张早期治疗.术中食道超声有助于寻找瘘口,防止残余瘘.  相似文献   

8.
胆肠内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1例胆肠內瘘。包括胆囊十二指肠瘘8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1例。开发胆石性肠梗阻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肝区x线摄片、钡餐、十二指肠内窥镜或ERCP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胆囊十二指肠瘘可切除胆囊,修补十二指肠瘘口。胆总管十二指肠瘘可扩大瘘口使其为合乎要求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行胆道空肠Y型吻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8月对8例消化道瘘病人,6例放置腹腔冲洗管和引流管,2例采用剖腹手术,同时给予全身支持及抗感染治疗。结果:全组7例消化道瘘痊愈;1例因糖尿病中毒性休克,全身衰竭死亡;瘘道愈合时间自36~70d。结论: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手术、全身支持抗感染治疗是消化道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回顺和总结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39例患儿,年龄1.5~14岁,平均(5.8±3.3)岁。包括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3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6例,左冠状动脉左室瘘5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8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5例和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全部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直接缝扎或褥式带垫片缝扎瘘口13例,切开冠状动脉修补瘘口12例,经心腔修补瘘口12例,经肺动脉切口修补瘘口2例。11例术中置食道超声。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均存活,无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梗死并发症。1例患儿术后2周心脏又出现杂音,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残余冠状动脉瘘,再次手术发现原先缝合线已切割心肌入心腔,重新经心腔修补后无残余分流。29例患儿术后随访5~9年,均生存良好。结论 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安全有效,主张早期治疗。术中食道超声有助于寻找瘘口,防止残余瘘。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冠状动脉瘘1例,右冠状动脉瘘20例.最常见的瘘入心腔为右心室.10例行冠状动脉瘘切线缝合,其余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瘘在诊断明确后,均应及时手术.体外循环下直视冠状动脉瘘修复术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不同部位尿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8例肾移植术后尿瘘患者分为低位瘘(包括吻合口瘘和膀胱瘘)和高位瘘(包括输尿管瘘、肾盂瘘).尿瘘部位根据膀胱造影、磁共振水成像及手术探查结果确定.尿瘘诊断后先行保守治疗,即立即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伤口渗液,逆行插入双"J"导管及留置尿管.无效时立即手术修补尿瘘.比较不同部位尿瘘的治疗效果.结果:低位瘘26例(38.2%)中20例(76.9%)保守治疗成功,6例(23.1%)手术治疗,其中5例治愈,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高位瘘42例(61.8%)中8例(19.0%)保守治疗成功,34例(81.0%)手术治疗,其中29例治愈(包括8例再次手术),3例移植肾切除(2例修补失败,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凶肺部感染死亡.低位瘘保守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高位瘘(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尿瘘的定位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对于低位尿瘘可首选保守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而对于高位尿瘘应尽早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腮腺涎瘘主要发生在腮腺区手术和损伤后,包括导管瘘和腺体瘘.对腮腺导管瘘一般多主张手术治疗.对腮腺腺体瘘治疗方法多样.我科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局部涂布并加压包扎十例腮腺腺体瘘,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复杂尿瘘的治疗比较困难。我院于1982年收治复杂尿瘘6例,经采用“瘘孔外缘游离内翻术”术式,4例治愈,1例失败后改行输尿管—结肠—直肠吻合术治愈,1例由大瘘变小瘘,需再次手术治疗(见表)。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肠外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一个处理棘手的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肠外瘘治疗策略逐渐推广 ,1996~ 2 0 0 1年间作者据此策略治疗了 15例 ,治愈率达 80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肠外瘘 15例 ,男 11例、女 4例 ,年龄 18~ 6 8岁。 15例中 ,肝胰壶腹周围癌或腹腔结核行胰十二指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5例 ,十二指肠外伤致十二指肠侧瘘 2例 ,胃切除术后十二指残端瘘 3例 ,重症胰腺炎术后多发性小瘘 1例 ,胃癌、大肠癌、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后发生的结肠瘘共 4例。1.2 治疗  15例肠外瘘的治疗分 3期进行 :”早期”是从确诊肠瘘到内环境稳定、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髓周动静脉瘘显微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3例脊髓造影确诊为髓周动静脉瘘行外科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9例,女4例,年龄10~63岁,平均(36.3±6.49)岁;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5例;瘘口完全消失9例,瘘口残留4例。平均随访26个月,8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结论根据分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无论采用手术治疗还是血管内治疗,完全切除或闭塞瘘口,是治愈髓周动静脉瘘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瘘的原因、特点和个体化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胃肠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756例消化道重建术后发生胃肠道瘘22例(2.91%),其中吻合口瘘19例,其他瘘3例.手术治疗8例(36.36%)中6例治愈,2例死亡;保守治疗14例(63.64%)均治愈.结论首次手术时预置通畅的腹腔引流管可提高胃肠道瘘的治愈率;根据不同部位吻合口的愈合特点,选择进食后拔管有利于瘘的早期发现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外瘘,损伤破裂部位均发生于降段和水平段。患者合并多发复合伤,创伤后首次手术至肠瘘发生的间隔期平均为5.3天。在我院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3.2天,其中15例接受平均37.6天的营养支持治疗,10例接受手术治疗,有3例接受十二指肠外瘘治疗性手术。本组2例死亡,15例痊愈,其中12例非手术治愈,肠瘘自然愈合率为80%。还讨论了创伤性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要点,强调充分的营养支持和有效的腹腔引流是治愈和提高肠瘘自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7年2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原发性胆囊瘘17例临床资料。结果 17例痊愈,其中1例术后肠瘘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是治疗原发性胆囊瘘的关键,原发性胆囊瘘的成因是由局部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20.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介入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 方法 对677例已证实的肝癌患者先行DSA造影,判断有无动静脉瘘,再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 结果 合并动静脉瘘者有94例,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83例,肝动静脉瘘5例,混合型6例,所有动静脉瘘患者均行了1次或多次肝动脉内化疗(TAI)和/或化疗栓塞治疗(TACE)。 结论 对于不同程度动静脉瘘,使用栓塞剂阻断瘘口血流后TACE安全有效,如无法封堵瘘口,则仅行T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