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丁强 《中医药导报》2011,17(10):8-10
王志英教授从医30余载,在呼吸系疾病的中医诊治中颇有见解,尤其善于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对支气管哮喘进行防治。王志英教授治疗哮喘分为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阶段,其中特别强调未病先防和病后防复这两个阶段,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治未病"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思想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应用中医中药可以在"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两个阶段进行干预,通过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增强体质,以实现预防哮喘发病、减少发作次数及防治药源性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治未病"理论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从"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出发,结合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阐述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具体运用。结果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可有效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控制其发展,防止其复发。结论 "治未病"理论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早期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哮喘以“预防为先”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愈后调护4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支气管哮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运用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加上遗传因素的影响,小儿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学在哮喘"治未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烈老先生提出哮喘分期应由传统分为发作期、缓解期二期改为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首倡"精治细防,立足根治,精治的目的在于根治。归纳起来,从"治未病"防治小儿哮喘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三个方面,现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治未病”浅谈小儿哮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应遵循"治未病"原则."未病先防"时可采取积极的措施干预哮喘的高危因素,以减少小儿哮喘的发生;"既病防变"时可选用中药或成药内服、中药穴位敷贴、食疗等方法防止缓解期哮喘患儿的发作.以减少发作次数,采取西医解痉平喘及中医降气化痰平喘等方法积极治疗发作期的哮喘患儿,减轻发病程度以防止出现重证或变证;平时应为哮喘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8.
杜狄佳  陈盼碧  杨孝芳 《新中医》2021,53(7):127-130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论中欲病防发和已发防变的学术思想贯穿于哮喘发病的各个阶段。从治未病角度阐述针灸在哮喘不同阶段的防治方法,可为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哮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在这两种疾病的防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治未病”是祖国医学中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念不仅体现在预防疾病发生层面上,同样也体现在病中积极治疗和病后的康复过程中,这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比如哮喘和COPD的防治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深刻和丰富。本文从未病先防、治病于始、既病防变、瘥后调摄等多角度阐述了这两种疾病在各个阶段的防治目标、防治思路和方法,希冀有益于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和COPD思路和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丁强 《吉林中医药》2013,33(8):763-765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针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各环节,从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方面,可防治哮喘的发作及进展.其中,“未病”指未发展成典型哮喘阶段,“病后”指典型哮喘缓解期的阶段,“欲病”指哮喘未发作向发作过渡期阶段,“既病”指典型哮喘发作期的阶段,针对4个阶段不同病因病机,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可达到“治未病”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吴深涛教授认为湿热型消渴病痹症四肢皮肤均可见灼热疼痛感,严重之处甚至不能接触衣被,触之则皮肉如刀割之痛,伴见皮疹,口干、口苦,腰重酸痛,下肢脚踝部水肿,此为湿热浸于肌肤皮下,并下注足胫。湿则肿,热则痛,足膝肿痛,乃湿热熏蒸。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治湿在上在外者当微汗,在下在内者当利小便。选用张元素之《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加减,由中焦脾胃而治之,上下分消其湿热。  相似文献   

12.
吴银根“祛邪实温脾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吴银根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认为阳虚寒盛(寒邪与寒体两端)为哮喘病机之本,痰、气、风、瘀为其常见致病因素,立祛邪实、温脾肾大法,治以验方咳喘六味合剂及止喘胶囊等,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温肺平喘颗粒合用固本温肺贴膏与茶碱缓释片、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患者分为两组,中医中药组(治疗组)30例,西药组(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试验均为30天(治疗10天,随访20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0%。[结论]中医"内外同治法"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治疗中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走罐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暑走罐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应,为临床哮喘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临床选取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走罐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并与药物治疗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走罐配合穴位敷贴有效率达83.3%,对照组为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走罐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氨茶碱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评价中药气管炎丸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符合标准的住院支气管哮喘病人按分组先后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气管炎丸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2.85%,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8.57%,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EV1和FEV1%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最大呼气流速(PEFR)高于治疗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中药气管炎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西医常规治疗,气管炎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雯雯  王志英 《吉林中医药》2014,(12):1233-123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学"哮病"范畴,发作时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痰阻气闭。支气管哮喘易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较快,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根据目前应用化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现状,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三方面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甘草与其在结构和药理作用有相似性,故应用大剂量甘草配伍其他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可以干预本病的发作,还减少了运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其大剂量甘草配合其他中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质子泵抑制剂联用西沙必利对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87例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在常规抗哮喘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服奥美拉唑和西沙必利,对照组加服安慰剂。记录患者的哮喘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持续时间,按需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剂量,按需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测定患者的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占预计值%) ,最大呼气容量百分比(PEF %)及PEF变异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每天哮喘症状计分、胃食管反流症状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 ;治疗组按需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平均剂量显著减少(P <0 .0 1 ) ;按需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的平均次数显著减少(P <0 .0 1 ) ;治疗后FEV1 占预计值%、PEF %及PEF变异率改善更明显(P <0 .0 1 )。结论 难治性支气管哮喘并胃食管反流病时,在抗哮喘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难治性哮喘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