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治未病"理论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从"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出发,结合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阐述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具体运用。结果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可有效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控制其发展,防止其复发。结论 "治未病"理论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依据《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支气管哮喘以"预防为先"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3.
丁强 《中医药导报》2011,17(10):8-10
王志英教授从医30余载,在呼吸系疾病的中医诊治中颇有见解,尤其善于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对支气管哮喘进行防治。王志英教授治疗哮喘分为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阶段,其中特别强调未病先防和病后防复这两个阶段,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治未病"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早期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哮喘以“预防为先”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杜狄佳  陈盼碧  杨孝芳 《新中医》2021,53(7):127-130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论中欲病防发和已发防变的学术思想贯穿于哮喘发病的各个阶段。从治未病角度阐述针灸在哮喘不同阶段的防治方法,可为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哮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丁强 《吉林中医药》2013,33(8):763-765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针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各环节,从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方面,可防治哮喘的发作及进展.其中,“未病”指未发展成典型哮喘阶段,“病后”指典型哮喘缓解期的阶段,“欲病”指哮喘未发作向发作过渡期阶段,“既病”指典型哮喘发作期的阶段,针对4个阶段不同病因病机,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可达到“治未病”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探析"治未病"理论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体运用及可行性,"治未病"理论分阶段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不仅可行,且在提高临床远期及近期疗效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应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涵、老年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机、防治现状、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老年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进行综合干预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7):947-94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痛风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痛风病各期的病因病机,结合"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探求痛风的防治之法。结果:"治未病"的理论思想对于痛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结论:痛风在我国古代被称作"富贵病",但现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愈见增高,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故从中医学中"治未病"的角度出发,结合痛风病各期特点进行辨证论治,指导痛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治未病”浅谈小儿哮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应遵循"治未病"原则."未病先防"时可采取积极的措施干预哮喘的高危因素,以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生;"既病防变"时可选用中药或成药内服、中药穴位敷贴、食疗等方法防止缓解期哮喘患儿的发作.以减少发作次数,采取西医解痉平喘及中医降气化痰平喘等方法积极治疗发作期的哮喘患儿,减轻发病程度以防止出现重证或变证;平时应为哮喘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1.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治未病"的思想。冬病夏治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价、副作用少的优点,有艾灸疗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刺络拔罐、内外并治等方法。对近年来"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思想与脾胃理论的关系(未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未变防重、已变防逆、已瘥防复等)论述"治未病"的含义及其中医脾胃理论的关系。指出: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遵循"治未病"原则,务以保胃气,存津液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理论认为:"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防治而言,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治未病"理论对于股骨头坏死而言,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防止股骨头坏死发生;二是坏死后防止股骨头塌陷;三是塌陷后及时纠正、防止塌陷加重。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加上遗传因素的影响,小儿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学在哮喘"治未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烈老先生提出哮喘分期应由传统分为发作期、缓解期二期改为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首倡"精治细防,立足根治,精治的目的在于根治。归纳起来,从"治未病"防治小儿哮喘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三个方面,现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医的"治未病"观念,适用在现代慢性疾病的管理当中。方法:通过建立专业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树立实施网格化管理;运用"治未病"理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来实施。结果:慢性病是长期病因积累所导致,一旦形成发病后就很难根治,因此中医将"治未病"的理论应用于慢病患者,通过运动、饮食、精神调节等方法,平衡人体的阴阳,调和人体的气血。结论:不论是现代西医发展到现在"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还是治疗疾病中三级预防的策略,都和中医的治未病观点殊途同归,所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可以在慢病管理中施展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特色和精华内容,也是中医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指导理论,其提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早识、早防、早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通过整理历代医家的阐述及亲身临床实践,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和临床意义归结为"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加以详细剖析,认为治未病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特色和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人民群众的养生防病意义重大,有必要继承、掌握并熟悉运用"治未病"思想的精髓,让中医"治未病"这一经典中医理论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疗效欠佳,易复发,中医"治未病"理论有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本文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阐述"治未病"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中的指导作用,为本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源、理论内涵以及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意义,并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方面研究"治未病"思想在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治未病"思想指导消化道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郑岳花 《江苏中医药》2014,46(10):13-14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从中医"治未病"内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论述中医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