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愈后调护4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支气管哮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运用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依据《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支气管哮喘以"预防为先"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早期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哮喘以“预防为先”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治未病"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方法:从"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出发,结合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特点,阐述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具体运用。结果: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可有效预防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控制其发展,防止其复发。结论:"治未病"理论对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强 《吉林中医药》2013,33(8):763-765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针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各环节,从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方面,可防治哮喘的发作及进展.其中,“未病”指未发展成典型哮喘阶段,“病后”指典型哮喘缓解期的阶段,“欲病”指哮喘未发作向发作过渡期阶段,“既病”指典型哮喘发作期的阶段,针对4个阶段不同病因病机,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可达到“治未病”目的.  相似文献   

6.
丁强 《中医药导报》2011,17(10):8-10
王志英教授从医30余载,在呼吸系疾病的中医诊治中颇有见解,尤其善于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对支气管哮喘进行防治。王志英教授治疗哮喘分为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阶段,其中特别强调未病先防和病后防复这两个阶段,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治未病"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郁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郁病,不仅能防止郁病的发生,并且能提高患者自我预防意识,主动积极配合,从而收到较好疗效。理论探讨,结合临证体会,试从未病先防、欲病先调、已病防变的角度论述其在防治郁病中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
杜狄佳  陈盼碧  杨孝芳 《新中医》2021,53(7):127-130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论中欲病防发和已发防变的学术思想贯穿于哮喘发病的各个阶段。从治未病角度阐述针灸在哮喘不同阶段的防治方法,可为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哮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思想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应用中医中药可以在"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两个阶段进行干预,通过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增强体质,以实现预防哮喘发病、减少发作次数及防治药源性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加上遗传因素的影响,小儿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学在哮喘"治未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烈老先生提出哮喘分期应由传统分为发作期、缓解期二期改为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首倡"精治细防,立足根治,精治的目的在于根治。归纳起来,从"治未病"防治小儿哮喘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三个方面,现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郑岳花 《江苏中医药》2014,46(10):13-14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从中医"治未病"内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论述中医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治未病”浅谈小儿哮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应遵循"治未病"原则."未病先防"时可采取积极的措施干预哮喘的高危因素,以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生;"既病防变"时可选用中药或成药内服、中药穴位敷贴、食疗等方法防止缓解期哮喘患儿的发作.以减少发作次数,采取西医解痉平喘及中医降气化痰平喘等方法积极治疗发作期的哮喘患儿,减轻发病程度以防止出现重证或变证;平时应为哮喘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最高理想境界。本文以中医药"治未病"理论思想中的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病后防复的四大原则,分别在骨伤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叙述。通过运用治未病的前瞻性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病痛时间及降低临床的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治“未病”理论及智慧,不仅具有现代医学的内涵,更极具其特色。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先进观念,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观念,对其更进一步整合研究和推广运用,是摆在中医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如果运用推广好此理论,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霍新华 《河南中医》2010,30(8):824-825
通过应用"治未病"的指导原则,对哮喘患者实施"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治未病”角度探讨儿童骨质疏松的中医防治思路,对“未病先防”“饮食有节”“既病防变”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在儿童骨质疏松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探析"治未病"理论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体运用及可行性,"治未病"理论分阶段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不仅可行,且在提高临床远期及近期疗效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应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在执行常规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将"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种理论体系,运用到血液透析的不同阶段。结果:通过"治未病"理论在血液透析中的运用,减少了并发症,保证了透析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治未病"理论经过两千多年的医学实践,不断得到总结和完善,仍然可以指导和运用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血液透析中,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各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文中分析了<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内涵,认为"治未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治未病"是指治疗疾病的早期状态.广义"治未病"主要包括治其未生.防患未然;治其未成,防微杜渐;治其未传,防护于先;治其未发,把握时机;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用药精当,勿使过用."亚健康"同狭义"未病"相类似.就"治未病"理论对亚健康防治的指导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和养生。"治未病"的理论在当前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过程中日益引起重视。研讨中医古籍,联系临床,试从"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浅析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